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工厂化栽培灰树花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11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拮抗性,考察了不同灰树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并以栽培周期、子实体品质及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进行工厂化栽培鉴定,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结果表明:11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菌株G11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适中;栽培周期73 d,为试验菌株中周期最短,子实体品质优良,生物学效率达到35.7%,是适应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0,(5)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比较分析了H1、H2、H5、庆6四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栽培周期、子实体单产、子实体品质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①菌丝生长阶段:菌株H1、H5菌丝生长势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②出菇期:菌株H1出现原基时间(5 d)、子实体成熟时间(13 d)、栽培周期(43 d)均短于其他菌株;③子实体单产:H1的平均单产最高,较其他菌株平均高约13~18 g,差异显著;④生物学转化率:H1(39.67%)庆1(36.26%)H5(35.97%)H2(34.97%);⑤子实体品质:H1的子实体品质较好,其次是菌株H5。H1菌株更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3.
将采集的45个野生香菇菌株、10个对照香菇菌株进行PDA平板培养,观测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被膜及菌落色素;55个菌株经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55个菌株间均存在拮抗反应,说明这55个香菇菌株可能为55个不同的香菇品种。45个野生香菇菌株经人工驯化栽培,均可正常出菇,其中L-44和L-23产量最高,分别达到637.66 g/袋和632.50 g/袋,出菇期集中,可作为高产或工厂化菌株育种目标菌株开展进一步驯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子实体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栽培设施条件下,使用工厂化栽培菌株"灰M云"进行袋栽试验,观察记录灰树花原基形成及分化全过程。从形态学角度出发,将灰树花原基形成过程划分为:菌丝恢复期、现蕾期、原基愈合期,其中关键时期为菌丝恢复期;灰树花原基分化过程分为:脑状体期、蜂窝期、珊瑚期及成熟期,其中关键时期为珊瑚期。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灰树花的绿色高效栽培,首先对适栽优良品种进行筛选,随后开展温度对菌丝生理成熟度的影响、刺孔对出菇的影响、菌袋摆放对出菇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个灰树花优良菌株HSH3和HSH4具有易现原基、朵型好、产量高的优点;发菌满袋后在22℃~25℃暗光条件下培养12 d~18 d,菌丝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大量形成原基;通过定位刺孔管理可实现定向出菇,达到出菇整齐、菇质优的效果。相较于单层地面摆放,层架式栽培管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近3倍。采用的灰树花层架式栽培模式,具有清洁、绿色、高效的特点,对灰树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白色金针菇品种‘T-011’‘T-002’"白金"‘DS-X0’"玉雪22"为试材,对其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性状和生物学转化率进行了比较试验,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栽培料配方,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工厂化瓶栽模式的白色金针菇品种。结果表明:‘T-011’生长速度快,柄长盖小、色泽白,A级菇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利用最适栽培料(麸皮14kg、米糠37kg、玉米芯25kg、木屑18kg、棉籽壳6kg、玉米粉3kg、石灰2kg)出菇,‘T-011’单瓶产量可达到345.23g,生物学转化率124.4%。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不同灰树花菌株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等。结果表明:灰树花1号和迁西3号菌丝生长较好,生长速度分别为3.15mm/d和3.12mm/d;灰树花1号、庆灰151和小黑汀子实体朵形较佳(长宽比1.09、1.13和1.15),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49.85%、45.75%和47.93%);灰树花1号和庆灰151品质较佳,子实体折干率分别为14.15%和13.25%,粗多糖含量分别为28.26mg/g和21.08mg/g。综合考虑,灰树花1号栽培特性最好,可作为当地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N+注入杏鲍菇菌块,筛选高产新菌株。对N+注入后的杏鲍菇菌块进行培养,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通过出菇试验进行产量比较。结果表明N+注入时间的长短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43%。获得的诱变高产菌株,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考察供试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态、产量,以筛选出适宜葡萄枝屑栽培的香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香菇菌株菌丝均能在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中生长,并能出菇.其中以香速69菌株表现最为优秀,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4.01 mm/d,长势强,单朵子实体平均鲜重为25.3 g,生物转化率为...  相似文献   

10.
