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建友 《林业科技》1996,21(5):57-58
原条合理造材技术李建友(吉林省大石头林业局)原条合理造材技术是以原条为对象,重点研究原条量材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从市场对原木产品的需求出发.以企业经营年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依据.综合考虑木材缺陷对材质的影响、木材标准、木材价格以及原木材积等四要素.通...  相似文献   

2.
造材是将伐倒木锯截成原木、短圆材或任意长度木材的过程,造材在木材采运作业中为木材拖曳集材、全载集材或索道集材作准备。大多数的造材作业使用链锯进行,伐木与造材一般使用一台汕锯。已被逐渐普遍采用的原条和长原木拖集,导致了造材更多地在装车场进行,相应地林中造材就减少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按市场需要搞好合理造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把山场造材与市场营销对接起来。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从1985年起抓住改革契机,打破长期以来木材按数量和成本一拨到底的计划管理模式,先后走了“产值接交”、“模拟利润”、“内部市场”三大步。形成了全局从山上到山下、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整套买卖关系,使木材生产迅速与市场接轨,在山场就造出适销对路、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生产条件的变化,原木造材由贮木场逐渐转向伐区.由于伐区造材管理工作缺乏经验,虽然制定了很多办法,采取一些有利措施,但仍然出现长材短造、优材劣造不合理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资源,而且使生产单位蒙受巨大损失,因此,解决伐区合理造材问题提到日程.为此,在了解伐区造材不合理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造材中增造2m短材提高经济材比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木材生产中,组织生产2m短材品种,以提高原条出材率和经济材比重,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李焕 《林业科技》1996,21(2):79-80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刘勤,李焕(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刘易善,张文臣(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所谓原木到材方式的伐区生产适用技术,是指运用该技术进行伐区生产作业时,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按市场需要搞好合理造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怎样优化木材产品结构出发,提出搞好合理造材要以市场需要为依据。实现合理造材要执行林业部颁发的标准及坚持。三优先一降低、三要三灶绝”的原则,符合原木标准的均要利用,减少木材损失,提高等级品率,提高等内材比重.  相似文献   

8.
提高山场造林原木出材率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芳  唐悦 《林业科技》2001,26(3):52-53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是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措,对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国家启动“天保”工程,大幅度地调了森工木材产量(从1997年的670万m^3减少到2001年的449万m^3),但从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工业总产值的构成看,木材生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森工经济的主要财源之一,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看,木材生产仍是生产业,主产品和主要经济支柱,同时也是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以及其它相有不可替的地位,从生产方式上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原条生产,J-50拖拉机集材为主,改变为原木生产,人、机、畜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原条造材也由过去贮木场造材,转移到伐区造材,且山上原木比重已达到90%以上,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只有从伐区源头抓起,加强山上合理造材和木材检验工作,才是提高产值,质量及出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木材检验中造材后量材改锯中存在的问题。如原木的一断面腐朽为薪材,而另一端为优良断面的木材,如何进行量材改锯等等。并提供了木材改据参考一览表。  相似文献   

10.
木材产品质量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本论文从树木生长特性、采伐技术、集材、造材等六种因子对木材产品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以减少木材损伤,提高木材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概括一般意义上地租的存在条件:产权束的分离,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经济环境和立地差异。据此对建国后我国森林地租的存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实行土地改革到实行"林业三定"之前,不具备森林地租存在的条件。"林业三定"后森林地租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出现,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束绞合等问题,使森林地租缺乏制度环境。林权改革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森林地租及其表现形式明晰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张清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19-123
阐述云南省当前森林采伐作业设计中存在着的调查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调查设计单位质量保障意识淡薄,林分调查设计内容与相关林业规划间存在冲突,森林资源现状调查中存在采伐地点遗漏,采伐小班四至情况遗漏,采伐林种设计脱离市场需求等问题。藉此提出建立、健全采伐作业设计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全面培训,制定作业设计所用卫星影像图的分辨率、时效、几何校正等的技术标准,及时按市场木材需求材种编制出材量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概括一般意义上地租的存在条件:产权束的分离,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经济环境和立地差异。据此对建国后我国森林地租的存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实行土地改革到实行"林业三定"之前,不具备森林地租存在的条件。"林业三定"后森林地租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出现,但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束绞合等问题,使森林地租缺乏制度环境。林权改革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森林地租及其表现形式明晰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国家依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原则,规定林木采伐限额的一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对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梳理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归纳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度效果、存在问题和完善建议,指出现有研究在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采伐权交易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优化研究可从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角度开展,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改进:1)贯彻分类经营,落实商品林处置权;2)科学编制采伐限额,合理分配采伐指标;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合理放权调整;4)落实三权分置,探索采伐权交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何英  张小全  刘云仙 《林业科学》2007,43(7):106-111
概述国内外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中国森林生态交易市场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还处在建立和发展阶段,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是森林碳汇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森林发展空间大,森林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建议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管理,做好供应方权益保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木质家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出口市场集中度指数、出口市场多样性指数、出口市场均匀度指数,文中对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出口市场多元化正在形成,出口市场均匀度不断提高。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诠释市场导向概念的基础上,从品牌建设、生态保护、开拓东盟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广西企业的市场导向,提出了企业在建立品牌优势、实现绿色营销、走向东盟市场等方面应采取的营销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分离植物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细管电泳作为一项较新的分离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快捷低耗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双向凝胶电泳的不足。本文分别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同分离方式出发,对其在植物蛋白质分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涂层毛细管电泳对植物蛋白质进行分离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胶合板贸易波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规模、市场分布、竞争力3方面探讨了1992-2006年中国胶合板出口大幅增长的成因.实证研究发现:竞争力的提高是中国胶合板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规模效应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有一定增长;市场分布效应一直阻碍着出口的扩大,这种负向效应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幅度调减天然林采伐量,并受制于国际市场,造纸原料供应十分紧张,严重制约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文章采用弹性系数方法,分别对国内纸市场、纸浆市场、木材市场进行了预测分析,并表明我国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