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宁夏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生防种质资源,开展了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宁夏稻田土壤300株细菌中筛选出48株拮抗微生物,其中2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6株菌为皱缩假单胞菌(P. corrugate);从宁夏水稻叶片213内生菌中筛选出13株拮抗微生物,其中3株鉴定为嗜碱性假单胞菌(P. alcaliphila),1株为油菜假单胞菌(P. brassicacearum),1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 putida)。7株假单胞菌对镰刀菌(Fusarium)、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叶枯病菌(Alternaria)等6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广泛的田间应用潜力,可以用于宁夏水稻稻瘟病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早疫病对番茄生产造成的严重危害,为筛选番茄早疫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从不同番茄栽培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以番茄早疫病菌为指示菌,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到3株对早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分别是放线菌FX-03为75.6%,细菌XJ-02为67.1%,细菌XJ-11为51.9%,其中,放线菌FX-03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3.
大蒜鳞茎中抗番茄灰霉病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的内生菌菌株,研究其生防效果,为开发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平板对峙法从大蒜鳞茎内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测定拮抗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胚根和盆栽植株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的63株候选菌株中获得了22株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中有4株内生菌(D6,D10,D21,Y3)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77.5%。4株拮抗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和胚根上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2%,71.13%和70.3%;对盆栽植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2%;这4株菌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最高达83.1%。【结论】大蒜鳞茎中的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内生菌在番茄灰霉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梨采后病害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梨采后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lum poae)、毛霉菌(Mucoraceae racemosus)为靶标菌,从各种水果和叶片表面分离到89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梨链格孢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10株,占菌株总数的11.2%;对梨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细菌15株,占菌株总数的16.9%;对梨毛霉菌有抑制作用的细菌11株,占菌株总数的12.4%。按抑菌率的大小,将拮抗菌分为强、中、弱3类;对3种病原菌均有很好抑制作用的是HM3和XY1。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对番茄土传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该研究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分别对这2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14株菌株中,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番茄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各品种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拮抗真菌,探索其拮抗机制,以及测定其对棉花种子的安全性。本试验利用稀释平板法,从6个陆地棉品种(中棉所08、中棉所41、中植棉2、冀棉11、鲁棉研28和鲁棉研21)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用拮抗培养的方法筛选出对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F0609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V1070有拮抗作用的真菌;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抑制作用;用浸染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4株对赤霉病菌F0609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筛选10株进行18S rDNA测序,挑选4株与大丽轮枝菌V1070对峙培养,其中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1对V1070的平均抑菌率达91%,棘孢木霉Tr1(Trichoderma asperellum)抑菌率为87%,高山被孢霉Mo1(Mortierella alpina)抑菌率为76%,层出镰孢霉Fu1(Fusarium laminum sp.)抑制率为70%;拮抗真菌黑曲霉An1能使大丽轮枝菌V1070菌丝破裂,产孢增多;黑曲霉An1对棉花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ARDRA方法在荧光假单胞菌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类方法,分离筛选拮抗性较强的荧光假单胞菌。【方法】利用紫外下产生荧光的特性,采用梯度稀释及鞭毛染色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海南、山东和新疆的488份植物根际土壤进行分离筛选,分离菌株进行ARDRA分析,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结果】分离筛选到102株紫外下产生荧光的杆状单极生鞭毛菌株。ARDRA分析产生荧光假单胞菌类型、恶臭假单胞菌类型以及一个未知的谱带类型。以油菜立枯病菌作为靶标菌,筛选到25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TC222产生的抑菌圈最大,进一步的生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9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如番茄灰霉病菌等具有很强的拮抗活性。TC222的 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荧光假单胞菌PfO-1同源性达到99%,其最终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结论】ARDRA方法在分子水平上为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探索了一条新途径;TC222菌株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稻叶及其它木本科杂草叶片表面分离纯化985株细菌分离,分别培养在NB液体培养基中,经8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加入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中,测定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筛选出13株对稻瘟病菌孢子芽管生长或附着胞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采用离体稻叶接种测定,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Xh21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新疆昌吉、焉耆、喀什、乌苏、吉木萨尔五地多年种植番茄的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拮抗菌的筛选,选取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从加工番茄的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菌,平板对峙培养实验进行初筛和复筛,根据培养特征、菌体形态及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鉴定,显微观察法观察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拮抗作用,盆栽法测定相对防效。【结果】共分离得到90株细菌菌株,初筛得到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复筛选取2株抑制作用显著的细菌(J2-2、J2-4),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近似种;显微镜下观察到2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在盆栽试验中,拮抗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相对防效可达到35%以上。【结论】筛选到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早期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筛选优良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用于生物防治对解决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番茄根际土壤为材料,以四株番茄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对峙菌,筛选得到NSB-26和RSB-6两株具有优良拮抗性能的细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rDNA序列分析,发现NSB-2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RSB-6为暹罗芽孢杆菌。通过盆栽试验对菌株NSB-26和RSB-6的生防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设置了三个处理:病原菌处理(T1),拮抗菌+病原菌处理(T2)和等量清水处理(CK)。[结果]结果表明:与T1和CK处理相比,T2处理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均明显提高,株高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10.06 %和3.95 %;根长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67.09 %和26.48 %;处理15天时,植株鲜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33.21 %和93.20 %;植株干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26.42 %和81.82 %。