早熟金针菇新品种G1的杂交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菇菌株F3-31和FM-83为亲本,经过杂交选育出优良白色金针菇菌株G1.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及栽培周期等为指标,对金针菇菌株G1与其亲本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1菌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势旺盛;平均单瓶产量达216 g,比亲本分别增产54 g、20 g,生物转化率也比亲本菌株高,达到72%;栽培周期43 d,比亲本分别缩短1 d、6 d;子实体各项农艺性状优良,是适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早熟白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三次发酵料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首先测定20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再通过二次发酵料栽培观察不同菌株催蕾期菌丝生长状态,记录原基形成时间,采收后观察子实体颜色,记录第一潮菇采摘时间和采收持续时间,统计子实体产量;分别随机选取10个子实体,测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采摘第二潮菇,统计子实体产量,计算总产量。采用三次发酵料工厂化栽培901商业菌株和K 6菌株,901商业菌株为对照,按照等级分别统计三潮菇产量和计算总产量。结果表明:菌株U3菌丝生长速度快,为4.85 mm·d-1,且与其他菌株相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8302菌丝生物量较大,为2.48 g·100 mL-1,其次是K6,为2.33 g·100 mL-1,两者组间差异不显著;二次发酵料栽培结果表明,菌株MG、XXX、901、FG、W192、914、福蘑38、8305和K6综合表现较好,菌丝长势较好,覆土后第一潮菇采摘时间为17~19 d,第一潮菇采收持续时间为8~10 d,其中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6个海鲜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将性状优良的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测定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菌丝生长速度、现蕾、子实体形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同一菌株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菇形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Ⅲ的培养基中,菇形优美、产量高,商品菇的生物转化率达95.6%。  相似文献   

13.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6个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白色金针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F8903菌株茵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旺盛;单袋产量达317g,比对照增产12g;栽培周期56d,比对照缩短5d;子实体各项栽培性状优良,是适应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对5个不同来源的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始菇期、出菇产量、子实体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庆科212和868单棒产量最高;庆科212、538、808的菇形较好,菇大、菌肉结实较厚、菌柄较短、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较大;庆科212和538菌龄较短,较适合秋冬菇栽培,且第一二潮菇占比较高,可尝试作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菌块覆膜层架栽培的方法,对比5个大球盖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结果表明,D-3、D-16菌株菌丝生长浓密、洁白,长势旺盛;试验菌株中D-16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KE015'、‘KE20'2种杏鲍菇菌种为试材,研究了1 100、1 400 mL 2种规格栽培瓶对杏鲍菇出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栽培条件下菌株‘KE015'生长周期比‘KE20'缩短3.8 d;在使用‘KE015'相同菌株前提下,1 100mL规格的栽培瓶可提高商品菇率,获得较高的生物学转化率,比使用1 400mL规格的栽培瓶的生物学转化率提高3.23%.在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时,建议使用菌株‘KE015'及1 100mL规格的栽培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菌株,以黄色金针菇"新苏6"和白色金针菇"金杂15"为亲本进行两两配对单孢杂交。对获得13个生长快、抗病强的双核体杂交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筛选。结果其中8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浅黄色,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黄色;杂交菌株产量与"吐水"量大体呈负相关;筛选到产量高、颜色浅黄、抗性强、"吐水"少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菌株F1、F17和F9,产量分别达到296 g/瓶、278 g/瓶和271 g/瓶。试验为浅黄色金针菇进一步的杂交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7种不同来源的蟹味菇菌株在同一配比的原料及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出菇后对各菌株的菌盖厚度和直径等子实体性状进行了测量,对菇型的整齐度、有无瘤状物进行了记录,从而筛选出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外观质量好、生物学效率高的蟹味菇菌株。结果表明:7号绿圣菌株生物学转化率高,同时菇型规整且无瘤状物,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