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大豆分离蛋白相变前后的影响差别较大,大豆分离蛋白在变性后的黏度明显增加,改性蛋白质的体系黏度小于未改性蛋白质体系黏度,在120℃和135℃时大豆分离蛋白和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黏度的动态变化剧烈。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一方面增加了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但是对蛋白质的流变性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本文采用盐析和双水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盐析法:饱和度35%~75%的硫酸铵沉淀藻蓝蛋白,饱和度10%~30%的硫酸铵去除螺旋藻杂蛋白;双水相萃取法:由8%PEG4000、16%柠檬酸钠和4%氯化钾组成的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盐析后的藻蓝蛋白。结果表明:经6步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后的藻蓝蛋白纯度(A620/A280)为3.1,再经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可使藻蓝蛋白纯度达到4.0。采用盐析结合双水相萃取法提取纯化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可大幅提高藻蓝蛋白的纯度,为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是高校化学生物学课程重要内容。河南农业大学在相关教学中尝试引入PDBsum数据库的知识内容,它是一个独特的蛋白质3D结构分析数据库,其中含有详细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及相关资源数据信息。教师将PDBsum数据资源引入化学生物学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数据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鲜菊芋和从菊芋渣中提取蛋白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菊芋中,总氨基酸含量约为1446.91mg/100g。菊芋渣蛋白中,总氨基酸含量百分比约为22.86%。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菊芋渣中提取蛋白质,对菊芋渣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菊芋渣蛋白质等电点。结果显示,在其浓度3%、60℃、1.5h条件下持水性最好;蛋白质吸油性在80℃时最低,为5.10mL/g;其蛋白质分散指数(PDI)在60℃时最大,60℃以上PDI开始下降,70℃以后变化不大;菊芋渣蛋白质起泡性在浓度为3%时最高,泡沫稳定性在浓度为3%时最大;其乳化性在浓度为2%时最大,静置的温度对乳化稳定性影响很小;其等电点在4.00左右。  相似文献   

5.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较高;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界面蛋白质分子在解折叠后暴露出更多的疏水性基团,其溶解性降低,在水油界面处易形成稳定的蛋白膜,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2种不同蛋白分离方式对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白鲢背部肌肉、漂洗鱼糜蛋白和ISP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模式、粒径分布、Zeta电位、保水性、乳化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白鲢背部肌肉相比,ISP分离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损失,而漂洗鱼糜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减少;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与背部肌肉的蛋白质组成相比,漂洗方式会使鱼肉的40 kDa原肌球蛋白(TM)、50 kDa肌钙蛋白(TN)和25 kDa肌球蛋白轻链(MLC)消失,而ISP蛋白分离法没有造成明显的组分损失。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方面,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范围较漂洗鱼糜蛋白广,而Zeta电位二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漂洗鱼糜蛋白其持水性显著高于ISP提取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乳化活性指数(EAI)显著低于漂洗鱼糜蛋白,但其乳化稳定指数(ESI)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的表面疏水性(S0-ANS)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综合分析可知,蛋白分离方式会显著影响鱼肉蛋白质的组成,且ISP蛋白分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肉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沙棘种起源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沙棘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因为它对土壤和空气污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可以种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沙棘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果实的营养价值,因为它富含高价值的健康成分(胡萝卜素、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本文阐述了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实验样品是在秋季的不同时段,从罗马尼亚不同区域采集的。果实和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99%~45.35%和1.12%~171.10%。地理位置、海拔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着植物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宇  梁盈  林亲录  吴伟  吴跃 《农业机械》2012,(30):62-65
大米蛋白是优质植物蛋白,但因功能特性不佳,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糖基化反应能有效改善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机理,并综述了糖基化反应对大米蛋白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大米蛋白糖基化改性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油葵饼粕中提取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乙醇浓度、粕液比、pH值和温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的蛋白质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油葵饼粕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4.5、温度40℃、粕液比1:15和乙醇浓度95%,在此条件下油葵饼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可达到12.86%。  相似文献   

