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试验选择广东某规模化猪场怀孕母猪30头及其所产仔猪30头用进口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B苗)和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A苗)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母猪产前10 天免疫接种后20~30 d的母猪抗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峰值,其所产仔猪10~60 d获得的母体抗体恰巧达到最佳.根据母猪产仔时抗体水平及其后代母源抗体维持时间的关系,建议母猪产前20~30 d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的适宜时间,仔猪60日龄为适宜的首免时间;使用B苗和A苗免疫对母猪产前免疫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带毒母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排放,降低感染其他猪只的机会,提高仔猪保护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随机选取24头30日龄(体重范围为7.5~9.0 kg)健康仔猪,16头健康后备母猪。24头小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头;16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头;各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仔猪和母猪的试验1组接种猪瘟疫苗A,试验2组接种猪瘟疫苗B。疫苗在0 d进行首免,30 d进行二免。每头接种2 mL。仔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15、30、60天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母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30、6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结果表明,不管仔猪还是母猪,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A和B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从总体上来看,两种猪瘟疫苗免疫60 d后都能使仔猪和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59-1663
为了解猪病毒性腹泻(PED)疫苗免疫后母猪乳汁中IgA抗体消长规律,筛选100头妊娠母猪,平均分为5组(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三联弱毒疫苗"(PTR)和"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PT)进行不同的免疫。其中,试验Ⅰ组产前40d和产前20d免疫PTR,试验Ⅱ组产前40d和产前20d免疫PT,试验Ⅲ组产前40d免疫PTR和产前20d免疫PT,试验Ⅳ组产前40d免疫PT和产前20d免疫PTR,对照组产前40d和产前20d注射生理盐水。通过PEDV Ig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母猪分娩后0,1,2,3,5,7,10,14d各组乳汁中特异性PEDV IgA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Ⅰ、Ⅱ组与试验Ⅲ、Ⅳ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Ⅰ、Ⅱ组间以及试验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产前40d和产前20d交替使用PTR和PT的抗体滴度明显优于单一接种PTR或PT的抗体滴度。其中只注射PTR母猪分娩后10d乳汁对仔猪没有保护力,注射PT母猪分娩后7d乳汁对仔猪没有保护力。通过本试验基本上了解了PED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为今后规模化猪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为了查明不同免疫程序对防控本病的效果,对山西各地市10个规模化种猪场母猪疫苗免疫情况、免疫程序及防控效果等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未免疫疫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61.70%,而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肌肉注射胃流二联灭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10.26%;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3日龄乳猪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9.63%;应用PCR检测病原,PEDV、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64.1%和2.56%;ELISA检测母猪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5%;检测母猪、乳猪、断奶仔猪血样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0%。通过本次调研与检测,筛选出两种较好的免疫程序,为猪场防控该类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将150头猪分为三组,分别使用A、B、C厂家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每组50头,包含怀孕前期母猪、怀孕中期母猪、怀孕后期母猪、45d保育猪、90d育肥猪各10头。记录母猪免疫前、免疫后2h、免疫后20h的体温,记录所有猪只接种过程中疫苗的通针性,应激头数,应激程度,以及免疫后三餐的采食量。测定每组免疫前、一免后30d、二免后30d的血清抗体。结果:一免后2h母猪体温升高数值,C组B组A组;二免后2h母猪体温升高数值,C组A组B组;保育猪应激反应严重程度,A组B组C组;母猪一免后30d和二免后30d的FMDV-O型抗体平均值,C组A组B组;母猪一免后30d和二免后30d的FMDV-O型抗体合格率(抗体效价=64),C组A组B组;保育猪免疫后30d的FMDV-O型抗体平均值,C组A组B组;保育猪免疫后30d的FMDV-O型抗体合格率(抗体效价=64),C组B组A组。