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健康桑蚕消化道来源的肠球菌(Enterococus)中发现了α、β和γ(非)溶血性的菌株都有,而且β-溶血性菌株的分离比例较高(22.5%)。这些β-溶血性菌株只在厌氧条件下得到好的表达。在API20STPEP(V.5.0)系统中这些菌株主要是一些Ent.durance菌株和不能认定菌株。  相似文献   

2.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溶血性、菌毛的表达、血凝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粘附特性、体内外与鸡气管粘膜的粘附特征、质粒特征、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等。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质粒特征、对CEF的粘附特性与其致病性无关;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大部分菌株表达Ⅰ型菌毛;血凝能被D-甘露糖抑制,不同菌株血凝谱具有差异;体内外与气管粘膜的粘附特性与菌株致病性有关;在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700的多肽仅存在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中,经免疫转印证实,该多肽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相似文献   

3.
穴位接种猪TGE苗家兔β—EP与免疫活性细胞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酶标组化方法对穴位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苗家兔外周血,脾,淋巴结的β-内啡肽(β-EP)进行了动态定量和定位研究,外周血β-EP在穴位注苗后30min有一个峰值,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第5天达第2个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脾和淋巴结仅在注苗后5天出现一个峰值。首次发现活化T细胞存在β-EP阳性反应细胞,而B细胞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穴位接种猪TGE苗家兔β-EP与免疫活性细胞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酶标组化方法对穴位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苗家兔外周血、脾、淋巴结的β-内啡肽(β-EP)进行了动态定量和定位研究,外周血β-EP在穴位注苗后30min有一个峰值,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第5天达第2个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脾和淋巴结仅在注苗后5天出现一个峰值。首次发现活化T细胞存在β-EP阳性反应细胞,而B细胞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将ECO1、ECO2、ECO3、ECO4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牛体胆囊培植牛黄,测定接种前后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及培植一年后牛黄产量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表明:ECO1菌株、ECO2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ECO4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明显偏低(P<0.01):ECO4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相近(P>0.05)。综合判断:ECO4菌株是培植牛黄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青海细毛羊生化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火焰光度法对509只青海细毛羊细血液和乳汁中HB,EP-1,EP-2,KE,TF,AMY1,AMY2,ES,ALP,RBC-LDH,Hpα-LA和β-LG总共13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在青海细毛羊的HB,KE,TF,AMY2,ES,ALP,RBC-LDH1,Hp,β-LG总共9个位点上发现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69.23%;(2)每个位点实有的平均等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莲花县白鹅排卵周期外周血浆中LH、17β-E2和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产蛋母鹅在排卵周期中均出现三个峰值,LH峰值出现在排卵前10h左右,比17β-E2和P峰值提前16h左右,而其它两次峰三者同步,血浆各激素的平均值分别是2.924±0.232ng/ml,27.337±24.318pg/ml和164.748±23.981Pg/ml。但生软壳蛋母鹅在排卵前4h左右见有一峰院,并以LH和17β-E2明显,其血浆中三种激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15±0.657ng/ml,27.312±21.859pg/ml和211.657±104.375pg/ml,除17β—E2外,均高于正常产蛋母鹅的水平,但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8头健康阉公水牛,5头经口每日感染肝片吸虫囊蚴60个/头,连续20d;3头不感染作对照,于感染前和感染后每周采集颈静脉血样1次,共27次,分别测定血浆IGF-I,β内啡肽(β-EP)以及WBC,DC;T,B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抗肝片吸虫IgG水平,结果IGF-I和β-EP分别在开始感染后第5周和第4周显升高,并持续互第23周和第9周,IgG水平也在第4-22周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和B淋巴细  相似文献   

9.
