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之一,大多数土壤都储存着大量的磷,但土壤中的磷容易被固定和沉淀,导致土壤缺磷而限制植物的生长.施用化学磷肥是一种较好的解决缺磷的方法,但由于其价格不断上涨而受到限制.解磷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因此解磷微生物尤其是解磷真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解磷机理,解磷真菌对植物体、土壤的影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解磷真菌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解磷真菌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哲  杨洪一  李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87-11288,11296
磷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尽管绝大多数土壤中含有着丰富的磷元素,但因土壤中所含的磷元素易被固定且易形成沉淀,因此土壤中实际能被植物体利用的磷元素很少。目前多采用人工施用磷肥的方法。这是一种较快速的解决植物缺磷的手段,但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近年研究表明,解磷微生物可以将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利用的无效磷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磷,而解磷微生物中的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高于解磷细菌和放线菌。笔者对解磷真菌的解磷机制、解磷能力、对植物的影响以及生态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多于土体,其种类也明显多于土体土壤。一些接种试验表明,如果条件适宜,解磷细菌可以分解许多难溶性的磷酸盐,为植物提供有效的磷素营养。除分解矿物态的磷酸盐外,解磷菌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其机制是解磷菌分泌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解磷细菌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解磷细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解磷菌的种类、解磷机制以及解磷菌剂的优点,并讨论了解磷菌现阶段的研究概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固氮、解磷、解钾细菌制剂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菌在土壤中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解磷菌、解钾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固定态磷、固定态钾转化为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有效钾。同时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可分泌促生长活性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是理想的生物肥料[1、2]。本试验通过深层发酵的方法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制作成单细菌制剂和混合细菌菌剂并施入土壤,测试对土壤的作用效果。以拌种的方式在小麦播种时随小麦种子播入土壤,测试各种菌剂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00年进行。1 材料与方法1 1 室内试验1 1 1 供试菌种 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角度综述了生物质炭对土壤磷素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固定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稳定态磷的活化机制,以及生物质炭对土壤磷素的长效调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生物质炭对土壤磷有效性影响的调控机制认识不足,,需要系统性的研究生物质炭-土壤-作物之间的互作及其非生物与生物调控过程,同时综合考虑土壤性质和生物质炭原料等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生物质炭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磷细菌,进行油菜盆栽生物模拟试验,研究了北方石灰性土壤中解磷细菌对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中,解磷细菌可以促进Ca2-P、Al-P、Fe-P增加,降低土壤中难溶态Ca10-P、缓效态Ca8-P,对O-P影响不明显,从而证明了解磷细菌能够促进石灰性土壤中磷素形态向易被作物利用状态转化,减缓向缓效态、难溶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有效磷的缺乏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的无效磷 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应用 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含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的生物肥料称为生物菌肥。固氮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氮,解磷、解钾菌可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和钾分离出来,成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磷和钾。这些微生物在活动过程中,还可分离出钙、硫、铁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0.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易被固定,加之世界磷矿资源的耗竭,使得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理、解磷能力、研究方法以及解磷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并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解磷微生物对土壤磷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磷微生物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和有效性.解磷微生物活化土壤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酸、质子及各种酶来溶解、螯合、降解无效态磷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解磷微生物的解磷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N源、土壤水分、施肥措施等均可影响解磷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提高解磷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量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常年连作温室大棚存在土壤酸化、重金属积累等土壤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亟需对存在土壤退化问题的温室大棚土壤进行治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土壤pH值提高了0.47~0.86,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2.0%~65.6%,全氮含量提高了8.4%~19.3%,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8.9%~42.3%,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32.8%~47.7%。施用30 t·hm-2生物质炭时,小白菜产量增加了18.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7.8%。施用15和30 t·hm-2生物质炭时,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7.7%和44.7%,Cd含量分别降低了22.8%和60.5%。可见,高用量生物质炭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小白菜中Cd的含量。施用30 t·hm-2生物质炭能更好地改良大棚土壤、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应用效果的影响及探索其作用机制,以苜蓿为供试对象,采用盆栽2因素(增施生物炭和解磷菌剂)完全随机设计,研究生物炭与解磷菌剂不同用量配施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盆栽苜蓿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且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增加64.59%,63.45%,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59.56%,308.09%,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4.97%,34.95%,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增加19.39%,25.6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与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58.67%,189.33%,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20.89%,25.84%,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00.4%,117.8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05.08%,1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苜蓿产量,并且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苜蓿鲜质量最高分别增加57.58%,77.12%,苜蓿干质量最高分别增加122.33%,152.2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盆栽苜蓿对养分的吸收量,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与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苜蓿对N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36.82%,319.02%,苜蓿对P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34.41%,308.06%,苜蓿对K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08.73%,257.1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10年中,施用生物质炭降低氮素淋洗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全面总结分析生物质炭在降低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洗方面的影响,本文收集了2010-2016年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41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86%的研究数据表明施入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且降低比例随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98.2%的研究数据显示生物质炭的施入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淋溶体积,平均降幅达10.0%。