结论:综合三种疫苗的安全性和猪群FMDV-O型抗体水平结果,疫苗C的免疫效果最佳,疫苗A次之;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沂蒙黑猪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最佳免疫程序。试验选取3个猪场的母猪各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10头,分别进行疫苗接种,于母猪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检测猪流行性腹泻IgA抗体。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免疫程序组的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平均OD值最高,1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程序组次之,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程序组最低。因此,沂蒙黑猪养殖场可采用在妊娠母猪产前40和20d各免疫一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的程序预防猪流行性腹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方法从某猪场选取90头仔猪,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各30头。A组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B组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C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免疫后28d、60d、90d时对比三组的S/P值与PRRS抗体阳性率。结果免疫28d时,A组仔猪S/P值超过2.0,增速很快,其PRRS抗体检测阳性率高达93.3%,B组为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灭活苗相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抗体水平与抗体增速均更明显,免疫效果更好,因此,可优先考虑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不同免疫策略对猪场免疫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疫苗免疫程序,本试验将处于产前1个月的四胎次健康三元母猪随机分为2个组,A组(联合免疫组)母猪于产前27 d联合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圆柯欣+柯喘宁+稳柯健),其所产仔猪于21日龄联合免疫圆柯欣、柯喘宁和稳柯健;B组(对照组)母猪于产前34和27 d分别免疫稳柯健、猪圆环病毒疫苗和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二联疫苗(圆-支二联疫苗),其所产仔猪于14日龄免疫圆-支二联疫苗,28日龄免疫稳柯健。统计和分析免疫各组临床指标、生产性能和持续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疫苗后,2个组的母猪采食情况均正常;2个组的仔猪整体精神状态良好,哺乳情况正常,均未出现咳嗽和喘气等呼吸道疾病。在试验期间内,2个组的母猪的窝产健仔数和仔猪出生健仔均重并无差别。A组和B组的出生至23日龄死淘率、出生至50日龄死淘率分别为3.77%、5.11%和4.07%、5.43%,A组略优于B组。抗体监测结果显示,A组母猪的CSFV和PCV2抗体水平较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仔猪的CSFV抗体阳性率与B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从未接种过小反刍兽疫(PPR)、口蹄疫(FMD)O-A-亚Ⅰ型三价灭活疫苗且经检测体内未含相关抗体的健康山羊40只,随机分成4组:第1组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第2组接种口蹄疫O-A-亚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第3组同时接种小反刍兽疫活苗、口蹄疫O-A-亚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第4组不接种任何疫苗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免疫副反应。在接种后7、14、21、28 d采血,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动态。结果显示,接种后7 d时PPR单独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中PPR抗体阳性率均能达到80%;14~28 d时PPR抗体阳性率均能达到100%,PPR组和联合免疫组中同期PPR抗体OD450nm值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接种后第7天时FMD O-A-亚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中FMD O型抗体阳性率均能达到60%,14 d时FMD O型抗体阳性率均能达到100%;接种后14 d时FMD OA-亚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中亚FMD亚Ⅰ型和A型抗体阳性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70%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某1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猪场,在常规免疫情况下,10 余头母猪在妊娠后期出现了流产现象。为调查该猪场免疫效果,分别采集空怀母猪、妊娠前期母猪、妊娠后期及妊娠后期流产母猪血清共20份,进行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HP-PRR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 E、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 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PRV-gE 抗体和 HP-PRRSV 抗体阳性率均在 95%以上,提示该猪群可能存在 PR 野毒感染;CSFV抗体阳性率为 85%,且阻断率大于 0.6 的占 53.8%,说明该猪群 CSFV 抗体没有达到理想水平;FMDV 抗体阳性率为 35%,说明该猪群 FMD 免疫效果较差,应该及时补免。