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值淡水鱼的酶法水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胰蛋白酶对低值淡水鱼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当酶用量为600u/100g 鱼肉、水解温度为45℃、水解时间为1.5~2.0小时,鱼肉蛋白质的水解度达30~40%;水解产物营养成分测定表明:水解鱼肉蛋白粉蛋白质含量达85.1%,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0%,同时富含Ca、P、Fe、Zn 等矿质元素,是理想的食物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1-4广东鲂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而水分含量却下降。2-4龄鱼的脂肪含量相近而比1龄鱼减少较多。总糖与灰分含量的变幅不大,且无一定规律。同年龄的夏季鱼肌肉各项营养成分除水分外,均比冬季鱼高。雄与雌鱼、野生与塘养鱼的鱼肉营养成分差别不大。广东鲂鱼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长春鳊。  相似文献   

3.
孔洁 《水产养殖》2014,(5):38-39
<正>由于,目前许多养殖场家以追求养殖产量为目的,大量投喂人工饵料和施肥,使养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结果生产出来的鱼肉肉质疏松,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水分含量高,香味淡,适口性欠佳,有土腥味、藻腥味、泥腥味等,使鱼肉品质下降,风味远不如野生的鱼,不受消费者欢迎。针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永靖县渔业站展开研究,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探索建立大宗淡水品质改善营养学调控技术试验示范的运作模式。本试验是关于养殖产品在上市之前限喂和水质改变对鱼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池沼公鱼     
<正> 池沼公鱼属于鲍形目、胡瓜鱼科、公鱼属,是一种亚冷水性经济鱼类,质嫩而别具黄瓜清香味。整体鲜鱼含水分75.06~7.7%,含蛋白质11.58~15.46%,含脂肪2.9~5.9%,单位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于鲤鱼、鲫鱼、非洲鲫鱼等一般淡水鱼。公鱼氨基酸的组成较为平衡,其所含的19种氨基酸,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属于鲜味型的谷氨酸,显著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5.
将池塘养殖的体质量450~500 g的商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用清水清洗,置于室内循环微流水中净养,第0 d、7 d、14 d、21 d和28 d时采集背部肌肉,分别测定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以及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大口黑鲈在净养下鱼肉土腥味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探究该模式对鱼肉品质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在生态净养下,第7 d GSM和2-MIB的去除率分别为48.7%和81.70%,低于感官阈值;在净养前期,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水分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净养7 d左右,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显著上升(P<0.05),油酸含量下降,提高了鱼肉脂肪酸价值;在整个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呈上升趋势,但鱼肉的氨基酸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态净养可以有效去除鱼肉土腥味,提升鱼肉品质,最适宜净养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肉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史氏鲟鱼肉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证实史氏鲟鱼肉蛋白质中的两种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评分分别为163、12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8,远远高于FAO模式的理想蛋白;精氨酸含量为62.62mg/g,占氨基酸总量的6.51%;支链氨基酸含量为162.94mg/g,与芳香氨基酸的比值为3.52,是一种具有保肝功效、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其脂肪酸组成的营养价值比大部分的海、淡水鱼低.  相似文献   

7.
杂交条纹鲈含肉率及鱼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杂交条纹鲈含肉率及鱼肉营养成分的测试结果。该鱼含肉率为71.96%,鱼肉蛋白质的含量为17.89%,脂肪为8.64%;17种氨基酸的总量为17.10%,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3%;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7.18%,其中谷氨酸2.87%、天冬氨酸1.75%、甘氨酸1.25%、丙氨酸1.31%;并与其它养殖鱼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革+丽"靬金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甘肃产革丽金鳟 (永昌金鳟 1号 )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革丽金鳟含肉率为75 6 2 % ,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 2 0 5 8%和 2 5 7% ,18种氨基酸总量为 18 37% ,其中 8种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 8 6 0 %和 6 90 % ,必需氨基酸指数为 6 9 5 8。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 5 6 3% ,低于鸡蛋蛋白质模式 ,明显高于WHO/FAO模式 ,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WHO/FAO标准。  相似文献   

