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驼常用的人工采精方法主要是假阴道法采精和电刺激法采精。其精液特性不同于其他家畜及野生动物,主要表现为精液量少、精子密度低及精液呈高粘性,这些因素阻碍了羊驼人工采精及授精技术的发展。采精的精液用于授精时要考虑诱导排卵的方法和时间、精液质量及输精时间等因素。重点讨论了羊驼人工采精和授精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荣正 《畜禽业》2013,(7):62-63
<正>1种公猪采精步骤及注意事项1.1假阴道法采精使用假阴道法采精,要注意假阴道的温度,压力和润滑度。首先对假阴道的各个部件进行洗涤,消毒,可使用酒精擦拭的方法,消毒后安装假阴道,涂抹润滑剂,大概涂抹内部全长的2/3左右,调节假阴道压力,注意注入的水或空气不能太多,防止压力过大,影响采精效果。最后调节假阴道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8,(12)
实验研究酉州乌羊3种精液保存方法对羔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比较了鲜精组、低温保存组和冻精组,IVF后统计各组48 h卵裂率。实验结果显示冻精组卵裂率低于新鲜精液组和低温保存的精液组,但不同精液保存法体外受精后卵裂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相似文献   

4.
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冷冻保存条件下,以冷冻精子活力、寿命和细胞膜完整率为指标,检测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乙二醇(EG)和甲醇(MeOH)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Semilabeo obscurus)鲜精以及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鲜精活力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寿命呈负作用,MeOH< EG< DMSO和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细胞膜完整率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在鲜精活力为(36.17±4.06)%,寿命为(47.5±3.1)s,细胞膜完整率为(86.22 ±5.29)%时,经过短期冷冻保存,5% MeOH和5% EG解冻后暗色唇鱼精子活力最高,分别为(18.33±1.70)%和(17.83±2.67)%,与鲜精活力差异显著(P<0.05);5% MeOH和5% EG解冻后精子寿命最长,分别为(44.3±3.6)s和(42.8±5.5)s,5%MeOH解冻后精子寿命与鲜精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5% MeOH解冻后精子细胞膜完整率最高,为(85.67±1.11)%,与鲜精细胞膜完整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DMSO和Glycerol并不适合作为暗色唇鱼精子冷冻的抗冻剂,MeOH和EG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是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潜在的渗透性抗冻剂.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对照组K-0、K-10、K-20)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实验,探讨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雄鱼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雄鱼肝体比、性体比、精液浓度、睾酮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K-10组与K-20组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10组与K-20组精巢、血清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不能显著提高半滑舌鳎雄鱼的繁殖性能(P>0.05),但能显著提高雄鱼的抗氧化功能(P<0.05).  相似文献   

6.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共配制了3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使用15%鱼粉提供部分饲料蛋白,2个实验组饲料分别用鱼水解蛋白和鸡水解蛋白替代了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对初始体重为4.16g左右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投喂,研究了其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水解蛋白组(PHf)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较对照组(FM)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鸡水解蛋白组(PHc)(P<0.05);3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3组实验鱼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PHf和PHc组的前肠和中肠黏膜皱襞高度大于FM组,且PHf组较FM组差异显著(P<0.05);3组实验鱼的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的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FM组前肠和中肠的肠壁厚度大于其他2组,且显著大于PHf组(P<0.05).大菱鲆饲料中使用鱼水解蛋白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在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方面要优于使用鸡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设计了4组等氮等能的高植物蛋白饲料,研究不同水平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4.16±0.01)g]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IR)表达的影响.水解鱼蛋白分别替代总蛋白的5%(UF-5)、10%(UF-10)、20%(UF-20)的鱼粉,无添加FPH组为对照组(UF-0),用这4种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84 d,结果显示,UF-0、UF-5和UF-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0、UF-5组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UF-10、UF-20组(P<0.05);UF-0、UF-5和UF-10三组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5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IGF-IR mRNA的表达随着水解鱼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UF-20组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当添加低水平水解鱼蛋白(UF-5)可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及促进肌肉必需氨基酸的积累;高水平添加低分子水解鱼蛋白(UF-20)会抑制其生长及饲料利用等;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可提高大菱鲆肝脏中IGF-IR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0%(对照组)、5%、10%、15%的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中0%、9.10%、18.20%、27.3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53 d后,测定其生长、饲料利用、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氨基酸沉积率,旨在为玉米蛋白粉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饲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显著低于对照组、5%组和10%组(P<0.05).