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齐斯河流域河谷分布的白杨派树种银白杨、银灰杨和欧洲山杨天然居群的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山杨、银白杨和银灰杨均有很强的克隆繁殖特性。欧洲山杨、银白杨居群的克隆多样性均比较高,Simpson指数分别为0.987和0.983。与欧洲山杨相比较,银白杨居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068 9和0.324 9,Nei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05 6和0.211 2。欧洲山杨和银白杨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均较高,变幅分别为0.778 1 0.954 4和0.975 1 0.994 6,反映出其超长距离的基因流特性,超强的基因流阻止了银白杨和欧洲山杨居群的遗传分化。研究发现,银白杨和欧洲山杨分别有95%和89.9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2.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额河杨和银灰杨天然杂种的起源机制,[方法]应用18对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SR系统发育树将整个流域天然杨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即黑杨派和青杨派为一类,白杨派为一类;(2)白杨派派内系统聚类图显示,银白杨、欧洲山杨、银灰杨三个树种均有较大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杂种银灰杨似乎更大;(3)黑杨派和青杨派的UPGMA分类图显示,青杨派和黑杨派分属于2个分支,其中,青杨派内部分化相对简单,分为2支,均为典型的苦杨;黑杨派内部的分化较为复杂,可分为4类,包括典型的欧洲黑杨、额河杨和回交子代。[结论]杂种额河杨具有更多的欧洲黑杨的遗传成分,因此,将额河杨放到黑杨派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额河杨和银灰杨天然杂种的起源机制,[方法]应用18对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SR系统发育树将整个流域天然杨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即黑杨派和青杨派为一类,白杨派为一类;(2)白杨派派内系统聚类图显示,银白杨、欧洲山杨、银灰杨三个树种均有较大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杂种银灰杨似乎更大;(3)黑杨派和青杨派的UPGMA分类图显示,青杨派和黑杨派分属于2个分支,其中,青杨派内部分化相对简单,分为2支,均为典型的苦杨;黑杨派内部的分化较为复杂,可分为4类,包括典型的欧洲黑杨、额河杨和回交子代。[结论]杂种额河杨具有更多的欧洲黑杨的遗传成分,因此,将额河杨放到黑杨派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及个体聚类关系,利用8对引物对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4个样本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780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715条,多态性比例为91.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017,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065,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4679。不同杂交子代在E-AAC/M-CAG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可用于品种鉴定。聚类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6时,试验样品分成2个AFLP群,其中马氏杨为1个AFLP群,银白杨及2个杂交子代为1个AFLP群;当相似系数为0.78时,银白杨和2个杂交子代的AFLP群又划分为2个亚群,其中杂交子代1和杂交子代2聚合为亚群1,银白杨为亚群2。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杨树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白杨派银白杨为母本,以黑杨派N001或青杨派马氏杨单一花粉或其与白杨派树种的混合花粉(混合比例4∶1)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技术进行杂交,并对杂交子代的生根能力进行测定,为更好地提高杂交技术及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对选择性扩增引物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银白杨、N001杨及银白杨×N001杨杂交子代共10个样本进行了AFLP试验,并利用Popgene和NTsys软件分别对遗传多样性参数及个体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96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数929条,多态性比例为95.7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29,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662,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4161。不同杂交子代在E-ACC/M-CAC引物对上均有特异位点,这些特异位点用于申报优良品种保护。在通过NTsys软件聚类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时,将10个试样分为2个大支,其中N001杨为1个AFLP群,银白杨及8个杂交子代为1个AFLP群;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银白杨与8个杂交子代的AFLP群又细化为2个亚群,其中杂交子代2和杂交子代6聚合为亚群1,银白杨和其余6个杂交子代为亚群2。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杨树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和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毛新杨(P.tomentosa×P.bolleana)、银灰杨(P.×canescens Smith)、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等白杨派内树种和杂种的正交与反交试验,对白杨派内正交与反交的杂交过程及其子代表现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白杨的正交与反交在杂交过程、子代表型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子代表型还具有明显地偏向母本的倾向。杨树的正交与反交应被视为2个不同的杂交组合,二者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生长的影响,比较天然居群子代和孤立木子代遗传多样性差异,揭示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天然居群在子代遗传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异种质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浙、闽、赣、川等26个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11对SSR引物对765个子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同时分析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1)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766个,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9和0.865。(2)除SSR8外,其余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子代群体绝大多数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3)红豆树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12号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8号家系则最低。(4)比较发现,天然居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孤立木子代。(5)F统计量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表明,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家系内,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6)相关性分析发现,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性状、子代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8~0.527)。[结论]较大的红豆树天然居群在维持其子代较高遗传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子代遗传多样性显著影响苗木生长,这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良家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花序桉群体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潜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位点多态性和群体多样性,计算地区间的分化系数和遗传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分子方差分量,基于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SSR标记共检测到249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18个等位片段。