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意蕴,因此,推动兰花的文化传承,宣传兰花多样性的保护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在记述兰花栽培历史及兰花文化的基础上,以上海辰山植物园2013及2014国际兰展的实际案例,分析了探讨兰花文化在植物园花展中传承的主要方式,并提出了举办兰花主题花展对于兰花保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兰花栽培中存在翻盆技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从翻盆时间、兰盆选择、植料选择、翻盆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兰花翻盆技术,为优化兰花生长环境,提高兰株的抗逆性,促进新根、新芽萌发和兰株健壮生长,提高防病复壮率和萌芽率,提升兰花生产水平,促进兰花产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从栽培历史、资源分布、科技研发、产业规模、协会组织等几方面对浙江省兰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浙江省兰花产业发展中种质资源、市场开发、品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浙江省兰花产业实际情况,在兰花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审(认)定、协会组织管理、产业规划及发展壮大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我国兰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很多地方将兰花的名贵品种进行产业化培育、繁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栽培兰花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资料记载兰花的栽培,到目前为止,各类有关兰花栽培、鉴赏及病虫害防治的书籍层出不穷,为兰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根据近年来兰花栽培中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多年实践,就兰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一些建议,与广大养兰者交流.  相似文献   

6.
兰花是兰科植物(Orchideceae)的总称,别名兰草、山兰、芝等,属兰科兰属。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为地生兰,园艺生产统称“中国兰”、“国兰”。它分为:春兰、蕙兰、四季兰、春剑、墨兰、寒兰。国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观赏价值,我国除了家庭养植之外,不少地区都把它列为“三高农业”进行商品性生产。如何养好兰花,提高它的商品性和观赏性就成了重点,要做到这一重点就必须把好养根、施肥、光照、运气四关。  相似文献   

7.
兰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在国际花卉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兰花的自然花期与市场需求容易错位,极大地限制了兰花产业的发展。因此,兰花的花期调控技术便成为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内外兰花工作者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光照、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等兰花花期调控技术措施及相关开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现有研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兰花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栽培管理好兰花,浇水、施肥是兰花栽培管理中的关键,养好兰花要适时、适量浇好水并施好肥。1浇水兰花栽培中,水分需求管理十分重要。浇水时首先要摸清兰花的生长、繁殖生态习性,针对兰株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变化,选择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兰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敏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81-181,190
兰花栽培是三亚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现代农业产业,对三亚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从兰花栽培对环境的要求、兰花栽培方法和日常管理方面总结了兰花栽培技术,以促进兰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兰花又称山兰、幽兰、芝兰,属兰科,兰属,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浙江兰花栽培历史悠久,起源于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兰花文化的发祥地。浙江省内各地区,如杭州、绍兴、兰溪等地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以养兰艺兰的闻名,并出现了大量历史上著名的兰花名品,清代以后达到巅峰,发现不少珍稀兰花,成为培育兰花名种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发展至今日,浙江的兰花产业已初具规模,浙江省成为我国兰花的主要产地之一。2008年,兰花以最高票数被选为浙江省省花。  相似文献   

11.
本丈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蝴蝶兰的生物学特性,详细介绍了当地日光温室栽培蝴蝶兰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关键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对蝴蝶兰在东北地区的温室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蝴蝶兰育种与繁殖栽培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蝴蝶兰育种、组培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国内现存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即多方合作,解决育种的技术瓶颈、实现产销同地,降低运输成本及提高保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期为我国蝴蝶兰育种及商业生产提供参考,促进蝴蝶兰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燕芬  王岩  龙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47-2248,2250
对中国兰花(Chinese Cymbidiums)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中国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原球茎的来源,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南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的种类、发生及为害规律,并提出以物理隔离法(水碗法、矿泉水瓶法)为主,辅以毒饵诱杀、药剂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相似文献   

16.
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其独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国内外花卉研究和市场的热点,其中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兰属、兜兰属、卡特兰属、文心兰属和万代兰属中的许多品种已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 7 大类商品化兰花。介绍了兰花资源收集、保存与鉴评现状;总结了兰花基因组学、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机理以及品种选育的现代育种新技术研究成果;梳理了种苗繁育、设施栽培与开花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35 年来对兰花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观赏点更加多元化、育种目标更加多样化将是今后兰花育种及产业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取得突破的条件下,将更加追求幽香、叶花双艺或多艺的育种目标。此外,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将促进兰花产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光照和施肥对硬叶兜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硬叶兜兰的适生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双因素(遮阴和施肥)裂区设计方法对野生的硬叶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差异显著,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的植株长势最好,叶长、叶宽的均值最大;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硬叶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平均含量呈随遮阴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The orchid industry in Taiwan has established large-scale orchid greenhouses to achieve high-precision cultivation of orchids, especially for Phalaenopsis.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technology has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play an important and useful role for effectively acquir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real-time. However, the mobile benches equipped with different sensors used in an orchid greenhouse create a problem of susceptible dynamic network topolog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liable data acquisition in the monitoring of orchid growth, a novel dynamic convergecast tree algorithm (DCTA) based on a tree-like topology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WSN-based monitoring system. The proposed WSN algorithm us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and hop count to dynamically adjust the routing path of each sensor nod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cludes a flexible scheduling-based design for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to guarantee higher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the sensor data. An extensive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cluding tests in the lab and an orchid greenhouse,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DC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liably collect environmental data; average successful data delivery rates up to 92.5 % of the entire tested networks with multiple mobile nodes in the greenhouse can be achieved. The WSN-based monitor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the proposed DCTA provides environmental measurements with better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to achieve precision cultivation management for orchid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花卉和树木,既能有效提高生产量,又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农业废弃物对兰花生长的影响,本文以泥炭土、火山石、树皮作为兰花培育的单一基质,以菌渣、水稻秸秆、泥炭土、火山石、松树皮、珍珠岩等制成混合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兰花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比单一基质更适合兰花生长。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水稻秸秆和菌渣作为兰花栽培基质,既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又可以节约兰花的栽培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