调查结果提示,PR 野毒感染可能是导致该规模场母猪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和灭活疫苗联合应用于母猪的免疫效果,在天津市某PRRS阳性猪场,对部分母猪实施了两种疫苗联合免疫试验,利用RT-PCR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病毒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试验母猪精神、食欲和体温均正常,猪肛拭子和饲养环境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免疫后14~70 d,试验母猪PRRS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42 d,试验母猪的抗体IRPC平均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免疫后14 d,2个试验组变异系数分别下降31和44个百分点;试验母猪所产仔猪的均匀度、活泼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RRS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和灭活苗联合免疫安全有效,不仅可以很好地诱导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提高猪群抗体的整齐度且无排毒风险,免疫保护期较长。本研究为阳性猪场的PRRS防控提供了有效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索山羊痘疫苗对初免和二次免疫后的抗体时效性,从而起到预防羊痘的作用。试验组分A、B两组,A组试验羊随机挑选30只未进行过羊痘疫苗免疫的羔羊,B组随机挑选30只免疫整一年成年羊。试验选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山羊痘活疫苗。A组于集中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B组于免疫前和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通过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群体抗体合格率。羔羊初次免疫后5~10 d逐渐出现抗体,至30 d阳性率由3.33%上升至100%,30~270 d为抗体稳定期,阳性率保持在100%;27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53.33%。二次免疫后,山羊痘抗体水平很快提高,至第5天就可达到93.33%,第10天阳性率达到100%,并一直维持至免疫后第300天;30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70%。  相似文献   

13.
选择180±10日龄后备母猪105头,将其随机分成7组(每组15头)进行对比试验,Ⅰ组在初配前60d和30d同时分点注射2ml细小灭活苗和1头份乙脑弱毒苗,Ⅱ组仅在初配前30d分点注射2ml细小灭活苗和1头份乙脑弱毒苗,Ⅲ组在初配前60d和30d注射2ml细小灭活苗,Ⅳ组在初配前30d注射2ml细小灭活苗,Ⅴ组在初配前60d和30d注射1头份乙脑弱毒苗,Ⅵ组在初配前30d注射1头份乙脑弱毒苗,Ⅶ空白对照组,在间隔最后一次免疫的20、40、60、90、120d以及初产后20d采集血清检测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抗体,研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期分点注射细小灭活苗和乙脑弱毒苗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干扰作用;(2)在初配前60与30d分别免疫注射2ml猪细小病毒灭活苗与1头份猪乙型脑炎弱毒苗后,能在最后免疫接种后迅速产生高水平抗体,抗体产生阳性率最高,有效免疫抗体能持续时间最长,因此母猪在初配前60与30d分别免疫注射2ml猪细小病毒灭活苗与1头份猪乙型脑炎弱毒苗为最近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3):104-107
为了解绵羊对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口服和注射2种方法对绵羊进行了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以及c 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是80%、70%、60%,并且在免疫100 d后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RBT 20%、SAT 10%、c ELISA 10%,免疫250 d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2倍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均达到最高为60%,并在免疫100 d后均转为阴性。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7 d后RBT和SAT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80%,c ELISA抗体阳性率达到60%,30 d后达到80%,而疫苗免疫370 d后,RBT和SAT检测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依然80%;而2倍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370 d后,RBT和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仍保持着100%,SAT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从免疫羊抗体产生及体内消长规律来看,布氏杆菌S2疫苗注射免疫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且两种免疫途径的试验羊均且未发现明显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最佳的猪萎缩性鼻炎免疫防控程序,本实验采用鼻甲骨形态学(鼻甲骨周长比:TPR)测定的方法对猪AR巴氏杆菌灭活混合苗(猪克鼻)免疫效果进行评价,试验应用猪克鼻对试验组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A组:母猪于产前6周及2周各接种一个剂量的猪克鼻;B组:母猪产前6周及2周、所产仔猪3周龄各接种一个剂量的猪克鼻;同时设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在自然感染条件下,各组所产仔猪试验结果表明:A组有36.36%的仔猪鼻甲骨正常,63.64%轻度萎缩;B组有9.10%的仔猪鼻甲骨正常,90.90%比较正常;对照组有9.10%的仔猪轻度萎缩,72.70%为中度萎缩,18.20%中重度萎缩。