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柞蚕蛹生产溶菌酶是开发我国溶菌酶的新资源,是柞蚕蛹综合利用深加工的新产品,将成为生物工程产业化的突破口。柞蚕蛹生产溶菌酶的技术已申请专利并已公开。在此基础上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制药厂及辽宁生物技术中心作技术交流,协作进行中试,取得的结果基本上符合要求。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柞蚕蛹系丹东市收购的柞蚕茧,已冷藏8个月。用半机械的切茧机旋转刀具削茧取蛹。  相似文献   

3.
柞蚕蛹是一种优质、天然的蛋白源,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农业等领域.本文综述了柞蚕蛹的营养价值,综述了柞蚕蛹深加工技术,包括蛹蛋白多肽、蚕蛹油脂、蛹虫草、免疫活性物质、生物防治方面应用,综述了柞蚕蛹生物学活性研究,展望了柞蚕蛹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柞蚕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试验将柞蚕蛹作为材料,利用水提取法提取柞蚕蛹多糖,并用滤纸片法检测柞蚕蛹多糖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柞蚕蛹多糖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 g/mL,时间3.16 h,温度75℃,进行3次重复试验,所得柞蚕蛹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38%。柞蚕蛹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柞蚕蛹|多糖|提取|响应面|抑菌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柞蚕区利用一化性柞蚕蛹可常年培育蛹虫草。介绍了培育蛹虫草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概述了菌种的制备过程和蛹虫草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柞蚕蛹营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为了开展柞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本文就柞蚕蛹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缫丝蛹与鲜蛹的营养成分作了比较,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一)缫丝蛹:购自永吉县西阳乡缫丝厂,是1983年秋茧加工丝绵的熟蛹.(二)鲜蛹:随机取自本所1983年秋购入的青黄一号普通种茧.二、材料处理:将同样数量的缫丝蛹、鲜蛹,分别放入搪瓷盘中,在同一烘箱中以100℃烘30分钟,降温至80℃再烘26小时,粉碎、过筛(24目),分装食品塑料袋中,送样分析.  相似文献   

