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粉虱在非露地越冬地区的田间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调查和定点观察,对在非露地越冬地区田间烟粉虱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兴化市(烟粉虱的非露地越冬地区)烟粉虱可在双膜覆盖的大棚内越冬,6月上、中旬大棚揭膜后从温室向大田扩散,扩散时间持续35~45 d,扩散距离1000~1500 m,田间虫口密度随着距虫源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在500 m以内的区域内虫量较大。田间种群动态与距虫源距离有关,500 m处的虫口高峰比10 m处迟13 d左右。风向对烟粉虱的扩散方向有明显影响,而高大障碍物对烟粉虱的扩散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在广西区域控制番茄烟粉虱的效果及其施用 方法,为广西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露地和温室比较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 通过喷雾和灌根施药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在露地番茄试验中,药后 3~21 d 不同处理间烟粉 虱成、若虫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均低于 0.53 头 / 叶;而药后 42 d,溴氰虫酰胺喷雾处理烟粉虱成虫虫口密度为 0.63 头 / 叶,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 1.41 头 / 叶。药后 28~42 d,不同处理间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呋 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喷雾及溴氰虫酰胺 3 倍药量灌根处理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均低于 0.31 头 / 叶。在大 棚温室内,使用溴氰虫酰胺或螺虫乙酯喷雾后 28、42 d 成虫和若虫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其药后 28 d 若虫虫口密度分别为 0.33、0 头 / 叶,而空白对照若虫虫口密度达 2.85 头 / 叶。【结论】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种 群有较好且稳定的控制作用,呋虫胺在露地番茄上喷雾处理对烟粉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螺虫乙酯在大棚 温室喷雾处理对番茄烟粉虱防治表现出较好的长效作用。在相同剂量下,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采用喷雾施药对 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比灌根施药效果好;加大溴氰虫酰胺灌根药量可提高其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蓖麻和苘麻叶片粗提物对大棚番茄烟粉虱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棚番茄上喷施蓖麻叶片粗提物,每8行喷6行留2行不喷作避难所,或在避难所上再喷苘麻叶片粗提物,观察番茄上烟粉虱成虫和卵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喷施蓖麻叶片粗提物后,番茄上烟粉虱成虫和卵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成虫和卵的虫口减退率于处理后第2天达最大值,第3天开始下降;在避难所上增施苘麻叶片粗提物,经蓖麻叶片粗提物处理的番茄上烟粉虱成虫和卵的虫口减退率明显提高,且证实每6行处理设置2行避难所,可获得较好的驱避效果。根据上述分析,蓖麻叶片粗提物对大棚番茄烟粉虱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其有效作用时间为2~3 d。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在单栋大棚番茄上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单栋大棚番茄上烟粉虱的分布情况的调查,为烟粉虱的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卵、低龄若虫主要集中在植株中部、上部危害,植株下部具有大量的伪蛹;在植株的中部、上部烟粉虱的成虫、卵、低龄若虫在中间垄的危害均要明显重于边垄。因此,单栋大棚内番茄上烟粉虱的防治应采用及时清除老残叶,做好在植株中上部的化学防治,以及其他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同时应注意加强中间垄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TYLCV侵染对番茄叶片解剖结构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机械接种传毒,但较困难;种子不带毒,植株间接触也不传毒,所以该试验依靠烟粉虱传播使材料获得病毒表现症状。毒原为上海农科院园艺所保持的带有TYLCV的烟粉虱。2006年7月中旬将番茄材料播种在50孔的穴盘中,以草炭为基质,8月中旬定植在具有足够传播TYLCV烟粉虱的玻璃温室内,每天间断性的驱赶,使烟粉虱充分接触试验材料。供试番茄是对TYLCV的感性品种“2300”,健康植株品种“2300”定植在没有毒源的温室内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使用新型非化学农药杀虫剂纳米小刀对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番茄开展烟粉虱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超高瞬间触杀烟粉虱的效果,且对番茄植株无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烟粉虱露地种群的建立与早期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江苏地区蔬菜、花卉、棉花上的重要害虫。调查发现:烟粉虱在江苏地区不能露地越冬,但可以在日光温室或双膜覆盖的大棚内内越冬,苏南部分地区可以在单膜覆盖的大棚内越冬;每年6~7月大棚揭膜后向露地大田作物上扩散,成为露地大田作物的初入侵虫源;在苏中地区,烟粉虱从越冬区向大田扩散可持续35~45 d,扩散距离为1000~1500 m左右,田间种群密度随着距虫源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在500 m以内的区域种群密度相对较高;田间种群动态与距越冬虫源的距离和越冬虫量有关,距离虫源越近,发生量越大、发生期越早;江苏北部地区比苏中和苏南地区发生期早、发生量大;烟粉虱的控制要立足早,以越冬控制和扩散控制为主,生态调控和化学控制并举。  相似文献   

