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水沟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28.13%、32.42%、40.98%和33.94%,"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13.75%、53.13%、82.5%和79.38%,均差异极显著(P<0.01);(2)与鸭舍内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运动场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增加3.08%和2.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9.00%和3.70%,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显著减少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对鸭-稻养殖模式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检测和分析。试验期间采集样品检测麻鸭进入稻田前后稻田水体和麻鸭粪便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①与第一次检测的水体微生物数量相比,第二次检测的水体细菌总数降低36.48%,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和芽孢杆菌数分别降低和升高20.29%和26.79%,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第一次检测的麻鸭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第二次检测的麻鸭粪便乳酸菌数升高27.05%,差异极显著(P<0.01),细菌总数和芽孢杆菌数分别降低和升高1.75%和5.19%,差异不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和“沙门菌+志贺氏杆菌”菌数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鸭-稻养殖模式中,放鸭后可以降低稻田水体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的数量,不会影响稻田周边水域的水体质量,同时还提高了鸭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维持了鸭粪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不会影响麻鸭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畜禽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的必要条件。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鸭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微生物数量等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2周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隔为一个独立区域,每组内隔成4个独立小栏,每个小栏50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芽孢杆菌的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芽孢杆菌:(1)舍内NH_3含量分别降低7.19%、6.24%,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H_2S含量均小于1.52 mg/m~3,差异不显著(P0.05)。(2)舍内细菌总数分别降低36.57%、33.66%,大肠杆菌数降低29.02%、26.86%,"沙门+志贺"氏菌数降低39.47%、44.74%,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降低29.79%、25.96%,均差异极显著(P0.01);真菌总数分别降低6.36%、7.27%,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舍内NH3浓度,显著降低舍内微生物数量,改善舍内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减少对鸭健康的威胁,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大肠杆菌VRB—MUG平板计数法主要检查水样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结果表明养殖场水源处往往达到了推荐的饮水标准(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小于1000,大肠杆菌数小于10).而经过饮水设备流出的水中微生物含量多数超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商品鸭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的消毒效果,制订出适用于示范推广的商品鸭场消毒方案,试验在对潍坊地区规模化商品鸭场的消毒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两个在消毒程序及临床表现上消毒效果较好的商品鸭场进行了消毒前后鸭舍内空气中及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葡萄球菌数和真菌总数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消毒模式对墙壁、地面、水槽、料槽表面微生物的总体杀灭效果差异不大,杀菌率均在90%以上。模式Ⅰ对鸭舍空气中微生物、物体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优于模式Ⅱ;而模式Ⅱ对物体表面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较好,杀菌率高于模式Ⅰ。  相似文献   

