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围绕发酵床生猪养殖模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养殖环境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传统水泥地面养殖与发酵床养殖2种模式的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相同的饲养日期和饲料条件下,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08 g,平均日增重提高16.1%,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降低18.6%,差异极显著(P〈0.01)。2使用发酵床后,生猪出栏日龄平均提前17 d,可节约一定的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南方不同季节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的效果,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每一试验阶段分别选择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猪2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猪,其中1个组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另1个组采用高床漏缝栏饲养。第1阶段试验在高温季节(2008年8—9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腹泻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3.48%,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1.30%高2.18个百分点。第2阶段试验在低温季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高床漏缝栏组腹泻率低于发酵床组,差异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为5.21%,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3.04%高2.17个百分点。高温与低温季节使用发酵床饲养20妇保育猪的对比结果显示,高温季节的采食量高于低温季节,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料重比低于高温季节,差异极显著;呼吸道病发病率,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腹泻率比高温季节高,差异极显著;高温季节猪的死亡率是3.48%,比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死亡率5.21%低1.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26头育肥猪分为2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使用基础日粮)、B组(试验组,添加0.1%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肉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可知:中猪阶段,B组的平均日增重比A组提高3.33%;大猪阶段B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优于A组,平均日增重提高9.67%,料重比降低4.94%;试验全期,B组的平均日增重比A组提高6.85%,料重比下降1.24%,肉中胆固醇含量B组比A组下降24.77%。试验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降低肉中胆固醇含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济源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济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主持完成的“分点式生态养猪集成模式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该研究针对猪在不同日龄的生理特点,采取哺乳阶段高床饲养、保育阶段发酵床饲养、育肥阶段传统水泥地面饲养三种方式相结合.保育猪产生的粪尿直接在发酵床上降解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樱桃谷肉鸭为对象,比较传统水泥地面养殖和发酵床养殖下圈舍环境、出栏重、料肉比、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率及血清IgG等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发酵床模式生长期和育肥期的圈舍温度升高,氨气浓度降低,血清IgG水平升高;同时,发酵床模式下肉鸭存活率高于传统模式,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出栏体重、每日平均采食量及料重比没有明显区别。由此可见,发酵床养殖模式显著改善鸭舍环境,提高了肉鸭免疫功能,降低了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是在现代标准化猪舍为基础加以天窗、地窗、塑膜(棚舍)或阳光板(房舍)、电地热、增效料槽、高效饮水器、正压通风、喷淋设施等的一项健康养殖模式,该饲养模式简单易学,经济效益显著.本次试验旨在通过与传统养猪模式的对比,进一步验证实际饲养过程中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实际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次试验分为阳光猪舍与传统猪舍饲养产仔母猪试验和阳光猪舍与传统猪舍饲养育肥猪试验两部分,试验动物选择健康、体重、胎次相近的长大或大长二元产仔母猪以及健康、体重、日龄相近的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产仔母猪每组不少于5窝,育肥猪每组不少于20头(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期的对比饲养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产仔数、初生个体重、发病数、发病率、断奶数、断奶成活率、断奶个体重和日增重、料重比等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养猪效果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按照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的要求建造猪舍,在猪舍发酵床铺设0.8 cm厚的有机垫料,在垫料和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制剂产品,与传统养猪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猪从25 kg左右饲养至90 kg,结果证实,采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较传统养猪日增重可提高12.21%~14.54%,节省饲料8.60%~10.75%;育肥猪头均获利40.33元;且猪粪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49.57%、46.15%、27.97%,达到减量排放和不污染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集南岳衡山土壤中原始土著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制成南岳山土著菌粉。通过加入发酵床和饲料中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与传统养猪在驱臭灭蝇、日增重、肠道疾病防治效果和生产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猪舍NH3和H2S气体含量极显著降低68.1%(P〈0.01)和54.7%(P〈0.01)、苍蝇极显著减少88.9%(P〈0.01)、肠道疾病发病率显著降低25%(P〈0.05)、头均日增重显著提高12.7%(P〈0.05)、饲料报酬率显著提高3.5%(P〈0.05);在饲养期内试验猪肠道疾病很少发生、基本不用抗菌素药物。南岳山土著菌群能有效解决集约化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猪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仔猪6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头)以常规法饲养,试验组(30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饲养体重达到110 kg左右后出栏.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达到110 kg出栏体重的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缩短10d,试验组头均日增重高出对照组0.045 kg(P< 0.01);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29(P< 0.05).  相似文献   

13.
沿用传统饲养方式,进行了暖棚与敞圈养猪饲料报酬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暖棚猪比敞圈猪多94.93g,提高饲料报酬50.06%,头均增加收益272.87元;肉料比暖棚组与敝圈组分别为1:6.1和1:9.49,每千克增重暖棚组节约饲料3.39kg,节料率提高35.72%;育肥一头110kg重的肉猪,可缩短饲养期182d,提高时效49.86%。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养猪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了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好评。但由于西部地区发酵床猪建造粗糙、低劣、参差不齐,使养猪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圈舍进行冬、夏季温度的测定及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经济效益分析对比,进一步探索西部地区发酵床养猪圈舍建设标准模式,为西部地区发酵床养猪圈舍修建提供擞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对采用双层膜日光温室和卷帘技术与自动化养猪技术相结合的饲养方式,猪舍的内环境条件及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夏季试验组和对照组气流速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NH3和CO2的含量差异均显著;夏季试验舍猪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5.90%,料重比降低7.17%,差异显著(P<0.05);冬季试验舍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14.11%,料重比降低3.6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每千克育肥猪日粮中,添加0.05g糖精,可使猪日增重提高6.4%,饲料消耗降低5.0%左右;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60mg/kg的糖精,可防止母猪哺乳期发生厌食症及过度掉膘,提高泌乳率;仔猪日粮中添加150~200mg/kg的糖精,日增重可提高8%~10%。  相似文献   

17.
两种养猪模式耗水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不清粪,不冲洗猪舍的发酵床养猪模式和传统的干清粪、定期冲洗圈舍的硬化地面养猪模式中不同生理阶段猪的耗水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方式中,空怀与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比传统养猪方式平均每日每头猪耗水量分别减少4.36 L、3.63 L、6.41 L、0.54 L,差异分别为显著(P0.05)、不显著(P0.05)、极显著(P0.01)和不显著(P0.05),说明发酵床养猪节水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了改进用水设备,可进一步减少养猪生产中的用水量。  相似文献   

18.
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半胱胺.探讨半胱胺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的(杜X长X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0头,体重58kg左右,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为基础日粮+130mg/kg半胱胺.试验2组为基础日粮+200mg/kg半胱胺。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2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7.13%和7.74%(P〈O.05)差异显著:料重比分别下降2.11%和2.41%(P〈O.05)差异显著;毛利收入增加6.66%和5.4%。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2组日增重提高O.57%、料重比下降O.31%,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济收入减少1.16%。表明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130mg/kg和200mg/kg的半胱胺,均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加经济收入。而以添加130mg/kg半胱胺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用发酵床育肥猪与普通水泥地面育肥猪的养殖方式,从饲料成本、日增重、养殖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实用性和养殖效益,为肃州区全面推广应用发酵床养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养猪是一种以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使猪只健康、快速生长的新型养猪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与垫料混合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具有环境污染小、猪肉品质好、饲料报酬高、垫料可作有机肥料、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大、中、小型养猪场,是当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环保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