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铃薯浸提液对其SAGs积累、酚类代谢及自毒效应。[方法]研究实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马铃薯芽、茎叶和块茎水浸提液对其形态特征、酚类代谢、糖苷生物碱积累及其化感自毒效应的影响。[结果]水浸提液处理使马铃薯发芽率降低,发芽推迟,植株变小,根生长减慢;水浸提液处理后,马铃薯根、茎和叶片中酚类含量升高,糖苷生物碱积累,PPO和PAL活性升高;水浸提液处理对马铃薯发芽、生长、酚类代谢、糖苷生物碱含量及其自毒效应影响大小依次为芽浸提液〉茎叶浸提液〉块茎浸提液〉对照;水浸提液处理并不影响酚类和糖苷生物碱在马铃薯中的分布。[结论]糖苷生物碱和酚类参与马铃薯水浸液自毒效应对其发芽和生长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以新鲜的马铃薯皮为样品,采用乙酸提取-氨水沉淀、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甲醇提取-氨水沉淀、双溶剂法提取、多溶剂混合提取、酸醇提取-氨水沉淀及乙酸和亚硫酸钠提取-氨水沉淀7种方法对马铃薯中的糖苷生物碱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超声时间、酸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条件。[结果]7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法的提取效果最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30℃,超声时间20 min,酸度25%。[结论]不用有机溶剂而直接加一定浓度的酸并辅助以超声波振荡的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周期短、提取效果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马铃薯提取物糖苷生物碱对化疗性静脉炎兔模型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糖苷生物碱组,马铃薯汁组,马铃薯泥组.通过耳缘静脉推注长春瑞滨建立静脉炎模型,各试验组在推注长春瑞滨后在穿刺部位涂抹相应药物,免疫组化法检测IL-1、IL-6的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IL-1、IL-6的表达:模型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各药物组IL-1、IL-6表达均有所减弱(P0.05,P0.01),以阳性对照组,糖苷生物碱组减弱最为明显;TNF-α含量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含量表达异常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除马铃薯汁组外,阳性对照组、马铃薯泥组、糖苷生物碱组TNF-α表达均有所减弱(P0.05,P0.01).【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化疗性静脉炎家兔促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异常升高有显著的回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积累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个光敏型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和渭薯1号)和2个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SGA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其中红光(630 nm)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蓝光次之,橙光、黄光和绿光的作用不明显,紫光基本上无效;红光、白光诱导光敏型马铃薯块茎SGAs的积累量高于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而在橙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紫光诱导下2类马铃薯品种的块茎SGAs积累没有规律性。此外,同一光质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说明光诱导块茎SGAs的积累还与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组成有关。推测,红光是诱导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73-2077
糖苷生物碱是马铃薯块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苦味的毒性甾类生物碱,其毒性可使人、动物变畸形或死亡,PGA1基因是催化糖苷生物碱合成的关键酶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PGA1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PGA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对马铃薯PGA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GA1基因的CDS全长为1 497 bp,编码498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7.087 ku,理论等电点为9.29,为不稳定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52.41%)、β转角(6.02%)、延伸链(12.85%)和无规则卷曲(28.71%),其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元件,与预测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了解PGA1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马铃薯储藏过程中的出芽问题。[方法]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作试验品种,设6个处理,研制不同的抑芽剂配方,进行抑芽和储藏试验。[结果]处理②(1.5 g CIPC抑芽剂+0.5 g杀菌剂,均匀铺洒)和处理③(10 g CIPC,均匀铺洒)效果最佳,应用抑芽剂处理后可延长马铃薯的保质期,可长期使马铃薯块茎不发芽、重量损失小、外观保持新鲜。[结论]处理②可以考虑进行大规模试验,处理③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及其配比对紫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马铃薯的无菌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BA、NAA、2,4-D)和细胞分裂素(TDZ、6-BA、ZT)的MS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并分析各项生长指标。[结果]IBA、NAA两种生长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大,IBA 1.0mg·L~(-1)时有利于紫马铃薯试管苗根的生长,对根系作用效果明显,NAA浓度在0.5mg·L~(-1)以上时不利于根系生长;2,4-D 0.5~2.0mg·L~(-1)时试管苗株高增加、茎纤细、根系极不发达,产生乳白色、块状愈伤组织。0.5mg·L~(-1)的TDZ或ZT可促进不定芽产生,利于芽增殖;单独使用6-BA时,无不定芽产生,也不利于试管苗生长。[结论]紫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成分:MS+IBA 1.0mg·L~(-1)+6-BA 1.0mg·L~(-1)、MS+NAA 0.5mg·L~(-1)+6-BA 0.2~0.5mg·L~(-1)。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条件对环草石斛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环草石斛生长与其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石斛碱和石斛多糖积累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苯酚-浓硫酸法和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环草石斛愈伤组织中的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环草石斛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呈"S"型。