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国良 《食用菌》2009,31(6):69-70
第2问:荷兰家庭菇厂的生产效益如何? 1蘑菇工厂的建设投资根据欧洲最大蘑菇设备制造商荷兰Christianens公司2008年的报价(表2),一座日产2t鲜菇的蘑菇工厂,12间菇房与空调设备投资160万欧元,水、电等设施40万欧元,土地费用与建设费用100万欧元,总投资约300万欧元。生产所需蘑菇培养料由专业制料公司提供,因而荷兰的菇厂不用建设隧道、料场等设施,这种产业化分工使菇厂节省一大笔建设资本。  相似文献   

2.
荷兰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本情况荷兰是世界上栽培双孢蘑菇最先进的国家,并且在不断向国外输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荷兰生产食用菌95%的品种为双孢蘑菇,棕色蘑菇占3%,其余2%为平菇、香菇等。每平方米产量,双孢蘑菇33~35千克(二潮菇),棕色蘑菇30千克(二潮菇)。近10年来,荷兰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变化不大,稳定在75万平方米左右,产量约23万吨,产值约23亿元(表1)。双孢蘑菇鲜菇平均  相似文献   

3.
荷兰发达的蘑菇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坪农场为发展蘑菇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蘑菇培养料制造场及菇棚等基础设施,试生产也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国内没有与发酵隧道配套的机器设备,如隧道落料机和培养料打包机,影响制料场的运转效率及蘑菇单产水平。为解决这些问题,三坪农场派遣考察组赴荷兰考察蘑菇生产及设备。在数天时间内,考察组驱车跨越荷兰全境,考察了4家蘑菇设备生产厂,1家大型蘑菇培养料生产厂,2个家庭菇场,收获颇多。现就考察中了解到的荷兰蘑菇产业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用菌(又称食用菇)的栽培,已经遍及全世界。1981年,世界栽培食用菌的总产量估计达到135.7万吨,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蘑菇是世界最重要的栽培食用菌,其产量达94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70%左右。世界蘑菇的生产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西欧(占世界蘑菇总产量的46.6%)、北美(占27.4%)和亚洲(占18.9%),产量以美国、法国、中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西德、南朝鲜和波兰较多。1978~80年世界蘑菇产量,  相似文献   

5.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的蘑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其采用发酵隧道(图1)制造堆肥,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周年生产蘑菇6~8茬,每茬产量稳定在30千克/平方米。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菇农烧煤产生蒸汽进行培养料后发酵,全国数十万个煤灶冒烟6~7天,不但耗费大量能源及人力,还排放大量碳和硫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6.
在蘑菇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害,除真菌和细菌病害外,还有蘑菇病毒病。病毒引起的蘑菇病害,直接影响到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蘑菇质劣低产,严重者甚至无收。据荷兰一千多个菇场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受病毒感染,损失为15%。在英国,有的学者认为几乎栽培蘑菇的地方都可以发现病毒。  相似文献   

7.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合成料和半合成料?在国外,一般指不用马粪堆制的培养料叫合成料,少用马粪堆制的叫半合成料。在我国,合成料通常是指不用畜禽粪堆制的培养料。在世界食用菌生产中,蘑菇产量居首位。1981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达135.7万吨,其中蘑菇就占94万吨,为食用菌总量的69.27%。目前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栽培蘑菇,美国为21.56万吨,是产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法国、中国、英国、荷兰和意大利。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  相似文献   

9.
我们五一村共有272户、1190人,人均耕地一亩,1983年种菇一万平方尺,种菇户18户,收菇2万斤;1984年种菇户40户,5万平方尺,收菇12万斤;1985年发展到9万平方尺,种菇户农90户,产菇14.4万斤;1986年14万平方尺,种菇户170户,产量20万斤。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蘑菇已占农户总收入(除粮食外)的70%以上。五一村近几年蘑菇生产能翻番发展,除了靠政策外,协作组起了很大的作用。自七三年引进发展蘑菇生产以来,在近十年的时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马立安  陈莎 《食用菌》2008,30(1):38-39
采用荷兰技术,在国内开展山洞内种植双孢蘑菇试验,在5417.6m2菇床上,采收蘑菇131 105.9 kg.单位面积产量24.2 kg/m2.  相似文献   

