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植物来源单宁对危害水产畜牧业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和没食子酸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探讨单宁和没食子酸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解单宁(塔拉、栗木、五倍子、橡椀)和缩合单宁(白坚木、荆树皮)相比,没食子酸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但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其余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对4株致病菌均有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弱,并且抑菌效果随着单宁浓度升高而增加。塔拉单宁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6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白坚木单宁对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差,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达到128mg/mL。说明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抑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塔拉单宁对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水产畜牧业上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抑制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提高茴香精油应用的科学性,首先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产芽孢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茴香精油的抑菌效果,确定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并将茴香精油添加到鸡肉中,结合微生物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茴香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产芽孢能力不同,从实际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菌株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的芽孢。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分离菌株C1、C2和标准菌株ATCC13124、CICC22949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1、2. 75、22、5. 5 g·L~(-1)。茴香精油添加到鸡肉中,采用DoseResp模型描述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不同。随着茴香精油质量浓度增加,产气荚膜梭菌残存数量逐渐减少。不同产气荚膜梭菌抑制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在0. 83以上,模型验证的准确度Af在1. 014~1. 289之间,偏差度Bf在1. 005~1. 173之间,表明DoseResp模型能较好预测茴香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LI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毒素的种类,进而确定菌株的毒素型。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粗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1,2.238~3.333,1.451~3.109mg/mL,精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03,0.521~0.999,0.530~0.812 mg/mL。SDS-PAGE法检测的20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中A型17株、C型2株、D型1株,与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0%;SDS-PAGE检测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全部是A型,与Multiplex-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应用SDS-PAGE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与Multi-plex-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中药抗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效.从初步诊断为坏死性肠炎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产气荚膜梭菌,选用6种中药水提取物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在6种中药水提取物中,黄芩、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值均为3.9 mg/mL,而穿心莲和板蓝根仅在高浓度时具有抑菌作用,具体的抑菌...  相似文献   

5.
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诱导以及镍柱纯化后,获得了可溶性的Cp51重组蛋白;用比浊法检测Cp51重组蛋白的杀菌活性。【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降低7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浊度,裂解酶质量浓度在5μg·m L~(-1)以上、作用30 min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而对其他种类细菌无杀菌效果。【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后续裂解酶Cp51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原核表达一株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Qinghai-1的β2基因及了解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首先利用PCR扩增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双酶切技术、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表达情况进行鉴定,其次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β2毒素蛋白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蛋白特殊区域、三级结构及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原核表达结果显示: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β2基因在温度为37℃,IPTG浓度为1.5 mmoL/L,培养时间为8 h~10 h的条件下可得到大小约为28KD的可溶于细胞质的不含信号肽的目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β2基因大小为798 bp,共编码265个氨基酸,与印度的产气荚膜梭(FR687302.1)的β2毒素基因相似性最高;其分子式为C1392H2136N356O418S11,分子量为30.9 ku,pI=6.04,负电荷(Asp+Glu)残基总数36个,正电荷(Arg+Lys)残基...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拮抗产气荚膜梭菌S87的功能性芽孢杆菌,采集健康鸡的新鲜鸡粪进行80℃水浴处理和琼脂打孔扩散法等方法进行筛选,选取抑菌圈直径最大的菌株进行斜面保藏,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拮抗产气荚膜梭菌S87的芽孢杆菌B-20-81,经过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2.4 mm,可为无抗防治家禽坏死性肠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β、ε和ι毒素基因cpa、cpb、etx、iA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A、B、C、D和E型参考菌株均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而肉毒梭菌、气肿疽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梭菌的扩增均为阴性;将产气荚膜菌株单个菌落稀释100倍,仍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利用此多重PCR方法对16株不同动物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鉴定,并与毒素中和试验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该方法可有效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型,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广州市冷鲜鸡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危害,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集鸡肉样品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毒素分型,同时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抗药性,并采用Eric-PCR对分离出梭菌进行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从78个样本中分离出57株产气荚膜梭菌,所有菌株均为A型,其中,cpb2(Atypical)型40株,cpb2(consensus)型1株;含net B基因菌株1株;药敏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产气荚膜梭菌大部分对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仅可用于人的抗生素克林霉素、头孢氨卞的耐药率分别达73.68%和31.58%。Eric-PCR结果显示,相似性为80%时,57株梭菌可分为13个亚型,提示污染来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产气荚膜梭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探针,摸索其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本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最低检出限度为8.26×101拷贝/μL,在8.26×103~8.26×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不与其他致病菌发生交叉反应,组间及组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比方法在采集的3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24份阳性样品,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4.12%。说明试验成功建立了牛产气荚膜梭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这将为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纳滤技术浓缩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建立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浓缩工艺。