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辽宁绒山羊原种场育种核心群1988--1993年出生羊只及其后代的相关育种调查资料为依据,估计了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了其年龄、性别、出生类型和母亲年龄等非遗传因素对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绒量、净绒量、绒直径、绒长度、绒层高度、出生重、断奶重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57,0.685,0.421,0.263,0.312,0.647,0.337,0.571;产绒量与净绒量的遗传相关为0.718,表型相关为0.823;产绒量与绒层高度的遗传相关为0.623,表型相关为0.475;产绒量与绒直径的遗传相关为0.658,表型相关为0.278;产绒量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713,表型相关为0.476;绒直径和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112,表型相关为0.139;体重与绒层高度、初生重、断奶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26,0.841,0.421,其表型相关分别为0.205,0.138,0.406。  相似文献   

2.
植物相关细菌铜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铜的生理作用及毒性、抗铜基因在植物相关细菌中的分布、植物相关细菌的抗铜机制、植物相关细菌铜抗性与动植物的关系、植物相关细菌铜抗性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相关分布的概念来概括一切植被介质的非Poisson分布;用相关性表示实际分布对Poisson分布的偏离;用相关函数定量描述相关性.导出了在相关分布介质中辐射的透过函数与散射率公式;找到了真实植被相关性的3个来源,即不均匀性相关、遮挡性相关和有限尺度相关.还提出了真实植被的相关层次结构的概念.从而为建立相关分布介质植被辐射理论和实际计算准备了最重要的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并以一组小麦的试验结果为例介绍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把小麦的籽粒产量看作是有相互关系的三组性状(即产量因素、产量生理性状及形态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这三组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这三组性状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产量因素与产量生理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收获指数与穗粒数、饱满度指数与千柱重的相关所引起的。其前两个典型相关系数包含了总相关信息的75%;产量因素与形态性状的相关主要是分蘖整齐度与穗粒重的相关引起的,前两个典型相关系数占总相关信息的84%;产量生理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饱满度指数与分蘖整齐度的相关引起的,前两个典型相关系数占总相关信息的71%。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数据分析了遗传力、配合力、亲子相关等几个遗传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狭义遗传力与一般配合力方差百分数(Vgca,%),亲子相关、亲本表现与一般配合力效应的相关等参数存在显著相关,强调了在育种工作中应注意对狭义遗传力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稻理想株型改良的初步探讨与农业低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历史,水稻茎秆、叶片、穗部、根部、分蘖等相关性状的改良选育现状,分析和探讨了理想株型改良的相关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最后简要分析了该领域相关研究与农业低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材为24个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选择涉及早熟性、率产性及抗病性的25个性状,依据包含遗传相关信息的遗传相关阵、相关遗传力阵及基因型值相关阵对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分析,并比较了三种遗传参数的聚类效果,以基因型值参数的聚类效果最优,将25个性状分成八类,选出了各类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8.
茎瘤芥(榨菜)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23份较有代表性的茎瘤芥种质资源,研究了15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瘤茎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和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同时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份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等数量性状在产量构成及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应用相关遗传力分析方法研究东北春大豆优良品种群体主要性状的相关遗传变异问题。估算了8个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期4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具有较高的相关遗传力,分别为0.4050、0.3788、0.4365、0.3915,其相应的遗传相关系数也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与相关遗传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依据上述4个性状对单株粒重进行相关选择可靠性较大。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3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株高、单株荚数、一荚粒数居中,生育期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均表明,百粒重、主茎节数两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力相当大,是间接选择的重要目标性状。文中初步探讨了应用相关遗传力分析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胡茂泳 《吉林农业》2011,(5):197-197
文章以影响水稻适宜性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章主要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立地条件以及水田管理水平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刺参疾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28-17529
对刺参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的研究概况作一总结论述,同时对刺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刺参养殖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刺参养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刺参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性经济品种之一。分析了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全国传统主产区、南移养殖区的养殖状况和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与格局,指出了当前刺参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构建良种资源和病害防控体系、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加快新技术应用等具体发展策略,推动和促进"新常态"下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刺参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刺参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结构组成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集不同时期刺参养殖池塘海水,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V3可变区序列,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指纹图谱,并对主要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和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海水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在1.994 5~2.230 5之间,均匀度差异不大,样品的丰富度在42~48之间。不同时期海水中3月和9月的菌群结构最为相近(80%),6月与其他各时期聚类距离最大。对39个主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12个条带与未培养细菌相近,1个条带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dae)的菌株相似,另外26个条带相似菌株分别归类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 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 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在各时期海水中均有出现,其中黄杆菌纲优势度最高,占23.8%~50.0%。不同时期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的结构相对稳定,但具体菌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化皮病”是当前仿刺参养殖的最严重的疾病,导致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以仿刺参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flavi)AP629兔源多克隆抗体和鼠源单克隆抗体3D9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了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双抗体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多克隆抗体和单抗3D9的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400和1∶80,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弧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高。以PBS和仿刺参体壁匀浆上清液为悬菌介质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4 cells/mL和106 cells/mL。对人工感染黄海希瓦氏菌的10头仿刺参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由黄海希瓦氏菌AP629引起的仿刺参疾病。  相似文献   

15.
