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为探明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肌棱柱层中鉴定的一种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转凝蛋白类蛋白(transgelin-like protein, TLP)在贝壳形成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在序列分析基础上,对厚壳贻贝TLP进行原核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纯化,并分析其对方解石型和文石型碳酸钙晶体形貌的诱导作用及对晶型的影响,同时,分析其对2种晶型碳酸钙晶体结晶速度的抑制及结合作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TLP含有一段钙调理蛋白同源(calponin homology, CH)结构域,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域为主。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厚壳贻贝TLP能诱导方解石型和文石型碳酸钙晶体在形貌上产生变化,其中:对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具有向文石型转化的作用,但对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无影响。重组TLP对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在蛋白质量浓度较高时具有促进作用。此外,重组TLP具有结合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作用,但与文石型碳酸钙晶体无明显结合。以上结果表明,TLP对贝壳的形成具有影响并可能在贝壳肌棱柱层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对福寿螺进行形态学及生态学的研究,在广东省内6个地点采集福寿螺样本737只,其中黑色螺411只,黄色螺326只,分别测量螺壳宽、螺壳高、体螺层高、体螺层宽、壳口长、壳口宽、活体质量等表型性状指标,用SPSS 18软件对各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壳色福寿螺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以上7个性状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螺层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大,螺壳高次之,壳口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以螺壳高(X1)、壳口宽(X2)、体螺层高(X3)、体螺层宽(X4)、螺壳宽(X5)、壳口长(X6)为自变量,活体质量(Y)为因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377+0.180X1-0.188X2+0.189X3+0.289X4+0.137X5-0.092X6;差异性分析结果为:黄色螺的螺壳高、螺壳宽、壳口宽、活体质量显著大于黑色螺,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结构缺陷敏感区域的概念。借助结构缺陷稳定分析的改进随机缺陷法,研究了单层网壳结构的缺陷敏感区域。通过50m跨度的K6型凯威特网壳算例,得出它的缺陷敏感区域由前12类结点组成。并发现支座结点缺陷对K6型凯威特单层网壳结构影响不大;而主肋上结点与次肋上结点的缺陷对K6型网壳的影响相似,均会使其临界荷载下降很多。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定量和准确地分析结构的缺陷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4.
银杏种壳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取银杏种壳中部样品 ,用XL3 0ESEM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银杏种壳有其特殊的结构。①种壳与银杏木质部结构一样 ,由管胞组成的厚壁结构 ,而不是由导管组成 ,其排列方向与种子长轴平行 ;②管胞长度为 79.7~1 86 0 μm,远小于一般单纤维长度 ;③外壳分布着较多的穿孔 ,孔径为 1 .1 9~ 4.0 6μm ,是种子与外界交流的通道 ;④管胞内、外壁的穿孔不同 ,内壁有一层膜状结构 ,其作用类似于筛管中的筛板 ;⑤管胞壁由纤维组成 ,呈螺旋状横向排列。  相似文献   

5.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在太湖种群中出现特征性的淡蓝色(20%);鄱阳湖种群珍珠层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金黄色斑频率最高(100%),洞庭湖种群中出现频率为45%,而太湖种群最低(15%)。综合分析认为:洞庭湖种群育珠相关性状显著优于鄱阳湖和太湖种群,其体型有利于作育珠蚌受体选育,培养大颗粒优质珍珠;太湖种群体型为长扁型,作为小片蚌可以增加小片的数量,且培育淡蓝色珍珠具有一定潜力;鄱阳湖种群珍珠层紫色特征明显,有利于紫色小片蚌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亮点:珍珠颜色是评价珍珠品质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三角帆蚌3个地理种群的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首次研究了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分布特征。不同种群三角帆蚌贝壳形态、珍珠层颜色分布存在明显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珍珠层颜色以紫色为主,太湖种群出现特征性淡蓝色。本研究结果对开展三角帆蚌珍珠单色品系,如紫色珍珠、白色珍珠或淡蓝色珍珠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对粉红贝贝壳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珍珠层的成色机制,结果表明,粉红贝贝壳无机相由95.67%的文石和4.33%的方解石组成;粉红贝贝壳在珍珠质层中的文石为圆角六边形,呈堆垛式排列,在棱柱层单个棒柱结构中的文石以假六边形薄片形式呈叠瓦状排列;粉红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的文石厚度越靠近棱柱层越薄;内表面珍珠质层可以分为核心区与过渡区,核心区为螺旋生长结构,过渡区为堆垛结构;粉红贝贝壳的珍珠层具有一维光子晶体的结构特点,结构与色素共同作用使其产生独特的颜色和晕彩。