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蛋鸡商业化育种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禽育种商业化家禽育种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但也存在较大风险的产业。家禽具有繁殖力强、扩繁快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有效的杂交繁育体系,每年扩繁的良种肉鸡商品代达到200多亿只(其中美国84亿只、巴西约40亿只、中国近30亿只)、蛋鸡商品代30亿只(其中中国12亿只)。家禽育种的产业化程度很高,通过吸收大量商业资本,壮大公司实力,提高技术水平,并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择优汰劣,促进家禽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家禽育种几乎被商业化育种公司所控制,这些公司的育种工作以赢利为首要目标,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竞争市场、推销其育种产品——种禽(父母代、  相似文献   

2.
杨宁 《北方牧业》2006,(22):8-8
<正> 1 家禽育种商业化家禽育种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但也存在较大风险的产业。家禽具有繁殖力高、扩繁快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有效的杂交繁育体系,每年扩繁的良种肉鸡商品代达到200多亿只(其中美国84亿只、巴西约40亿只、中国近30亿只)、蛋鸡商品代30亿只(其中中国12亿只)。家禽育种的产业化程度很高,通过吸收大量商业资本,壮大公司实力,提高技术水平,并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择优汰劣,促使家禽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家禽育种几乎被商业化育种公司所控制,这些公司的育种工作以赢利为首要目标,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竞争市场、推销其育种产品——种禽(父母代、祖代甚至曾祖代)和商品代。商业化可以为家禽育种带来不少好处。激烈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家禽育种一直是提高禽蛋和禽肉生产效率(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获得较高的产量)的一种永恒的手段。已经达到了家禽遗传潜力的极限呢,还是在未来的25年中仍有可能提高遗传进展?一位遗传学家通过本文对2034年家禽行业的状况提出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5,27(14):39-44
全球的家禽生产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国际化高度整合的公司掌控的大规模商品生产,还有一种是一些在最不发达国家中提供了90%家禽产品的小规模家禽生产。规模化商品生产的驱动因素有如下几点:繁殖周期短、单位成本低、研究和投入的规模经济及生产的可控制性。私立研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应用于市场并能得到投资回报的技术研发上。在市场需要改进的技术并且个人的知识产权能受到保护时,最能激励私立研究的热情,迄今为止,技术保护策略和合同惯例在家禽商品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正式的知识产权策略保护。家禽育种公司通过运用杂种优势和后代群体有害分离的方式已经非常成功地保护了优势品种的知识产权。育种公司通过控制纯系(商业机密的一种形式)和出售F。代独占市场。在家禽育种领域,专利还未起多大作用。但是在抗病育种领域将来也许会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家禽遗传素材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发展中国家家禽生产的投入以及相关经济和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就遗传资源而言,主要问题在于家禽生产如何分类,这种分类是否对传统的小规模生产产生影响。此文是基于世界动物遗传资源现状的国别报告,以及对遗传资源流动、商业交易和遗传距离测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专家档案:宫桂芬,女,1953年出生于辽宁,中共党员,北京市政协第九界委员,研究员.沈阳农大畜牧专业学士,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专业硕士.原北京市种禽公司党委委员、总畜牧师,现任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世界家禽协会会员、中国家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常务理事长,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猪的育种工作实际上是人类对猪在世代延续中的一种干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BLUP法选种并不是唯一的选种方法,也不是最好的选种方法。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目前多数还在实验室内,应用于生产实际还很不成熟。常规选种仍是中国目前猪育种的重要方法,不可忽视。我国多元化的市场要求有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而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要求有多元化的选种方法。在外种猪中适当引入我国地方猪种的血统是一种较好的育种技术路线。生物体(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纯"与"杂"是相对的,从核苷酸序列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杂合的,没有2个生物体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品种永远处于动态平衡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家禽的DNA标记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胡刚安(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1引言至今为止,家禽的遗传改良一直沿用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个体及其亲属的表型值,借助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优秀遗传材料。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家禽的...  相似文献   

