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撒坝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化以及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背景,指导和促进撒坝猪的保种工作。利用“京芯一号”SNP芯片对云南省楚雄州种猪场100头保种撒坝猪群体的DNA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保种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Ne)为21,群体的多态性标记比例(PN)为0.533,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63,观察杂合度(Ho)为0.275|G矩阵表明公畜与母畜之间基因组亲缘关系呈中等|100头撒坝猪保种群体可分为A ~ G 7个家系|在100头撒坝猪保种群体中,共检测到3552个长纯合片段(ROH),长度在8.20 ~ 621.32 Mb,每头撒坝猪含有2 ~ 53个ROH,且平均个体ROH长度为(319.38±111.39)Mb。该撒坝猪保种群体基于ROH的近交系数(FROH)平均为0.130,中位数大于0.125。本研究表明,该保种撒坝猪群体内家系数量适中,个别家系公畜数量较少,各家系个体数差异明显,群体中可能存在非撒坝猪的外来血缘,个体亲缘关系呈中等程度,近交程度较高,需要进行合理选配或者从原种场引入新的血统方式来确保撒坝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关键词] 撒坝猪|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SNP芯片|亲缘关系|家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陆川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但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其养殖量急剧下降,对其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通过SNP芯片分析陆川猪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该群体后续保种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基于269头能繁公母猪SNP芯片信息,分析该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家系划分以及近交系数。结果显示,该群体部分个体遗传关系较近,IBS遗传距离在0.09~0.31,平均值为0.25;通过聚类分析和G矩阵结果,将269头陆川猪分为3个家系,分别有9、3、6头公猪,母猪在家系间存在交叉;ROH分析发现该群体平均ROH长度为(503.77±8.89)Mb,主要分布在388~475 Mb,FROH主要分布在0.13~0.23,其平均FROH为0.21±0.004。研究表明,该群体陆川猪家系较少,ROH数量多且较长,近交风险较大,急需引入外源血统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并根据芯片结果,合理规划配种策略,降低群体近交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上海市优质地方品种浦东鸡的保种效果,采用"京芯一号"SNP芯片对现有60个家系的浦东鸡群体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浦东鸡群体的基因型检出率平均为0.9914,说明该SNP芯片适用于浦东鸡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与分析;浦东鸡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3786、观察杂合度为0.3805,说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选育程度较高;G矩阵基因组亲缘关系表明,该群体存在近交趋势;ROH分析结果显示,群体中含有23~28个ROH的个体数最多,个体ROH总长度在70~80 Mb内的个体数最多,该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0.089;根据聚类分析,将120只公鸡划分为38个家系,并将180个母鸡划分入不同家系,其中F52_3号母鸡与所有公鸡亲缘系数均小于0.1,将其归入"其他"分类中。综上,建议在今后的浦东鸡配种选留工作中:①同一家系的公母鸡避免配种;②F52_3号母鸡可与任一只公鸡配种;③注意3、11、26、27、38家系的选留,避免造成优良家系丢失。  相似文献   

4.