配制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并对其无菌性、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可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灭活抗原浓缩约7倍,超纳滤膜用NaOH洗后其通量可以恢复;配制的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无菌检验合格,安全检验家兔无不良反应,符合动物用生物制品要求;以2 mL/只的剂量免疫家兔,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的保护率达100%,传统铝胶疫苗对照组的保护率平均为86.7%,表明超纳滤浓缩疫苗免疫效力优于传统铝胶疫苗。确定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疫苗超纳滤膜膜浓缩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多重荧光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沙门氏菌invA、大肠杆菌phoA、产气荚膜梭菌plc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巴氏杆菌、新城疫病毒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特异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最低检测限度(LOD)均达66.9 copies/μL,相比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普通PCR的敏感性分别高100倍、1 000倍和1 000倍,具有高敏感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84%,稳定性良好;通过对30份临床样品和已鉴定的23份菌株进行检测,显示该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适用于临床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单一或混合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高了家禽腹泻疾病的诊断效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梭菌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B型产气荚膜梭菌协同感染所导致的一类以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因其病菌复杂,感染菌属种类较多,所以,其临床症状也呈现一定的多样性。1发病原因当奶牛从环境中食入大量梭菌时可导致本病发生。夏季泥泞、积水的圈舍环境有利于梭菌大量繁殖,这就是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建立河北鸭梨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河北鸭梨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筛选出了杀灭病原菌菌丝的药剂条件。[结果]处理温度为40℃时,150 mg/L咪鲜胺能杀灭病原菌,但处理温度低于40℃时,750 mg/L咪鲜胺也不能杀灭病原菌。噻菌灵的抑菌率集中在20%~30%。处理温度低于40℃时,克菌丹的抑菌率低于50%;处理温度为40℃时,1 000mg/L克菌丹的抑菌率高达90%。处理时间为40 min时,400和500 mg/L抑霉唑的抑菌率在90%~100%,病原菌没有被杀灭;处理时间20 min及以上时,300 mg/L抑霉唑能杀灭病原菌。处理温度为20℃及以上时,300 mg/L抑霉唑能杀灭病原菌;处理温度为40℃时,400和500 mg/L抑霉唑能杀灭病原菌;处理温度为20℃时,400 mg/L抑霉唑能杀灭病原菌。[结论]该研究为防治河北鸭梨黑斑病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临床健康肉羊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概况,于2018年4-6月选择江苏地区肉羊养殖场30个,采集3~5月龄肉羊肛拭子样品892份.所有样品接种至梭菌增菌液,于厌氧条件下增菌培养后,以PCR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并对部分检测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175份(19.62%)肛拭子样品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提示临床健康肉羊的消化道可携带产气荚膜梭菌.数据分析表明,3、4、5月龄羊差异不显著,免疫羊与未免疫羊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分离的68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α、β、ε和ι毒素基因检测,确定了其中43株(63.24%)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25株(36.76%)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提示A、D型是江苏地区肉羊感染的主要产气荚膜梭菌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经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可溶性Cp51蛋白;用比浊法检测表达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利用细菌液混合培养检测重组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为1 268 bp;质量浓度1μg·mL-1以上的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重组乳酸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混合培养后使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从9×10~9 CFU·mL~(-1)下降到约9×10~8 CFU·mL~(-1)。【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乳酸菌构建成功,为后续优化表达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一株饲用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菌株编号为YNAU 5517)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及肠道有益菌(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试验设计无菌蒸馏水组、土霉素组、凝结芽孢杆菌组等3个处理组,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法,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DIZ)判定该株凝结芽孢杆菌对以上7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该凝结芽孢杆菌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达到高敏感;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鸡白痢沙门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对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为不敏感。以上结果提示凝结芽孢杆菌具有抑制肠道有害菌、维持肠道有益菌、平衡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ETX)的无毒重组突变体,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方法】对已知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ETX编码基因按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将第106位的组氨酸和第199位的苯丙氨酸分别突变为脯氨酸和谷氨酸,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ETXm2。将GETXm2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后,将pET30a-GETXm2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15℃和37℃两种条件下分别用IPTG诱导16 h和4 h,超声破碎后收集上清和沉淀,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可溶性。利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对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ETXm2。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ETXm2与D型产气荚膜梭菌ETX抗血清的反应性。将rETXm2用细胞维持液稀释至100及10 μg·mL-1,检测其对犬肾细胞系(MDCK细胞)的毒力。分别用胰酶活化前和活化后的rETXm2,以0.0625、0.625和6.25 mg·kg-1 3个剂量尾静脉注射,检测rETXm2对小鼠的毒力。随后,将rETXm2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混合乳化制备疫苗,取4只健康家兔,皮下免疫2次(间隔两周),100 μg/只。同时,Montanide ISA 201佐剂与PBS混合液免疫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一免后14 d以及二免后21 d,采血,分离血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血清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中和抗体效价。同时,在二免后21 d,对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个家兔MLD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检测rETXm2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在15℃和37℃条件,rETXm2在BL21(DE3)菌体中均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综合考虑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溶性及诱导时间,选择纯化在37℃条件下诱导获得的可溶性rETXm2。灰度扫描结果显示,在37℃诱导条件下,rETXm2可溶表达比例达3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能够特异性的识别rETXm2,出现特异性反应条带。MDCK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在rETXm2浓度为100 μg·mL-1的细胞培养基中孵育24 h后,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而2 000倍稀释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天然毒素细胞培养基孵育组的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小鼠安全试验显示,尾静脉注射6.25 mg·kg-1剂量的rETXm2,对小鼠无致死性;血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rETXm2免疫组每毫升的一免兔抗血清可中和450-750个小鼠MLD,每毫升的二免兔抗血清可中和2 500-4 000个小鼠MLD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而对照组的兔抗血清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无中和作用;用1个家兔MLD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4/4保护。【结论】产气荚膜梭菌rETXm2毒力基本丧失,但保留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理想候选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