基于所有标记,大花序桉各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785 4,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510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788 2,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地区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 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群体间方差分量仅为6.8%,表明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非加权分组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大类。[结论]种质资源保存要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大花序桉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选育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2个杨属树种33个样本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从72对引物中筛选出的40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对杨属不同树种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40对引物共扩增出4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55%。利用UPGMA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33个样本间的遗传关系,遗传相似系数为0.448 6~0.910 3;白杨派和胡杨派的派间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377 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样本可分为4大类,这一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白杨派单独形成一个分支,黑杨派、胡杨派和青杨派形成另一分支,可能暗示白杨派与其他各派的亲缘关系较远,青杨派与黑杨派和胡杨派的亲缘关系则比较近。[结论]不同的杨树品种在SRAP位点有较高的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适用于分析杨属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杨属树种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分布的苦杨(Populus laurifoli)和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苦杨和欧洲黑杨的天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苦杨明显高于欧洲黑杨。与苦杨居群相比,欧洲黑杨居群间基因流较高,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变异主要源于居群内。苦杨和欧洲黑杨居群内的杂合度较高,各个居群的各项遗传参数都要小于物种水平。苦杨和欧洲黑杨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为杂合子过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金花茶组物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s 信息指数为0.531 4,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81 0.835,金花茶组物种的遗传基础较宽。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29份金花茶样品聚为3大类群,其中扶绥中东金花茶单独为一类,顶生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聚为一类,其它金花茶聚为一类。分析结果表明:夏石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支持将两者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合并到同一个种;龙州金花茶和薄叶金花茶分别归为单独的种。  相似文献   

13.
林芝云杉天然群体针叶与种实的变异及其地理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藏地区11个有代表性的林芝云杉天然群体内分别随机抽取15~30个个体为试材,测量了针叶与种实共9个表型性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和分化趋势.结果显示:林芝云杉9个表型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差异显著.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29.55%,与云杉属其他树种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内的方差分量占70...  相似文献   

14.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西南3个藏族地区山杨9个居群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多态性条带(AP)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59.28%。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山杨9个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3.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0 9和0.213 7,较东北地区山杨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0.325 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349,P=94.5%),山脉阻隔效应是导致西南藏族地区山杨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UPGMA聚类表明,甘孜地区4个居群与迪庆地区的维西居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迪庆地区的德钦、香格里拉居群和昌都地区2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基于西南藏族地区山杨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山杨种质资源库,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5.
杨树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广的树种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研究杨属遗传多样性对其基因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即从表型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及DNA多样性4个方面分析了杨属植物派、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提出我国今后杨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3个实施不同经营措施的锐齿栎天然林林分特征和物种组成,运用4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调查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锐齿天然林的灌木层相对于其乔木层和草本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高;长期封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在3种天然林类型中物种组成最丰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值在3个林分中最高;近自然技术单株经营后的锐齿栎天然林各层次的物种组成相对较少,多样性较低,但其林分中保留的乔木树种个体较大;结构优化抚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抚育经营措施对林分的影响与抚育经营强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抚育经营强度能够促进林分多样性提高,否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植物功能性状由生境条件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田间控制实验能够揭示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和种间的变异程度.采集南北样带温带区8个地点6种栎属树种的种子,通过田间栽培试验,以均一环境下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比较种内及种间比叶重、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单位叶重量光合速率、总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5种功能性状的变化差异,并且分析幼苗功能性状与种子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栎属树种种间幼苗的功能性状变异系数高于种内,并且种内功能性状的差异较小,种间差异性较大,而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无论在种间还是种内,其变异率都较小;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与种子质量显著相关,随种子质量增加幼苗的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与种子质量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山桐子自然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发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不饱和脂肪酸中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