旨在更好地了解杭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有效保护和利用杭猪遗传资源。本研究使用50K SNP芯片对30头杭猪(4头公猪,26头母猪)保种个体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测定,通过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用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计算,分析杭猪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link计算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距离矩阵,并计算得到基于连续性纯合片段的近交系数;采用Gmatrix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杭猪保种群的亲缘关系;使用Mega X软件构建公猪进化树,分析保种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表明,30头杭猪共得到57 466个SNPs标记,平均检出率为0.988 3±0.000 4,通过质检SNPs数为34 156;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28±0.1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55±0.098;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359±0.18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0.140。杭猪保种群体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41 7±0.033 6,公猪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178 3±0.025 5;G矩阵分析结果与IBS距离矩阵一致,两个结果均表明杭猪保种群部分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30头杭猪个体共检测到828个ROHs,83.33%的ROH长度在10 Mb以内,平均长度为(6.96±9.62) Mb,个体ROH平均总长度为(191.95±201.56) 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78±0.082,其中公猪平均近交系数为0.219±0.082,说明杭猪保种群整体的近交程度不严重,但公猪存在近交。进化树结果表明,杭猪保种群体目前只有2个家系,其中1个家系包含4头公猪,另一个家系不含公猪。综上所述,杭猪保种场的保种群公猪的血缘数量少,母猪近交程度低,公猪存在近交,需要引入新血统或创建新血统来维持家系结构的平衡以利于杭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防止杭猪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运用SNP芯片评估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本研究利用Illumina CAUPorince 50 K SNP芯片检测39头保种马身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采用Plink软件计算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析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距离矩阵和分析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采用Gmatix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保种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保种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显示,39头保种马身猪中共检测到43 832个SNPs位点,平均基因型检出率为0.980 1;通过质控的SNPs位点有28 859个,其中72.4%具有多态性,该款SNP芯片适用于分析马身猪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3 4,多态信息含量为0.41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58,表明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354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9 9,说明马身猪保种群体出现了分化;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84 2,其中公猪为0.285 2,IBS距离矩阵和G矩阵结果均表明部分种猪之间存在亲缘关系;ROH共有8 131个,其中46.15%的长度在400~600 Mb之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237,说明保种群体的近交程度高;群体进化树结果表明,马身猪保种群体来源于3个家系,各家系的个体数量差异明显。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但近交程度高,家系少,各家系的个体数量差异大,容易引起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因此,需从原种场引入新的血统,扩大保种群体数量,降低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山东济宁青山羊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家系结构。本研究利用Illumina 70 K Goat SNP芯片对40只成年济宁青山羊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NP进行检测,利用Plink软件、GCTA工具和R语言,对济宁青山羊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近交系数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共得到67 088个SNPs,个体的基因型检出率达到了98%以上;通过Plink(V1.90)软件质控,过滤掉一个样本,剩余的SNPs有57 991个,其中85.5%的SNPs具有多态性;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9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93,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0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18;济宁青山羊保种群体的平均状态同源(IBS)遗传距离为0.333 4。23只种公羊的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330 3,IBS遗传距离和G矩阵结果均表明部分种羊之间有亲缘关系。在40只个体中共检测到347个长纯合片段(ROH),基于ROH值计算的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0.047 9,近交程度低,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I...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邓川牛保种个体之间的遗传结构,有效保护和利用纯种邓川牛种质资源,本研究使用牛100K SNP芯片对100头邓川牛(46头公牛和54头母牛)保种个体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测定,通过Plink(V1.90)、GCTA(V1.94)、Mega X(V10.0)和R等软件对邓川牛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近交程度及家系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头邓川牛保种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6、0.221±0.145、0.244±0.117;邓川牛保种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3±0.147、0.321±0.145。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263 8±0.024 4,46头公牛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4 8±0.021 9;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距离矩阵与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G矩阵)分析结果均表明,邓川牛保种群大多数个体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100头邓川牛个体共检测到3 999个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云南黄山羊新品种培育的育种效率和遗传进展,准确度量育种素材波尔山羊黄色群体的近交程度及亲缘关系是一个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对来自云南省种羊推广中心的37只黄色波尔山羊公羊进行测序,通过质控获取高质量高密度SNP变异信息,并使用Gmatrix v2、Plink v1.90、MegaX v10.0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状态同源距离计算(identity by state,IBS)、基因型亲缘关系G矩阵构建、亲缘系数计算、NJ聚类分析和基因组近交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在37只黄色公羊中检测出位于29条常染色体上的高质量SNPs位点88 393个,共检测出长纯合片段(ROH)1 537条,大小在1 000.582~18 400.12 kb之间,平均每条ROH长2 576.34 kb,平均含有93.15个SNPs;37只黄色公羊被分为11个家系,其中3个家系仅各有1只黄色公羊,家系A与K亲缘关系最远;基于ROH的群体平均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043,其中3只黄色公羊的基因组近交系数>0.125,存在较多的近交积累。