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底质粒径和水温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苗潜沙能力的影响,以小、中、大3种规格的毛蚶(壳长分别为5~8、9~12、13~15 mm)为试验对象,并以细、中、粗3种沙(粒径分别为125~250、251~500、501~1000μm)为底质,进行了不同底质粒径对不同规格毛蚶苗潜沙率影响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水温(5、9、13、17、21、25℃)对不同规格毛蚶潜沙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10min),小、中、大3种规格的毛蚶在粗粒径底质中的潜沙率总体低于细、中粒径底质条件下的潜沙率,并分别在300、60、120 min时达到细粒径底质条件下的潜沙率;480 min前,小规格组毛蚶的潜沙率总体高于同期中、大规格组,480 min后,大规格组毛蚶的潜沙率总体高于同期中、小规格组;试验结束(1440min)时,底质粒径对毛蚶潜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相对小规格个体,大规格毛蚶潜沙率更高;当水温为21℃及以下时,毛蚶潜沙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温为25℃时,试验初期(40 min)毛蚶的潜沙率较高,但之后潜沙率上升缓慢且出现个体死亡现象。研究表明:壳长为5~12 mm的毛蚶在粒径为251~500μm的底质条件下潜沙率较高,而壳长为13~15 mm的毛蚶在粒径为125~250μm的底质条件下潜沙率较高;水温21℃时,壳长为9~12 mm的毛蚶潜沙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鲍鱼壳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鲍鱼壳基本成分和元素进行全面分析,为鲍鱼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鲍鱼壳基本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灰分);采用EDTA法测定碳酸钙含量;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铬(Cr)、铅(Pb)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Hg)和砷(As)含量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鲍鱼壳含水分10.5 g/kg,粗蛋白47.2g/kg,粗脂肪7.6 g/kg,总灰分936.5 g/kg;碳酸钙含量为92.54%;鲍鱼壳中主要元素为Ca和Mg,含量分别为402.0和1.5 mg/g。微量元素Cu、Fe、Zn、Mn、Cr含量分别为274.0、245.0、152.0、21.0和31.0μg/g。有害元素As(6.0μg/kg)、Pb(11.0μg/kg)和Hg(0.7μg/kg)的含量均低于欧盟标准。[结论]鲍鱼壳含丰富的碳酸钙和有益元素,且有害元素含量低,可制成补钙制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舟山野生角蝾螺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软体部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角蝾螺由贝壳、软体部、厣等共同组成。贝壳呈陀螺形,体螺层膨大,螺层5--6层,表面平滑或有肋、棘突起,厣石灰质,密生小粒状突起。对螺体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表明,角蝾螺在壳高、壳宽、壳口高、厣径、鲜重、壳重、鲜肉重、干肉重、厣重等数量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壳高与壳宽、壳高与壳口高、壳高与厣径、壳高与鲜重、壳高与鲜肉重、壳高与干肉重、厣径和厣重、壳高与厣重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壳宽=0.8575x壳高^1.0086、y壳口=0.5225x壳高^1.0822、y厣径壳高=0.5542x壳高0.8745、y鲜重=0.397x壳高^2.7618、y鲜肉重=0.1096x壳高^2.973、y干肉重=0.0211x壳高^3.0048、y厣重=0.4218x厣径^2.6765、y厣重=0.0716x壳高^2.439。对角蝾螺软体部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角蝾螺水分含量为76.55%--76.84%,粗蛋白的含量为18.35%--18.83%(鲜重,下同),脂肪含量为0.72%--0.73%,糖含量为1.86%--1.92%,为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  相似文献   

10.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鸡的迅猛发展,因蛋壳质量不佳而造成蛋鸡业经济损失,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蛋壳质量降低的原因进行剖析,研究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蛋壳质量的方法,对蛋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蛋壳形成的机理蛋壳的组成:每个鸡蛋壳重约5.5~6g,平均厚度约0.3~0.5mm。蛋壳从内到外由蛋壳膜、真壳和蛋白质透明薄膜三部分组成。蛋壳膜由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组成,此结构以蛋白质为核心,外面包裹着糖蛋白。真壳又称钙化壳,主要由碳酸钙(占98.4%),碳酸镁(占0.75%),及少量的镁磷酸盐和钾、钠离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毛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pH为8.0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毛蚶存活率越低;毛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毛蚶稚贝对氨氮24,48,72,96h的TLm分别为96.33,74.16,43.63,20.36mg/L,安全浓度为2.04mg/L。  相似文献   

13.
