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耕水机池塘养殖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耕水机与增氧机在池塘进行养殖试验,分析池塘水质变化和节能效果,探索水产养殖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为发展环鄱阳湖区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减少水质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解决池塘养殖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水产品安全等问题,针对传统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特点,设计了一种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系统由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和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5︰3︰30,系统中池塘呈串联结构排列,池塘对角方向建设有水层交换过水设施,系统利用1级动力提升形成循环水流。在池塘养殖密度0.20~0.82 kg/m3和系统水体日交换量10%~15%的情况下,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水体中的铵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分别低于1.89、0.20、1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质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水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水产养殖多为池塘、网箱等封闭水质环境的特点,对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典型架构、水质重要参数的检测技术、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实时在线的水质监测和传感技术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水质参数的预测仍将是水质监测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非线性预测模型是水质预测模型构建的主流方法;结合数据融合技术的多参数传感器正成为研究热点;低功耗广域网将成为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主流的远程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4.
秋季是池塘青虾养殖管理的关键期,这阶段青虾摄食旺盛,病害易发,池塘水质很容易变化。因此,加强秋季青虾养殖管理可稳固养殖成果,确保池塘青虾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现将池塘青虾养殖秋季管理要点概括如下:1强化饲料投喂秋季需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增加动物性饵料如螺蛳的投喂比例,这样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商品青虾的出塘规格与养殖效益。首先,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以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制成颗粒状为佳,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达到33%以上。如可投喂青虾、罗氏沼虾颗粒饲料以满足青虾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5.
方法 :选取3个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标上1号、2号、3号,其中1号池塘与胡子鲶混养;2号池采用生物絮团技术;3号池使用益生菌技术。三口池塘放养同批次的经淡化的虾苗,投喂的饲料一致,池水中的盐度无相异;但营养物质的增加不同。结果2号的养殖效果明显高于3号和1号。从水质类型来说,2号池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较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水质,有利于环境保护。结论 :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池水形成生物絮团,促进水体物质循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了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是指利用浅海、港湾等水域,人工开挖水塘进行养殖活动,这种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水塘在进行养殖活动的过程中,海水长期浸泡,加上饵料和动物粪便的排放,会产生大量淤泥,过厚的淤泥会导致池塘水质下降,要定期清塘和消毒。除了要注意池塘的清理,还要注意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文章对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成鱼养殖通俗来讲就是食用鱼饲养技术,就是将鱼养殖成为符合市场食用规格要求的商品鱼,池塘养殖草鱼成鱼,既要求高产、高效,又能够保证成年供给市场。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从池塘养殖要求、放养鱼种、饲养方式、饲料管理、日常管理几个方面,就池塘草鱼成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提高养殖质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加速池塘水体的物质循环,消除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繁殖,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防止泛池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加速池塘水体的物质循环,消除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繁殖,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防止泛池,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量逐年递增,传统的养殖模式无法满足大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品养殖,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水质循环净化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鱼菜共生系统鱼菜耦合关系,采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一套含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分析和控制于一体的鱼菜共生耦合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实现鱼池和生化池溶氧、温度及水位自动控制,水肥自动配比、旋转立体栽培架自动灌溉及温室环境自动控制功能,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功能,以及设备远程控制、状态远程查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ailand, for 54 days to investigate on the effect of pond water filtration and aggregates (hydroponic substrates) on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production, nutrient uptake and growth. A 2 × 3 factorial experiment consisting of 2 filtration regimes (unfiltered versus partially filtered pond water) and 3 aggregates (styrofoam as control, sand, and gravel). The hydroponic units were placed on a bamboo platform across the pond surface. An earthen pond (226 m2) was stocked with 8000 hybrid catfish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weight of 6.58 ± 1.72 g. The fish were fed with commercial pelleted feeds containing 30% crude protein. Twenty-one days old lettuce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on to hydroponic units after stocking catfish for 4 months in the pond. Pond water was partially filtered by using a settling tank and filtration tank, which contained netting materials to trap solids. Lettuce plots were irrigated twice daily at 0800 and 1600 h using either filtered or unfiltered pond water for 45 min.The highest head weight and yield of lettuce were observed with plants grown on the sand media followed by gravel and the