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泌乳期高产奶牛对蒸汽压片玉米饲喂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汽压片谷物(玉米或高粱)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应用于母牛或肉牛饲喂,能够明显提高饲养效率.这与蒸汽压片谷物的淀粉消化率提高有关,也与其在瘤胃发酵时丙酸比例上升和乙酸比例下降有关.但乙酸在乳脂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乳脂率又在牛奶的定价中占有主导地位.蒸汽压片谷物在奶牛特别是泌乳母牛饲喂中的研究和使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这是因为目前在许多国家乳蛋白质率在牛奶定价中比乳脂率占有更大的权重.  相似文献   

2.
乳脂是鲜奶的重要组成成份,其含量高低是评价鲜奶质量的主要指标,我们根据相关报道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现总结出以下几条提高乳脂率的措施: 1选用高乳脂指数公牛及高乳脂率母牛为亲本,培育高乳脂率母牛群体。   经研究表明,乳脂率遗传力在 0. 26~ 0. 84之间,而总乳脂量与总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为 0. 569~ 0. 900,可见培育高产高乳脂率母牛群体是可以实现的。培育高乳脂率牛群是提高鲜奶乳脂率的重要措施。 2奶牛日粮中保持一定的粗纤维水平   粗纤维经瘤胃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乙酸和丁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3.
前言乳脂率和产奶量是奶牛的两个重要经济性状,乳脂肪是衡量牛奶干物质成份的重要指标之一。远在50年代我省红色草原牧场就开始测乳脂率,1972年北方地区育种协作组成立后,随着育种工作的开展,这项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1981年我省开展乳脂率测定工作单位已有十几个,被测定的各胎次母牛达4956头次。但是,由于长期重奶量轻乳脂率,忽视了对高乳脂率公母牛的选择和选配,致使牛群乳脂率偏低,遗传变异规律亦不十分清楚。本文是在测定各种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乳脂率的各种因素,研究乳脂率的变异规律和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含丰富的淀粉,是泌乳牛主要的能量饲料。加工处理(如蒸汽处理、高湿贮存)可改变谷物中淀粉的空间结构,提高淀粉瘤胃降解速度。蒸汽压片玉米和高湿玉米较干碾玉米提高了泌乳牛的乳及乳蛋白产量和饲料利用率。不影响乳脂产量。蒸汽压片玉米加工成本较高,不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奶牛生产。玉米经煮沸或浸泡处理可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
蒸汽压片技术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蒸汽压片技术起源于美国,最初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中.蒸汽压片技术是一种谷物加工方法,谷物经过蒸汽调质、辊式压轧和干燥冷却等过程制成片状谷物,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提高谷物中淀粉和其他化学成分的可消化性,增加营养物质与消化道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消化位点,从而增加动物对谷物的消化和吸收率.因此,蒸汽压片技术可以改善谷物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对谷物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作者综述了蒸汽压片技术的工艺流程、参数和评价指标,以及蒸汽压片处理对谷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是能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和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保持乳脂率不下降。二是能使牛的瘤胃及肠道内溶物和体液的氢离子浓度保持正常,缓冲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防止瘤胃酸度上升,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6.8(在此范围内瘤胃有最好的消化机能),以利于瘤胃中细菌的有效繁殖。三是冲淡瘤胃液,增加瘤胃液的外流速度,同时增加乙酸的浓度,提高乙酸、丙酸的比例,进而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2):82-82
国内外蒸汽压片的应用状况在欧洲和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蒸汽压片处理加工技术在奶牛、肉牛、肉羊饲养中20年前就已经广泛应用。美国有9800万头围栏育肥肉牛,100%的肉牛肥育场使用蒸汽压片处理的谷物。在奶牛饲养中近5年来使用蒸汽压片谷物的奶牛场数量也达到了60%~70%。近年来,我们相邻的韩国和日本也大量开始使用蒸汽压片谷物饲料饲喂牛羊,日本牛饲料约占整个饲料的25%,  相似文献   