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氏沼虾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也不显著影响肌肉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P>0.05);对于单种氨基酸而言,除了10%和15%组的苏氨酸和15%组的丝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之外(P<0.05),其他各组各种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沉积率没有显著影响;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的沉积率均较高;5%组和:10%组除了苏氨酸的沉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之外(P<0.05),这2组的其余氨基酸沉积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5%组除了丙氨基酸沉积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氨基酸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罗氏沼虾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用量为5%~10%,对鱼粉的适宜替代量为9.10%~18.20%.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38.80±0.11g的牙鲆Paralichth 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研究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用低分子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牙鲆生长、饲料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分别以不同水解鱼蛋白替代总蛋白的0(FM1为负对照,含豆粕55%、鱼粉19%)、0(FM2为正对照,含豆粕45%、鱼粉25%)、11%(FPH11)、16%(FPH16)、21% (FPH21)、26% (FPH26)制得7组等氮等能饲料.实验结果表明,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替代总蛋白11%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与正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PH11、FPH16、FPH21和FPH26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替代总蛋白11%组的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相等(P>0.05);替代水解蛋白各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性高于负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水解蛋白各组的SOD活力都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替代总蛋白11%组显著性高于正对照组;FPH6、FPH11、FPH16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负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平均体重为(8.13±0.0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对鲈鱼幼鱼生长及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T-0)、1.0%牛磺酸(T-1)、2.0%牛磺酸(T-2)、0.5%蛋氨酸(M-0.5)和0.5%半胱氨酸(C-0.5)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T-1、T-2、M-0.5和C-0.5组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摄食率(FI)均显著高于T-0组(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均可提高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鱼体水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T-I、T-2组肝脏、肌肉中的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但M-0.5、C-0.5组肝脏、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1、T-2和C-0.5组肝脏的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T-0组(P<0.05),但M-0.5组肝脏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1、T-2、M-0.5和C-0.5组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T-0组,但只有M-0.5组显著高于T-0组(P<0.05);T-1、T-2和M-0.5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T-0组(P<0.05),C-0.5组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均可提高鲈鱼幼鱼的生长,同时可以改善鲈鱼肝脏和肌肉中的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14.
限制饲养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200只,随机分为两组,1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1~6周自由采食,试验组1~3周自由采食,4~6周采用限制饲养(限量)。试验结果表明:6周龄时,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2.9%,差异显著(P<0.05),但日增重降低了9.13%,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降低34.2%,差异极显著(P<0.01);皮脂率降低15.1%,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提高了11.9%,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宋海棠 《水产学报》2006,30(3):367-370