10.
高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射流空化辅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提取高温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利用射流空化辅助提取高温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并进一步研究射流空化压力(0~2. 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二级结构、持油性及持水性、溶解度、起泡性及乳化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空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样品(P 0. 05),而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 0. 05)。当射流空化压力1. 5 MPa时,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58. 97%,比未处理样品提高了34. 42%;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油性及持水性、溶解度、起泡性和乳化性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射流空化处理使蛋白质分子解折叠,结构展开,暴露出更多的游离巯基,蛋白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当射流空化压力增加到2. 0 MPa时,高压作用及极端热导致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下降。将提取大豆分离蛋白与商品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表明射流空化处理工艺可提高高温豆粕中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讲,乙酸酐遇水极易水解为乙酸,乙酸难与蛋白质反应,但目前,文献报道的蛋白乙酰化改性很多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本文对此进行相关试验,结果显示:乙酸酐极易水解,浓度越低,温度越高,水解越快。但在水溶液中,极性的蛋白质束缚了大量的水,游离水降低,酸酐水解受到抑制,酰化反应仍会发生,只是酰化度较低,而非水环境则可以获得高乙酰化度的产品。试验还显示:对于花生蛋白,获得高乙酰化度的改性条件为:乙酸酐/蛋白0.095mol/g,85℃,20min,产品的乙酰化度为27.72mol/kg。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冷榨饼为原料,采用乙醇洗涤法制备花生浓缩蛋白。以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指标,蛋白质回收率为次要指标,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浸洗温度、浸洗时间、液固比和原料粉碎度对浸洗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温度55℃、时间60min、液固比8.5v/m和粉碎粒度过60目筛。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花生浓缩蛋白产品中蛋白质含量64.36%,蛋白质回收率94.49%。  相似文献   

13.
废弃蛋白源膨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膨化机的设计和工作参数,以及将羽毛,猪毛,猪血等废弃蛋白质资源变在优质饲用蛋白的膨化加工工艺。膨化蛋白粉经动物喂养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酶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米糠蛋白,以提高米糠蛋白的提取率。利用糖化酶处理米糠蛋白,以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的糖化酶处理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值4.5、酶解时间90min、加酶量0.3%和液料比3∶1。  相似文献   

15.
从大豆分离蛋白的喷雾干燥工艺流程入手,以进风温度、排风温度、鼓风机电流、引风机电流、高压泵电流及高压泵压力为影响因素,研究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粉体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粉末的含水量、颗粒粒度及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分析,得出了较佳的蛋白喷雾干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定义和降解机理,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改性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含有丰富蛋白资源的辣椒叶长期作为农业废弃物被掩埋和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辣椒素作为优质的天然生物抗菌物质因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基于微胶囊技术方法以植物辣椒叶中提取的蛋白质为壁材,辣椒素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叶蛋白辣椒素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热榨春油菜菜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菜籽蛋白,考察了料液比、pH值、超声功率、提取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pH值12.5、超声功率800W、提取温度35℃、超声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的提取率达76.57%,提取的蛋白质纯度达72.08%。其中pH值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料液比次之,超声功率的影响最小,且pH值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通过SDS-PAGE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表面电荷和浊度等测定,解析了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结构变化与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升高且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超声600 W处理时内源荧光强度最大;超声处理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亚基组成,主要促进了7S亚基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粒径先降低后增大;300~500 W处理的复合物ζ-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较大,浊度明显降低且溶液分散均匀、性质稳定。说明相对低功率时复合物形成得较为稳定,但超声处理进一步增大后,蛋白质发生不溶性聚集和重排,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复合物中蛋白质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分子柔性,进而影响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湖南农机》2007,(5):153-153,155
转基因动物表达重组蛋白多以乳腺、唾液腺和膀胱为靶位。在这些表达器官中,通过构建合适的载体,选择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序列可产生比正常水平高得多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