在光照条件下,环草石斛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的积累与其生长基本同步,光照有利于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多糖的积累;在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缓慢,多糖的积累不与其生长同步,但暗培养却可以提高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论]环草石斛生长与其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总生物碱和石斛多糖积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培养条件对环草石斛中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通过施加低强度(40μw·cm-2)和相对长时间(7 d)的UV-B辐射,研究拟南芥幼苗和成苗中三种山奈酚糖苷即山奈酚-3-O-鼠李葡萄糖基-7-O-鼠李糖苷(K1)、山奈酚-3-O-葡萄糖基-7-O-鼠李糖苷(K2)、山奈酚-3-O-鼠李糖基-7-O-鼠李糖苷(K3)含量及合成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对UV-B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拟南芥幼苗三种山奈酚糖苷含量均为成苗的10倍左右.经过7 d的UV-B辐射处理,拟南芥幼苗中山奈酚糖苷积累水平、合成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chs和fl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山奈酚糖苷表现为响应UV-B辐射而积累.在拟南芥成苗和幼苗中三种山奈酚糖苷组合模式应对UV-B辐射的变化并不一致,这与其在防御机制中的不同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经济林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植物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3种常见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煤炱菌(Capnodiume leaophilum)的抑菌活性,并以腐皮镰刀菌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其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当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g/m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268 0g/mL,煤炱菌次之,对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490 7g/mL;通过菌体细胞液电导率的测定,发现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下,腐皮镰刀菌菌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了25.2%.【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取液对3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以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并引起其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和美国2个入侵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聚类特征.【方法】以中国广州、惠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以及美国阿拉巴马州采样地共24巢红火蚁为样本,提取各个蚁巢毒腺的生物碱流分,分别以红火蚁顺式生物碱流分中的15种生物碱和反式生物碱流分中的7种生物碱相对含量作为变量,建立2个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和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红火蚁顺式生物碱流分中的15种生物碱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主要是顺式-2-甲基-6-(4'-十三烯)哌啶、2-甲基-6-(6'-十五烯)-Δ1,6-哌啶、2-甲基-6-十五烷基-Δ1,6-哌啶和顺式-2-甲基-6-十一烷基哌啶;反式生物碱流分中的7种生物碱综合成1个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反式-2-甲基-6-(4'-十三烯)哌啶和反式-2-甲基-6-(6'-十五烯)哌啶.顺式生物碱流分的聚类分析可以将美国种群与中国种群区分开来,而反式生物碱流分不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烯效唑和二甲戊灵复配对马铃薯种薯发芽及生理影响,确定马铃薯种薯抑芽剂烯效唑和二甲戊灵最适复配配比。【方法】将烯效唑和二甲戊灵按照有效成分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得到8个不同配比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马铃薯种薯经浸种后储藏期间的抑芽效果,以及各处理芽长、发芽率、失重率、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复配药剂对马铃薯种薯具有明显的抑芽作用,当马铃薯储藏60 d时,清水对照组A_0B_0还原糖含量最大,达到51.0087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当储藏75 d时,清水对照处理组马铃薯种薯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到最低,为3.7133(0.01A_(470)·min~(-1)),与A_2B_0、A_3B_1处理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A_0B_0组马铃薯储藏90 d时,马铃薯失重率和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1.01%和96.13%,与所有药剂处理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当A_0B_0组马铃薯储藏90 d时马铃薯芽长最长,为23.06 mm,与所有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A_3B_1(二甲戊灵330 mg/L+烯效唑25 mg/L)处理浓度配比对马铃薯种薯有较强抑芽作用,可进一步制剂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取人工创伤接种法处理樱桃番茄,以腐烂率为测定指标,在测定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抑制灰葡萄孢菌引起樱桃番茄腐烂的最适浓度和低浓度金属盐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樱桃番茄腐烂抑制效果的基础上,研究最适浓度糖苷生物碱与金属盐相结合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糖苷生物碱浓度达到300μmol/l时,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率最低;Na Cl、KCl、Ca Cl2、Mg SO4的浓度为0.25%、0.5%、1%、2%、3%时对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糖苷生物碱与金属盐(0.25%Na Cl、1%KCl、3%Ca Cl2、0.25%Mg SO4)结合使用时,对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抑制效果最佳,比单独使用300μmol/l糖苷生物碱时樱桃番茄腐烂率分别降低了6.67%、17.83%、11.94%、14.17%,其中1%KCl与糖苷生物碱结合使用时,番茄的腐烂率仅为6.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毛细管吸取多后型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ns)工蚁和蚁后的毒液,以气质联用分析法(GC-MS)比较分析其毒液中的生物碱成分.结果表明,多后型红火蚁毒液中的生物碱属2-甲基-6-烷基或烯基哌啶生物碱,仅有6位取代烃基碳链长短和烯键有无及顺反异构的差异.工蚁毒液中的生物碱主要有4种,分别是2R-甲基-6R-(4-十三烯基)哌啶(transC13:1),2R-甲基-6R-十三烷基哌啶(transC13),2R-甲基-6R-(6-十五烯基)哌啶(trans C15:1),2R-甲基-6R-十五烷基哌啶(trans C15),其占总碱量的比例分别为15.6%、17.5%、43.8%和19.1%;而蚁后的生物碱主要有2种,分别是2R-甲基-6S-十一烷基哌啶(cis C11)和2R-甲基-6R-十一烷基哌啶(transC11),其占总碱量的比例分别为62.6%和26.6%.工蚁和蚁后毒液生物碱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工蚁主要生物碱的链长为C13和C15二种,均为反式结构;而蚁后主要生物碱仅有C11一种链长,且有顺式和反式二种结构.  相似文献   

15.
