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鸭绿江斑鳜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平  徐英杰 《齐鲁渔业》2008,25(5):18-19
鸭绿江分布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鱼类,近几年已经开始人工养殖,并出口韩国。由于人工繁殖苗种技术难度较大,而天然苗种数量有限,致使斑鳜人工养殖始终没有形成规模。2007年,我们在凤城市大堡鱼种场进行了斑鳜的人工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4.
正斑鳜是本世纪初新发展起来的一个鳜鱼养殖品种。早期受韩国市场需求的刺激,出口利润高,逐渐带动了斑鳜人工养殖产业发展。与鳜相比,斑鳜经驯食后可食冰鲜鱼,无需常年活饵料鱼供应,生产成本降低,抗病力强,因此,斑鳜养殖较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斑鳜生长较缓慢,一般需养殖2~3年,生产周期长、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位于江西省永修县的柘林湖水库,湖区面积308km2,部分水域开展了网箱养鱼,养殖品种主要有斑鳜、加州鲈、大口鲶等,其中,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商品斑鳜一般出口韩国、日本等地。笔者近两年来深入养殖现场,指导养殖户在养殖用  相似文献   

6.
南海斑鳜是佛山市南海区近年利用西江斑鳜和翘嘴鳜通过杂交、选育而培育出来的斑鳜新品种.南海斑鳜既保留了西江斑鳜体形优美,肉质爽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又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耐低氧、养殖成活率高、卖价高收益好等养殖优势.  相似文献   

7.
斑镢养殖技术之三江西柘林湖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8.
凌继忠 《齐鲁渔业》2007,24(2):39-39
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目前市场价是翘嘴鳜的3~5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动,斑鳜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也提高了斑鳜苗种的需求量。为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扩大斑鳜人工繁殖规模为大所而趋。笔者从2003年起,着手斑鳜人工繁育,通过连续几年的生产,深  相似文献   

9.
条件反射法驯化鸭绿江斑鳜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斑鳜为鸭绿江流域优质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虽然鸭绿江斑鳜集约化养殖已获得初步成功,但在养殖过程中全部投喂活饵料鱼不但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活饵料鱼的供应受季节、营养、价格等因素制约,限制了鸭绿江斑鳜养殖业的发展,如何让鸭绿江斑鳜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条件反射法对体长为3厘米的鸭绿江斑鳜进行食性驯化试验。  相似文献   

10.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 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野生斑鳜的自然资源稀少,而且亲鱼的怀卵量不高,靠天然苗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斑鳜这一优良品种,满足大面积推广养殖斑鳜所需苗种,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采用了人工催情、产卵、环道孵化、池塘培育等方法,催产斑鳜2批54组,孵化斑鳜水花14.5万尾,培育出2~3 cm的斑鳜苗种4.7万尾,现将斑鳜的人工繁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观音阁水库位于本溪市境内,该水库坝下渔池从2006年~2010年先后利用五年时间,引进韩国科技人员从事斑鳜繁殖育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每年繁育斑鳜夏花50万尾,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斑鳜苗种,同时也为今后斑鳜人工繁育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斑镢养殖技术之二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13.
<正>斑鳜(Sinipercn scherzeri),俗称圆筒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经济价值很高。但由于多年滥捕及水域环境的恶化,野生斑鳜已日趋枯竭,溪河捕捞产量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解决斑鳜人工养殖的苗种来源问题,我们开展了斑鳜人工批量繁育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成  相似文献   

14.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斑鳜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自2008年着手在凤城市鱼种场进行斑鳜人工养殖试验,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人繁试验,经过3年试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斑鳜人工繁育技术。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鸭绿江水系-叆河中的天然鱼种(每年6-10月收集的50~500克的斑鳜苗种),经过在鱼塘2~3年人工培育而成。共计520尾,其中雌亲鱼  相似文献   

16.
翘嘴鳜与斑鳜同属鲈形目、鲻科、鳜亚科、鳜属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为淡水名贵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世纪90年代以来,翘嘴鳜养殖蓬勃兴起,尤其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广泛开展人工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以及养殖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导致翘嘴鳜暴发性疾病流行,给翘嘴鳜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  相似文献   

17.
斑鳜属鲈形目、鳜亚科、鳜属。斑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偶尔也会摄食蝌蚪和小蛙。斑鳜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出口潜力大,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水产养殖场从2005年一直从事斑鳜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成鱼等工作,对斑鳜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网箱健康养殖斑鳜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19.
高少波 《内陆水产》1996,21(7):19-19
网箱养鳜优化技术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已作为名优水产养殖对象广受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天然水域鳜鱼种类包括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等,其中人工养殖与繁殖的主要为翘嘴鳜,即鳜(Sinipereaehuatsi)。近年发展起来的网箱养鳜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20.
长珠杂交鳜     
正一、品种名称长珠杂交鳜二、品种来源母本,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父本,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均利用原种经三代以上选育,亲本生长性状稳定;经杂交而成。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2-003-2016。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长珠杂交鳜兼具斑鳜体型、体色、优良品质和翘嘴鳜长生速度快的优良性状。解决了斑鳜养殖缺乏快速生长的良种需求问题。7月龄时其体重是养殖斑鳜体重的3.2倍,养殖7个月平均体重6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