7.
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以蛹滞育。为了探讨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的生理作用,我们对柞蚕滞育蛹进行了注射不同种类、剂量的昆虫激素类似物的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柞蚕为二化性品种杏黄的秋茧。依据柞蚕滞育蛹的形态标志[1],确认其完全进入滞育状态。供试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为JHA,为日本产增丝剂;蜕皮激素类似物MH日本产20-羟基蜕皮酮;抗保幼激素AJH为日本产咪唑类化合物SSP-1(30%粉剂)。1.2试验方法将柞蚕滞育蛹翅缘周围用70%乙醇消毒,用微量注射器将药物从节间膜注入滞育蛹体内。保护温度23℃、湿度70%。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效利用柞蚕蛹开发药用保健品的目的,采用石油醚浸提法从柞蚕蛹中提取蛹油,并用尿素包合法进一步提纯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气相色谱检测,柞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麻酸含量较高,蛹油提纯后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75.22%提高到90.89%。以wister雄性小鼠为试验动物,摄食柞蚕蛹油及提纯的不饱和脂肪酸制品,结果显示柞蚕蛹油及其不饱和脂肪酸制品均具有较好的血脂调节作用,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具有可行性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将经过0、30、60、90、120和150℃有效积温(以下称积温)处理的柞蚕蛹用于培育蚕蛹虫草,通过调查和检测柞蚕蛹虫草的生长状况及氨基酸组成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超氧化物歧化(SOD)酶活力,考察不同发育程度柞蚕蛹对培育蚕蛹虫草的生长性状与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蛹感受积温不超过90℃时,蛹虫草菌对柞蚕蛹的感染速度较快,僵蛹率在92%以上,生产蚕蛹虫草总鲜质量及子实体的数量、长度等产量指标显著高于感受积温120℃、150℃的柞蚕蛹生产的蚕蛹虫草(P0.05);柞蚕蛹感受积温在0~120℃之间,随着积温增加,生产蚕蛹虫草的氨基酸总量也有增加趋势,当感受积温150℃时生产蚕蛹虫草的氨基酸总量又降低,比最高组(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为35.05%)减少了28.73%;柞蚕蛹感受积温60℃时生产蚕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最高,质量比达到1.15 mg/g;随着柞蚕蛹感受积温的增加,生产蚕蛹虫草中的虫草多糖含量与SOD酶活力逐渐降低,柞蚕蛹感受积温150℃时生产蚕蛹虫草中的虫草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13.23%)。试验结果提示,利用柞蚕滞育蛹或轻度发育蛹可以高效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的适生地,柞蚕蛹资源丰富,可常年培育蛹虫草。试验表明,利用一化性柞蚕的滞育蛹培育蛹虫草,蛹体僵化的快慢与菌种的形态、菌液的稀释倍数、接种剂量有关;蛹体僵化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18~27℃。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开发柞蚕的可利用价值,对柞蚕幼虫、嫩蛹(神仙蛹)及滞育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以滞育蛹最高,分别为59.2g/100g和12.1g/100g;总糖和粗多糖含量则以嫩蛹最高,分别为3.0g/100g和5.4g/100g,其中,嫩蛹的粗多糖比柞蚕幼虫高58.8%,比滞育蛹高74.2%;氨基酸总量嫩蛹最高为44.94g/100g,而且其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高于柞蚕幼虫和滞育蛹,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0.68%和12.84%。柞蚕嫩蛹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昆虫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13.
溶菌酶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抗菌蛋白质,在昆虫抵御外源物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柞蚕蛹为材料,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及无菌水为诱导源,测定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抑制活性,并根据柞蚕溶菌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设计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变化。4个诱导处理组的柞蚕蛹血淋巴均可以产生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诱导后72 h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明显抑菌效应,抑菌圈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无菌水处理组、蛹虫草菌处理组、柞蚕微孢子虫处理组、大肠杆菌处理组,且雌蛹血淋巴的抑菌活性较强。4个诱导处理组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后4~8 h内迅速上调,雌蛹和雄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在诱导后24h、8~12 h达到最大,其中,大肠杆菌诱导溶菌酶基因表达上调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蛹虫草菌和柞蚕微孢子虫诱导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高。研究结果说明柞蚕的免疫应答时间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诱导源而不同,雌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利用一化性柞蚕蛹培育的蛹虫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并与野生冬虫夏草和野生蛹虫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蛹虫草中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和野生蛹虫草,其主要的有效活性物质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并且不合铅元素,完全可以替代野生冬虫夏草或野生蛹虫草,可利用一化性柞蚕的蛹人工工厂化培育蛹虫草,以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富硒柞蚕蛹缓解镉(Cd)诱导小鼠肝损伤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SPF级雄性健康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富硒柞蚕蛹组、Cd处理组和富硒柞蚕蛹+Cd处理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饮用蒸馏水;富硒柞蚕蛹组饲喂含1%富硒柞蚕蛹的饲料,饮用蒸馏水;Cd处理组饲喂基础饲料,饮用氯化镉水(10 mg/L);富硒柞蚕蛹+Cd处理组饲喂含1%富硒柞蚕蛹的饲料,饮用氯化镉水(10 mg/L)。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Cd暴露引发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损伤,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d暴露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升高。而富硒柞蚕蛹显著降低了Cd暴露小鼠肝脏和血清中TC和TG水平及血清中AST和AST水平。富硒柞蚕蛹调节Cd暴露导致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有效改善脂质积累,有助于缓减小鼠肝损伤。此外,富硒柞蚕蛹的添加也显著降低了肝组织中Cd的蓄积以及提高了肝脏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6.
柞蚕蛹茶肠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蛹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合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其滋味鲜美、低脂肪、高蛋白、无污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柞蚕蛹的吃法很多,可以煮、炸、烧、烤、涮。本试验是用柞蚕鲜蛹蛋白替代茶肠中的部分精肉生产柞蚕蛹茶肠。经一系列加工,生产出的柞蚕蛹茶肠,口感好,具有独特的蛹香味,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其加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唯一措施,探明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规律,可为柞蚕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富硒试剂在柞蚕幼虫期的施用效果和施用龄期,2014—2016年进行了柞蚕蛹体富硒试验。结果表明:春柞蚕期,二龄与四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627mg/kg,一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372mg/kg;秋柞蚕期,二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000 mg/kg,一龄与五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102mg/kg。柞蚕蛹体内的硒含量恰好在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和几个省份肉类、禽蛋类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北方蚕业》2020,(2):6-13
研究柞蚕蛹多肽制备工艺及改善风味,采用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酶解柞蚕蛹蛋白制备柞蚕蛹多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两种最适酶类酶解工艺,采取灭酶时向酶解液中添加柠檬酸改善柞蚕蛹多肽风味。结果显示: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制备柞蚕蛹多肽效果较好,二者水解度分别为19.60%和19.97%,多肽含量分别为11.30%和13.50%。最佳制备工艺为:液料比20∶1,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52℃、pH 7.0,酶添加量2%(双酶比为1∶1),所制备的酶解液在4℃下透析48 h脱盐,过滤后真空干燥,制得柞蚕蛹多肽粉。试验结果表明:制备柞蚕蛹多肽时可选择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此外柠檬酸添加量为0.5%时可改善柞蚕蛹多肽的风味,同时不影响原有的鲜味。  相似文献   

20.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