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解延平区牛羊等家畜养殖模式、养殖数量和分布情况,掌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养殖场(村)饲养人员对该病防控认知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实验室检测对延平区开展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延平区家畜养殖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养殖户的布鲁氏菌病防控意识较差,生物安全措施参差不齐;仅从羊养殖场检测出阳性样品6份,牛场和猪场检测阳性样品为0份。以上研究结果为分析延平区当前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提供数据支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当前规模化羊场的数量增多,而一些羊场饲养者在饲养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及时做好羊病的防治措施,可能使得羊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损失.因此,本文结合羊场养殖中的场景疾病以及发病原因,探讨养殖管理中羊病防治的相关措施,以给广大规模化羊场养殖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内乡县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便通过各种布病防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建立一套便于推广的羊布鲁氏杆菌病净化机制,彻底解决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威胁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全面启动了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为掌握该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2016—2018年对宜昌市所有的95 999个羊养殖场(户),共采集1 059 14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阳性场群65个,场群阳性率为0.067%,检出阳性样品448份,个体阳性率为0.042%。2016—2018年,宜昌市羊场群阳性率从0.101%下降到0.019%,个体阳性率从0.061%下降到0.011%。结果表明,宜昌市2016年启动的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明显,已进入净化维持阶段。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间与羊间的布鲁氏菌病发生表现正相关性,说明畜间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今后应按照方案要求,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尽快建成全国首个市州级布鲁氏菌病净化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掌握永定区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科学有序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监测的方式对随机抽取37户养殖规模在3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和防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7个30只以上规模羊养殖场中采集的740份血清样品全部为阴性,养殖场(户)对布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2.7%,对湖南布病免疫政策知晓率为32%,日常工作中使用防护用具的为27%。调查结果表明,永定区布病流行风险较低,但布病防控知识覆盖率较低,日常防护措施薄弱,存在布病感染潜在风险。建议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强化调运监管,加强布病监测,严密防范布鲁氏菌病传入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宜城市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为掌握该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2015—2020年对宜城市所有的4 588个羊养殖场户,采集405 198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场群148个,阳性样品1 297份。羊场群阳性率从2015年的5.94%下降到2020年的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 = 4 588,χ2 = 56.216,P<0.05);个体阳性率从2015年的0.67%下降到2020年的0.03%,呈持续下降趋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n = 405 198,χ2 = 484.724,P<0.05)。人间与羊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羊间布鲁氏菌病呈正相关(rs = 0.812,P = 0.05)。结果表明,宜城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明显。今后应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争取早日达到净化区目标,从而保证人类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延平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及防控情况,对延平区所有牛羊养殖场(户)和牛羊养殖散户开展抽样调查,采集牛羊血清进行检测并填写调查问卷。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抗体均为阴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牛场的防控意识和措施要显著强于羊场和牛羊散养户。  相似文献   

8.
近期,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县内一养羊户布鲁氏菌病血样检测阳性病例后,县畜牧兽医部门立即启动调查、监测和现场处置等工作.尽管该阳性羊场得到处置净化,但由畜向人传播布鲁氏菌病规律分析来看,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还需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湖北省襄阳市2015-2020年羊养殖场(户)的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进行了监测。累计监测34 678个养殖场,共检2 065 602份血清样品,检出阳性场群627个,平均场群阳性率为1.81%;检出阳性样品7 18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35%。2015年襄阳市羊场群阳性率最高(10.58%),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0.18%;个体阳性率从1.37%(2015年)下降到0.01%(2020年)。人间与羊间的布鲁氏菌病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羊间布鲁氏菌病的下降,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也明显减少。结果表明:襄阳市2015年启动的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按照方案要求,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羊布鲁氏菌病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疾病防控力度,为该疾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羊养殖业也从以往的放牧养殖逐渐向舍饲养殖方向发展,养殖数量大幅增加,为养殖户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由于养殖数量与养殖密度持续增长,养殖场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二类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对汇旺养殖场75只布鲁氏菌病羊只得扑杀、消毒,和周边羊只的监测,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布鲁氏菌病.并对全县羊布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疫源,对规模化羊场全部采集样品监测,并通过实验室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今后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新化县近几年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不断增多。为掌握新化县羊群布鲁氏菌病的群体流行率,了解饲养场户、贩运户和经销商对该病的知晓情况以及羊贩运户和经销商的一般经济行为,寻找养殖环节中导致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新化县10个乡镇现存栏羊15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以场户为单位,以估计流行率为目的,以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样;第二阶段在群内选择个体,以发现疫病为目的,随机或基于风险采样。