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系统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变动对中国畜产品价格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方法】基于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主要畜产品价格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等多维月度数据,构建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结果】中国畜产品价格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之后整体呈现正向响应,前5期响应强度较大,5期过后响应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其中,猪肉价格的响应程度最大,生鲜乳价格响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进口数量、进口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3个渠道共同作用于中国畜产品价格,整体上畜产品价格随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升高而增加。其中,猪肉因消费偏好以及对外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其价格所受影响程度最大;生鲜乳因进口数量较大,其价格所受影响持续时间较长;鸡肉、牛肉、羊肉和鸡蛋价格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仅是玉米消费大国,也是主要的玉米生产国。通过测算相对依赖系数,分析得出中国对美国和乌克兰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通过测算出口产出弹性得出,美国玉米可依赖度较低,过度依赖美国玉米,风险较大,而乌克兰可依赖度较高,玉米供给的风险较低。但是中国还需寻找其他玉米进口来源地,分散风险。在中国玉米进口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中,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缅甸、泰国的可依赖度较高,可以适度增加自上述国家的玉米进口量。中国应进一步采取合理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玉米生产和加工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推动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省输美水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广东省水产品企业转型升级。【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及半结构式实地调研情况,运用TC指数方法,分析广东省输美水产品贸易现状,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东省输美水产品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并从企业、行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结果】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广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宏观上导致水产品竞争力下降,贸易顺差转为逆差,水产品出口美国受阻,内销比例增大,部分出口美国的水产品转向东盟和澳大利亚市场;微观上对水产品上中下游各环节造成负面影响,非美和国内市场有所拓宽,加工量减少,养殖计划不明确。【结论】广东省水产品企业应兼顾国内外市场,激发消费潜力;带领养殖户转变养殖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大科研力度,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行业协会应发挥带头作用,共同防范风险。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携手企业以更从容的姿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期间又进行储备棉投放和进口配额调整,导致国内棉花生产、消费、库存、贸易和市场价格等方面均出现大幅波动。棉花市场的变化,也受宏观市场、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区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展望未来,中国棉花生产和消费均存在下滑的可能,产需缺口未来几年将持续存在,价格不稳定性加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中国谷物贸易2000年以来呈现出的新特征,研究谷物贸易演变趋势,对谷物贸易进行展望,为我国调节谷物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2000~2017年中国谷物贸易相关的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中国谷物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谷物相关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结果】 中国谷物出口已由较强竞争力转为较弱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弱化;中国已经由谷物净出口国变为谷物净进口国;中国谷物进出口市场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谷物支持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有效的促进了谷物市场的正常运行,谷物进口受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限制,而谷物的出口由国家根据谷物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结论】 我国谷物消费结构出现新特征,谷物的需求出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我国谷物产量增加空间有限,进口进一步增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9,(8)
<正>美国农业部日前宣布,美国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30万吨玉米。市场传闻,中国近期将进口300万吨美玉米,美玉米进口数量增加将引发国内玉米市场的较大波动;甚至有消息称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美国玉米及相关谷物替代品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会较大幅度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自中美贸易谈和以来,美玉米及相关谷物替代品进口增加的预判充斥着整个国内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玉米生产与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中国加入WTO后玉米生产与市场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了中国玉米在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区域布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玉米市场价格逐步走出持续低迷状态、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等特点作了分析.对入世后中国玉米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中国玉米出口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等特点作了分析,介绍了入世后国内玉米市场准入及完成情况.分析了中国玉米消费结构食用消费稳中下降、饲料消费稳中有升、工业消费快速增长、种用消费稳中有降等特点.提出了中国玉米在生产规模、成本、价格竞争力、单产水平、商品品质、流通体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入WTO后促进中国玉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AO统计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运用食物供需平衡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用途的大麦在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大麦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构成,且生产量和进口量相当,大麦进口依存度高;大麦消费以啤酒大麦为主,食用、饲用大麦消费数量相对较小;中国大麦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对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啤酒大麦需求量反应敏感,贸易环境和政策对大麦进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鲜食苹果的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国鲜食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法】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价格4项指标为基准,并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中国鲜食苹果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公路运输里程、种植苹果的土地成本、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汇率这4项因素的影响。【结论】通过降低土地成本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稳定汇率政策与宏观调控等措施,提升中国鲜食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运用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截面数据,比较两国及中国各地区间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差异,并采用刻画等产量曲线的方法揭示玉米生产中机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与肥料投入的替代关系,明晰各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ST-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中国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分析玉米生产成本节约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较高是导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悬殊的重要原因;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平均为0.568,其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过低;从区域分布看,成本效率呈现西北和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从不同投入要素看,种子和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节约潜力更大。