8.
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也是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奶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奶牛的品种杂,饲养管理不规范,使牛奶乳脂率普遍降低,有时甚至出现2.0%以下的超低乳脂率,在消费者质量观念与日俱增的今天,这势必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那么应该如何提高牛奶的乳脂率呢?1从遗传育种上着手品种好的牛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奶。牛的血统不同,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产出的奶乳脂率是不同的。不注重奶牛品种的改良,私交滥配,使得品种退化、血统混杂是造成奶牛乳脂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奶牛养殖者应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用适合母牛改良特…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荷斯坦牛围产后期乳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79头新产母牛产后0~7 d每次挤奶的牛奶样品,测定1 573份样品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牛奶尿素氮含量和乳干物质率,比较初乳和常乳在各项乳成分上的差异,并分析乳成分在母牛产后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SAS 9.2软件分析胎次和挤奶时间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产牛产后第1次分泌的牛奶相比,产后第2次分泌的牛奶中的乳成分已发生改变;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率在产后逐渐下降(P<0.05),而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在产后逐渐上升(P<0.05);除乳脂率外,其他乳成分在产后第7天尚未达到常乳水平(P<0.05);胎次对初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挤奶间隔时长造成早中晚所产牛奶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初乳及过渡乳饲喂犊牛时,应充分考虑产后时间、胎次和挤奶间隔等因素对营养成分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蒸汽压片处理谷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物加工主要有干碾压、蒸汽碾压和蒸汽压片处理三种方法。蒸汽压片处理是提高谷物淀粉消化率的最有效的途径。生产中采用该法处理谷物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瘤胃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主要奶牛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异场监测工作南京市牛奶公司和南京奶牛协会,从8月1日开始,继续组织监测小组技术人员。坚持对南京地区主要国有奶牛场年初前后选定的145头母牛一个泌乳期内进行第8次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的异场监测工作。这是受...  相似文献   

13.
乳脂率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饲养管理来提高乳脂率的措施为:1 喂全价配合饲料 应充分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如氮碳平衡、钙磷平衡等,还应根据产奶多少和胎次的不同情况喂以不同的量。2 精粗饲料的比例要适宜 在生产中,采取粗饲料任意采食,精饲料按需补充的饲养方法较好。精料过量不但降低乳脂率而且容易造成酸中毒。青粗饲料可不间断饲喂。日粮中的干草和青贮饲料应不少于日粮干物质的60%。3 在饲料中添加脂肪 试验证明,奶牛饲料中添加3%保护脂肪或全油菜籽,通常可使乳脂率提高0.1~0.2个…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牛奶公司在收购牛奶时大多采用以质论价的方法,牛奶中的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高则价格高。在实际测定牛奶干物质是以测定牛奶的乳脂率或密度来代替的。利用测定牛奶的乳脂率和密度可以快速、简便、实用。一般而言,乳脂率及密度与牛奶的干物质含量成正比。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牛奶中乳脂的产生机制、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以及提高牛奶乳脂率的措施,以期为奶牛场提高乳脂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饲料成本在畜禽生产的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在60%~70%。饲料成本中原料是最主要的部分,但加工成本也不容忽视。饲料加工成本很大一部分和制备饲料制粒前调质或蒸汽压片谷物等环节所需的蒸汽有关,这部分成本往往被人所忽视直至导致重大问题。本文旨在综述蒸汽制备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提出一些改善锅炉操作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提高乳脂率奶牛的饲养管理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乳脂率奶牛的饲养管理途径○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东市510640)余德谦我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不高,大多在35%以下,许多牛场或专业户牛奶的乳脂率降到30%以下,甚至出现25%-20%的超低乳脂率。由于牛奶乳脂率达不到收购标准,使奶牛...  相似文献   

18.
牛用谷物蒸汽压片及其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豁银强 《饲料广角》2005,(14):29-31
蒸汽压片是美国牛用谷物普遍使用的一种加工方式。蒸汽压片能够提高谷物营养物质、尤其是淀粉的消化率,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肉牛的料重比。本文介绍了蒸汽压片工艺及其对牛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黑龙江奶牛养殖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养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不足。例如奶牛容易发病,产奶量偏低,乳脂率不高。为了提高奶牛养殖效益,除了提高奶牛产奶量外,提高牛奶乳脂率尤为重要,因为乳脂率高低和牛奶的价格呈正相关,即乳脂率高,牛奶价格就高,反  相似文献   

20.
牛奶成分和产奶量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奶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营养食品之一,它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镁、维生素、磷和钙等。因此提高牛奶产量和根据市场需求改善牛奶成分,已经成为各国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在基因组成确定以后,营养就成为影响牛奶产量和成分的决定因素。营养因素主要包括:(1)日粮内粗饲料、精料、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2)乙酸、葡萄糖、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的正效应;(3)乙酸盐、丁酸盐和长链脂肪酸提高乳脂率的机理以及丙酸和葡萄糖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