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根据708个耕层土样pH测定结果,探讨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状况,评价耕地酸化空间分布特点。参照福建省土壤酸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云霄县耕地土壤以酸性耕地土壤为主,面积7960.26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12035.56hm2的66.14%,其次是微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2099.63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7.45%,强酸性、微碱性和中性耕地土壤面积分别为1099.44hm2、830.25hm2、0.04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13%、6.90%和0.0003%。耕地土壤pH值变化于3.82-8.37之间,均值为5.33±0.97,变异系数为18.20%。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对策主要有合理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和了解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耕地状况,及时掌握土壤养分现状,精准制定农作物施肥方案,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在2020年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耕地质量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耕地质量的10个等级中,西秀区的一、二、三等地共占25.19%,四、五、六等地共占55.63%;七、八、九、十等地共占19.18%。有机质和全氮在全区分布较均衡,有机质和全氮处于丰富等级的耕地分别占总耕地的97.09%和96.82%,有效磷和速效钾偏高区域在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3个乡镇,48.71%的耕地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东部、东南部、南部乡镇较大区域速效钾为中等,54.58%耕地速效钾处于丰富状态。因此,在西秀区应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防止施肥不当引起地力下降,且西秀区的弱酸性耕地较多,应多注意土壤酸化的风险,在坡耕地等生产条件较差的区域,尝试改变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耕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土壤pH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西南雪茄烟区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什邡市1984年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26个样点、2009年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调查391个样点和2019年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164个样点的土壤pH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pH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影响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984、2009、2019年什邡市植烟土壤pH均值分别为6.40、6.24和5.97,1984—2009年年均下降0.01个单位,2009—2019年年均下降0.02个单位;1984—2019年除湔氐镇、蓥华镇土壤pH均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镇均呈下降趋势,禾丰镇降幅最大、达30.62%,师古镇降幅最小、仅0.30%。1984年土壤pH整体以弱酸性和中性土壤为主,碱性土壤占植烟总面积的2.59%,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洛水镇、禾丰镇和马井镇3个区域土壤p H较高;2009年研究区内仅存在弱酸性和中性土壤,土壤pH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2019年弱酸性和中性土壤面积占比为95.25%,酸性土壤占4.75%,主要分布在马井...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分布状况,探明耕地保肥供肥能力,以期为西秀区耕地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对西秀区2020年采集的108个耕层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秀区土壤的CEC平均值为21.49 cmol/kg,其中,土壤CEC为一级的耕地面积为40 893.41 hm2,占比66.02%,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中东部、西南部的大部分乡镇;土壤CEC为二级的耕地面积为18 143.79 hm2,占比29.29%,主要分布在东屯乡、杨武乡、鸡场乡和双堡镇中西部;土壤CEC为三级的耕地面积为2 902.80 hm2,占比4.68%,主要分布在双堡镇东部及东屯乡和杨武乡小部分区域。土壤CEC为一级的耕地以水稻土面积最大;其次为黄壤;第3为石灰土。西秀区耕地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整体处于较强水平,但针对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不同的耕地,施肥上应有区别,制定作物配方施肥方案,对保肥供肥能力强的耕地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减轻劳动力投入;对保肥供肥能力差的耕地施肥应少量多次,以免一次用量过多引起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我县被列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三年多来,我们对所采土壤进行了测试,通过对PH值的测试发现,我县土壤酸化严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土壤酸化程度加剧,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土壤酸化现状根据本次测土配方施肥土壤pH值测试结果表明:平乐县域耕地土壤p H值为4.25~8.30之间。微酸性土,面积12.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30%;酸性土,面积8.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58%,强酸性土,面积88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0.29%。可见,平乐县域耕地土壤偏酸;微酸性、强酸性土壤比例高达70.17%。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作为耕地重要属性之一,p H值分布及变化情况对耕地质量管理及合理施肥有重要参考作用。通过利用统计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比较了第二次土壤普查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石门县2个时期耕地p H值平均值下降了0.5个单位,有42.51%的耕地p H值下降,酸性土壤面积在扩大,呈酸化趋势。不同的土壤类型p H值变化程度不一,潮土与紫色土的缓冲能力最强,而红壤与水稻土的变化程度较大,其中红壤酸性和弱酸性面积分别增加了12.7%和7.3%。  相似文献   