在常规的精荚移植和输精管移植两种中国对虾人工授精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精荚切块移植和精液移植两种新的人工授精方法,并对比了4种方法的授精成功率、受精率和幼体的孵化率。4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授精成功率,其中完整精荚移植法最高,为80.8%;输精管移植法最低,为53.3%;其他两种方法依次为:精液移植法为73.9%,精荚切块移植法为66%。对4种人工授精方法的平均受精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平均受精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完整精荚移植法66.2%,输精管移植法为66.8%,精荚切块移植法65.4%,精液移植法46.8%。4种方法获得的幼体平均孵化率均很高,都在80%以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精液移植法最高,为92.7%;精荚切块移植法最低,为84.5%;其他两种方法依次为:输精管移植法为91.3%,完整精荚移植法为88.2%。通过4种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了29个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的总量达到了101个,为以后的选择育种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鲤、鲇及草鱼肌肉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食性的鲤(Cyprinus carpio)、肉食性的鲇(Silurus asotus)和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龄鱼的背部、胸部、腹部和尾部肌肉的pH值、滴水损失、熟肉率、失水率、胶原蛋白含量及剪切值等理化指标,对3种鱼不同部位的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鱼肉理化特性与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鲤、鲇及草鱼肌肉的pH值为6.2 ~6.7,3种鱼肌肉间pH值无显著差异(P>0.05);鲤、鲇及草鱼各个部位肌肉之间以及3种鱼之间的肌肉滴水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种鱼各部位肌肉之间的熟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熟肉率表现为:草鱼>鲤>鲇(P<0.05);同一种鱼不同部位肌肉的失水率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之间的失水率表现为:鲇>鲤>草鱼(P<0.05);同一种鱼不同部位肌肉的胶原蛋白差异显著(P<0.05),3种鱼之间差异也显著,鲇>鲤>草鱼(P<0.05);同一种鱼不同部位之间的剪切值差异显著(P<0.05),3种鱼之间的剪切值表现为:鲇>鲤>草鱼(P<0.05).综合比较可见,淡水经济鱼类的肌肉理化特性与其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肉食性鱼的嫩度偏低,剪切值大,胶原蛋白含量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较大,保水能力也相对较差,且同一种鱼各个部位间的肉质理化特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耿毅 《畜禽业》2000,(5):24
内布拉斯加的S.L.Tilton等人做了2个试验。试验1,采用2组18只母猪评价添加脂肪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和奶产量及其成分的影响。母猪不限量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或含10%牛羊油的相似日粮,结果处理间进食量、ME进食量和奶产量无差别(P>0.10)。喂牛羊油母猪奶中由于脂肪和灰分含量增加(P<0.05),所以干物质百分率较高(P<0.05)。与喂对照日粮母猪奶中脂肪酸百分率相比,喂牛羊油日粮母猪奶中C10∶0、C14∶0、C16∶1和C18∶3脂肪酸百分率较低(P<0.05),C18∶0和C18∶1脂肪酸百分率较高(P<0.05)。试验2, 30只母猪喂与试验1中相似日粮,用于确定牛羊油日粮对断奶仔猪胴体成分的影响。一窝仔猪数标准化为10只仔猪。结果,母猪的酸性洗涤纤维进食量(ADFI)无差别(P>0.10)。周2(P<0.05)、周3(P<0.05)和整个哺乳期(P<0.05),喂牛羊油母猪的ME进食量比喂对照组母猪的多。喂牛羊油日粮母猪的仔猪断奶窝重比对照组母猪的仔猪重(P<0.05)。喂牛羊油母猪仔猪的胴体脂肪重和脂肪率较高(P<0.05)、水分和蛋白质百分率较低(P<0.05)。表明,喂牛羊油母猪奶中脂肪含量增加使得哺乳这些母猪的仔猪增重增加,增加的增重成分几乎仅是脂肪。  相似文献   

19.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过程中,本文根据不同品种公牛的冻精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牛犊的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出生时的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牛犊的繁殖成活率也具是相同的结果.但各组杂种牛犊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的值,并且F1(西门塔尔×黄牛)和F1(荷斯坦×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1(皮埃蒙特牛×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牛犊额头宽度与牛犊的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8304)  相似文献   

20.
采用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产蛋期美国鹧鸪种蛋品质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种蛋品质的大多数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种蛋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少数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第4组的种蛋蛋白高度最大,为4.73mm,分别比第5、3、2、1组高2.54%、4.44%、5.71%、8.46%,其中第4组与第1、2、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第5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种蛋哈氏单位为84.66,分别比第5、3、2、1组高1.75%、1.91%、2.41%、3.01%,其中第4组与第1、2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第5、3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产蛋期美国鹧鸪的代谢也有影响,第4组能量代谢率最大,达76.25%,分别比第3、5、2、1组高1.11%、1.42%、2.09%、2.10%,其中与第1、2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第3、5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蛋白质日沉积率最高,是79.43%,分别比第1、5、2、3组高1.35%、1.79%、1.88%、2.58%,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