9.
大棚种植番茄防治烟粉虱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成本高,且因番茄是连续采摘蔬菜,易导致农药残留高,同时致使烟粉虱很快产生抗药性。使用黄板诱杀不污染环境,也不会使目标害虫产生抗性和适应性,因此利用烟粉虱成虫的趋黄性,用黄板对成虫进行诱杀是控制烟粉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来入侵害虫B生物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蔬菜作物的主要害虫。2006年秋季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毒病对温州地区大棚番茄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吡虫啉(imidacloprid)、噻虫嗪thi-  相似文献   

11.
10%烯啶虫胺水剂等防治黄瓜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可为害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并且能传播双生病毒。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近年来,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给我国越冬大棚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兴化市烟粉虱的发生特点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江苏省兴化市烟粉虱属局部发生,发生区域主要局限在冬季有大棚覆盖的蔬菜种植区,发生量以具有越冬虫源的大棚为中心呈递减状,发生期也顺次推迟。烟粉虱在大棚内越冬,6月中旬揭膜后由温室向大田扩散。虫源附近棉田烟粉虱于8月上中旬出现高峰期,10月下旬田间虫口密度开始下降,11月中旬在露地很少能看到烟粉虱成虫。加强越冬虫源控制是烟粉虱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烟粉虱是一种对大棚、温室等反季节设施栽培作物危害极强的害虫,对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危害严重,特别是对番茄危害尤为严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就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的,番茄一旦染病,植株矮化,生长迟缓,顶端叶片变黄、变小,  相似文献   

14.
番茄田烟粉虱与其天敌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番茄田烟粉虱的主要自然天敌种类,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生态位分析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标分析法对番茄烟粉虱与其几种主要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排序的结果表明,烟粉虱的主要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粽管巢蛛。对春-夏和秋-冬两茬番茄田烟粉虱的数量进行t检验,t值为3.3768,t>t0.01(2.86),两茬烟粉虱数量差异极显著,春-夏茬烟粉虱平均为1 086头/百株,秋-冬茬平均为14940头/百株,秋-冬茬大棚阻止了棚外天敌向棚内扩散,棚内天敌种类和数量均极少,只有4种共9头/百株,是春夏茬天敌数量的0.8%。  相似文献   

15.
陈伟强  余山红  汪恩国  刘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17-2517,2519
[目的]评价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病毒病侵入的风险。[方法]对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烟粉虱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自番茄出苗后烟粉虱即开始危害,且至移栽前番茄病毒传入的风险较高,近30%的番茄苗为带毒苗,移栽后也会成为烟粉虱的重要虫源和番茄病毒病的重要病源。[结论]常规育苗将导致烟粉虱的扩散及病毒病的严重发生,秋冬栽培的番茄育苗需采用隔离育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8个越冬大棚番茄定植初期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株和其中14个大棚内烟粉虱进行了调查和抽样技术研究,以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株和烟粉虱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Iwao的m*-m模型分别为:m*=-0.209060+1.3659m和m*=-0.299134+1.4171m。同时得出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t2/D2(0.79094/m+0.3659);烟粉虱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0.79848/m+0.4171)。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在番茄地的分布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烟粉虱在番茄地的空间分布型及最适抽样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在番茄地呈聚集分布,而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成虫的聚集性增强;烟粉虱成虫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为控虫及防治试验,对烟粉虱危害大棚番茄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从害虫防治经济效益出发,测定了标准大棚番茄栽培平均产量约为3600kg/667m2的烟粉虱危害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并确定了在现有大棚番茄生产技术条件与番茄市场行情下,常规化学杀虫剂(蚜虱一次净)防治3次总体防效为85%时的经济阈值(ET),为广大菜农防治烟粉虱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调查花椰菜、甘蓝、番茄、黄瓜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卵-若虫数量在寄主植物的生育期内持续增长,10月1日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其发生动态在4种寄主间及同种寄主不同部位叶片间有差异。烟粉虱卵-若虫在4种寄主上虫口数量依次为番茄黄瓜花椰菜甘蓝。烟粉虱卵多集中分布在4种寄主上中部叶片,且上部多于中部,上部与下部间差异显著;若虫多集中分布在4种寄主中下部叶片,中下部间无显著差异,上部叶片基本无分布。烟粉虱成虫发生量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日降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杀虫剂,预防和控制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为安全防治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烟粉虱发生期,采用喷雾施药法,5种环境友好杀虫剂对设施番茄MEAM1烟粉虱隐种的田间药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施药后7d,供试的5种杀虫剂对MEAM1烟粉虱隐种效果最佳,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田间防效依次为96;、94;、93;、93;、92;;至施药后14 d,药效降低显著,仅达50;左右.[结论]5种杀虫剂对MEAM1烟粉虱隐种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对番茄安全,可以作为防治设施番茄MEAM1烟粉虱隐种的推荐药剂;从各药剂的毒性、速效性比较,在设施番茄生产上优先推荐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交替使用,每个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以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