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监测河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情况,笔者按照《河南省2022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采用HI试验检测禽流感免疫抗体,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在全省开展禽流感专项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93.2%,禽流感H5亚型平均个体抗体合格率为94.04%,H7N9亚型平均个体抗体合格率为96.32%。不同地区的禽流感H5亚型和H7N9亚型免疫抗体合格率均>90%,种禽场、商品代场和屠宰场采集的血清样本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2%以上。未检出H5亚型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共检出76份禽流感病毒H9亚型阳性样本,阳性率为2.07%。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整体防控效果良好,免疫抗体水平均高于国家标准;未检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有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的现象。本次调查将为河南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20年河南省未免疫牛群布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对来自459场次的17 207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检出布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群8个,阳性样品1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1%和1.74%。结果表明:存栏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的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08%和1.86%;存栏量介于500~3 000头奶牛场的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6%和1.83%;存栏量大于3 000头的大规模奶牛场无布病阳性样品检出。8个阳性场群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均有分布,其中豫中地区4个,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区各1个。调查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地区和场群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的26个种猪场被监测猪群随机抽样,采用g B-ELISA方法和伪狂犬g E-ELISA方法对1807份样品分别进行了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和伪狂犬感染抗体检测。伪狂犬免疫抗体平均个体阳性率为94.19%,个体阳性率≥7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100%;伪狂犬感染抗体阳性场数为17,场群阳性率为65.38%;伪狂犬感染抗体阳性样品数为428,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3.69%;伪狂犬感染抗体检测结果阴性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34.62%。并对种猪场伪狂犬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种猪场伪狂犬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按照《河南省2019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对全省种羊场和部分商品羊场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试验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结果显示:河南省小反刍兽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0.58%,其中种畜场(82.48%)高于商品场(79.74%);3种不同企业生产疫苗的免疫合格率均在73%以上,不同地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55.47%~100%之间,免疫2次及以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6.36%)高于只免疫1次的(76.50%);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结果表明,河南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未发现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均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70%)以上,说明近期省内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较低,但部分地区免疫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发生风险。因此,河南省仍需继续做好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和疫情风险,同时加强羊只的引种检疫和流通监管,提高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从而最终达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省未免疫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2018年以河南省未免疫布鲁氏菌病疫苗的羊群为研究对象,开展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普查,共对1 830个场群的59 462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空间、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为3.93%,个体阳性率为1.24%;豫西地区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最高,分别为12.31%和6.43%,豫东地区最低,分别为0.55%和0.04%;散养户的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7.53%和2.17%,而羊屠宰场和交易市场中未检出阳性。结果表明:豫西地区以及散养户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应采取全面免疫的防控措施,降低该地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豫东、豫南地区和种羊场等流行率较低的地区和场点,可采取检测、扑杀等措施,逐步实现净化目标;羊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虽然无阳性检出,但应继续加强监测,防止病菌交叉传播。通过本次河南省未免疫羊群普查,基本掌握了全省未免疫羊群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从而为全省羊群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免疫状况及流行趋势,2016—2020年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在代表安徽省不同区域的3个定点监测县,随机采集21个规模化猪场的1 190份猪血清和1 189份猪扁桃体样品,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并统计分析时间、区间、群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1.26%,连续5年每年均有病原检出,平均病原样品阳性率为16.82%;5年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和病原阳性率呈波浪状变化,2019年抗体合格率最高(92.78%),而2020年又降至70%以下;中小型场抗体合格率偏低,而病原阳性率偏高;皖中地区定点监测县的抗体合格率最低(不足70%),而病原样品阳性率最高(接近30%);保育猪、育肥猪抗体合格率偏低(不足80%),而保育猪、哺乳仔猪病原样品阳性率偏高(超过28%);灭活苗免疫猪群的抗体合格率最高(90.56%)。结果表明: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免疫效果较好,但抗体保护水平不稳定,病原污染面广、流行时间长。