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质pH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质pH 4.0和6.0条件下研究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pH和氮形态均可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产生影响;以NH4 -N为惟一氮源时,低pH明显抑制玉米侧根的发生,但对根系伸长的抑制并不明显;以NO3--N为单一氮源时,无论是低pH还是近中性条件,对侧根的发生和根系的伸长影响均不明显;以NH4 -N或NO3--N作为氮源,低pH均有利于中柱成熟,在根中央形成大的导管。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固定根区水分胁迫下氮形态对玉米水分利用的调节与作用机制,为局部根区灌溉水氮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分根装置,氮处理设3种形态(NH4+-N;NO3--N;50%NO3--N+50%NH4+-N),并向一侧根室加入聚乙二醇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结果发现固定根区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混合氮处理能相对维持植株较高的水分运输速率;叶肉和叶片厚度大,导管数目较多,直径较大,有利于促进水分吸收与运输,适应水分胁迫.而NH4+-N对木质部汁液pH及ABA的调节作用较强,各部位ABA浓度高于其他两个氮形态;在胁迫后期NH4+-N供应的植株木质部汁液pH增加,从而更有利于调节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混合氮相对促进玉米生长,而铵态氮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pH和氮素形态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4.0和6.0的条件下研究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介质pH和氮素形态均能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和体内的分布产生影响。就玉米而言,不论供应何种形态的氮素,低pH均明显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低pH条件下NH4 -N最不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而对水稻来说,低pH条件下供应NO3--N最不利于干物质积累。pH 6.0条件下玉米、白羽扇豆和小麦3种植物均显示出较大的根冠比,表明较高的pH条件有助于同化产物向根部的运输和在根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在pH4.0、6.0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H4^ -N和NO3^-—N2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玉米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与溶液中H^ 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pH条件下不同氮索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介质中有NH4^ -N存在时,玉米对NH4^ 的吸收会导致pH值下降,且无论起始pH值的高低,最终达到的最低pH值相当接近;②起始pH值为4.0和6.0时,玉米每吸收1个NH,后释放大约0.8~0.9个H^ ;③起始pH值为4.0时,玉米根系每吸收1个NO4^ 大约消耗1.22个H^ ,但在起始pH值为6.0时,吸收1个NO3^-仅需消耗0.024个H^ ;④低pH值能促进NO3^--N的吸收,高pH值更有利于NH4^ -N的吸收;⑤尽管NH4^ 的净吸收速率大于NO3^-,但其对生物量的积累作用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pH 4.4、5.7、7.0的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O3--N、NH4+-N和NH4NO33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和pH值对金脉单药花(Aphelandra squarr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脉单药花供给NH4NO3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大,仅供NH4+-N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小,且叶面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供给NO3--N时开花率最小,供给NH4+-N时开花率最大;当营养液pH 4.4和5.7时,氮素形态对金脉单药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出叶面积、生物量均为NH4NO3>NO3--N>NH4+-N;pH 7.0时,虽然施用不同的氮肥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H4+-N和NO3--N及其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期玉米抗淹水胁迫的影响,为采用氮营养调控途径提高玉米的抗涝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砂砾培养及模拟淹水胁迫的方法,研究2个不同品种玉米(利民15和皖玉9号),分别在苗期供应NH4+-N和NO3--N 2种形态氮素以及高(7 mmol/L)、低(3 mmol/L)氮2个氮素水平时,其光合与生长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在非淹水胁迫条件下,在高氮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不同部位的生物量、株高、茎横截面积、根体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相对高于低氮水平。但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当NH4+-N供氮水平较低(3 mmol/L)时,2个品种玉米在苗期均表现相对较强的抗涝性;但在NO3--N营养条件下,供氮水平较高(7 mmol/L)时,表现相对较强的抗涝性。即分别在3 mmol/L NH4+-N、7 mmol/L NO3--N条件下,利民15和皖玉9号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茎横截面积、根体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结论】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苗期不同品种玉米抗涝性强弱随氮素供应形态和供应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生物机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体内水分状态、蒸腾速率、光合特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及1∶1(质量比)的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NO3--N)营养液,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根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膜透性以及玉米叶片光合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水分状态供给和根系氧化还原活力的影响。【结果】单独供NO3--N时,玉米根系膜相对透性最小,叶片NR活性最高;供给NH4+-N+NO3-N时,玉米植株NO3--N含量最高;单独供给NO3--N,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光合强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最大,其次是NH4+-N+NO3-N处理,而单独供给NH4+-N时最小;单独供给NO3--N时,根系、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最高。单独供应NO3--N时玉米生物量最高。【结论】NO3--N对玉米幼苗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pH值高氮营养液条件下,研究了外源GABA对小白菜‘五月慢’(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叶片无机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6.5条件下,与正常营养液处理相比,高氮营养液(pH6.5+N)培养6和12d后,小白菜叶片NR、NiR活性以及NO-3-N、NO-2-N、NH+4-N、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但是GAD活性变化不显著。与pH 6.5+N处理相比,2.5mmol/L GABA处理加速了小白菜叶片硝酸盐的代谢,表现为NR、NiR、GAD活性和NH+4-N、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NO-3-N、NO-2-N含量显著降低。但GABA对小白菜叶片硝酸盐的代谢受pH值的影响较大,以pH 6.5+N条件下GABA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pH 4.5+N处理,而pH 8.5+N条件下GABA处理效果最差;不同pH处理12d的效果较明显。结果证明外源GABA对小白菜叶片无机氮代谢的诱导受pH值的影响,其中pH 6.5是GABA降低高氮条件下小白菜叶片硝态氮含量的适宜酸碱环境,且GABA最佳添加时期为采收前12d。  相似文献   