11.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北部,是辽宁省的产粮大县之一。通过对大田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昌图县耕地土壤酸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图县耕地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风沙土和草甸土。在3 750个3种类型土壤土样中,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占总调查土样的75.68%。中性土样占16.56%;其中棕壤酸化程度最大,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分别占总调查土样的1.17%、87.28%。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各乡镇土壤pH均有所下降,其下降值为0.16~1.43个单位。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土壤pH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治理2个层面提出防控耕地土壤酸化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缙云县耕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2012年土壤pH 4.5~<5.5的样本比例占71.7%;耕地土壤pH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近30 a土壤pH在<5.5的耕地比例从56.6%增加至85.4%。氮肥施用量增加、种植制度改变及作物高产是引起缙云县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施用高质量有机肥、优化种植结构等减缓耕地土壤酸化的途径。对酸化耕地土壤的治理应全方位采取综合措施,在推行石灰等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时,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和生物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2018年开展的“711”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利用ArcGIS 10.5软件对龙游县的土壤pH分布进行分析,并与1984年和2009年的土壤pH状况进行对比,探讨其时空演变。结果显示:龙游县土壤以酸性为主,酸性和弱酸性土壤样品合计占比近90%。与1984年和2009年的土壤pH状况相比,2018年龙游县的土壤表现出进一步酸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西红壤上的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的4种果园土壤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980年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比较发现,红壤果园土壤环境恶化土壤酸性很强,pH值平均只有4.83;土壤pH值在5.5以下的酸性、强酸性果园占83%,其中pH<4.5的强酸性果园占样本总数的34%,比1980年增加19个百分点.果园土壤普遍酸化.4种果园中,土壤pH下降最大的是柑桔园,下降了0.95个单位, 龙眼园、荔枝园和芒果园分别下降0.89、0.70和0.64个单位;3种母质中,第四纪红土母质果园土壤pH值下降达1个单位,花岗岩母质和砂页岩母质果园土壤pH值依次为0.88和0.54个单位.与1980年比,广西不同地区土壤酸化顺序为(严重轻)桂南>桂北>桂中>桂东>桂西.果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果园施肥管理不善,加上广西温度高雨量大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所引起.根据果园土壤现状,提出了防止土壤酸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5,(8):45
<正>针对土壤酸化日趋严重的现状,2015年~2020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将筹集资金4亿元,启动实施酸化土治理工程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年。2015年~2017年,完成全州pH 5.0以下100万亩强酸性土壤治理;2018年~2020年,完成p H5.0~pH 5.5的140万亩酸性土壤治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7年的土壤样品检测结果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台安县酸性土壤增加了近10%,本文对土壤酸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土壤酸化的危害及成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良意见,为广大农民治理耕地酸化,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状况,为防治土壤酸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耕地地力调查,系统地分析了全市不同利用类型农地土壤的酸化趋势与酸化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十分明显,pH<4.5 的强酸性土壤和pH 4.5~5.4 之间的酸性土壤的比例已分别占23.4%和46.6%,其中以茶树、蚕桑和雷竹产业带土壤的酸为最明显。与1982年调查比较,农地土壤pH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分析认为,过量施肥和酸雨是引起该市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防控该市农地土壤的进一步酸化,笔者认为除做好合理施肥工作外,应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推广无机改良技术、有机改良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施用生物质炭等多方面对农地土壤酸化进行控制与改良修复。  相似文献   

19.
<正>据调查,建始县土壤酸化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万亩,为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改良工作,达到"土更净"的建设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现状分析1.1土壤酸化现状。建始县耕地土壤p H值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全县耕地p H值平均为5.2(其中旱地p H值平均为5.1、水田p H值平均为5.8)。其中p H值低于4.5的极酸性耕地土壤16万亩,占总面积的30.7%,p H值在4.6~5.5的强  相似文献   

20.
选择位于三峡库区的岳溪镇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39件,分析了土壤中养分元素(N、P、K)含量及土壤pH,划分其地球化学等级,基于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土壤K含量相对丰富,而N和P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以酸性为主,酸性和强酸性土壤的比例分别为25.2%和46.3%。土壤N含量与海拔高度相关,低海拔区的反硝化作用会导致土壤N流失。盐基离子会从高海拔区向低海拔区迁移,导致高海拔区土壤以酸性为主且K_2O含量较低,此外,高海拔区N的硝化作用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P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耕地土壤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用地类型。建议在酸性、强酸性土壤分布区适量增加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利用人为手段调节土壤pH,减少种植茶树、豆科作物,改善土壤酸化问题,而在中性及碱性土壤分布区,可适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