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客观的评估气载内毒素和革兰阴性菌对鹿舍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员和动物体健康的危害,本试验采用国际标准的AGI-30(All Glass Impinger,AGI-30)液体冲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对山东省境内5处不同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鹿舍空气中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介于0.085×10~3 EU/m~3~1.380×103 EU/m~3,鹿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在鹿舍C中最高,在鹿舍B中最低。这5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的浓度均部分超出了内毒素对人体无影响的标准(100EU/m~3)。鹿舍空气中气载革兰阴性菌的浓度介于0.019×10~3 CFU/m~3~1.580×10~3 CFU/m~3之间。其中优势菌群是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气载需氧菌的浓度介于4.580×10~3 CFU/m3~5.240×104 CFU/m~3之间。气载革兰阴性菌在需氧菌含量中的比例为0.41%~3.02%。通过该研究,可以对鹿舍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作为鹿舍环境评定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集奶牛场不同牛舍内外空气、污水和土壤的样品并测定样品的细菌含量,分析牛舍室内外空气、污水、土壤中细菌分布情况,为改善奶牛养殖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畜牧场舍内空气、污水、土壤细菌平均含量分别为2.97×10~4个/m~3、2.72×10~7个/L、3.30×10~4个/g;舍外为0.84×10~4个/m~3、1.39×10~7个/L、3.19×10~4个/g。其中,舍内的细菌密度基本高于舍外的;另外,犊牛舍和兽医室的细菌含量较泌乳牛舍低。相关分析表明,空气与污水中细菌数的相关系数为0.631(P0.05),相关显著。综上可见,牛舍室内外的细菌含量有所不同,以室内较高;不同牛舍以犊牛舍相对较低;同时,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与污水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冬季规模化羊场舍内及运动场空气中细菌含量,试验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规模化羊场,对羊舍内及运动场的细菌进行连续3 d定时、定点的采集,采集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细菌含量、不同羊舍和运动场细菌含量、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的细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总体细菌含量高于平原地区,且山区中午细菌含量较早晨和晚上高,而平原恰好相反;舍内、外细菌含量范围为1.02×10~3~9.64×10~3cfu/m~3,舍内细菌含量高于舍外细菌含量(场3带仔舍除外),且部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比4种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细菌含量,育成舍细菌含量为6.00×10~3 cfu/m~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舍,带仔舍和妊娠舍与育肥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羊舍细菌含量不仅受羊舍建筑类型的影响,而且还与羊的生理阶段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地区规模化羊场气载细菌的日变化和区域性变化。选择3个区域(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10个规模化羊场(14个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培养计数法,对夏季各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进行3 d连续检测。结果:羊舍和运动场细菌数量表现为中午低、早或晚高的变化规律,早、中、晚不同地区羊舍的细菌数量分别为6.23×10^3~9.78×10^3、5.05×10^3~6.56×10^3和6.05×10^3~7.51×10^3 cfu/m^3,其中太行山区羊舍细菌在3个时间段间达显著差异(P<0.05)。从区域性分布看,太行山区羊舍细菌数量高于其他2个地区,燕山、太行和平原3个地区羊舍细菌平均数量分别达6.76×10^3、7.79×10^3和6.01×10^3 cfu/m^3;羊舍与运动场比较,虽然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羊舍细菌与运动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太行山区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有增加趋势(P=0.05,P=0.07),而燕山丘陵50%的羊舍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运动场(P<0.05)。另外,比较4类羊(妊娠、母带仔、育成和育肥)舍细菌得出,妊娠舍细菌平均数量最高(7.10×10^3 cfu/m^3),育肥舍或带仔母羊舍细菌数量最低(5.54×10^3 cfu/m^3,5.55×10^3 cfu/m^3)。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羊场的羊舍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夏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奶牛舍与拴系式养殖模式奶牛舍内环境指标的差异。测定了牛舍的温度、噪声、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发酵床牛舍的细菌密度为0.10×10~4个/m~3,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2.33×10~4个/m~3(P0.01);氨气浓度为3.92mg/m~3,也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9.68mg/m~3(P0.01);噪声强度为57.6d B,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65.3d B(P0.01);但温湿度、温湿度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在两种牛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拴系式牛舍内的温度和噪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综上,发酵床牛舍的环境细菌浓度、噪声强度与氨气浓度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为试验点,采用微生物检测的常规方法,对奶牛舍内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相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细菌菌落总数不同,舍内高于舍外,舍外的上风口低于下风口,下风口100m低于50m。牛舍内外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的是奶牛小区B舍的4号采样点(132.15×10~3cfu/m~3),最低的是规模化奶牛场A舍牛舍上风口50m(4.31×10~3cfu/m~3),与国家标准比较,舍内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舍外细菌总数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分离鉴定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5%(15/60)。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这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20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最少为4耐,最多为11耐。最普遍的耐药类型是P-OX-AMP-SXT和P-OX-AMP-FOX-STR。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夏季各类猪舍环境气载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评价规模化猪场各类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夏季4类猪舍(共24个猪舍)的舍内外气载细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产房的气载细菌数量最少,保育舍细菌数量最多,各类舍的气载细菌数量分别达到3.82×10~4~2.32×10~5 CFU/m~3(产房)、8.34×10~4~3.38×10~5 CFU/m~3(保育舍)、9.81×10~4~2.03×10~5 CFU/m~3(妊娠舍)和6.89×10~4~2.67×10~5 CFU/m~3(肥育舍)。96%的猪舍细菌数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的5.6倍。各猪场场区的细菌数量虽然显著低于舍内(P0.05),介于4.88×103~2.87×10~4 CFU/m~3,但也应引起重视。此外,同一舍不同垂直空间(0.5m和1.0m)和不同时间段(早、中、晚)的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妊娠舍外,同类舍气载细菌数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猪舍的气载细菌数量不仅取决于猪群类型,还受建筑类型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和防疫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分析华东地区冬季不同畜种有窗式畜舍内环境卫生状况。采集同一试验农牧场的有窗式猪、鸡、牛、羊舍内光照度、温湿度指数(THI)、噪声、空气中氨浓度、细菌数等环境卫生指标。结果表明,猪舍和羊舍的温湿度指数极显著高于鸡舍和牛舍(P0.01);鸡舍空气中氨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畜舍(P0.01);猪、鸡舍空气中细菌数极显著高于牛、羊舍(P0.01)。不同畜禽舍的光照度和氨气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温湿度指数和氨气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空气中细菌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因此,同为华东地区冬季有窗式畜舍,猪、鸡舍空气状况更需要关注,适当降低环境湿度可以有效改善畜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建筑类型肉牛舍空气中有害气体(NH_3、CO_2、H_2S)、细菌和真菌含量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并分析微生物在舍内外(包括场内和场外)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牛舍为分别为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的3个肉牛养殖场,对其舍内外不同时段的细菌和真菌以及有害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测试期间,三类牛舍的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在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而细菌与真菌在部分时间和地点超标,封闭式牛舍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差于半开放式牛舍与全开放牛舍。[结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时间段各牛舍空气质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需求,封闭式牛舍需要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