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综述了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现状、原因、危害和控制等最新进展。兽药残留在每个国家都存在,区别仅在于兽药残留的量不同,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食品动物疫病防治用药、兽药添加剂的使用、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及兽药或饲料添加剂中混有污染物等,成为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主要危害包括毒性作用、耐药性、激素样作用、致敏作用及生态环境毒性。应从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体系、强化食品动物兽药残留技术体系、重视畜牧兽医工作者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加强食品动物生产环境监管、严把饲料及添加剂关、合理使用兽药,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严把屠宰检疫关,净化动物性食品市场等方面进行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兽药凭借其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在可食动物养殖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成为市场主流食物的同时,兽药残留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动物源食品中兽药的检测分析工作成为了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升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增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进一步促进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综述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检测中的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将于2020年4月1日起实施。此次发布的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267种(类)兽药在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中的2 191项残留限量及使用要求,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动物及组织,标志着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不但影响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分析了引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残留,简称药残.由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药物的应用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的同时,引起了极为严重的食品中兽药残留,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激素(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食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各种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污染,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公共热点问题。兽药代谢残留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介绍了常见兽药及其代谢残留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标记免疫分析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标记免疫分析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发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这5种标记免疫技术的优缺点,概述了其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标记免疫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标记免疫分析操作简便、特异灵敏、快速准确,能够为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将成为农兽药等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9.
兽药在畜牧业中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兽类的得病率和死亡率,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但是兽药的使用随之带来很大问题,一些对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已经成为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旨在介绍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的思想方法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加深人们对于此项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由秦皇岛检验检疫局主持承担的“世界常用200种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课题,目前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针对国际市场遇到的26类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多环芳烃等多种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壁垒,开展200余种兽药等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立项正确,意义重大,研究报告资料齐全,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顾宝根研究员、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简秋研究员等专家近期就我国农兽药标准制修订进展情况和农兽药残留标准制定的原则与科学性等问题作出了解读。相关农药内容如下:问:我国有多少农药残留标准?答:通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国已制定了覆盖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农药参考标准体系,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兽药残留事件、"瘦肉精"事件、食品中毒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畜禽疾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质量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治疗、控制畜禽疾病,提高农户养殖效益,而且对积极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动物产品品质,生产绿色食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中小型猪场兽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合理用药及兽药残留的监控,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山东地区中小型猪场基本信息及养殖过程中兽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山东地区使用的预防性兽药大类主要有抗菌药、中药、抗寄生虫药、营养药物、抗病毒药等,使用的治疗性兽药大类主要是抗菌药、中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中药主要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病。寄生虫病主要以预防为主。调查中发现部分猪场有使用禁用兽药的现象,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列出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生态效应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磺胺类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产、畜牧养殖和人类疾病治疗中,其在环境中的大量残留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此文综述了磺胺类抗生素兽药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毒性、土壤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检测,以及在土壤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抗生素等兽用抗菌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健康生长及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发挥着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出现的抗生素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暴露出由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带来的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风险隐患。据悉,为切实规范兽用抗菌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遏制细菌耐药与兽药残留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后盾,不但投入加大而且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为集约化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同时饲料的安全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饲料安全直接影响着畜产品的安全,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而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滥用药物或不规范使用药物,造成畜产品中残留超标,进而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和欧盟及其他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加大了力度,而饲料中违规添加的药物也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主要因素,因此饲料中药物的检测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9,(4):54-54
这次执法年活动共安排7项任务,包括种植业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农业部门将在4个方面下力气,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1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1.1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近十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性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动物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但由于不当或非法使用药物(如随便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