因此,应综合提升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大麦进口价格对中国啤酒贸易的影响,对降低大麦进口依存度、增强啤酒国际竞争力、缓解啤酒进口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麦进口及啤酒进出口贸易的分析,借助地区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1—2015年大麦进口价格等因素对中国啤酒进出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量持续增加,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大麦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98,国际竞争力极弱。中国啤酒进口量增幅较大,出口量增长缓慢,出口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差;中国啤酒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2,国际竞争力弱。中国啤酒进口的空间负相关性显著,澳大利亚大麦进口CNF价格对中国啤酒进口产生显著正影响,影响大小仅次于出口国GDP和中国人均GDP;中国啤酒出口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澳大利亚大麦进口CNF价格对中国啤酒出口产生显著负影响,但影响较小。因此,提高国内大麦产量、提升大麦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大麦贸易宏观调控是本文的政策启示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讨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分析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的贸易特征,利用UN Comtrade Database 2001—2020年数据,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测度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利用钻石模型比较分析两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俄罗斯,但在贸易竞争力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处于劣势;中国在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与机遇等方面比俄罗斯更具有竞争力。据此提出加大生产要素投入、突出产品特点、完善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产量、贸易量归纳整理基础上,结合中国大豆需求分析,对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潜力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多年统计数据分析了1964—2017年间世界大豆产量和贸易状况,在世界各国大豆出口能力以及中国可能的进口潜力分析基础上,得出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可能的数量缺口。【结果】不购买美国大豆情况下,按照近年需求量不变进行分析,中国大豆需求缺口为3 087.1万t;当前中国能够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购买大豆的最大增量为2 731.7万t,能够弥补大豆缺口的88.5%;剩余的355.4万t缺口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予以解决。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计算是基于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对中国大豆需求的满足程度。由于市场价格、垄断、出口国产量的实际状况,最大购买量实际上是很难满足的。【结论】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从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增加替代作物产量、降低大豆刚性需求等方面入手,才是解决大豆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7年全球樱桃产量及贸易数据,分析了全球樱桃种植的生产区域分布、产量以及贸易结构,研究了中国樱桃市场生产和消费状况以及进口形势。在此基础之上,对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樱桃进口潜力开展了分析,得出在当前樱桃生产和贸易结构下,中国樱桃进口可能的数量缺口为0.9万t,能够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进口樱桃的最大量为0.24万t,能够弥补樱桃缺口的26.7%;其余的0.66万t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予以解决。最后,对未来中国樱桃进口市场形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樱桃需求危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际玉米市场交易持续走强,各国之间的玉米贸易频繁。中国玉米的消费不断增长,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为满足中国玉米的消费需求,玉米进口量将会不断增长。本文分析了2008—2012年世界玉米生产以及贸易等情况,阐述了进口玉米贸易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为中国进出口玉米贸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贸易之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两个高速发展的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而愈演愈烈。2018年3月,根据"301调查"结果,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这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导火索。在中美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是一个美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重要的双边贸易领域,中美贸易争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生产。主要针对中美贸易终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商务部发布的农业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自美进口额度降幅大于对美出口,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未来趋势难以预测。同时,贸易摩擦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促进中美双方和平对话,构建良性贸易环境;二是积极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防范进口集中风险;三是推动农产品贸易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加速农业科研改革与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持续增强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的利益得以保护,并使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国农业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充分探讨了美国新农业法关于农业补贴方面的变化对中美两国各自农业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方面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方法】建立了一个面临产出和价格双重风险、既生产又消费粮食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消费因素引入生产决策行为分析,并以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该模型对具有典型特征的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农户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果:一是农户的消费考虑在生产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并不是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做出的对期望消费改变的调整,而更多的是由于风险厌恶;二是随人口密度提高,稻谷播种面积会有所收缩,而玉米播种面积则会越来越多,说明贫困地区越穷农户越趋向于消费更多的玉米;三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谷种植面积决策对其他相关作物的利润都有较强的反应,玉米生产决策对利润因素反应不大,但对风险反应却十分明显,这说明贫困地区玉米在稳定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贫困地区半封闭市场所导致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形态使农户在那些因减小其面临的生产风险而制定的稳定稻谷、玉米价格和商品化政策中可以攫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剖析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缓解我国大豆价格频繁波动。【方法】通过选取2001—2014年度数据,结合国内生产与需求状况、外部因素及国家政策等因素,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量和生产成本与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呈正向关系,但生产成本对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大豆压榨量与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在短期内呈明显的反向关系,豆粕价格与大豆生产者价格波动呈微弱的反向关系。【结论】外部市场变化对我国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加显著,应该综合利用关税措施来缓和我国大豆价格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