绿脓杆菌外毒素A recA基因的融合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绿脓杆菌recA基因克隆到pUC18中,构建了中间载体pUCR18;然后以正确的向位及阅读框架将recA基因亚克隆到毒性基因缺失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基因中,构建了PEA-recA融合基因质粒pERA;融合基因经BamHI及EcoRI酶切,以正确阅读框架插入带有T7表达启动子的质粒pET-17b,构建了可表达PEA-recA融合基因的质粒pERA-17b。经酶切分析及PCR扩增检测证明,绿脓杆菌recA已插入PEA毒性基因中。pERA-17b转化到DE3溶原态大肠杆菌HMS174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PEA-RecA蛋白。SDS-PAGE和凝胶薄层扫描PEA-RecA蛋白,表明PEA-RecA的分子量约为90000,与理论推算相符,表达率占菌体总蛋白量3.429%,用PEA抗血清和抗RecA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PEA-RecA与它们都有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
模拟发情期(0~6d)母牛外周血浆雌激素和孕酮变化水平,在添加相应水平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TCM-199液中,培养间情期牛输卵管上皮细胞(BOEC)。5%SDS-PAGE分析BOEC分泌物,发现上皮细胞受类固醇激素作用分泌的2类蛋白质分子量与自然发情期(0~6d)分泌的特异蛋白相似。证明类固醇激素可以调节和启动间情期BOEC的分泌活动。当雌二醇浓度高达1mg/L时,即使不加孕酮,BOEC仍能分泌这2类蛋白质。在培养小鼠原核胚的CZB培养液内添加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泌蛋白(BOEP),与添加间情期牛输卵管冲洗蛋白(BOP)和小牛输卵管冲洗蛋白(COP)相比,能显著提高通过2-细胞阶段胚胎的百分率和桑囊形成率,表明BOEP能较好地促进胚胎的分裂和发育。但BOEP组的桑囊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BOEP中可能缺少某些低于Mr1.0×104的蛋白因子的协调作用,以及含有Mr3.0×104~5.6×104的分泌蛋白的抑制作用而阻碍胚胎分裂与发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15株不同菌株和同一菌株在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基中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用同一菌株作该菌保存方法研究缺乏整体代表性;在所试的两种冰冻温度中,以-25℃极显著地优于-10℃保存(P<0.01)。在-25℃下冻融1次保存该菌是最佳保存条件,于P-基、FMPG和MSG培养基中,菌株100%存活的期限分别为12个月以上、6~9个月间(FMPG和MSG),菌株50%存活的期限三者均在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四季鹅繁殖周期中催乳素,β—内啡肽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只经产四季鹅经测定表明:血浆中PRL在产蛋期开始逐渐升高,抱窝期最高,恢复期下降,表明四季鹅的抱窝行为与RPL升高有关。β-END与PRL呈相似的变化规律,β-END和PRL分别于产蛋末期和抱窝第1d出现大幅度升高,而且抱窝期血浆中PRL与β-END呈正相关,四季鹅β-END可能具有调节PRL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冷热应激对蛋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周龄的伊莎蛋鸡在13~18℃、60%~70%RH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至23周龄(产蛋率为70%)时,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用于模拟蛋鸡在南京地区自然急性冷热应激条件下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试鸡分别在30℃-70%RH、35℃-70%RH、35℃-90%RH和2℃-55%~72%RH条件下进行试验,每种处理均设有一组适宜温度组为对照,试验期均为7天。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时,蛋鸡血液的PCV、PCO2、LDH的活性、血糖、血清钙、T4、T3和E-17β的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直肠温度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P<001)。急性冷应激时,蛋鸡直肠温度较为恒定,血液pH、PCO2、Hb、PCV、血糖、Cor含量和LDH活性略有升高,但除血糖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钙、T4、T3和E-17β的含量降低,且T4和E-17β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魏学良  陈勇 《中国养羊》1998,18(2):23-25
应用RIA对15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乳汁中的P4和17β-E2水平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7月份,P4水平为093ng/ml±010ng/ml(077~109ng/ml),17β-E2为5633pg/ml±428pg/ml(5033~6424pg/ml)。此时期西农萨能奶山羊处于非繁殖季节。8月中旬以后,试验羊的P4、17β-E2水平均出现与繁殖季节相一致的变化。说明在舍饲条件下,西农萨能奶山羊于8月中旬进入繁殖季节;在首次发情前2d,P4出现特有的小分泌峰,而在发情期其水平降至很低。配种后,妊娠羊P4水平一直维持很高,而未孕羊再次出现发情周期的P4分泌范型,在周期的第13dP4水平达峰值(1093ng/ml±345ng/ml)。17β-E2水平在发情期达到峰值,A组(n=12)为8527pg/ml±1161pg/ml,B组(n=3)为8802pg/ml±1431pg/ml。在发情周期的其它时间,17β-E2在小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5.