刺参表皮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从山东省烟台和日照两个地区人工饲养的刺参中挑取具有明显症状的幼参,从体表病灶和体内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5株细菌,利用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省日照地区养殖场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R-2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da);烟台地区养殖场的病原菌Y-1为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media),Y-8为弧菌属的海弧菌生物变种I(Vibro.pelagius biova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对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敏感,对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不敏感;Y-1和Y-8仅对氟苯尼考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体腔液和MEM、L-15两种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初步探讨了仿刺参体腔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在18℃下封闭培养,体腔细胞在体腔液中直接培养能够贴壁、伸展,细胞呈球形和上皮样,但凝集现象严重;在合成培养基(MEM、L-15)中,体腔细胞凝集明显减少;与MEM培养基相比,体腔细胞在L-15培养基中贴壁时间长,伸展状态好,上皮样细胞较多,可培养至72h;培养基中血清的添加量与细胞的培养状态和可培养时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仿刺参β-actin基因的克隆及在各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海葵Nematoste Uavectensis在GenBank中的β-actin基因mRNA部分序列(XM_001630533)设计引物,对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进行特异的PCR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再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仿刺参专用β-actin引物ACT1/ACT2,对不同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条件下的该基因RT-PCR产物进行了对比。本研究中首次克隆了仿刺参的β-actin基因,为今后仿刺参目的基因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仿刺参耳状幼体和稚参阶段的体长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为每个雄性仿刺参配3个雌性仿刺参,每个雌性个体产生若干幼体,建立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9个半同胞家系和27个全同胞家系。对仿刺参中耳幼体的27个全同胞和稚参阶段的23个全同胞幼仿刺参的体长分别进行了测量,中耳幼体阶段共测量810个个体,稚参阶段共测量640个个体,并用MTDFREML软件中的混合动物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估计仿刺参早期生长发育的遗传力。结果表明,仿刺参中耳幼体阶段的体长生长性状遗传力为0.29,稚参阶段的体长遗传力为0.49。在仿刺参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体长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度遗传力范围,说明仿刺参的体长生长性状是在加性效应控制下,对仿刺参进行选择育种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可以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代谢率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温度下,体重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也有规律性。A、B组仿刺参(12 g以下)在12.7~16.2℃下,耗氧率和排氨率缓慢上升;在16.2~22.1℃下迅速上升,并在22.1℃时达到最大值[(37.13±1.33)、(35.38±0.55)μg/(g.h)和(0.55±0.054)、(0.54±0.053)μg/(g.h)];在22.1~26.1℃下缓慢下降。与之相反,其他3组仿刺参(18 g以上)在12.7~16.2℃下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在16.2~22.1℃下,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6.1℃下,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下降,26.1℃时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盐度跃层形成机理及盐度跃层变化规律的微观特征,对旅顺一个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表、底层盐度周年变化和四季代表日盐度昼夜垂直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盐度变化为24.6~31.7,底层盐度变化为28.4~31.7,夏季盐度较低;7—9月、12月到翌年3月,养殖池塘表、底层存在盐度差且底层大于表层;夏季和冬季代表日池塘盐度存在昼夜和垂直变化,夏季变化幅度较大;夏季-120 cm以下和冬季-60 cm以下水层无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上层盐度波动较大,下层基本上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