6.
水帘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浓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水帘蛋鸡舍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的分布规律,2栋存栏分别为5 000只产蛋鸡的水帘舍和半封闭鸡舍内,人工清粪,分产蛋初期、高峰期与下降期监测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和氨气;每栋鸡舍共9个采样区,试验期25周.结果表明,产蛋初期,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在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产蛋高峰期和下降期,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表现为水帘舍显著高于半封闭合,水帘鸡舍中风机端显著高于中部和水帘端.产蛋下降期半封闭鸡舍内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水帘鸡舍.提示,在人工清粪(不设粪沟)的水帘蛋鸡舍内,需注意改进清粪系统和加强消毒,以提高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一座奶牛场舍内外空气环境以及运动场土壤和饮水中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奶牛场舍内空气及土壤和水中的总需氧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以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8.
一、鸭舍+运动场+洗浴模式鸭舍外面有运动场,运动场一般为水泥或砖铺地面,设有戏水池、运动场,可供种鸭洗浴,种鸭晚间在鸭舍内休息,白天则在运动场戏水、活动。(一)优点1.种鸭的卫生健康状况好,鸭干净卫生、身体健壮。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10):51-54
旨在比较夏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平板计数法对舍内、运动场、净道以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气载细菌和真菌总数范围分别为1.7×103~6.9×103和175~483 cfu/m3,通风好的牛舍细菌和真菌总数均较低,且一天中中午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最高。此外,舍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净道和运动场(P0.05),但舍内真菌总数与净道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仅显著高于运动场;多数牛场外下风向5~50 m处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高于上风向处(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改善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降低载鸭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污染对肉鸭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80只1日龄雏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60d的试验期间采用"高床+水池"模式养殖至出栏。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两处理因子分别为向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向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芽孢杆菌和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均可抑制水体大肠杆菌、沙门菌和志贺氏菌含量(P0.05),降低载鸭水体和鸭血液内毒素和皮质醇水平(P0.05),增加肠黏膜绒毛长度(P0.05),提高肉鸭日增重(P0.05)。表明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通过降低养殖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吸收能力,提高肉鸭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种鸭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制定出适用于示范推广的种鸭场消毒方案,通过对潍坊地区规模化种鸭场的消毒情况进行调查,选取3个饲养模式类似但消毒程序不同的种鸭场,对其进行了消毒前后鸭舍内空气中及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真菌总数的检测。结果表明,消毒模式Ⅰ和Ⅱ对地面、水槽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均显著,杀菌率在90.9%以上;模式Ⅰ对鸭舍空气中、墙壁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优于模式Ⅱ,杀菌率在90%以上;模式Ⅱ对稻壳的消毒效果较好,杀菌率高于模式Ⅰ;模式Ⅲ对空气中、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均较差。因此推荐该地区的种鸭场采用消毒模式Ⅰ和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喂微生态制剂对肉鸭舍内空气质量和粪便中N、P含量的影响,选取4日龄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依次作为对照组、试验1组与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按照5 g/kg的比例添加芽孢杆菌菌粉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混合制剂,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鸭舍内NH3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33.25%、36.00%(P0.05),舍内环境中平均活菌数分别减少14.59%、21.68%(P0.05);粪便中氮含量分别降低33.24%、51.33%(P0.05);磷含量分别降低39.57%、47.59%(P0.05),其中试验2组鸭舍环境中平均活菌数与粪便中氮、磷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说明在樱桃谷肉鸭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鸭舍的环境质量,降低鸭粪中N、P含量,并且复合菌种微生态制剂效果优于单一菌种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考察甘露寡糖(MOS)对枯草芽孢杆菌在AA肉鸡肠道内的排出及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灌喂无菌水,处理组灌喂芽孢液或含0.2%MOS的芽孢液各1.0 mL;每12 h采集粪样测定芽孢数,并在芽孢排完后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测定粪甘露寡糖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涂布平板法测定肉鸡盲肠内大肠杆菌、总好氧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与灌喂芽孢组相比,添加MOS 72 h后,能显著提高肉鸡盲肠内乳酸杆菌(P<0.05),降低总需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但对排出的总芽孢数无影响。PCR-DGGE的分析表明,MOS对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无影响(P>0.05)。提示添加0.2%MOS不影响芽孢杆菌在肉鸡上发挥作用,并能提高其益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无专一宿主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群可被数种沙门氏菌同时感染,雏鸭发病率较高,感染通常是亚临床型的,其特征是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腹泻和脱水,死亡率20%以上,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大。2001年夏天,笔者在兽药经营门诊部工作时,接诊了一起3000羽10日龄雏鸭因沙门氏杆菌感染暴发副伤寒,采用中西医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全群雏鸭食欲急剧下降,精神不振、发呆、闭目、双翅垂下或伏地,腹泻严重、脱水、拉灰白色稀粪、少数拉带有紫色血块的水样稀粪;病鸭口渴,饮水增加;大量病鸭不停地“打呛”甩头;临死前…  相似文献   

15.
奶牛粪中微生物很丰富,根据细菌的种类、形态和大小,采用革兰氏染色后,直接镜检,测定细菌的数量.同时,制作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细菌的种类,研究细菌的致病性.共测得细菌8类.其中大肠杆菌数达到1.38× 107个/g,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达到105个/g,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数达到106个/g.菌落的溶血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八类菌都为非致病菌群.结果表明奶牛粪微生物含量很丰富,种类很多,大多数的菌落都为非致病菌,是有益菌群.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泄泻症是由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猪拉稀软粪为主的细菌病毒性症候群。稀软粪从恶臭脓稠到无味水样、从黄白色到灰褐色再到红绿色、从嗜酸性到嗜碱性、从细菌性到病毒性泄泻的症候群。猪流行性泄泻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微生物多是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霉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和病毒如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从  相似文献   

17.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8.
7种鸭源细菌的分离与16S rDNA测序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死鸭的脏器中无菌分离细菌.根据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和生化特性,鉴定出7种细菌分离株.以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16S rDNA试剂盒扩增其DNA片段,测序后NCBI网站进行BLAST搜索比对,鉴定出细菌种类,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浅绿气球菌和麦氏棒杆菌.前3种为鸭的常见分离菌,其余的较为少见.因此在鸭病控制过程中应注意可能存在一些不常见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菊粉体外培养猪鲜粪对其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宪红  张名涛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2):1401-1404
通过体外培养法探讨菊粉对猪鲜粪培养物pH和其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设计0、1、2、4、6和8g/L6个菊粉水平分别进行体外厌氧培养生长猪鲜粪,24h后测定培养基pH、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总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菊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物pH和大肠杆菌数直线下降(P〈O.001),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总细菌数则直线上升(P〈0.01或P=0.059)。提示菊粉可促进猪鲜粪培养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滋长,从而使总细菌数增加,pH下降,并具有剂量应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鸭副伤寒病是雏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原为沙门氏杆菌属的多种细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鸭副伤寒病的主要菌种。其特征为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排灰白色稀粪,有的呈水样,鼻孔流分泌物。病程一般2~5天,死亡率在20%以上,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高。慢性病鸭表现为极度消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