建议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流行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策略,将中小规模养殖场尤其是保育猪、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群作为防控重点。本研究为HP-PRRS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随机抽取自2012—2015年重庆市23个区县561个场点临床健康的15 930份禽咽肛拭子和环境拭子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样品所在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28份样品呈新城疫病毒核酸阳性,病毒个体总检出率为1.43%;53个场点检出新城疫病毒,群体总检出率为9.4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2—2015年重庆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新城疫感染,病毒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年四季均可检出病毒,其中冬季、春季和秋冬交接季的检出率较高。不同环节中,不同品种、日龄的家禽病毒检出率有差异。其中,市场环节中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中小型养殖场;鸽群中的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禽群;蛋鸡中病毒检出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120~300日龄,而肉鸡主要集中在40~120日龄。不同地区的病毒检出率亦不同,渝西片区高于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监测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市场和中小型养殖场发生新城疫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最大,应重点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南省家禽(鸡、鸭、鹅)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水平及其流行情况,2022年在全省14个市州,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在种禽场、商品代场、散养户和活禽市场共采集46 112份禽血清和53 246份禽拭子样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为93.27%,平均个体合格率为90.60%,仅在活禽市场的1份鸡拭子样品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鸡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94.66%和91.51%)均高于水禽(83.26%和81.86%);种禽场的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最高,活禽市场最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省14个市州的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2022年湖南省家禽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效果较好,在饲养场禽群中也未检出病原,发生大规模疫情的风险较低,但在活禽市场中仍检出病原,且水禽以及散养户和活禽市场禽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略低,疫情散发风险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徽省禽群新城疫病毒存在和感染的情况,根据农业部和安徽省动物疫病定点监测方案和工作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5个县(市、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开展新城疫病原学和血清学定点监测与分析工作。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从20个家禽养殖场、2个家禽屠宰场、2个家禽交易市场采集的1 29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65份抗体合格,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59.3%。应用荧光RT-PCR方法对从22个养禽场、2个交易市场、2个屠宰场采集的1 450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53份样品是新城疫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阳性率3.7%。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19年河南省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抗体水平和病原流行情况,对河南省3 231场次的108 070份猪血清和714场次的18 746份猪组织样品,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并按季节、区域和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年河南省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3.53%,场群免疫合格率为90.75%;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不同场群的抗体水平均在70%以上,但散养户(70.21%)水平偏低。病原检测结果显示:2019年河南省个体病原阳性率为0.99%,场群病原阳性率为4.06%;一年四季均有病原检出,且春季阳性率最高;豫北地区个体和场群的病原阳性率均最高,而豫西地区未检出病原;无害化处理厂和散养户的病原阳性率较高。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PRRS免疫效果良好,但应加强散养户猪群的免疫;病原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分布特点和规律,分类指导防控,以种猪场为中心,梯度推进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我省种鸡场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有效防控政策。笔者对黑龙江省5家种鸡场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禽流感病毒H5亚型100%;禽流感病毒H7亚型99%、禽流感病毒H9亚型100%;新城疫100%;感染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禽白血病A/B亚群个体阳性率0-42%,场阳性率为80%。禽白血病J亚群个体阳性率0-40%,场阳性率为80%;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个体阳性率为8-82%,场阳性率为100%;鸡白痢个体阳性率为0-68%,场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安阳市养猪场三种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状况,试验对安阳市15个养猪场425份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1. 29%,场群合格率为60%,平均阻断率为58. 54%,阳性个体平均阻断率为75. 2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7. 41%,场群合格率为80%,平均S/P值为1. 45,阳性个体平均S/P值为1. 83;猪口蹄疫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88. 00%,场群合格率为87%,平均阻断率为82. 02%,阳性个体平均阻断率为88. 88%。说明安阳市养猪场三种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018年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E抗体ELSIA方法,对免疫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36个不同养殖规模的定点监测猪场,进行gE抗体检测。2018年1—12月,共检测血清样品1 057份,检出阳性场27个,场群阳性率为75.0%(27/36);检出阳性样品309份,样品阳性率为29.2%(309/1 057)。结果表明,郑州市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面较广,流行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疫情暴发风险。