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温度下赤杨根瘤的固氮活性与碳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赤杨(Alnus mandshurica)和毛赤杨(A. sibirica var. hirsuta)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它不仅能适应山地高寒气候和贫瘠土壤条件,而且具有较强的结瘤固氮能力。许多研究表明,赤杨的固氮能力与温度条件关系极大。本研究试图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碳消耗的变化,来探讨两种赤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固氮效能。  相似文献   

2.
<正> 非豆科固氮树木和豆科植物一样,同属于共生固氮体系,它们的固氮量远远高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非豆科固氮树种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培养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严重地阻碍了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经过近70年的努力,1978年美国才首次从香蕨木根瘤中分离得固氮放线菌Frankia菌株。但到目前为止,仅从香蕨木、赤杨、胡颓子、沙棘、杨梅等属的根瘤中分离得内生菌,还有许多属宿主植物的根瘤内生菌至今还未能分离出来。最近(1982)H. G Diem等在加拿大微生物学杂志发表了分离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报告,尽管他们实验证明分离菌确实属于弗  相似文献   

3.
拟赤杨别名赤杨叶,安息香科,是速生、丰产、优质的落叶阔叶树种,生长迅速,枯枝落叶量多。拟赤杨和杉木等混交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人工针叶林比例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推广拟赤杨造林具有重要的意义。拟赤杨为落叶乔木,高达25m。树干通直,具纵条纹,不开裂,树皮暗灰色,其上多灰白色块斑。其木材是家具、造纸及制作火柴杆的优良用材。拟赤杨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000m以上,常见于海拔1200m以下的阔叶林中。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喜生于温暖避风处和湿润肥沃、…  相似文献   

4.
小词典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上形成根瘤并与之共生的细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供给植物利用;同时由植物供给它们有机养料。但根瘤菌专性强,一定豆科根瘤菌,只能与一定豆科植物共生,一般不能交互接种。此外,相当多的非豆科植物,如赤杨、沙棘、杨梅、胡颓子、木麻黄、罗汉松、苏铁等也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土壤中生息着病毒、细菌、放线菌、霉、蘑菇、变形虫、微小藻类等微生物。它们分布在有机物和植物根多的土壤中,常常与土壤中延伸的植物根接触,保持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在微生物和植物群内,细菌与植物共生使根瘤细菌属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和茎瘤;放线菌与植物共生使赤杨属、杨梅属植物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赤杨的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与用途,总结了赤杨苗木培植的经验,探讨了樟子松苗木的培植技术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色赤杨播种育苗易感染赤杨锈病,经过几年的育苗试验表明,采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可有效防治赤杨锈病;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水分状况相关密切,根据各时期苗木的生长发育特点,恰当地掌握浇水时间和数量,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毛赤杨(Alnus Sibirica Fisch)即辽东桤木,俗称“水冬瓜”,是桦木科桦木族桤木属乔木树种。该树种生长迅速,树干通直,耐水湿、严寒、瘠薄,抗病虫,适应性强,能萌芽更新,有根瘤能固氮,是营造水源涵养林、护岸林的重要树种,也是混交林优良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9.
陈红  韩士军  徐辉 《绿色大世界》2011,(12):109-109
指出了赤杨的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与用途,总结了赤杨苗木培植的经验,探讨了樟子松苗木的培植技术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叶面施肥促进马占相思苗木根瘤结瘤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占相思营养杯苗叶面喷施3次不同浓度的尿素、氯化钾、大肥王多微高效叶面肥、过磷酸钙水溶液。结果表明,尿素对促进苗木根瘤结瘤量效果不明显,而其余3种肥料的不同浓度对促进苗木根瘤的结瘤量虽略有差异,但效果均非常显著按提高根瘤结瘤效果排列为:氯化钾〉大肥王〉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1.
用RAPD-PCR方法对分布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的尼泊尔桤木,分布在吉林长白山的色赤杨、西伯利亚赤杨和东北赤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分布在长白山的3种赤杨聚类关系较它们与尼泊尔桤木的关系更近,其中色赤杨和西伯利亚赤杨有更近的聚类关系,与它们对应共生的Frankia菌居群亲缘关系表现相似的特征;高黎贡山的尼泊尔桤木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其次是色赤杨和西伯利亚赤杨,东北赤杨最低。桤木属植物与对应共生的Frankia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也一致。这些结果暗示着桤木属宿主植物和其Frankia菌共生物之间存在共进化关系。东北3种宿主植物与Frankia菌之间存在于种下基因型类群的共生搭配,表明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基因型上的选择。Alnus-Frankia共生固氮体系的建立可能是单起源的。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林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主要山脉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海拔多在 500~ 1300m。气候属北温带气候,同时又具有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温暖多雨,年平均温度 3℃;无霜期 95~ 130天;年降水量 600mm左右,并集中在 6、 7、 8月。形成了适于毛赤杨生长发育的良好气候条件,因此,境内毛赤杨资源相当丰富,经多年调查,毛赤杨在我区的各山区储量都非常大,分布也比较集中。目前,在各林区只当薪炭材用,如果把它开发利用好了,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1毛赤杨的生态习性及繁殖法   毛赤杨 (Alnus sibirica)乔木或…  相似文献   

