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以马铃薯渣为原料,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为候选发酵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及自然p H的条件下,发酵72 h,15个组合均能够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和优化氨基酸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扣囊腹膜酵母+黑曲霉组合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效果较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1.87%、106.34%和107.9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霉菌X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霉菌X3及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组合综合增值能力较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增值加权值达到37.09%,明显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生产淀粉的下脚料,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处理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纤维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试验以酵母菌、霉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不同菌种及组合固态发酵对其增值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和pH自然的条件下,发酵72h,马铃薯渣营养价值显著提高,10种菌单菌发酵,其真蛋白含量提高,粗纤维降低。其中,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X霉菌、绿色木霉、黑曲霉和米曲霉发酵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40%,植物乳杆菌、康宁木霉和黑曲霉发酵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总氨基酸和必选氨基酸含量;15个双菌组合发酵均能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其中,酿酒酵母+米曲霉、酿酒酵母+黑曲霉和酿酒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50%;酿酒酵母+黑曲霉、扣囊复膜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马铃薯渣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综合考虑,马铃薯渣单菌发酵,以黑曲霉效果最好,双菌组合以酿酒酵母+黑曲霉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香蕉茎叶粉养分组成的工艺参数及鹅对其养分的利用率。选择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逐步探究5个因素(单菌种发酵、硫酸铵添加量、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混合菌液接种量)对发酵后香蕉茎叶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发酵温度、底物水分和发酵时间的组合。结果显示: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单独发酵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添加硫酸铵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真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其中添加2%硫酸铵组的真蛋白质含量最高。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2∶1的处理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蛋白质净增加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比例为1∶1、1∶3和3∶2的处理(P0.05或P0.0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4%的接种量、接种比例为2∶1(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2%的硫酸铵添加量,在基质水分为50%,30℃的环境下发酵4 d效果最佳。经过该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3.82%,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除赖氨酸和精氨酸外其余的15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马冈鹅的代谢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后香蕉茎叶粉中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52.66%,极显著高于发酵前(P0.01);此外,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也都略有提高(P0.05)。由此可见,经过该发酵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营养价值不仅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鹅对其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影响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强。产朊假丝酵母蛋白饲料以农业副产物等为原料,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发酵菌种,通过固体发酵或液体发酵制备获得,作为动植物源性蛋白饲料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能提高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利用率。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维持动物生长性能、维护肠道健康、维持瘤胃功能、缓解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等作用。本研究总结了产朊假丝酵母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功能,为开发利用新型蛋白源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固态发酵方式,有效利用甘蔗渣中的营养成分,使其转化为蛋白质等利于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两种菌种,通过单菌株发酵和混合菌株发酵两种发酵方式,分别比较其发酵前后甘蔗渣中粗蛋白、粗纤维及多酚的含量变化,以比较筛选适合的发酵方式。本研究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混合发酵甘蔗渣及麸皮混合物,可有效提高粗蛋白含量由19.41%升高至26.56%,显著提高多酚含量。没食子酸当量由2.51 mg/g升高至10.65 mg/g,粗纤维含量略有降低,由26.65%降至24.71%。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混合菌株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考察固态发酵对复合蛋白饲料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复合蛋白原料为棉粕、菜粕和豆粕,固态发酵所选用的菌种为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按1∶1∶1比例接种到物料中,接种量为10%,连续发酵3 d,干燥后制得固态发酵复合蛋白。在测定其常规养分含量基础上,测定了其氨基酸和抗营养因子含量、pH及系酸力。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后复合蛋白中粗蛋白质、真蛋白、氨基酸、粗脂肪和总能分别提高9%、1.9%9、%、11.6%、1.3%,同时抗营养因子游离棉酚和异硫氰酸酯含量分别下降45.4%和27.8%;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而且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的系酸力和pH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装料量、温度、接种量、接种比、发酵时间、接种方式对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渣固态发酵过程受发酵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接种比、接种量、接种方式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交互作用接种比接种方式。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1∶2,接种量10%,白腐菌发酵2 d后再接入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装料量10 g,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质含量可达22.81%。  相似文献   

11.
