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做好病虫害防治,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推动猕猴桃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品质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光谱无损检测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该文从猕猴桃光谱特性差异及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等方面出发,对目前光谱分析技术在猕猴桃品质检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猕猴桃与其它水果光谱吸收特性和散射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温度、硬度、成熟度、部位及生长期管理措施对猕猴桃光谱特性的差异。对猕猴桃样品采集、光谱检测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采用500~2500 nm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不同储藏期、不同成熟度猕猴桃的果肉颜色、硬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以及水果密度等内部品质进行检测是可行的。数据处理和定标模型建立方面的研究正在从传统多元回归和数值优化方法到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和自组织理论等先进数据分析技术的非线性模式识别方向发展。今后研究重点应进一步提高定标模型预测可靠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建议今后对不同猕猴桃品种及不同仪器之间定标模型的通用性、猕猴桃在运动条件下的光谱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猕猴桃主产地,在种植规模、产业规模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省内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不高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提高猕猴桃种植效益,湖南省开始推广有机猕猴桃种植技术。简述湖南猕猴桃产业现状,从园址选择、种苗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等方面介绍有机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地区十分常见,种植面积广阔。为了提高猕猴桃种植的产量,保证质量,应该掌握猕猴桃科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基于此,阐述了湖南省湘西地区猕猴桃种植技术,并分析了猕猴桃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方法,从而提升猕猴桃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促进湘西地区猕猴桃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猕猴桃资源十分丰富,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猕猴桃种植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较多的幼龄园和低产园,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农民经济亏损、产业发展阻滞等问题。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了猕猴桃幼龄园和低产园套作百香果种植模式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该套作模式下果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种植区200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依据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逐月、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观测站和1462个乡镇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模糊聚类法,通过分析贵州省西部红心猕猴桃各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得到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红心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0%保证率)、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月昼夜温差、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可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每个指标分4级,对应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在贵州西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偏西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东南部局部和西部边缘。调查表明,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实际种植情况与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间作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在生态果园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间作在猕猴桃果园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粮食作物和绿肥作物等均有应用。在具体实践中应掌握品种筛选与体系搭配、适时播种与适量间作、科学施肥与合理灌溉等关键技术,同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设施配套、转型升级和绿色振兴等要素。结合猕猴桃产业现状,间作提升猕猴桃生态果园综合效益的具体成效主要通过为其提供秸秆废料、改善根际微生物、改土保墒和增加附加农副产品等方式,实现利用闲置土地空间增加前期收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增收节支,增强土壤培肥能力并改善根际环境,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和保护果园生态,实现果实丰产优质最终提升综合效益等。在总结猕猴桃果园间作体系应用的研究与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充分考虑间作作物与猕猴桃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园自然资源与环境特征,探索和完善猕猴桃间作标准化技术,挖掘更多适合猕猴桃间作的新作物等现代化猕猴桃果园间作模式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快猕猴桃间作体系相关理论机制的研究,为猕猴桃产业绿色振兴与跨越发展,发挥猕猴桃产业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心猕猴桃是一种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的水果,其果肉鲜嫩、香气浓郁且口感香甜清爽、营养成分高,因此被誉为是"果中之王"。近些年来红心猕猴桃十分受到市场欢迎和消费者的追捧。四川省绵竹市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全县现有800多hm2猕猴桃种植园,其中红心猕猴桃的种植400hm2,品种均为中华系列的红阳猕猴桃。红阳猕猴桃是中华猕猴桃系列的优良品种,其果肉为红色,沿着果心位置呈放射状的紫红色条纹,其果肉多且香甜浓郁,品质上乘,近些年来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是传统农业大县。龙游县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愈加丰富,除传统的柑橘外,梨、葡萄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可观,此外,猕猴桃、杨梅、桃等小水果也有所发展,但面积相对较小。近年来,随着产区的不断扩大、优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椪柑滞销成了每个产季绕不开的问题。分析了龙游县水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当地水果产业发展障碍的3个措施:做好产业规划,合理布局;增强果农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品牌意识,优化销售方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分析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对全县36个主要猕猴桃生产基地120个地块进行土壤检测,参照绿色食品标准,结果有45个地块土壤重金属含量达标,合格率为37.5%;单项指标中,通过率最高的是总铅,达98.3%,最低的是总铬,仅为67.5%。针对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标准化程度、加强宣传引导、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培养企业"知行合一"文化以及强化品牌保护5点建议,以全面促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观光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优势,提出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延长产业链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兴城市头道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从园区定位、功能区划分及主要示范内容等方面进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水土保持新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侧重于科研设施建设、生态景观设计、水土保持林型空间布局、优质粮果抗蚀保墒种植技术应用、沟道控蚀措施布设等,注重创新与产业驱动,目的是打造以科研示范与产业引领为主的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推进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是六盘水市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更是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实现扶贫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也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同质竞争激烈、品牌混杂、精深加工不足、商品链条较短和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品种种植多元化、品牌塑造与提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精深加工和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六盘水市猕猴桃市场竞争力,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适宜的良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支撑乏力成为陕西省宝鸡市核桃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基于此,分析了核桃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抗冻栽培品种优选技术、抗冻建园技术、低产园嫁接改造技术和预防霜冻和落果落叶技术等改善措施,并介绍了抗冻造林技术在宝鸡市的示范推广效果,以促进核桃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分布区生态环境特点和柑桔水肥管理现状,结合柑桔产业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提出了加强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分布区水肥一体化管理的设想。并就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应用优势愈发突显,对于提高猕猴桃栽培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介绍了猕猴桃栽培技术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猕猴桃的特征特性,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就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与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翔 《南方农业》2015,(3):129+133
桂北水果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基于此,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桂北水果发展状况,探究了桂北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国际水果业发展的情况做了比较,指出了桂北水果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华猕猴桃在中国潜在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华猕猴桃为中国特有果种,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在引种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和适生性分析,出现了品种单一化、易感病虫害等问题。近年来四川、陕西、贵州、重庆和湖北等猕猴桃主产省份相继开展了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多未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猕猴桃种植分布的影响,且伴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已有的研究结果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产的需求。本文运用生态位模型软件MaxEnt,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尺度范围中华猕猴桃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的可行性,以利于科学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基于当前数据和IPCC AR5提出的3种气候情景以及中华猕猴桃的分布信息,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预测了中华猕猴桃的适生区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基于当前和未来情景构建的中华猕猴桃地理分布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均达到"极好"的标准,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可用于本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华猕猴桃的高适生区主要在四川、陕西、重庆、湖北、贵州、浙江、湖南、安徽、河南、江苏和甘肃等省份,面积达1.01×10~6 km~2。中适生区则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散,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等地,面积为6.79×10~5 km~2。RCP2.6和RCP4.5排放情景下,中华猕猴桃高适生区的分布、面积及中心点位置都有所不同,面积均呈增加趋势;RCP8.5排放情景下,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趋势。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中华猕猴桃高适生区中心点均有向北移动趋势。MaxEn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华猕猴桃适生区的准确模拟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对该果树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重庆市潼南区油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潼南区油菜产业发展的6个对策:推进农旅融合,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加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打造油菜产供销完整链条。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浙江省中山、丘陵区猕猴桃生产中常用授粉技术及其适用性,认为落后的猕猴桃授粉技术体系是影响当前产业产量、品质、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针管接触式授粉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然因素对猕猴桃授粉的不利影响,其中一代授粉器可以满足浙江中山、丘陵猕猴桃产区手工授粉技术要求,能使授粉效果、猕猴桃产量和果实商品性有质的提升,二代精准授粉器完成辅助授粉可供追求更高产业利润且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管理水平的企业、合作社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