13.
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是美国薄壳山核桃嫩叶尤其是苗期的重要害虫。为了摸清警根瘤蚜的发生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调查了南京地区警根瘤蚜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警根瘤蚜从4月下旬开始出现,5—6月虫瘿量呈不断增长态势,7—8月新形成的虫瘿数量和活虫瘿数量最多,9月以后活虫瘿数量急剧减少直到本世代完成,至10月底活虫瘿基本消失。7—8月是警根瘤蚜发生的高峰期。此外,虫瘿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是决定警根瘤蚜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平均温度最高的7—8月也是虫瘿增长数和总数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以最近3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布设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毛赤杨林演替规律,结果发现了草甸植被变为毛赤杨林;毛赤杨林变为白桦林;草甸植被变成毛赤杨林,继而又变成含有白桦或其幼苗、幼树的毛赤杨林;毛赤杨林演变为草甸植被4种毛赤杨林演替规律.文中对演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毛赤杨林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结瘤植物(又称非豆科结瘤固氮植物)为多年生木本被子植物,约160多个种,分属7个科,15个属。在自然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其固氮量来说,它们和豆科植物大致相当,属同一数量级,如大豆平均年固氮量为103公斤/公顷·年,而欧洲.赤杨(Alnus glutinosa)为60公斤/公顷·年,高者达130公斤/公顷·年~([1])。然而在自然界中,不少地区放线菌结瘤植物的结瘤情况并不理想,如我国南方杨梅属就是如此,在研究以根瘤为对象的放线菌结瘤植物,特别是从国外或其它地区引种的植物,也首先需要研究如何使这些植物感染上根瘤内生菌。故此研究自然条件下的结瘤规律,有助于人工和自然接种,增加宿主植物的结瘤数量,从而不断增加生物的固氮量。多年来,国外对影响结瘤的单因子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在综合诸因子即自然条件下的结瘤,至今还未见到这方面的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结瘤季节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色赤杨的抗火耐燃性能色赤杨,又名辽东桤木,乔木,高生长15~20m,广泛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山东等省份。可生长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林中,具有生长快、耐瘠薄、萌蘖性强、更新快等特点。从1991年起在我省凤城县境内,应用耐火性较强的色赤杨树种作为...  相似文献   

17.
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又称山赤杨,属桦木科(Betulaceae),是我省珍贵树种之一。它枝叶繁茂,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干形较直,材质较好,呈红棕色,可做檩梁、家具和造纸用材。木材水浸后,耐腐力增强,可做水利工程用材。其根瘤多,侧根多,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抗尘能力较强,放叶早落叶晚,适做“四旁”及城市绿化树种,萌芽力很强,即使受人为的机械损伤,也容易恢复成林,又是较好的薪炭林树种;无论鲜叶或落叶皆可做养猪的饲料,但羊不喜欢吃,可做为牧区的防护林树种,是一个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18.
郝伟 《防护林科技》2016,(2):102-104
文章根据日本赤杨在辽东地区的生长表现,研究了日本赤杨的生长习性,并通过解析木分析日本赤杨的生长过程,可为日本赤杨的育苗、营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拟赤杨、火力楠、米槠、山乌桕等4种阔叶树进行BCTMP制浆、打浆强度分析、漂白工艺研究、与硫酸盐水浆配抄强度比较及黑液分析,结果表明,拟赤杨、火力楠、米槠、山乌桕等4种阔叶树具有较好的制浆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速生树种—赤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杨属在我省有两个种。一为赤杨(Ainus japonica sieb et Znccarini),又名水冬瓜赤杨,分布在旅大和丹东地区;另一为色赤杨(A.tinctoria Sargent),又名山赤杨,是引种在抚顺县哈达、清原县城郊、凤城县通远堡国营林场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