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言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很容易被消化。然而,很多其它物质却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这类物质在动物营养学上称之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那些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NSP)、单宁、棉酚、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其中,NSP的抗营养作用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每年全世界大约生产200万吨谷物粮食和1400万吨豆科及油籽作物,同时生产出大约2300万吨纤维素类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的主要成分是非淀粉多糖(NSP)。谷物中的非淀粉多糖组成了细胞壁,豆科作物中的则起着贮存能量的作用。近年来,纤维素在单胃动物日粮中...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麦类饲粮中的非淀粉多糖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它难于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能使消化道食糜黏稠度增加,导致饲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笔者就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抗营养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每年大约生产20亿t的谷物和14000万t的豆类和油料种子,这意味着能生产23000万t的各种各样的纤维性物质的副产品。谷物纤维部分主要由非淀粉多糖(NSP)组成,它形成部分细胞壁。在豆类、NSP也起着能量贮备作用。近年来,纤维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作用引起广泛注意,主要是因为:①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②单位动物对作为饲料物质的NSP的利用是很差的。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食物产量却跟不上。因此,有效地利用潜在能利用的养分来生产食物显得极为重要。1非淀粉多糖的定义与分类多糖是由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体。非淀…  相似文献   

6.
我国果渣、饼粕、糟糠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十分丰富,但较高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影响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其中高达20%的果胶成分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被视为单胃动物营养中的抗营养因子。近年来,关于非淀粉多糖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研究较多,但关于饲料中果胶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综述了饲料中果胶的结构、分布、营养特性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豆粕的减量化替代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粗纤维在家兔饲养中的作用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兔属依靠植物性饲料为主的单胃草食性动物,其口腔构造所具有较大容积的消化道(特别是发达的盲肠)及国小囊的功能使其适应草食习性,但家兔有着与反刍动物牛、羊及大肠发达的单胃动物马、驴等草食动物不同的消化过程,从而粗纤维(CF)的作用、消化利用能力及其在口粮中的适宜用量等诸多方面独具特点。l家兔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同其他动物一样,家兔不能分泌消化纤维素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只能在肠道微生物产生和纤维素酶作用下被消化,才能将纤维素作为能量来源。纤维性物质在胃和小肠中不发生变化,转移至大肠后,主要在盲肠经细菌…  相似文献   

8.
复合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的细胞壁主要由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组成,这些多糖影响日粮的消化利用,降低了单胃动物猪和家禽的生产性能。单胃动物不能分解玉米、豆粕及麦类副产品中的NSP。NSP是谷物的重要抗营养因子,能结合大量的水,使消化道中食糜的黏度增加,养分与消化道内源酶的作用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下降。众多试验认为大麦型日粮中含有较多的NSP,因此添加NSP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玉米可被单胃动物消化,但豆粕中的能量只有50%~60%被利用。为什么豆粕中的能量成分利用率如此低呢?因为豆粕含有约22.7%的半纤维素(Chesson,1987),实际上这是单胃动物(包括猪和禽)不可消化的非淀粉多糖(NSP)。NSP其中的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其在豆粕中的含量高于其他常用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0.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每年大约生产20亿吨的谷物和140百万吨的豆类和油料种子,这意味着能产生230百万吨的各种各样的纤维性物质的副产品。谷物纤维部分主要由非淀粉多糖(NQP)组成,它形成部分细胞壁。在豆类里,NSP也起着能量贮备作用。近年来,纤维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作用引起广泛注意,主要是因为:()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2)单胃动物对作为饲料物质的NSP的利用是很差的。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食物产量却是不变的,因而,以上两个因素引起非常的关注。因此,有效地利用潜在能利用的养分来生产食物对于使未来农业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这篇…  相似文献   

12.
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正确理解及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机理和消化生理的分析,阐述了影响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几个特点,即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与动物肠道食糜的含水量、动物的消化道结构、动物的年龄和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及甘露聚糖的特殊抗营养作用有关。对比分析了家禽和猪对非淀粉多糖的耐受性,成年猪对非淀粉多糖有...  相似文献   

13.
刘焕 《中国乳业》2014,(12):46-47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酶基因的一些主要理化生特性,毒理特性来介绍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和非淀粉多糖酶基因在动物生产和动物保健中的作用与利用现状,以对后续非淀粉多糖及非淀粉多糖酶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的营养学家在抗营养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人们对畜禽营养水平的需要已有较深入的了解。随着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同样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所谓抗营养因子(ANFs)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健康水平。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很多,如豆类籽实中的脲酶、抗胰蛋白酶和凝集素,  相似文献   

15.
作为研究羊只营养代谢机理的重要手段,羊瘤胃营养动物模型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羊属于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单胃动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和非蛋白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被羊体所利用。同时,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其他单胃动物可利用的蛋白氮和糖类也会发生  相似文献   

16.
麦类作物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中国饲料》2003,(22):15-17
玉米是我国目前配合饲料中主要的能量饲料 ,每年我国玉米的供给仍有较大缺口。麦类植物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 ,具有适应性广、产量稳定、易于储存等特点 ,较玉米也有季节性价格优势 ,所以麦类作物日益受到国内外饲料厂家的重视。然而 ,麦类作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主要是非淀粉多糖 (NSP)含量较高 ,限制了它在单胃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1 麦类作物中的非淀粉多糖NSP ,也称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SNSP) ,是植物组织中除淀粉外所有多糖类的总称。这类抗营养物质主要是β -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纤维素、果胶、甘露糖。NSP在单胃动物胃肠道内…  相似文献   

17.
王德蓉 《畜牧市场》2010,(12):58-59
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组织中除了淀粉以外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和抗性淀粉4部分组成,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水解。NSP能结合大量水分,  相似文献   

19.
木聚糖酶对生长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谷物和杂粕饲料中含有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这些非淀粉多糖可以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而对动物具有抗营养作用。同时非淀粉多糖可以阻止动物体内内源酶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降低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不同报道对木聚糖酶应用效果的报道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玉米、豆粕、菜粕等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淀粉多糖(NSP),特别是阿拉伯木聚糖,是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对动物消化吸收存在一定的抗营养作用。当木聚糖进入单胃动物小肠后,部分溶于水,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