control treatments. Partially filtered pond water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ttuce yield (P < 0.05) and filtration increased lettuce yield of the control, gravel and sand treatments by 87, 63 and 52%, respectively, over unfiltered water treatments. Lettuce grown on gravel and the filtered water control treatments had adequate tissue N content. Nutrient rich hybrid catfish (Clarias macrocephalus × Clarias gariepinus) pond water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use it in the hydroponic vegetable production.Although pond water is mainly constrained by the high suspended solids, and low dissolved oxygen, the study showed that filtration of catfish pond water enhanced the potential to use it for the hydroponic lettu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池塘养殖中投喂作业需要全塘均匀覆盖的应用场景,存在人工投饲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不同多边形池塘的养殖船自动导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低成本北斗定位模块和高精度电子罗盘进行组合导航,获取池塘养殖船的位置和航向信息作为导航控制器的输入,通过构建基于PD算法的导航控制器,实现航行过程中的路径跟踪。设计一种多边形回纹线导航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快速实现多边形池塘的导航路径规划。开展池塘导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自动导航系统,养殖船能够按照规划的路径航行,在水面行驶速度为0.4~0.5 m/s时,稳定跟踪后最大误差小于2.62 m,平均跟踪误差小于1.30 m,导航精度满足池塘养殖自动投饲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池塘河蟹养殖主要依靠渔民根据经验来估算投饵量,通过人工撑船投喂饵料,饵料利用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由于河蟹具有领地意识且移动范围较小,池塘各处河蟹分布不均匀,因此河蟹养殖需要科学精准投饵。现有河蟹养殖投饵作业方式粗放,无法满足河蟹高效生态养殖需求。为了掌握河蟹生长规律,更加科学高效地投饵喂料,本文设计基于河蟹生长模型的精准投饵系统。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对河蟹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传统水产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加入环境因子进行改进,从线性和指数两个角度对河蟹生长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利用遗传算法(GA)-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对精准投饵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输入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环境参数,推算出最佳环境影响因子数值。根据河蟹生长模型、养殖密度、养殖面积得出河蟹总质量,结合河蟹生长期存活率与投喂率便可得出总投饵量。根据池塘河蟹实际分布密度和水质参数,确定池塘各区域的饵料分配系数,将总投饵量科学地分配到池塘各个区域。通过仿真得出预测投饵量决定系数R2为0.990,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池塘投饵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水和肥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对作物减投增效十分有利。传统的“大水大肥”方式不仅会降低水肥利用率,而且还加剧了农田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将水分和养分耦合运筹的新技术,可达到精准施肥、改善土壤环境、节水增产等目的,从而有效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先综述了辣椒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水肥利用、产量及品质指标对水肥一体化的响应,并针对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提出合理利用智能系统、多要素一体化技术和耦合模型规划建议,以期为水肥一体化在辣椒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有效利用盘锦稻区的土地、灌溉水、温度和光照等农业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减少对稻谷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按照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相关标准,结合盘锦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在深入研究水稻定量播种旱育壮秧、定量本株稀植移栽、定量施肥、定量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以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省时省工、节水节肥、增加产量、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四川省是蚕桑种养大省,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缓解桑园水资源地理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四川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情况梳理,得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果蔬类经济作物,在桑园应用较少的现状。指出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设备使用维护成本高、技术应用推广难以及缺乏配套智能装备等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出开展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桑园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研究、完善典型桑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模式、推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研发等措施,以期加快推进四川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根据贵州山区河流落差大的特点,开发了山区污染河水梯级滞留塘生态净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结果表明,梯级滞留塘系统对总磷、氨态氮、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9.3%、74.0%和73.2%,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梯级滞留塘是一项适用于中小型污染河流净化的生态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隔沟交替灌溉是以通过改善作物根信号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的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介绍了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发展概况,系统阐述隔沟交替灌溉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根系系统的吸收补偿功能、农田土壤水分消耗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3个方面,明确了该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隔沟交替灌溉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优质高产节水型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田涝灾风险评估、农田除涝排水工程技术、农田除涝排水管理3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方向是:研究变化环境下的农田涝灾演变规律,构建人工-自然复杂条件下的农田涝灾预测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满足作物产量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农田涝灾综合控制标准,提升传统农田除涝治理技术水平与管理模式,探讨现代化除涝技术与传统除涝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重视农田排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相结合、灌溉排水与沟塘湿地调蓄净化相结合、排水资源循环灌溉再利用与除涝抗旱相结合的农田排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