将采集的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垂直试验进行检测。重点调查出现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乡镇的养殖场,以及活羊贩运经纪人和经销商等从业人员,掌握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活羊流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化县高风险区存栏羊15只以上养殖场户的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为0(95%CI:0~2.8%);新化县羊养殖场户以小规模自繁自养为主,一般放牧于自家附近山头;出栏羊主要在县内流通,养殖场户内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养殖场户的布鲁氏菌病总体知晓率为80.6%,屠宰零售商为15.2%,贩运经纪人为25.0%,职业人群自我防护差;活羊调入以省外为主,冬季调运频繁,主要流向屠宰终端,经纪人在流通环节中充当重要角色。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活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特别是冬季,要提高监测频次;当地需坚持实行"监测+扑杀"的综合防控策略,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重点针对屠宰经销商和经纪人,以提高职业人群的预防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本研究为新化县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量日益增长,羊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呈快速增长,活羊的大量流通随之带来的疫病也广泛传播。布鲁氏菌病是严重影响养羊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有感染人的病例,阐述了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羊布鲁氏菌病简称羊布病,是由羊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给畜牧养殖产业会带来巨大安全风险。羊群中如果患病将很难清理,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感染整个羊群,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几年,我国通过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规模化养殖,不仅能促进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牧民收入,还可以实现产销对接,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随着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产业不断发展,羊布病的报告病例呈现持续增多趋势,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诊断和防控,避免疫情危害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江苏省牛羊养殖结构和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借鉴,采用预设表格登记方法,了解全省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每县随机抽取24个牛羊场,每场24份血清样品,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江苏省牛规模养殖占比83.06%,羊规模养殖占比52.47%,规模化程度较高;外地调入数量较少,但来源地较广;部分牛羊实施了布鲁氏菌病免疫;牛群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2.93%(95%CI:1.01%~4.84%),个体阳性率为0.28%(95%CI:0.21%~0.35%);羊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较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须阻断活畜从一类地区调入,禁止布鲁氏菌病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哈密市阳性畜群的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哈密市131个曾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的养殖场户中,随机抽检1 699份非免疫牛羊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并从养殖区域、养殖模式、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31个布鲁氏菌病阳性养殖场户的牛羊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率为(8.65%,147/1 699)。从养殖区域看,各区县牛布鲁氏菌阳性率差异较小(P>0.05),而羊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伊州区(12.38%)显著高于巴里坤县(P<0.01);从养殖模式看,全程舍饲、全程放牧、半农半牧、混牧模式下的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依次升高(3.49%~16.72%),差异显著(P<0.05);从年龄看,牛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羊则无明显规律性;从性别看,雌性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雄性。结果表明:哈密市阳性畜群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高,净化效果不佳;养殖区域、养殖模式、年龄和性别等是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提示,需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阳性畜群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本研究可为哈密市及周边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需求日益增长,牛羊养殖在宁乡市蓬勃发展。布鲁氏菌病发病概率随之加大,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对此,宁乡市开展了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文章就宁乡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宁乡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威海市规模养殖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其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2015年底对全市53个规模牛场、46个规模羊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抽样检测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检测出阳性牛场1个、阳性羊场3个,牛羊群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分别为1.89%和6.52%。调查结果表明,威海市的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暴发的风险较低,但应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落实消毒灭源、调运监管、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0月,根据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全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作者所在部门对永州市零陵区羊场进行羊布鲁氏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时发现,某羊场布鲁氏菌抗体呈阳性。随即对该羊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羊场有出现种羊流产、久配不孕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再次采样检测,结果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57.58%。通过现场病史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初步判断该起疫情是由养殖场不按检疫规定引种造成的。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全群羊只全部扑杀,并对羊、及场内的排泄物、垫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内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等一系列严格的疫情处置措施后,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