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GS豫麦34号小麦新品种是我所小麦育种家雷体文选用<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豫麦2号>杂交组合,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究,成功地选育出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系.该品系的育成突出地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矛盾,这是我国常规育种的新突破.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1998年1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3.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4.
河南审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河南审定的122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审定小麦品种的亲本系统为阿夫,丰产3号,抗辉红,St 2422/464,高加索,内乡5号,山前麦,碧蚂1号和玛拉,共涉及到66个审定品种,占94.29%,亲缘系数总和为32.24,占46.06%.这9个亲本在16个主要推广品种中的亲缘系数总和为7.89,占49.31%.2000年之后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利用中早期审定的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成的,共涉及到43个品种,占82.69%,亲缘系数总和为29.08,占55.92%,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1号,豫麦2号,豫麦13号,豫麦25号和豫麦18号成为骨干亲本.豫麦2号在199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亲缘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共涉及到43个品种,成为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5.
豫麦4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李玉兰(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商丘476000)豫麦42号原名商丘857,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经多年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抗病、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品种来源豫麦2...  相似文献   

6.
豫麦56号     
《农家参谋》2002,(6):6
豫麦56号(原郑优6号)是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第二个既高产又优质的小麦新品种,1999年9月27日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麦56号.  相似文献   

7.
鹤麦1号是鹤壁农科所与郑州大学用周麦13号经离子束注入诱变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04)。  相似文献   

8.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淮麦21号(淮麦0320)是用淮麦17号和豫麦54号进行有性杂交,经过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育种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利用百农3217×豫麦3号和冀5418×豫麦10号2个单交组配成复交Fo,用钴60辐射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麦68号.  相似文献   

11.
豫麦10号已成为我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之一。为使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该品种,以加速其推广,现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分15个问题,系统解答如下:1、豫麦10号的主要形态特征有那些?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系豫西农专1976年以山前麦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续培育选择,于1983年育成。1988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麦10号。豫麦10号属大穗型中熟品种,弱春性。株高85~90厘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穗子粗大,呈长方型或棍棒型,长芒,白壳。穗长9~12厘米,每穗结实小  相似文献   

12.
新麦16号(金博士1号)是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3002)。该品种系1993年以豫麦13号为母本,内乡82C6为父本杂交,1994年又以豫麦2号为母本,(豫麦13号/内乡82C6)F1为父本杂交,1995年对[豫麦2号//(豫麦13号/内乡82C6)]F1进行诱变(M1),后代按常规系谱法选择,经过多年后代选育、室内考种、品比鉴定、区域试验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新麦18是新乡市农科院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C5/新乡3577)×豫麦69.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麦2003008;2004年通过国审,国审号为2004005.  相似文献   

14.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  相似文献   

15.
选育和应用抗旱小麦品种,是解决旱地小麦单产低而不稳,实现旱作麦区持续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豫麦48号是洛阳农科所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荣获国家"九五"新品种后补助贰等奖.  相似文献   

16.
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6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麦 67号 (原名郑农 8号 )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 ,2 0 0 0年 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选育过程1 .1 选育目标面向中肥和旱地。产量指标 40 0kg/亩 ,耐旱性强 (抗旱指数大于 0 .8) ,优质 (营养和加工品质好 )。1 .2 选配组合豫麦 67号母本为 775 - 1 (矮丰 3号 //孟2 0 1 /牛株特 ) ,父本为豫麦 2号 ,该组合遗传基础较丰富 ,异质性强 ,变异机率大。经 5年系谱选育于 1 988年性状稳定 ,系谱号为 84( 4 3) - 1 2 - 1 3- 5 - 8,取名郑农 8号。 1 984年在F2 中选出单株 31个 ,下年全部穗行…  相似文献   

17.
豫麦 3 6号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成的半冬性抗旱新品种。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多年旱地试验表明 ,该品种抗旱、抗病、产量高。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3 552 kg/ ha,比豫麦 8号增产 1 5.8% ,居参试品种之首〔1〕。目前对作物抗旱程度一般仍局限在田间产量上鉴定 ,但从理论方面检测抗旱育种的效应研究资料报道尚不一致〔2 ,3〕。本研究旨在对豫麦 3 6号生育后期在自然干旱条件下检测其抗旱性 ,为旱地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利用 ,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豫麦 3 6号由河南农业大学提供 ,对照品种豫麦 8号…  相似文献   

18.
高产小麦新品种郑农1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农1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单株选择而成的高产、稳产、抗逆、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针对选育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广适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目标,于1996年以豫麦51号为母本,以优繁5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统选择,于2002年育成,组合为豫麦51号/优繁5号,系谱号为96116-4-2-2-6-3。其系谱见图1。图1郑农17号系谱1996年以豫麦51号为母本,与中国农大选育的优繁5号杂交。豫麦51号具有高产、抗倒、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优点,且品质为…  相似文献   

19.
豫麦 4 6号 (原名豫西 8930 )系洛阳农专于 1 989年以豫麦 2号作母本 ,偃师 4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系谱法处理和早代测产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 994~1 997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1 997年 1 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4 6号。1 丰产性该品种属多穗型小麦品种 ,单位面积成穗数 ,每公顷平均 52 5万~ 555万 ,穗粒数 34~ 38粒 ,千粒重37~ 4 2 g。在 3年校内品比试验中 ,产量均居第一位 ,比对照豫麦 1 0号增产 8.1 %~ 1 1 .1 % ;1 994~ 1 995年度参加省区域试验 ,省内 9个试验点平均比对照增产 1 …  相似文献   

20.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