此外,叶绿素a、b含量也显著上升。[结论]说明拮抗菌处理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性,这为番茄根际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太谷、大同等地采集到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健康植株,采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从根、茎部共分离到65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其中的31株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叶霉病菌和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占菌株总数的19.4%;对早疫病菌和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株,占菌株总数的22.6%。抑菌圈半径最大可达15 mm。按抑菌圈半径大小,将拮抗菌分为强、中、弱三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香梨树体中筛选出对香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香梨采后生物保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香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及梨树内生菌进行分离,采用ITS基因与16S rRNA基因引物分别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和拮抗菌进行测序,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菌的拮抗效果,并对拮抗效果优良的拮抗菌采用离体果实进行防效测定。【结果】分离得到香梨采后黑斑病病害病原菌1株,鉴定为Alternatia alternata XL2。从梨树叶片及枝条中分离出内生菌16株,其中8株对Alternatia alternata XL2有抑制作用,8株拮抗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分别为Bacillus velezensis 5株、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Bacillus siamensisBacillus tequilensis 各1株,牛津杯琼脂扩散实验中Bacillus velezensis NY2、NY7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NY15,抑菌圈直径均可达20 mm以上。离体果实抑菌实验中短期效果最佳的为NY2,使用第4 d时抑菌率可达80%以上,中长期效果较佳的为NY11,使用第7 d天时仍可达20%以上。【结论】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香梨采后黑斑病拮抗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黄瓜叶片中筛选抗疫霉菌效果好的内生细菌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理 论探索及防治应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黄瓜叶片为实验材料筛选内生细菌,根据待检菌株的镜检特征、 革兰氏染色反应、菌落排列方式和菌落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拮抗法实验对目标 内生细菌进行拮抗作用测定。通过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目标菌株种属。 【结果】初步筛选出 32 株内生细菌将其编号为 CL1~CL3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10 株、革兰氏阳性杆菌 13 株、革兰氏阳性球菌 9 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发现 8 株对掘氏疫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菌丝抑制率为 10.3%~54.3%,抑菌半径为 1~7 mm,对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 3 株菌株(CL7、CL9、CL15)进行发酵液拮抗实验, 结果显示其抑菌率分别为 54.4%、72.2%、63.3%。【结论】对掘氏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 3 株内生细菌(CL7, CL9、CL15)分别属于泛菌属 Pantoea sp.、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和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sp.,其中 抑制效果最明显的为 CL9,即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5.
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峙培养、拮抗作用、耐性的测定,筛选出对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cum erinum)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有13株,其中T55的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对峙培养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为80.16%,拮抗作用测定其圆盘滤膜法抑菌率大于50%,其它方法的抑菌率低于30%。该菌在5、10、35℃,pH4、9、1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从西南林业大学大棚蓝莓种植基地内采集样本,并从采后腐烂果实中分离出8株真菌,成功鉴定出2株为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tenuiussimum).从健康蓝莓果实、叶片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7株细菌,根据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别归入9个细菌属.通过检测其对蓝莓果腐病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筛选出达到显著差异的拮抗细菌5株,其中3株为芽孢杆菌,2株为短芽孢杆菌;5株拮抗细菌对P.digitatum的抑菌率为67.6%~90.6%,其中3株拮抗细菌对C.tenuiussimum的抑菌率达90.7%~92.6%.菌株BS-3对P.digitatum和C.tenuiussimum的抑菌效果均在90%以上,有潜在生防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肤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从地肤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D-29菌株对在离体番茄上对灰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D-29发酵液、细菌悬浮液、无菌滤液在离体红番茄上对灰霉病抑制率分别为64.61%、61.50%、44.10%。发酵液在离体青番茄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4d时为100%、6d时为67.11%。D-29菌株可使灰霉病菌部分菌丝顶端生长畸形,胞内物质外泄,产孢梗畸形。用不同浓度的D-29无菌滤液处理病菌孢子,100%D-29无菌滤液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18.
草莓炭疽病拮抗菌SKL108的分离、鉴定及拮抗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优质高效的生物菌种资源,从森林土壤中分离出175个菌落特征相异的细菌,以草莓炭疽病病原菌为指示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拮抗效果最强的生防菌SKL108,抑菌率高达93.22%。经16S rRNA系统进化树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萨拉曼卡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elmanticensis)。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该菌株的抑菌谱,结果表明,菌株SKL108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常见的番茄灰葡萄孢菌、水稻立枯丝核菌、小麦禾谷镰孢菌等。这一研究结果是萨拉曼卡假单胞菌作为生防菌在农业上的首次报道,也表明该菌株具有开发成生物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柑橘溃疡病土壤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柑橘溃疡病拮抗菌,从湖南省不同地区采集了16个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筛选获得3株拮抗效果突出的菌株,其中CLT3为链霉菌属,CLH2为假单胞菌属,CZR1为伯克氏菌属;拮抗菌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防效基本都在50%以上,其中CLT3的防效最佳,达到83.85%。这说明3株拮抗菌对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并显现出较大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20.
香蕉根际促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香蕉根际促生菌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和几种重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番茄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方法】在培养皿中测定根际促生菌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根际促生菌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和结论】从健康香蕉根际土中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耳炎假单胞菌Pseudomonas.otitidis和绿针假单胞菌Ps.choloeaphtis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病菌C.musarum Cooke et Mass、青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Schl.)f.sp cucumerinum Owen、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和荔枝霜霉病菌Penorophythora litchi Chen等作物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4种香蕉根际土壤细菌中耳炎假单胞菌生长最快、抑菌效果最好,其生长半径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2.75、2.61和2.70倍,其对香蕉枯萎病、番茄早疫病菌、玉米纹枯病菌、荔枝炭疽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青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荔枝霜霉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0.70%、62.95%、70.85%、68.10%、58.58%、59.30%、51.34%和63.08%;用耳炎假单胞菌发酵液培养植物使番茄和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6%和33%,并且使番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加40%.以上结果表明,香蕉根际微生物耳炎假单胞菌对作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促进番茄和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