本研究结果为波尔山羊黄色群体在云南黄山羊新品种培育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评估山羊个体近交水平、防止近交衰退、优化选种选配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种扩展的动态选择规则能够在公母畜间有不同的年龄组数目的世代重叠群体内约束年近交速率为一个预定义值,逐年最大化遗传反应。该规则考虑在世代重叠群体中按性别一年龄分组,通过限制父母亲群体性别一年龄组的平均加性遗传相关的增加,从而限制新生后代平均近交系数的增加。动态选择程序通过输入候选个体的BLUP估计育种值、所有个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和所有性别一年龄组的长期遗传贡献,给出最适宜的选留个体数及其每个选留个体最适宜的后代数。猪核心群随机模拟结果显示该动态选择规则能够获得预定义的近交速率。在相同的近交速率条件下,动态选择比截断选择获得高达10%的更多年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大白猪总产仔数近交衰退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评估两个不同来源大白猪群体经过近8个世代的选育后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of piglets born,TNB)近交衰退的程度。本研究对1 937头大白猪使用GeneSeek GGP Porcine HD芯片进行分型,其中1 039头来自加系大白猪和898头来自法系大白猪,且两品系均有表型记录和系谱记录,系谱共由3 086头大白猪组成。分别使用系谱、SNP和ROH进行个体近交系数估计,并将近交系数作为协变量利用动物模型对总产仔数进行近交衰退评估。为了精准定位导致总产仔数衰退的基因组片段,又进一步对每条染色体以及显著染色体分段计算近交系数并估计其效应,检测是否能引起总产仔数发生近交衰退现象。对于加系群体,FROHFGRMFPED估计的近交系数均值分别为0.124、0.042和0.013,其中FROHFPED相关最高,相关系数为0.358;对于法系群体,FROHFGRMFPED均值分别为0.123、0.052和0.007,其中FROHFGRM相关最高,相关系数为0.371。利用3种不同计算方法所得近交系数用于估计近交衰退时,加系群体的总产仔数均检测到显著的近交衰退,而且当FROHFGRMFPED每增加10%时,总产仔数分别减少0.571、0.341和0.823头;但法系群体仅有FROH估计的总产仔数检测到显著近交衰退,FROH每增加10%时,总产仔数减少0.690头。为了锁定相关的染色体和基因组区段,首先利用ROH估计每条染色体近交系数并进行近交衰退分析发现,加系群体中检测到第6、7、8和13号染色体产生了显著近的总产仔数交衰退,而法系群体未检测到与近交衰退相关的染色体。然后,又将与加系总产仔数近交衰退显著相关的4条染色体平均分为2、4、6、8个片段进行近交衰退检测,其中平均分成8段后的染色片段的长度范围为15.1~25.8 Mb。在第6、7和8号染色体分别检测到1、2和3个与总产仔数相关的近交衰退染色体片段。这些区域注释到了CUL7、MAPK14和PPARD基因与胎盘发育相关,AREGEREG基因与卵母细胞成熟有关。本研究利用3种近交系数计算方法对两个不同来源的大白猪总产仔数进行近交衰退评估,在加系大白猪中3种估计方法都能检测到近交衰退的现象,而法系群体中只有FROH才能检测到。而且通过ROH方法进一步确定了能引起加系大白猪总产仔数衰退的4条染色体和6个特定的染色体区段,还注释到了与繁殖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为揭示近交衰退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也为基因组选种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丫杈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检测了166头丫杈种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利用Plink软件计算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丫杈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 IBS)距离矩阵和分析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采用GCTA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丫杈猪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丫杈猪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显示,166头丫杈猪共检测到45 211个SNPs位点,通过质量控制的SNP位点有36 24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9,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4,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87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33;期望杂合度为0.329,观察杂合度为0.344;状态同源平均遗传距离为0.259 5,状态同源距离矩阵和G矩阵结果均表明大部分丫杈猪呈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ROH片段共有3 226个,其中40.96%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综述影响家畜群体内表型方差的遗传学方法的功效.近交可以增加简单遗传和高度遗传性状的均匀性,但是常常能增加重要经济数量性状的变异性。顶交,即近交公畜与母畜随机交配,还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认为顶交能减少子代的表型方差。远交可以增加 F_1代个体表型均匀性。继最初的杂交后,相继世代群内个体间自繁会增加表型方差。可是上述的两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峪猪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青峪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50K SNP芯片,对青峪猪保种群内141头(26头公猪,115头母猪)健康成年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青峪猪保种群体和各个世代进行系谱校正,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结构变化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群体有效含量为12头,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其中,第3世代的有效群体含量最少,仅为3头,多态性标记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不断下降;141头青峪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0 4±0.025 2),26头种公猪的遗传距离为(0.263 3±0.023 7)。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各世代群体的遗传距离有轻微的上升趋势,部分种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较近;在141头青峪猪群体中共检测到1 481个基因组上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ROH),78.01%的长度在200 Mb以内,基于ROH值计算的近交系数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55,且各世代的近交系数在不断上升,到第3世代时已经达到了0.07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峪猪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表明,该保种群体在闭锁的继代繁育过程中存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损失,需要加强选配或导入外血以确保青峪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峪猪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青峪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50K SNP芯片,对青峪猪保种群内141头(26头公猪,115头母猪)健康成年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青峪猪保种群体和各个世代进行系谱校正,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结构变化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群体有效含量为12头,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其中,第3世代的有效群体含量最少,仅为3头,多态性标记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不断下降;141头青峪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0 4±0.025 2),26头种公猪的遗传距离为(0.263 3±0.023 7)。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各世代群体的遗传距离有轻微的上升趋势,部分种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较近;在141头青峪猪群体中共检测到1 481个基因组上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 ROH),78.01%的长度在200 Mb以内,基于ROH值计算的近交系数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55,且各世代的近交系数在不断上升,到第3世代时已经达到了0.07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峪猪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表明,该保种群体在闭锁的继代繁育过程中存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损失,需要加强选配或导入外血以确保青峪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5.
