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qMan MGB探针实时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保守基因VP60设计了1对引物和1段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中能够检出的RHDV VP60基因质粒拷贝数达103数量级,能够检测到RHDV病毒核酸最低量可以达到5 pg,未检出其他病原的RNA。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均达到试验设计要求,能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适合于兔各脏器及肌肉组织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快速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病毒接种幼年兔及乳兔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传义  张英 《畜牧与兽医》1994,26(5):212-214
用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接种一月龄与二月龄幼年仔兔,结果证实兔出血症病毒亦能感染并致死幼年仔兔,但感染类型与青成年兔的典型兔出血症不同,主要特征有病程延长,血凝价低或无血凝和黄疸肝炎等等。用兔出血症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ELISA试验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自血凝试验阴性的幼年兔各脏器均能检测到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乳兔虽未致临床病症,但扑杀检查见有坏死性肝炎病变和轻度肾小球性肾炎,且自肝肾等血凝检测阴性的病科中,用ELISA试验及细胞培养均可检测和分离到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血凝阴性并不能排除非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和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强毒两种不同的免疫程序来免疫家兔.采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经3次免疫后,疫苗免疫程序组免疫家兔的抗血清平均效价为9log2,未免疫家兔的抗体平均效价为2log2。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特点及编码蛋白,论述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RT-PCR方法、多重PCR、套式RT-PCR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并就其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替代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免疫攻毒方法,试验在制备了HI试验用兔出血症病毒血凝(HA)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的基础上,研究了免疫攻毒保护与免疫血清HI效价之间的平行关系,并进行了替代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免疫血清HI效价不低于1∶32时,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符合率为100%,证明了该替代方法的可行性,也为下一步修订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参照已发表的RHDV基因序列,采用RT-PCR扩增了长约510 bp的VP60基因片段,连接PGEX-4T-1表达载体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VP60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的VP60-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RHDV的快速诊断、免疫兔群抗体监测和实验兔等级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RHDV基因序列,RT-PCR扩增了长约510bp的VP60基因片段,连接PGEX-4T-1表达载体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VP60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的VP60-ELISA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RHDV的快速诊断、免疫兔群抗体监测和实验兔等级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RVHD)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传染病。该病自1984年2月在江苏无锡地区首次发现以来,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动态地研究该病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报道还较少。为此,本试验利用血凝(HA)、血凝抑制(HI)和SPA协同凝集试验动态系统地测出各组织器官的病毒滴度,探讨免病毒出血症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VP6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的VP60-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检测3种常见兔病(兔轮状病毒、仙台病毒和魏氏梭菌)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为1:12800;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4.9%和6.9%。本研究建立的RHDV VP60-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为RHDV的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本病的诊断,目前多采用临床综合判定,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为了摸索较简便的方法,我们采用纸片沾血来检测HI抗体。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动态系统地观察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兔瘟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二者的关系探讨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动态系统地观察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兔瘟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二者的关系探讨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兔出血症病毒和兔细小病毒的血清学关系,我们采用日本兔细小病毒(LPV)兔源抗血清和豚鼠源抗血清,分别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8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作常规血凝抑制试验(HI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兔细小病  相似文献   

16.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又称出血性败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了更好地加强病毒的检测与防控,需要更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科研和基层的不同需要,文章对近年来RHDV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等,以期为RHDV的防控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三峡库区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的流行情况,在三峡库区的开县、石柱县、渝北区等养兔示范县调查20个兔场,采集疑似RHD病料32份。采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对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A试验检测到4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阳性率为12.5%,HA效价为8~12 lb;这4株RHDV血凝性都能被RHDV疫苗毒株(AV33)的抗血清抑制。在RHD疫苗普免的情况下,目前库区虽然没有RHD的大流行,但仍然存在RHD的散发,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和养兔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兔血液滤纸片中兔出血症病毒抗体宋秉生(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我国学者于1984年首次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1],随后很多国家发现了本病,其致死率很高。自发现本病以来,一直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诊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疫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 3个不同代次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进行了最小致死量测定 ,并对经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F1代毒种繁殖冻干的 1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F3 代毒种 (1998.4 .6冻干 )进行了血凝性、特异性、最小致死量、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 ,三个不同代次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在 -70℃条件下分别保存 15年、10年、15年 ,其最小致死量均可达到 10 - 4稀释 ,家兔 3/ 4死亡 ,符合规程要求 ;繁殖毒种的鉴定结果也可达到规程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