对两种免疫程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组免疫的效果最佳,保护率高,猪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肉比下降,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原、抗体双阴的怀孕母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25头,分别给予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和疫苗稀释液(对照组)免疫。母猪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PEDV的IgA抗体,筛出优秀免疫组,同时进行母源抗体持续时间检测。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抗体整齐度最好,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7.5%,IgA抗体持续时间达12d以上;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3.75%,效果优于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8.13%,抗体水平最差。结果表明,猪腹泻二联活苗单独2次免疫或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组合使用效果优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遂宁市船山区部分猪场的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情况和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抽样检测10个未免疫TGE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其血清样品TGEV抗体阳性率为53.50%,且母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断奶仔猪,猪场规模越小抗体阳性率越高;母猪在产前二次免疫TGEV灭活苗后,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滴度上升不显著,但能降低所产仔猪2周龄内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2周龄内的TGE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5,(5)
试验分别采集某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和阴性场6个阶段共409份血清样品,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阳性场g E和g B抗体水平、阴性场g B抗体水平。阳性场结果显示:g E抗体总阳性率为49%,每个阶段猪群均有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经产母猪和公猪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和16%;30~150日龄g E抗体阳性率逐渐上升,从14%上升到100%,g E抗体S/N值呈下降趋势。说明仔猪在保育和肥育阶段再次感染了伪狂犬病野毒,提示转群是猪伪狂犬病野毒攻击点。g B抗体总阳性率为89%,其中种猪群高达100%,30~40日龄g B抗体阳性率为93%,与母猪抗体水平一致,60~70日龄母源抗体急剧下降,g B抗体阳性率只有50%,90日龄后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到150日龄时高达100%,说明伪狂犬病g B母源抗体在60~70日龄消失,而90日龄后抗体上升,可能是野毒感染和免疫抗体综合作用所致。阴性场结果显示:g B抗体总阳性率为92%,比阳性场高,其中种猪群g B抗体阳性率均高达100%,30~40日龄g B抗体阳性率为83%,60~70日龄时母源抗体开始消退,g B抗体阳性率只有60%,70日龄后经过两次疫苗免疫,g 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到90日龄后阳性率一直保持100%。阳性场和阴性场g B抗体比较而言,g B抗体水平种猪群都比较稳定;仔猪母源抗体都在60~70日龄消退,母源抗体下降趋势基本一致;阳性场的g B抗体总体阳性率比阴性场低,S/P平均值反而更高,因此离散度大,阴性场g B抗体水平的整齐度更好;阳性场S/P4.0的比例比阴性场高6个百分点;阳性场肥育猪疫苗免疫效果不及阴性场明显,疫苗第1次免疫后g B抗体水平提升速度比阴性场慢,第2次免疫后g B抗体均能达到理想水平,都具有很好的保护性,但阳性场g B抗体无法区分是来自于疫苗免疫还是野毒感染。综上分析,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和阴性场疫苗免疫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其血清学检测结果及阴、阳性场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阳性场还要狠抓野毒攻击点,以期达到伪狂犬病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在厦门市同安区某规模猪场,选用代号为CQ、CD和JX 3个厂家生产的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进行免疫效果试验。随机选取45头30日龄断乳仔猪,分为3组,30日龄首免,首免后28 d二免,A组免疫接种CQ厂家的猪瘟脾淋苗,B组免疫接种CD厂家的猪瘟脾淋苗,C组免疫接种JX厂家的猪瘟细胞传代苗,通过定期跟踪3组猪群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组猪群二免后7 d前免疫抗体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38 d后才出现免疫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差异,以C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A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选择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种母猪40头,分别于接种猪日本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第0,15,45天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结果表明:免疫前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5.0%(14/加),免疫后第15,45天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