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  相似文献   

2.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大都在90%以上.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当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4.
在斑点又尾鲴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至鱼种、成鱼饲养过程中,对细鱼痛毒病、肠道败血症、柱形病、出血性败血症、水霉病、小瓜虫病6种重要病害危害进行调查监测、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秋冬季节,当水温在20℃以下时,幼鱼易患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是我国近年来新的淡水养殖对象,部分养殖户养殖黄颡鱼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苗种培育阶段不能有效地防治鱼病.在黄颡鱼苗种培育阶段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受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侵袭引起的如斜管虫、车轮虫病;由不良水体引起的气泡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8.
<正> 1.浸浴鱼体。鱼种在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20分钟,可防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水霉病、竖鳞病等多种病害。如加数滴醋酸浸浴,可防治白皮病。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各地生产实践经验和我们在生产中的一些体会,着重介绍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如何比较准确区别相类似的鱼病。 1 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 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显灰白色胞囊。鱼体寄生粘孢子虫病后,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狂游。水霉病是体表长着如  相似文献   

10.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春季淡水养殖常见鱼病,如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钭管虫病、小瓜虫病、萎瘪病、车轮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春季水温回升,鱼类开始吃食,同时,鱼病也开始发生,甚至蔓延。调节水质虽然有利于预防鱼病,但若发生鱼病还应及时采取具体防治方法,现将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1 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和灰白色棉花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在放鱼前用生石  相似文献   

13.
本就斑点叉尾Hui六种主要疾病-粘孢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烂尾病、烂皮病和水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00-200
介绍了春夏季节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包括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斜管虫病等,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状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呈灰白色胞囊  相似文献   

16.
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威胁最大的病害,特别是在幼鱼阶段,致死率高达100%。通过两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和分析治疗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药物治疗方案(鱼康乐+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活性腐殖酸钠)防治小瓜虫病鱼的鱼苗成活率高达93.3%,而参照组药物(福尔马林+工业盐)防治小瓜虫病鱼苗存活率仅30.0%。试验药物的优化配方为:鱼康乐2g·t~(-1),氟苯尼考3g·t~(-1),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3g·t~(-1),活性腐殖酸钠0.8g·t~(-1)。  相似文献   

17.
在斑点叉尾鮰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至鱼种、成鱼饲养过程中,对鮰鱼病毒病、肠道败血症、柱形病、出血性败血症、水霉病、小瓜虫病6种重要病害危害进行调查监测、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水深1米的鱼池,每亩用食盐1.5千克,分成6个布袋装好,分别吊挂于水中,让其慢慢溶解,可治鱼类水霉病、赤皮病、烂鳃病。有车轮虫寄生的病鱼,将其放入1.5%的食盐水中浸泡几分钟,车轮虫很快就会死去。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黄鳝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养殖黄鳝疾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黄鳝常见病,如痉挛症、梅花斑状病、发热病;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如锥体虫病、隐鞭虫病、黑点病、航尾吸虫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细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烂尾病、水霉病;体表寄生蚂蟥;出血病。  相似文献   

20.
<正> 食盐防鱼病,货源充足,投资少,方法简便,效果好。水深1米的鱼池,每亩水面用食盐1.5公斤,将其分成六个布袋包好,分别吊挂于水中,让其慢慢溶解,可治鱼类水霉病、赤皮病、烂鳃病。有车轮虫寄生的鱼,将其放入1.5%浓度的食盐水中浸泡几分钟,车轮虫很快就会死去。患有口丝虫病的鱼,可用2.5%的食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