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 2016 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 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 100 种, 隶属于 2 纲 13 目 46 科 74 属; 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 59.60%, 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 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 春季平均网获质量和平均网获数量分别为 1744.24 g/h 和 160.51 ind/h, 秋季分别为 3086.18 g/h 和 153.30 ind/h, 鱼类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46~4.07,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61~2.73, Pielou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44~0.89; Pielou 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于秋季,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秋季高于春季; 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 春、秋季厦门湾鱼类群落均可大致划分为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站位组群。厦门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11月—2017年8月大王滩水库4个季度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该水库野生鱼类资源现状、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鉴定鱼类34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量的64.71%和48.1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结果表明优势种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213~2.2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995~3.4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448~0.771,Simpson生态优势度(C)为0.120~0.507,其中S3采样点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S1采样点相对较低;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Cluster聚类和ANOSIM相似性分析表明,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时空差异不显著,鱼类种群分布较均匀。对比研究发现,大王滩水库中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减少及外来物种入侵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长江泰州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共监测到鱼类48种,隶属于11目、18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2.5%,优势种有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平均值,Margalef指数R为3.999,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1.965和1.9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分别为0.680和0.663.与同期江阴段、南京段相比,泰州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H″显著高于南京段(P<0.05),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H″均与南京段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江阴段(P<0.05).泰州段夏季鱼类种类最多,春、夏季的鱼类种类组成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0~2.44,均匀度指数J′为0.52~0.76;秋、冬两季间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法(MDS)分析表明,6个月的样本可分为秋季组(9~11月)和冬季组(12~2月)2个组分;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秋、冬季组分间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乌伦古湖鱼类组成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多网目复合刺网于2019—2021年对乌伦古湖开展鱼类群落调查研究。春、夏、秋3季共采集鱼类22种,隶属于4目6科,以鲤科鱼类最多,为15种,占比68.2%。其中历史土著种7种,占鱼类种数的31.8%;优势种为湖拟鲤(Rutilus rutilus)和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其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7355.28和765.65。本次调查的水域中,布伦托海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和东方欧鳊,吉力湖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河鲈(Percafluviatilis)和东方欧鳊;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76、0.24~0.54和0.23~0.45。春季鱼类的多样性指数H′、D、J′显著低于夏、秋两季。布伦托海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整体略高于吉力湖;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分析结果表明丰度曲线整体均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 W统计值均为负值,介于-0.104~-0.371之间。秋季(W=-0.226)受干扰程...  相似文献   

9.
西泉眼水库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至11月对西泉眼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鱼类3095尾,鉴定出鱼类种类30种,分别隶属于6目11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21种,占全部种类的70%。并利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Weaver多样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三种分析方法,对水库鱼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西泉眼水库鱼类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得出,中小型鱼类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蛇(Saurogobio dabryi);放养鱼类优势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H′)值在0.1373~0.2129之间,Pielou指数(J′)值在0.0404~0.0626之间。总体来说,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偏低,稳定性不高。最后提出了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  相似文献   