9.
虹鳟鱼肌肉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标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鲢鱼、鳙鱼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虹鳟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上述几种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0.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每百克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8.7克,比黄鱼、草鱼等经济价值高,而脂肪含量仅0.26克,是鱼类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一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制备混合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鱼所含氨基酸特别是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平衡,其肉质细嫩、含水量高、腥味重、易腐败变质,增加了加工难度。利用淡水鱼制备混合氨基酸,营养丰富,生物效价高,无腥味,具有开拓新蛋白源利用率、原料易得、资源丰富的特点,制备混合氨基酸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针对淡水鱼鱼肉蛋白质的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5种饲料喂养革胡子鲶,观察并测定鱼的生长情况和鱼肉营养成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营养状态是决定鱼类抵抗疾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优质饲料对改善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提高抗病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足,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缺乏症;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必需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的饲料会导致鱼类营养不良和抗病力弱,微量营养元素与鱼类抗病力的关系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白鲢漂洗鱼糜和未漂洗碎鱼肉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鲢的漂洗鱼糜和未 漂洗碎鱼肉从化学组成成 分上分析比较, 发现碎鱼肉经过漂洗后, 由于除去了大部分水溶 性蛋白质、盐溶性蛋白质相对增加, 因而总蛋白含 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而脂肪和灰分则明显下降。金属元素中 Na 、 K、 Fe 、 Zn 、 Pb 含量下降, 而 Ca 却明显增加, 必需氨基酸含量在漂洗鱼糜和未漂洗碎鱼肉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淡水养殖的普及导致鱼类肝病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淡水鱼类的肝病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并且耽误治疗。一、淡水鱼类肝病的病因1.营养性因素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或缺乏;饲料中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适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等等。例如:用高营养的鲤鱼饲料投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鱼种饲料投喂成鱼,且投喂量过多,致使鱼类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脂肪肝;饲料中维生素E、胆碱、肌醇、硒等微量元素缺乏,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等,都容易诱发肝病。2.毒性物质由多种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毒物引起,如…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水产品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营养学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从改善、优化人们食物营养结构和研制水产养殖动物配合饲料的需要出发 ,有关单位和学者对我国海淡水养殖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深入的研究 ,取得系统成果。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包括一般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糖等)、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脂肪酸含量与组成以及胆固醇含量等。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海藻类、贝类与棘皮动物、虾蟹类、鱼类与爬行类等主要水产品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与特点、脂肪含量与组成特点、胆固醇含量等营养成分 ,并与鸡蛋、鸡肉、牛肉、羊肉、猪肉等主要…  相似文献   

17.
21~25℃水温下,经30d的饲养试验,探讨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对湘云金鲫生长和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g/kg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湘云金鲫的质量增加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并优于20g/kg添加组。添加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湘云金鲫的体蛋白质含量(P<0.05)、少许降低脂肪含量(P>0.05),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养的鲑鳟鱼类,相对在自然环境生长的同种野生鱼类而言,鱼肉肉质疏松、粗蛋白较少、体脂肪多、香味淡、鱼肉颜色较差、适口性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养殖集约化程度高,鱼觅食、避害活动减少,而且天然饵料缺乏。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蛋白,对鱼的味道有明显的影响;饵料中的脂肪含量和种类也是影响鱼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和种类比天然饵料低,且能量偏高,因此鱼肉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站,通过几年的初步探索,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现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青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脂肪作为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是鱼类生长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鱼用配合饲料中不同种类脂肪及其含量多少对鱼类生长作用的研究开始较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竹内(1978)米(1978、1985)分别阐述了脂肪和必需脂肪酸对淡水鱼和海水鱼的营养价值;渡道1(1976)等对鱼类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T.C.Yu和O.Sinnhuber(1979)等研究了用牛油和鱼油作为银大麻哈鱼  相似文献   

20.
正鱼类具有蛋白质含量、水分活度高的特点,极易受到腐败菌、致病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常采用贮藏保鲜技术以延长鱼类货架期,其中包装保鲜技术最为常见。包装可使鱼肉处于相对良好的卫生条件,降低空气引起的脂肪氧化,避免灰尘污染、长时间贮藏后发生的干耗及重量损失等,也可一定程度上保持鱼肉的色泽,提高鱼类商业价值及消费者购买欲。目前国内外常鱼肉包装技术包括托盘包装(Tray Packaging,TP)、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