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纯白金针菇高产棚栽技术杨秀兰赵占国魏亚新(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定O71051)近年来,随着出口量的增加,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日益受到菇农的青睐。但由于纯白金针菇在温湿度、需氧量,耐光性、发菌、出菇等方面都与黄色金针菇有一定的不同,-些人对其栽培...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较为迅速,1998年日本的鲜菇产量接近12万吨,其中以长野县栽培最为广泛.在我国由于栽培金针菇的标准化工厂投资巨大,栽培成本昂贵,市场没有开拓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现在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是纯白系列,如日本的M-35、M-40,M-50,TK等,这些品种以其色泽洁白,菇质脆嫩而深爱消费者的青睐.现以品种M-50为例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纯白金针菇在国际市场行情看好,鲜菇,盐渍菇的出口量每年成倍增长;国内市场由于白金针菇易保藏,美观,口感好也很受消费者欢迎,从而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在我们衢州地区,黄色金针菇已基本被纯白金针菇取代。但由于受技术,产量影响,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新品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闽金1号、F0303、F0306)与企业当家品种F913产量、质量上没有差异,其中F0303、F0306比F913提早出菇5~7d。  相似文献   

7.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灌南县食用菌栽培模式以工厂化生产为主,主要生产纯白金针菇、海鲜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高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97,(2)
纯白一号金针菇集多种金针菇菌株之优于一体,菌丝生长温皮5~32℃,子实体形成温度5~22℃。菇体纯白,出菇密集,不易开伞,在强光下仍能保持洁白高产。适应室内、外栽培,前三潮转化率160%,经济效益高于黄色菌株。母种含邮资每支25元,量大从优,款到即寄。另有广温型平菇菌株巨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金针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菌糠为主要基质,与棉籽壳和玉米芯等配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秀珍菇(设秀珍菇57和台湾秀珍菇2个品种)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秀珍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为60%的情况下,随着培养料中棉籽壳含量的增加,秀珍菇的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以配方3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6.9%,2个品种产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纯白金针菇在苏北地区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料配方提高鲜菇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于2009年9—12月在连云港丽沙食用菌有限公司对金针菇不同培养料配方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纯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要的优质高产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培养料堆积发酵时间,装料高度以及培养料中多菌灵的含量对纯白金针菇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含量多菌灵所产纯白金针菇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含量多菌灵所产纯白针菇进行同功酶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对纯白金针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堆料发酵96h,装料高度8cm较合适。5个参试样品酯酶(esterase)和α-淀粉酶(α-amylase)同工酶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原先一个优良的品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它的优良性状表现不明显了,出菇期明显推迟,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下降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菌种退化”现象。产生菌种退化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6.
总结2019—2021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第三轮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创新开发产粉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香菇定向出菇工厂化墙式栽培技术,筛选出香菇优质种源4个;示范推广金针菇、海鲜菇、灵芝、黑木耳、秀珍菇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提升4条菌棒(菌料)工厂化生产流水线;示范食用菌绿色化生产技术395万袋、90.67公顷,包括林下灵芝、菌渣多级利用模式、竹荪―水稻轮作、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优化食药两用品种结构,示范黄色金针菇、羊肚菌、红托竹荪、长根菇、猴头菇珍稀特色菌菇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个,规模为90万袋、羊肚菌和竹荪3.3公顷;示范秀珍菇精准转潮出菇栽培技术880万袋(瓶),推广2 350万袋(瓶)。介绍顶层设计征集意向、围绕任务细化方案、建立专家联系制度等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以连云港可为食用菌有限公司为平台,进行纯白金针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系统总结纯白金针菇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对规模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菌株,以黄色金针菇"新苏6"和白色金针菇"金杂15"为亲本进行两两配对单孢杂交。对获得13个生长快、抗病强的双核体杂交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筛选。结果其中8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浅黄色,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黄色;杂交菌株产量与"吐水"量大体呈负相关;筛选到产量高、颜色浅黄、抗性强、"吐水"少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菌株F1、F17和F9,产量分别达到296 g/瓶、278 g/瓶和271 g/瓶。试验为浅黄色金针菇进一步的杂交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多年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经验,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华北地区的白色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为实现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