黑水鸡卵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水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壳膜层由膜带状,沟状和线状纤维构成。纤维上有球状、茬状芽突和纤维孔,有的纤维伸向锥体内,可能参与气孔的形成;乳锥层的锥体为多角形,锥突有盘状花瓣状多种形态,有纤维锚连其上,锥核也有多种;柱状层气孔管内有球形塞和膜状横隔,有助于控制气流;表层下尚有块状结晶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蚶类人工育苗与养殖生产实践,对毛蚶、泥蚶、魁蚶、橄榄蚶、古蚶及青蚶等我国常见经济蚶类的繁殖习性、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毛蚶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英  齐凤生  王岳鸿  张辉  李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9-14450,14454
[目的]探讨毛蚶的无水保活技术。[方法]以毛蚶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温度组(-1.3~25℃)的贮藏条件,并使用海水浸透的纱布控制100%的湿度对各温度组进行湿度控制,同时进行充氧包装,研究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毛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毛蚶的结冰点为-1.6℃左右,生态冰温区域在-1.6~0℃。随着温度的升高,毛蚶成活率逐渐降低。成活率最高的为冰温保藏(-1.3~0℃),在第6天时存活率仍为100%。控制湿度组成活率总体优于不控制湿度组,充氧包装可以提高毛蚶的成活率。[结论]温度是毛蚶保活的基本条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和毛蚶成活率呈负相关性;控制湿度和氧气供应对毛蚶的保活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取和纯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中的天然牛磺酸,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提取的牛磺酸纯度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进行鉴定,然后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毛蚶富含牛磺酸,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肝癌细胞SMMC-7721、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结论]该研究为天然牛磺酸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A discrete, calcareous layer that binds the foliated calcite of the oyster's shell to the organic ligament in the hinge is reported, apparently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layer is ultrastructurally, and generally mineralog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lying foliated calcite, and is named the ligostracum.  相似文献   

18.
宁劲松  尚德荣  赵艳芳  王军  谭志军  翟毓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54-11155,11219
[目的]了解目前青岛市场上贝类的重金属水平。[方法]对主要养殖品种进行随机取样,共采集78个样品。利用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重金属Pb、Cd、Cu、Fe、Mn、Zn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青岛市场销售的贝类体内6种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仅有部分毛蚶和牡蛎产品中镉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养殖贝类的重金属品种间差异较明显。[结论]大部分贝类产品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9.
HARE PE 《Science (New York, N.Y.)》1963,139(3551):216-217
Hydroxylysine and hydroxyproline are absent in the calcified proteins of Mytilus. The organic matrices from the calcite layers have a consistently higher ratio of acidic to basic amino acids than the aragonitic shell units. The uncalcified shell units periostracum and outer ligament, have very few acidic residues, which may in part account for the lack of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We describe a distinct type of spontaneous 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 of cytoskeletal filamentous actin (F-actin), a high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 and cationic lipid membranes. On the mesoscopic length scale, confocal microscopy reveals ribbonlike tubule structures that connect to form a network of tubules on the macroscopic scale (more than 100 micrometers). Within the tubules, on the 0.5- to 50-nanometer length scale, x-ray diffraction reveals an unusual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osmotically swollen stacks of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no direct analog in simple amphiphilic systems. The composite membrane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a lipid bilayer sandwiched between two layers of actin, and is reminiscent of multilayered bacterial cell walls that exist far from equilibrium.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actin layer consists of laterally locked F-actin filaments forming an an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tethered crystal that appears to be the origin of the tubul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