禽多杀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CPF)存在于鸡活体培养物中.用鸡活体培养禽多杀巴氏杆菌C48-1强毒株(Ⅰ型),菌血症时收获细菌制成死菌苗,免疫鸡对异型菌株P1059(3型)攻击产生交叉保护,而41℃肉汤培养时C48-1菌株不具备这种交叉保护.活体培养的细菌冻融后对异型菌株保护率达100%,经溶菌酶等处理溶解后的溶解物上清及沉淀对异型菌株产生66.7%和80%的交叉保护.但其沉淀经蛋白酶处理后则失去了交叉保护能力.生化分析表明,活体培养的细菌与肉汤培养的细菌其蛋白质与糖含量比不同;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分子量约19320蛋白成分仅存在于活体培养的细菌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外周免疫器官β-内腓肽(β-Ep)进行定位研究。β-Ep阳性反应细胞存在于T淋巴细胞区,而B淋巴细胞区不存在。推测β-Ep对外周免疫器官调节作用是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的。在T淋巴细胞区即有细胞膜上的β-Ep阳性细胞反应,又有细胞浆内β-Ep阳性细胞反应,说明β-Ep对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外周免疫器官β-内腓肽(β-Ep)进行定位研究.β-Ep阳性反应细胞存在于T淋巴细胞区,而B淋巴细胞区不存在。推恻β-Ep对外周免疫器官调节作用是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的。在T淋巴细胞区即有细胞膜上的β-Ep阳性细胞反应,又有细胞浆内β-Ep阳性细胞反应,说明β-Ep对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永  刘鲁蜀 《中国养羊》1998,18(2):33-34
采用含4mol/L尿素的PAGE分析了藏山羊及其同安哥拉山羊公羊杂交一代羊的乳酪蛋白组分。结果显示:乳αS—CN均存在遗传多态性,β—CN均呈现为两条染色强度相近的β1-CN和β2-CN。研究中的还对αs-CN和β-CN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扫描定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4只西在萨能奶山羊妊娠期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皮质醇(F)水平。血浆P4水平在配种当日为0.5ng/ml,以后升高,妊娠20天时为4.7ng/ml。在妊娠30-50天,P4水平有所下降,最低值在40天,为32ng/ml,P4水平从60天开始一直维持在6.2ng/ml左右,到妊娠结束时降低到0.6ng/ml。血浆17p-E2水平在配种后保持稳定,从妊娠40天开始稳定上升,在妊娠结束时达到峰值79.8pg/ml,血浆下水平在配种后呈波动式下降,到妊娠60天变为波动式升高,并在妊娠结束时达到峰值17ng/ml。前言西农萨能奶山羊是经过数10年选育的高产品种,在国内享有盛名。关于西农萨能奶山羊初情期[1]、发情周期[2,3]、分娩期[4]以及非繁殖季节[5]的内分泌状况已有研究报告,但对其妊娠期的内分泌变化迄今尚无资料。为了研究西农萨能奶山羊妊娠期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情况,给奶山羊妊娠生理学及妊娠病理学提供基础资料,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析了西农萨能奶山羊妊娠期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皮质醇(F)的水平。材料和方法在西?  相似文献   

20.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和37℃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提取物进行了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