10.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影响氨氮释放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温度、pH、溶解氧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中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中性条件,厌氧条件均有利于NH+4-N的释放.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含量的有效控制作用是其抑制底泥释放、同化吸收作用和增强上覆水氧化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修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花椰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春茬花椰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其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更有利于花椰菜干物质量的积累;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相比,前者有利于植株根的伸长,后者有利于根的加粗,而两者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NO3--N∶NH4+-N=3∶7~5∶5时花椰菜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一氮源、NO3--N∶NH4+-N=7∶3处理时的光合速率均下降,其中,铵态氮处理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而其它处理主要是气孔因素.因此,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以3∶7~5∶5配施比单一形态氮肥更有利于花椰菜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
以叶用黄甜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用黄甜菜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对营养液中硝铵态氮配比(NO_3~--N∶NH_4~+-N)的需求不同,硝铵态氮配比≤1/2时,植株生长品质较好,硝铵态氮配比为4∶4和2∶6的处理较佳;营养液中的硝铵态氮配比≥1/2时,根系生长较好,硝铵态氮配比为6∶2和4∶4的处理较佳.(2)随着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植株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硝铵态氮配比为6∶2的处理较佳;各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无公害蔬菜标准;植株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在硝铵态氮配比为4∶4和2∶6的处理下较佳.可见,叶用黄甜菜地上部与根系生长、地上部形态与品质均受到氮素形态及其配比的影响,且对硝铵态氮配比表现出不同的偏好.综合比较各项指标,铵态氮的比例不宜超过50%,硝铵态氮配比为6∶2和4∶4的营养液配方,可用于叶用黄甜菜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HA2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的代谢产物,分别用以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为氮源的培养基培养溶藻弧菌HA2 120 h,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浓度,以及NH_4~+-N、NO_3~--N、NO_2~--N、pH和发酵罐中气体(N_2、NO、N_2O)的含量,并且拟合菌株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NH_4~+-N、NO_3~--N、NO_2~--N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9.97%、99.95%、36.87%;生长极限k值分别为4.769、5.477、5.567;培养基中的NH_4~+-N直接被氧化为NO_3~--N;试验中均未检测出NO、N_2O气体,各培养基中N_2量均有上升趋势;各培养基中pH均有增加趋势。研究表明,溶藻弧菌HA2具有开发为高效、环保、安全的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pH、氮素形态和Ca2+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定不同pH、氮素形态、外源Ca2 浓度,观察玉米植株根系在水培营养液中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硝态氮(NO3--N)可促进玉米植株侧根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铵态氮(NH4 -N)处理的植株根平均直径大于NO-3-N处理。NH4 -N的毒害可能是较高浓度的NH4 取代细胞膜上的Ca2 ,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增加外源Ca2 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H 和NH4 对玉米根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4-N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反应时间≤3 h,高振荡强度(200 r/min)的NH4-N去除率大于低振荡强度(100 r/min)的;振荡强度显著影响NH4-N的去除效果。当pH介于2.59~10.66时,去除率为74.23%~93.71%。中性初始pH(5.76~8.55)利于NH4-N的吸附去除,酸性(pH≤2.59)导致去除率略有下降,而碱性(pH≥10.66)致使去除率急剧下降。缙云沸石的Langmiur吸附等温公式为:Q=0.964 8μ/(1+0.181 0μ),而Freundlich吸附公式为:Q=0.815 8μ0.5762,推荐采用后者。  相似文献   

16.
控释尿素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硅藻土为载体的控释尿素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以及土壤尿酶活性、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相比,控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生长后期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氟量,抑制脲酶活性,维持土壤氮素水平,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效果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当.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处理分别比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产量增加23.48%和17.7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7.33%和17.58%,这说明以硅藻土为载体的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替代基肥加追肥是可行的,能达到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氮形态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表明植物体内NH4+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氨挥发可能是导致植物氮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当NO3--N∶NH4+-N为75∶25时,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单一供NH4+-N营养净光合速率高于单一供NO3--N。当NO3--N∶NH4+-N为50∶50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单一NH4+-N最低。氮素形态对黄瓜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根、茎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