周晓明 《中国猪业》2013,(Z1):82-84
1工作成绩和经验1.1猪的家族数量得到了扩大一是通过引种,扩大家系数量。我们从保护区内购买了部分纯种六白猪用于血缘的更新、核心群的扩大,家系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11个,纯种种公猪达到22头,后备公猪23头。二是在保种场原有家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育种、提纯、筛选,基础母猪由原来的108头扩展到现在的420头,其中核心群165头、开发利用255头。为安庆六白猪保种工作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安庆六白猪种质资源的稳定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选配(genomic mating,GM)是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优化的选种选配,可以有效控制群体近交水平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遗传进展。但基因组选配是对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选配,这与实际的育种工作有点相悖。本研究模拟了遗传力为0.5的9 000头个体的基础群数据,每个世代根据GEBV选择30头公畜、900头母畜作为种用个体,而后使用基因组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随机交配4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其中基因组选配中分别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解、家系间方差最大的解、近交最小的解所对应的交配方案进行选育。每种方案选育5个世代,比较其后代群体的平均GEBV、每世代的遗传进展、近交系数、遗传方差,并重复5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和异质选配(P<0.01),而且,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比同质选配还高出4.3%。3种基因组选配的方案的ΔF比同质选配低22.2%~94.1%,而且选取近交最小的基因组选配方案ΔF比异质选配低11.8%。同质选配的遗传方差迅速降低,在第5世代显著低于除基因组选配中选择遗传进展最大的方案以外的所有方案(P<0.05),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遗传方差比同质选配高10.8%~32.2%。这表明基因组选配不仅可以获得比同质选配更高的遗传进展,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近交水平,并且减缓了遗传方差降低速度,保证了一定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选配作为一种有效的可持续育种方法,在畜禽育种中开展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SNP芯片监测通城猪的保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以及公猪基因组家系等分析,研究通城猪个体间的群体结构;2)遗传多样性。估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多态性标记比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等多态性和杂合性相关参数估计遗传多样性,分析有效群体含量和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综合评估保种效果。结果显示:1)保种群无明显分层,遗传距离为0.27,亲缘系数为0.17;2)基因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31,多态性标记比例为88.28%,观测杂合度为0.32,期望杂合度为0.31;20世代前通城猪有效群体含量为105头,当前世代有效群体含量为94头;ROH共计有184个,平均ROH长度为23.71 Mb,其中28.80%的长度在15~20 Mb之间;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04%,具较低水平的近交程度。通城猪保种群是一个没有分层的纯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 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 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旨在了解柯尔克孜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其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绵羊SNP 50K v3芯片检测61只柯尔克孜种羊(31只公羊、30只母羊)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Plink(V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质控,计算群体有效含量、多态标记的比例、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Plink计算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和近交系数FROH;构建状态同源距离矩阵(identical by state, IBS),并采用Gmatrix软件构建G矩阵,解析柯尔克孜羊群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使用Mega X软件构建种公羊进化树,分析群体家系结构。结果显示,61只柯尔克孜羊共得到64 734个SNPs标记,通过质检的SNPs为56 76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3±0.112,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68±0.140和0.368±0.130,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