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玻璃钢水产养殖设施是一种新型养鱼载体,通过构建排进水系统、增氧系统、排污系统、净化系统,可实现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考察、论证认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有黄河水灌溉的稻田120万亩,具有稻渔共作的天然优势,稻渔种养面积已达到6万亩,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稻渔结合生产模式,其中稻田玻璃钢养殖...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构建“稻田+圆池”耦合式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了设施化水产养殖和传统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渔耦合模式。通过对水稻和鱼的产量、成活率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种养耦合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通过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种养耦合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通过监测养殖区圆池的溶氧、水温、p H以及稻田出水口的总氮、总磷含量,探讨了种养耦合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及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稻渔综合种养俗称"稻田养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解释称,一般指的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5.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稻渔共生的新型复合立体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广西北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共作模式是指在一块稻田同时收获水稻和水产品,这种模式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稻虾共作是稻渔共作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实现“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目的[1-2]。目前关于稻虾共作的报道较多[3-5],综合种养技术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小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以来,安徽小龙虾养殖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成倍速式增长(图1),  相似文献   

9.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稻渔共作"是由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组成的互利共生复合生态农业系统,该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壤资源,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条件,其中"稻蟹共作"是根据稻蟹互利共生的原理发展形成的一种生态型种养技术。扣蟹是指是由蟹苗(大眼幼体)培育而成的性未成熟的一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扣蟹常见的养殖方式包括池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13.
<正>稻鱼共作模式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养殖的鱼摄食杂草和水稻害虫,水稻将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环境,又能提升稻鱼品质。浙江省三门县为海水养殖大县,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稻田综合种养方面鲜少涉及。2016年三门县横渡镇善见村保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率先采用沟坑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谷物的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在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同时,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生态农业、增效、环保等诸多概念的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养殖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但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由于品质的提高,水稻的产出效益也明显增加。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从原来单纯的稻鱼共作向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稻鸭共作等诸多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种植是寒梅岭的传统产业,2023年因地制宜耦合了稻渔模式,探索了“双季稻+鱼”共生种养的“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绿色生产试验示范,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益。现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种养方法1.稻渔田改造前一年冬季将地处水源、交通、排灌等管理方便的部分低洼水田、小坑塘、撂荒地整合成两口稻渔田,设计上尽量保持原有的稻田耕地面积,沟坑面积控制在10%以内,原有的小坑塘、撂荒地扩整为坑塘,一口稻渔田4.5亩(编号1号田),其中稻田3.3亩(平台3.0亩、鱼沟0.3亩)、坑塘1.2亩;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81.07万亩,较2015年新增79.77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352.57万亩,稻田小龙虾产量达35.61万吨;"稻鳖共作"13.4万亩、"稻鳅共作"15.1万亩。为了进一步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和乌林镇李桥村个体养殖户,对从事水稻种植及稻田养殖的年限、水稻种植方式、销售情况等进行调研。一、调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方面的效果,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目前较好的模式。笔者在基层从事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时,对遇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解决方法,现将稻田养虾注意事项归纳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掌握相关政策2017年9月30日国家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1135.1-2017)发布,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水稻最低产量、水产养殖沟坑面积占比、渔药、饲料、农药、化肥使用、稻渔工程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其基本要求是水稻产量不能低于有机稻的产量(即粮食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8,(10):33-34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陛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养殖红草金鱼属于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模式,基于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的原理并取得成效。近年天津宝坻区开展了稻田养观赏鱼模式,养殖品种以红草金鱼为主,根据红草金鱼饲养简便、生长较快、抵抗力与适应性强的特征,在稻田沟渠中进行粗放养殖,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促进农民增收,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的养殖模式。现将稻田养殖红草金鱼的技术要点、效益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稻田养殖食用鱼、河蟹和小龙虾养殖模式进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1稻渔综合种养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