稻草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但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价值低,在饲料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以稻草秸秆为主要材料,采用生孢噬纤维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对稻草秸秆进行发酵,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3种菌混合发酵的优化组合进行研究,确定3种菌最佳接种量及发酵组合为:生孢噬纤维菌加入量为2%,枯草牙孢杆菌加入量为1%,产朊假丝酵母加入量为3%。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达到16.88%和23.65%。  相似文献   

12.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菌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单茵和这3种茵的最佳复配茵及与酵母菌复配的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以及产物中粗蛋白质收率的变化,探讨其时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茵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对马铃薯渣的降解效果最好,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了1.82倍.(2)3种霉茵复配发酵试验的结果表明,米曲霉与黑曲霉复配降解马铃薯渣的效果最好,可将粗蛋白质收率提高1.94倍.(3)米曲霉与黑曲霉的复配茵(1:1)在与3种酵母茵进行二次复配的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马铃薯渣的速度和粗蛋白质的收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与产朊假丝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1:1)进行二次复配的效果最好,粗蛋白质收率高达10.541 g/L,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到2.47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康宁木霉和不同菌株组合固态发酵甘薯渣的增值效果,试验以康宁木霉为种子菌,分别与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组合,双菌固态发酵甘薯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自然p H值条件下发酵72 h,9个组合发酵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优化了氨基酸组成。其中康宁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提高甘薯渣真蛋白、降解粗纤维和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菠萝皮为原料,经烘干粉碎后添加一定辅料,采用10株不同的霉菌和酵母菌株进行单一菌种发酵试验,预筛选出产蛋白含量较高的3株霉菌和1株酵母菌;再将预筛选出的霉菌和酵母菌经过不同组合按一定的比例和接种量对菠萝皮渣进行混和菌种发酵。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cau-tilis)按3:2的接种比例、5%的总接种量进行发酵,可使菠萝皮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水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且发酵产物气味芳香,适口性好,可做动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3种菌株(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及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发酵,观察豆粕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发现发酵饲料微生物活性越高,干物质回收率(DMR)越低;粪肠球菌发酵活性最高,为32.4亿CFU/g,产朊假丝酵母活性最低,仅为5.8亿CFU/g;干物质回收率以产朊假丝酵母最高,为94.50%,粪肠球菌最低,为90.02%。酸度和粗灰分的上升幅度以粪肠球菌最大,分别上升1.28%和0.44%,粗蛋白提高幅度以产朊假丝酵母最高,为3.95%,枯草芽孢杆菌则以小肽和总氨基酸含量变化最大,分别提高4.35%及12.57%。粗纤维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这3株菌均不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红薯渣中添加益生菌发酵后的粗蛋白质增加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有效提高粗蛋白质的益生菌进行复合发酵,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发酵最佳发酵时间、菌液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结果表明:以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1:1:1:1)复合发酵,在最佳发酵条件菌液接种量7%(V/m)、温度32 ℃、时间3 d下,发酵红薯渣中粗蛋白质含量较未发酵显著提高39.27%(P < 0.05),为研发红薯渣废弃资源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薯渣|益生菌|固态发酵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同底物蛋白质水平下,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及其与酿酒酵母ZD-5或产朊假丝酵母ZD-9二元混合菌种,分别对棉粕混合底物进行单菌或二元菌种固体发酵。通过对发酵产物回收率、游离棉酚和产物营养成分含量等的测定,探讨不同菌种的发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或与产朊假丝酵母ZD-9对不同蛋白水平下的棉粕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均可显著降低底物游离棉酚含量,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效果,以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间的复合发酵最为理想,且底物粗蛋白水平低,发酵脱毒效率高。不同酵母菌发酵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底物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同发酵方式对不同蛋白水平的棉粕混合底物的发酵产率平均为95.53%。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味精废水、玉米粉和麸皮为底物,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酵母。通过感官性状、活菌数、水溶性蛋白、小肽及氨基酸的测定来评价不同味精废水添加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味精废水添加10%时,发酵效果最佳。发酵后活菌数达8.02logCFU/g;水溶性蛋白和小肽含量分别为7.99%和5.4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7.82%,较不添加味精废水组及添加20%组分别高出1.26和0.9个百分点(P<0.05)。味精废水作为廉价的非蛋白氮原料,可用于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的生产中,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固态发酵方法对马铃薯渣进行熟料发酵试验,并对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粗纤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从降低成本及简化生产工艺流程的目的出发,经过多次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出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发酵菌剂、添加氮源的最佳种类及使用量,最后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及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常压熟料发酵饲料生产中,当物料含水量在65%~70%范围内,于90~95℃温度下,蒸煮1 h,经黑曲霉和淀粉酶糖化,纤维素酶降解处理后,在28℃,采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三株菌种协同发酵96 h,显著地提高了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原料基质中蛋白质含量从发酵前的6.50%提高到发酵产物中的21.98%),并减少了粗纤维含量(原料中粗纤维含量在发酵前为16.4%,经发酵后为8.5%),增加了饲料的适口性,并且节约了蒸煮时的能量消耗,降低了生产饲料的设备要求,从而达到了降低成本的初衷,可为马铃薯渣高蛋白饲料生产及工艺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