12.
在1986—87年度生产年度,美国蘑菇产量增加5%,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达到6.15亿磅(27.9万吨),占美国产量46%的主要产区宾夕法尼亚州在1986—87年生产了2.8亿磅,比上一生产年度增加10%,东部州产量占全美产量59%,西部州占总产29%,中部州占12%。这次年度调查包括了29个州的476个商业性生产的菇场,产量的主要部份是双孢蘑菇,也包括了这年度首次出名的香菇场、平菇及其他一些外来的种特种菇的产量,对这些菇类来作分别统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引进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双孢蘑菇新品种,本试验将7205、7206、7207、7215、7219五个荷兰双孢蘑菇品种与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258,在菌丝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7206出菇最早,产量最高,但其薄皮菇较多,易开伞,品质较差。7205和7207与对照相比,出菇性状和产量品质都没有优势。通过综合性状比较,7215兼具出菇较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特性。其次为7219,初步认为二者可以用作258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湖州地区发展蘑菇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各乡菌种场为指导,以生产队集体单位为主发展起来。当时蘑菇栽培技术主要是依靠上海专家,但栽培需要的较多劳动力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蘑菇产量低、品质差。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逐步发展到农户种植蘑菇,因栽培技术不到位,到80年代时蘑菇生产未得到发展。2000年以后,开始采用高棚多层蘑菇设施栽培,遂使品质、产量有了新的提高。1湖州蘑菇产业存在问题1.1蘑菇栽培模式多,但技术不够成熟湖州市各地栽培蘑菇的模式繁多,但蘑菇单产较低,每平方米多在10千克以下。湖州市蘑菇栽培技术不成熟,主要表现为:①堆肥配方不科学,翻堆不符合要求,培养料质量较差;②棚类设施建造不合理,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③生产及管理人员缺乏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季节把握不好;④对蘑菇生产技术缺乏系统研究,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1.2蘑菇产品初加工多,附加值低湖州地区的蘑菇产品,主要为鲜菇、罐头菇和盐渍菇;菇类调味品、泡菜、风味小食品、饮料、冲剂和保健胶囊等产品的开发很少,产品形式较单一,产值较低。1.3蘑菇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不一蘑菇生产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①缺乏配方标准,对...  相似文献   

15.
孙立南 《食用菌》1997,19(2):26-27
福建省是蘑菇栽培的大省,产量占全国50%以上,而我市又是福建省蘑菇的主要产区,占全省种植面积50%以上,1996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8000000m~2。每年还以1000000~2000000m~2递增,蘑菇生产已成为我市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为了促进我市蘑菇生产的发展,本文就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步研究的结果作一介绍。 (一)推广培养料二次发酵新技术 我市蘑菇生产,原来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较差,自从推广了培养料二次发酵后,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菇农推广的培养料二次发酵是把蒸汽通入进料的菇房,从料温55℃开始计时间,保持60℃48小时,这样既可使培养料分解充分,又可杀死料中有害微生物和害虫,还可使料中的游离氨、硫化氢气体挥发,以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蘑菇菌丝体。发酵前必须把菇房门窗、墙角、屋顶等所有缝隙用塑料薄膜密封,有些菇农在墙脚喷洒敌敌畏,在发生蒸汽的大汽油桶中放入甲醛,使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沼肥(包括沼渣和沼液)栽培双孢菇,拓宽了蘑菇高效生产途径,有效满足了牛粪少、稻草多、沼气池多地区栽培蘑菇的要求,同时较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杂菇少,管理方便,节省劳力,成本下降36%,产量可提高15%,一、二级菇比重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8.
蘑菇瘿蚊和线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绍国 《食用菌》1999,21(1):36-37
蘑菇生产在我地已成为农业产业的一大支柱,发展面广,栽培面积大。今年有的地方由于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注意,受到病虫为害,菌丝细弱,出小菇或不出菇,已出了的菇也受害,影响蘑菇的质量,降低了商品价值,产量也受到严重损失。经过调查,主要是受到蘑菇瘿蚊和线虫的为害。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含水量在90%以上,因此了解对蘑菇的供水很重要。菇床由两层组成,下层为有机营养基质层,上层是覆盖层。水分占基质重量的65~75%,占覆盖层的55~65%。出菇前后给覆盖层浇水,可增加蘑菇含水量。浇水的程度和时间对蘑菇产量和品质以及干泡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的蔓延有影响。 Kalberer(1983)测定了首批菇从覆盖层和基质的吸水量。在5厘米厚覆盖层的菇床中,子实体水分的33~34%来自覆盖土,其余的来自基质。而薄  相似文献   

20.
王菊明  张洁中 《食用菌》1994,16(4):32-33
菌瘿蚊Mycophila sp. 是蘑菇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经过多年调查,弄清了该虫从培养料后发酵大通风时就迁入菇房繁殖,幼虫取食菌丝体,并聚集在菇体上为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由于该虫除两性生殖外,在栽培季节主要营幼体生殖,短期内能大量繁殖,因此在上海地区对秋菇的为害比春蘑菇要重,而且10月份的虫量占整个栽培期总虫量的85%~95%,尤其是头几潮菇为害特重,且秋菇又占总产量的70%。所以要确保蘑菇的高产优质,选择好防治适期很是重要。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 ①25%菊乐合酯:上海农药厂生产,经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测定,1:1000倍用药24小时的蘑菇子实体,残留量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留限量。②螨虫灵:高效杀螨、杀虫剂临时复配粉剂,残留量有待测定。 (二)供试害虫 ①室内试验虫源:蘑菇上采集的瘿蚊饲养在平菇菌种瓶中产生的幼虫。②蘑菇床虫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