将一株高产酸植物乳杆菌,在含有马铃薯秧藤汁液的一组MRS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移接种培养,组内5个培养基中的秧藤汁液浓度呈阶梯性递增状态,对完成连续驯化培养后的菌种进行冷冻干燥保存。进一步将该驯化菌和未驯化菌进行同步解冻激活后,分别接入含有马铃薯秧藤固体颗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结束后分离出各自培养基中的马铃薯秧藤固体颗粒部分和液体部分,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固体和液体部分中糖苷生物碱的含量;分别测定液体部分的p H值和总细菌细胞数。结果表明:在驯化菌的培养体系中,总细菌细胞数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马铃薯秧藤固体颗粒中糖苷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培养液中的糖苷生物碱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快速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可以使马铃薯人工杂交育种有效开展.以新采摘的马铃署花粉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初步研究不同马铃薯花粉在-20℃黑暗避光条件下储藏时间与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碘-碘化钾染色法不适合马铃薯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能够快速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该方法省时省力,基本上能够反映花粉的活力大小.低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花粉在-20℃黑暗干燥条件下储藏3个月仍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生物碱的诱导物硝酸镧、前体L-苯丙氨酸对其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8天后,硝酸镧、L-苯丙氨酸对半夏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生物碱积累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浓度处理中,2.25 mg/L硝酸镧和6.00 mg/L L-苯丙氨酸的生物碱积累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76.89%和8.99%。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半夏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和生物碱积累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在茄科植物中的转运和积累特征,并探索利用马铃薯块茎高生物量特性来富集TAs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拓宽TAs的研究方法和制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曼陀罗和马铃薯品系滇薯1418(D1418)为材料,进行交互嫁接,使用HPLC分别测定砧木和接穗各组织器官中的TAs含量。【结果】利用HPLC技术通过等度洗脱能有效分离和测定试验植物样本中的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曼陀罗/D1418嫁接的曼陀罗接穗果实中TAs含量最高,为121.77 μg/g,接穗各组织器官主要富集(±)山莨菪碱,含量为29.15~87.98 μg/g;D1418/曼陀罗嫁接的马铃薯接穗茎、叶均能有效转运和积累TAs,其中莨菪碱含量最高,分别为76.02 μg/g和110.64 μg/g。【结论】马铃薯地下部块茎和叶腋处气生薯中均检测到5种托品烷类生物碱,马铃薯块茎能够积累一定量的TAs;曼陀罗和马铃薯茎叶中转运和积累TAs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利用HPLC技术通过等度洗脱能有效分离和测定以曼陀罗和马铃薯交互嫁接植物样本中各组织器官的TAS含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影响马铃薯储藏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马铃薯不同储藏阶段的环境参数要求,提出以模糊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采集控制系统。储藏库中的单片机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数据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模块传输到服务器数据库,将马铃薯储藏阶段的环境要求和模糊控制技术结合,系统对单片机发出指令,通过控制继电器来控制环境调节设备,以达到最佳储藏环境的要求。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控制马铃薯储藏环境参数的变化,保证马铃薯处于最佳储藏环境。  相似文献   

20.
北方马铃薯储藏期间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北方一作区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每年9-10月份马铃薯收获后,除了大部分销售给鲜薯市场外,其他部分都需要储藏到来年4-5月份。由于受到当地储藏设备和储藏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户都是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的储藏方式,储藏条件较简陋,对于保证马铃薯的储藏质量(尤其是对于加工型马铃薯的储藏质量)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