8.
家禽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对提高家禽繁殖率,加速良种选育和扩繁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母禽生殖细胞保存受其先天的限制(在卵黄上),无法象哺乳动物取其卵母细胞或胚胎进行良种保存和繁殖,故家禽育种的繁殖除了扩大群体外,雄性禽类精细胞的保存和利用是最有效的方法;若能将优良种禽的精液加以冷冻保存,即可充分利用良种最佳阶段的遗传性能,大大提高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9.
联合育种,也叫分散核心群育种,是将多个中小型种畜禽选育场的遗传资源合并到一起,形成较大规模的核心群,进行统一遗传评定,选出最优秀的种公畜禽,供参与联合育种的各个种畜禽场共同使用。通过联合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群群体规模,有利于提高公母畜禽选择强度;扩大育种资料来源,提高选种的可靠性;缩短育种群世代间隔,改善育种莉蛊等.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数量遗传学是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适宜的遗传模型分析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理论学科,是遗传学与生物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在动物育种改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畜禽进行选种、选配的育种实践中,数量遗传学的原理是在选择时通过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良基因的频率,从而达到从遗传上改良畜禽经济性状的目的,进而使群体的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向着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数量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家禽的肉、蛋的生产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家禽生产内外交困,一方面是社会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对进口产品质量把关甚严,而我国家禽产品药残问题较为严重,不利于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只有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运用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水平,降低产品的药物残留量来提高食品安全度,提高家禽产品的加工水平及创名牌产品,我国家禽业才能在国际市场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继续向前发展。 一、加强种禽的宏观调控力度,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家禽的选种和育种 当前一些家禽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解…  相似文献   

13.
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属于生化遗传标记的范畴,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实现早期选种。综述了LDH同工酶、AKP同工酶、ES同工酶、AMY同工酶四种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猪遗传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资料,并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经历了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育种、DNA重组技术育种、分子技术育种3个阶段。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即开始分子育种技术阶段。国内也紧跟国际步伐,主要研究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现在,动物分子育种仍占据着动物育种大部分的领地,并将主导21世纪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特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盲目性突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价格波动影响产业发展等问题。要振兴特禽业,必须依靠科技,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是:1 加强新品种的培育由于品种改良和选育工作薄弱,良种繁育体系的不健全,种禽和商品禽不分;各种禽场和商品禽场争相销售种禽,种禽场只顾扩大规模而忽视了选育和良种繁育,致使目前特禽良种匮乏。特禽与家禽相比,其家养驯化时间特别短,群体内的个体差异较大。若采用最新的育种手段进行新品种的选种、选育,其遗传改进量将会十分明显。特禽生产性能指标的提高,将直接降低种禽的…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原种猪场育种部自建场来,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种猪育种思路和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育种经验。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方案,重视团队建设,坚持科学的测定,积累真实准确的数据,细致分析并应用各类数据,注重遗传交流等,各品种种猪性能都取得了明显的遗传进展,取得了阶段性育种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如繁殖率高、繁殖周期短、单位成本低、育种材料易于携带和运输以及经济节约型规模化养殖)使家禽业成为畜牧业中最先进的行业。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家禽的育种程度最高。所有牲畜品种中,家禽具有最高的饲料转化率,且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禽肉的消费比率逐年增长。据世界粮农组织动物生产及卫生司预测,发展中国家禽肉消费年增长率将由目前的25%增加到2030年的34%。另一方面,家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已成为威胁家禽遗传资源的重要因素。目前,全世界已有30%的家禽品种濒临灭绝,9%的家禽品种已经灭绝。此外,遗传多样性丢失、消费涉及的动物福利以及环境问题也对家禽资源产生威胁。因此,家禽业是政府决策过程中权衡各种因素的理想案例,如食品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规模化养殖与小规模养殖、创造就业机会与自谋职业、标准和食品安全与食物多样性等。本文重点关注家禽遗传多样性、家禽育种、家禽研究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应用于家禽育种,蛋鸡的重要生产性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蛋数从1939年的平均130枚/羽,提高到1950年的175枚/羽。近年来,世界蛋鸡抽样测定的成绩已突破300枚大关。蛋鸡现代生产性能的提高,除了饲养管理因素外,主要来源于选择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两个方面。家禽产蛋量的遗传学研究大约始于1900年,早期蛋鸡育种主要是根据产蛋性能的表现值,估计其育种值。本世纪70年代末,育种学家们开始将家鸡血液的某些生化指标应用于蛋鸡的育种。  相似文献   

19.
MOET核心群内个体遗传评定精确性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勤  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1997,28(2):103-107
在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中,个体遗传评定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全同胞姐妹数和核心群大小。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考察了不同的全面胞姐妹数和核心群规模对个体遗传评定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核心群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个体遗传评定的准确性随着全同胞姐妹数的增加而上升,但上升的幅度逐渐减小,公牛遗传评定的准确性的上升幅度大于母牛。在全同胞姐妹数一定时,个体遗传评定的准确性也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而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遗传育种对家兔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两个方面对2012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