11.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分别于2014年4、8、11月调查了黑河库区和上游水源地流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发现鱼类3目5科14属15种。其中鲤形目2科11属12种,占总种数80%;鲇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数13.3%;鲑形目1科1属1种,占总种数6.7%。流域内优势种鱼类有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稀有种有中华鳑鲏(Roodeus sinensis)、高体鳑鲏(Roodeus ocellat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黑河库区(海拔549 m)鱼类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而上游流域(海拔649~1 323 m)鱼类物种多样性急剧降低,群落结构脆弱。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8年8月23日—9月26日4艘灯光敷网渔船开展大面调查的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共鉴定游泳动物种类45种,分隶于9目21科37属。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2种、辐鳍鱼纲6目17科31属39种、头足纲1目2科4属4种。所有站位的平均渔获率为1 126.64 kg/h、41 727.11 ind/h。调查中鱼类占较大优势,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及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3 154.11和2 525.95,这可能与该生产区域历史上为日本鲭和远东拟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区域有关。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70,范围为0.00~1.74;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0.36,范围为0.00~1.08;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48,范围为0.00~0.97。其优势种明显,但种类组成较为单一,多样性水平较低,这原因可能是大洋海区种类较少,种间竞争小,互相间生态位挤占程度较低。多样性水平基本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调查海域的北部区域为经济鱼种的渔场,因此多样性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蟹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研究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获蟹类17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蟹类群落的优势种(IRI100)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银光梭子蟹(P.argentatus)、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矛形梭子蟹(P.hastatoides)、锈斑蟳(C.feriatus)、长手隆背蟹(Carcinoplax longimanus),其中双斑蟳是绝对优势种(IRI500);调查海域蟹类平均渔获质量为4.90 kg·h~(-1),其中夏季(10.9 kg·h~(-1))春季(2.47 kg·h~(-1))冬季(1.26 kg·h~(-1));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00~1.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00~1.25,均匀度指数(J′)为0.07~1.00,冬季D最高,春季的H′和J′最高;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表明,底层温度、底层溶解氧和盐度(表层与底层)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近海渔业资源多样性,根据2010—2018年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统计了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渔获种类的优势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结果显示:1)2010—2018年的渔获由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组成,鱼类种类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虾蟹类和头足类年间变化不大;2)调查年间相对资源量有一定的波动性,基本上表现出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现状,相对资源量在胶州湾口、丁字湾口和石岛南部近海较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12.657,P=0.000 1),空间上无显著差异(F=0.959,P=0.541);3)调查年间,经统计分析,渔获资源共出现5种优势种;D为1.03~1.83;H′为1.01~1.67;J′为0.39~0.57。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年间H′和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显著性相关(P=0.0350.05),而J′和D(P=0.100)以及H′和J′(P=0.502)均有较大差异性,不存在相关关系;4)对2010—2018年9年间夏季的游泳动物群落聚类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2015年和2018年夏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其他年份之间均表现出较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资源量水平基本上呈现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小型化、低值化渔获种类的资源量水平较高,渔业资源结构健康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2018年的调查数据,对淮河江苏段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鱼类56种,隶属于7目14科42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6.07%。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分别为冬季、夏季、秋季和春季的第一优势种。刺网和地笼的年CPUE均值分别为(1190.15±220.28)g/(net·d)和(74.87±12.96)g/(net·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88~3.85、2.75~4.74和0.74~0.81。丰度/生物量曲线表明,冬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春季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淮河江苏段不同区域的鱼类群落相似性均低于57.02%。SIMPER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结果也表明,盱眙断面和金湖断面不同季节的鱼类群落组成平均相似性仅为41.85%和36.23%,而盱眙断面和金湖断面平均相异性达到了71.21%。  相似文献   

17.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和北部湾口海域底层游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对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多网目复合刺网和电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盐龙湖现有鱼类6目9科36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为27种,占物种总数的75%。群落优势种均为小型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和渔获物个体总数的65.87%和76.67%。主要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y)、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代表物种多样性特征的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_N)为2.08,Wilhm改进指数(H_W)为2.30,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21,Piesous均匀度指数(J)为0.5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4.49;相对稀有种数(R)为63.89%。这些结果表明: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小型化形势严峻,且食鱼性鱼类鳜(Siniperca chuatsi)、翘嘴鲌(Channa argus)和乌鳢(Culter alburnus)等密度和生物量偏低,无法对小型鱼类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水源地湖泊中应采用提高食鱼性鱼类生物量的经典生物操纵手段对鱼类群落进行调控,以利于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干流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三峡库区干流现有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2013-2015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涪陵、云阳、巫山和秭归4个江段开展渔获物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84种,隶属于5目、13科,以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其中包括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类种类数没有显著变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为标准,三峡库区鱼类群落优势种共15种,其中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鱼(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优势度最高。渔获物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日平均单船产量为8.93kg;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基于本调查结果,提出了栖息地恢复、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等措施,以保护三峡库区干流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王雪  吕振宇  曾圣  王伟  黄福江  闵文武  向燕  刘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0-029310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 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 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