生物质炭的施用效果以在中性土壤(pH=6.48)为最佳,硝态氮的淋失减少量达30.7%。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平均降幅达24.6%,其淋洗效果主要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及原材料有关,此外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等也是相关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对硝态氮淋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土柱模拟,未来仍需长期的田间定位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磷是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暴发的重要诱因。当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释放可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水体磷的主要来源。作为水圈磷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解磷菌在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较于农业土壤而言,沉积物解磷菌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鉴于此,本文概括了解磷菌的主要种属、不同生境沉积物中分布的特征以及藻华生消对解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梳理了解磷菌的矿化、溶解等主要解磷机制和关键功能基因,并对水体生态系统解磷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藻华期间水体磷循环以及富营养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降低蔬菜吸收土壤中抗生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0.75%、1.5%和2.0%)对初始污染浓度各为25 mg/kg的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等4种抗生素污染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和蔬菜对土壤中抗生素吸收及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减缓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但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在培养52 d的土壤中,生物质炭用量为1.5%和2.0%的2个处理的有效态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5.29%与39.09%,16.39%与28.69%,16.97%与23.64%和17.76%与25.70%。施用生物质炭也可减少蔬菜对土壤抗生素的吸收,施用1.5%和2.0%生物质炭后,蔬菜中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含量分别比未施生物质炭的对照处理低23.11%与35.93%,15.89%与22.85%,7.64%与16.56%和16.79%与29.50%。与对照土壤比较,施用生物质炭可增加蔬菜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炭对退化蔬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性状的效果,为消除退化蔬菜地障碍因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物组成等的影响,设不施化肥或生物质炭作对照、仅施用化肥的常规施肥、仅施用生物质炭和混施化肥与生物质炭等4个处理.[结果]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质炭的两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了土壤通气性,且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钼、有效硅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施用生物质炭还可增加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增加土壤B/F(细菌+放线菌/真菌)值.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全磷、全氮和水溶性盐分等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物质炭能够明显提升蔬菜连作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物学环境,适用于改良退化蔬菜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桃园土壤肥力和黄桃产量的影响,以黄桃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分别配施 20 t·hm-2水稻秸秆生物质炭(RB)、小麦秸秆生物质炭(WB)、杉木生物质炭(FB)4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胞外酶活性、各生育时期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黄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WB处理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6.7%、15.4%和17.6%。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归一化酶活性显著增加80.0%~96.0%。不同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同,W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17.8%。除RB处理较CK显著降低硬核期果实氮含量外,WB和FB处理均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对养分的吸收,相较于CK,WB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钾含量、膨大一期果实磷含量以及膨大一期和硬核期果实钾含量;FB处理显著提高了膨大二期叶片磷含量、成熟期叶片钾含量,以及膨大一期果实氮、磷含量和成熟期果实磷含量。WB处理黄桃单果质量降低了12.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3.8%,但黄桃总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通过提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地上部养分吸收,但短期内对黄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菌糠生物质炭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横向比较3种菌糠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水稻稻壳生物质炭对其效果的优劣。【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施用5种生物质炭的山西某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各部位重金属铜含量和玉米各部位对重金属铜元素转运及富集系数进行分析。【结果】5种不同生物质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其中灵芝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最低,为1.005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31.4%;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为减少,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减少量最多,数值降到5.91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40.65%;除了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升高2.25%之外,其余4种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均有所下降;有机结合态铜含量变化不一致,残渣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有所上升,上升最多的是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量为104.55 mg/kg,比空白对照增加15.76%;各处理之间玉米对铜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不同处理玉米对铜的富集系数变化均不统一。【结论】5种不同生物质炭均可以增加土壤中非活性态重金属铜含量,并降低活性态铜含量,为有效利用生物质炭、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铜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解磷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矿质元素之一,但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不高。土壤中存在着大量解磷细菌,可以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将解磷细菌应用于生产,可以提高土壤中的磷素有效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解磷细菌在土壤中的种类分布、解磷机制、解磷能力、筛选分离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