存栏500头以下规模猪场的gE抗体阳性率(69.8%)是存栏3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9.1%)的3.65倍,表明养殖规模越小,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风险越大。利用荧光PCR方法对gE抗体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32份,阳性检出率为35.6%(32/90),表明感染猪群的持续带毒、排毒现象较为严重。建议规模化养猪场加强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和gE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同时结合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控技术,逐步实现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山西省小反刍兽疫免疫状况及其流行情况,推动实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7—2019年在全省11个地市,采用配额抽样方法,采集种羊场、商品代羊场、羊散养户共4 038份血清学样品和8 397份病原学样品,通过竞争ELISA、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全省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3.51%、81.62%、84.15%,场群合格率分别为84.91%、81.20%、76.25%,呈下降趋势;病原学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0.08%、0.15%,群体阳性率分别为0、1.63%、1.25%,呈上升趋势。商品代羊场个体合格率为82.25%,低于种羊场(100%)和羊散养户(84.55%),且有病原阳性检出(0.09%)。10个地市的场群合格率均在70%以上,但有2个地市刚达标准线,1个地市仅为60.00%,3个地市检出病原学阳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但有下滑趋势,且商品代羊场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部分地区免疫效果不佳,因而存在疫情发生风险。在目前暂不具备退出强制免疫的条件下,仍需加强免疫、监测和调运监管,力争尽快实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羊布病阳性情况,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存栏羊的全面普查监测,共监测羊81个场群,检出布病阳性6个,群体阳性率7.41%,监测羊血清样品3939份,检出布病阳性570份,个体阳性率14.47%,并通过阳性场调查,摸清了布病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玉林市规模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动态和免疫保护水平,分析疫情流行趋势和暴发风险,对2016—2019年采集自玉林市规模猪场284个场次的6954份血清样本,以及113个场次的1539份临床健康猪组织样本、249个场次自主送检的536份病死猪组织样本,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抗体和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时间和区间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9年,规模化猪场CSFV、PCV2、PRV-gB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以及个体平均抗体阳性率均在70%以上;PRRSV抗体阳性率总体偏低,但2019年抗体阳性率超过90%。北流市CSFV场群及个体抗体阳性率最低,与其他地区有差异(P<0.05);北流市、福绵区、玉州区的PRRSV场群抗体阳性率未超过70%,低于其他地区(P<0.05);各地区间PCV2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福绵区PRV-gB抗体阳性率(<70%)与其他地区相比最低(P<0.05);在健康屠宰猪群及病死猪群组织样品中均检出上述4种病原,其中PRRSV、PCV2病原阳性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玉林市规模化猪场上述4种疫病的免疫抗体保护水平总体较高,但部分地区抗体水平偏低,且均存在猪群带毒现象,尤其是PRRSV、PCV2,存在疫病暴发风险。结果提示,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养殖及疫病监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加强综合防控与监测,防止上述猪群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本研究调查了广西玉林市猪群主要病毒性疫病的免疫保护水平及其病原流行特点,为该地区此类疫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山东省J亚群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山东省养禽密集区域采集9个肉种禽场鸡血清样品201份,利用IDEXX的ELISA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进行禽白血病抗体检测,结果从201份样品中,检出56份样品为阳性,阳性率为27.86%;同时对该9个肉种鸡场及其20个商品代肉鸡场的鸡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新城疫抗体检测,9个肉种鸡场的252份血清中251份样品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为99.60%,20个商品代肉鸡场的570份血清中450份样品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为78.95%。  相似文献   

19.
2022年3月24日,河南省卫健委通报,台前县一名鸭屠宰分割人员感染H5N6亚型流感病毒。为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降低禽间疫情发生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重点对该病例工作的台前县某食品公司及周边3 km范围内易感动物开展了禽流感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监测,并对全县禽养殖场户开展了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在该食品公司的鸭头和环境样品中检出H5N6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但在养殖场及野鸟栖息地的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病原阳性。分析认为:该病例通过密切接触携带病毒的鸭体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病例所感染病原很有可能是通过带毒野禽引入的,同时也不排除家禽跨区域调运引入的可能。当地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较低,但不能忽视对禽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水平,测定该地区的禽流感流行率,分析流行的风险因素。[方法]在全市家禽养殖场(户)、农贸市场、屠宰场和野鸟栖息地随机抽样,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测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原,同时开展禽流感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利用GIS、EXCEL软件,分析青岛市禽流感检测样品的空间分布、免疫抗体水平、病原流行率及分布。[结果]青岛市家禽H5N1禽流感(Re-6)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6.3%,个体合格率为74.8%;H5N1禽流感(Re-7)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2.5%,个体合格率为71.4%;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全部阴性;H9亚型禽流感个体流行率为1.18%,全部来源于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结论]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良好,在所有家禽和野禽活动场点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表明青岛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