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鳍吻鮈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野生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Sauvage et Dabry))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其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及卵巢、精巢的分期特征。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巢为细线状或扁条状,精巢为细线状或直棍状;卵细胞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3个阶段,精细胞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5个阶段;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第Ⅱ时相晚期至Ⅲ时相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核仁外排现象;同一时期卵巢中存在多种时相的卵母细胞,故推测其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精巢为小叶型结构。  相似文献   

2.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系统研究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排卵孔组成。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及产后恢复期。脊尾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排精孔组成。精巢由生精小管构成,不同生精小管内精子发育可不同步。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发育为精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及末端壶腹,精荚在输精管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繁殖季节的性腺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以Ⅳ期为主,5、6月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份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份以Ⅳ期为主,5、6月份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辽宁太子河上游体长5~11cm的北方须鳅Barbatula nuda性腺发育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北方须鳅的精巢属于小叶形,分为6个发育期,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时相: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子的形成分为5个时相: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前期、初级卵母细胞后期、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子。夏季水温较高时,北方须鳅迅速积累营养物质,精巢当年秋冬季节达到Ⅳ期,次年三、四月即可繁殖,较非冷水性鱼类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切片及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发育第1~31d的精巢、卵巢及促雄腺发育的起始时间、发育过程及成熟时间。结果表明:青虾幼虾发育到第10d(PL10)时促雄腺呈索状结构开始发育,随后经历增殖期(PL10)、合成期(PL13)和分泌期(PL19)3个发育阶段发育成熟,形成完整的促雄腺。青虾精巢和卵巢均在幼虾发育第13d(PL13)开始发育,精巢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精原细胞,而卵巢生殖上皮开始分化为椭圆或多边形的卵原细胞。精巢经精原细胞期(PL13)、精母细胞期(PL16)、精细胞期(PL19)和精子期(PL22)4个发育阶段成熟,此时成熟的精巢生精小管内充满成熟的精子。卵巢经卵原细胞期(PL13)、初级卵母细胞期(PL16)、次级卵母细胞期(PL16)和卵子期(PL19)4个时期发育成熟,此时卵巢充满成熟卵子。从PL1到PL22,睾酮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从PL1到PL19,17β-雌二醇的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本研究显示:促雄腺与精巢发育过程均持续10d,但促雄腺早于精巢3d开始发育和成熟,这可为性别和生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性别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海南岛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的性腺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海南糙海参的性腺发育可分为恢复期(Ⅰ期)、增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部分排放期(Ⅳ期)、排空期(Ⅴ期)共5个时期。1)精巢发育特征:Ⅰ期,生殖上皮出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生殖管壁最厚;Ⅱ期,生殖管上皮变薄,褶皱往管腔中延伸;Ⅲ期,成熟精子充满整个生殖管;Ⅳ期,生殖上皮恢复褶皱形态;Ⅴ期,生殖管中剩余少量残留精子。2)卵巢发育特征:Ⅰ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附着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Ⅱ期,大量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与卵原细胞及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共存于生殖管中;Ⅲ期,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充满生殖管;Ⅳ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重新出现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生殖管腔中出现营养性吞噬细胞;Ⅴ期,生殖管腔残留少数卵细胞。  相似文献   

10.
繁殖季节蛇(鱼句)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鱼句)繁殖季节卵巢同时含有大量3时相卵母细胞和4时相卵母细胞及少量2时相卵母细胞.繁殖季节精巢有的由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组成的精胞及精子构成,有的只由精子充满整个壶腹.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周龄.绝对怀卵量0.6万~2.5万粒.繁殖季节雌雄性比1∶1.  相似文献   

11.
繁殖季节蛇鮈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鮈繁殖季节卵巢同时含有大量3时相卵母细胞和4时相卵母细胞及少量2时相卵母细胞。繁殖季节精巢有的由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组成的精胞及精子构成,有的只南精子充满整个壶腹。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周龄。绝对怀卵量0.6万~2.5万粒。繁殖季节雌雄性比1:1。  相似文献   

12.
金钱鱼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金钱鱼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龄的金钱鱼性腺发育成熟.金钱鱼精巢为管型,可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等5个时期.从Ⅱ期精巢起,金钱鱼精巢的成熟系数(GSI)为0.2%~1.5%,精巢成熟系数在发育到精子细胞成熟期(Ⅴ期)达到峰值,肝重指数(HSI)在精子细胞变态期(Ⅳ期)达到峰值.金钱鱼卵巢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相,相对应的卵巢发育亦分为5个时期.从Ⅱ期卵巢起,金钱鱼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2%~14.9%,在发育到Ⅴ期时达到峰值,HSI在Ⅳ期达到峰值.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核和滤泡膜.Ⅲ时相卵母细胞中开始出现油滴,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滴的数量迅速增多.Ⅴ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融合成片,在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球之间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切片观察,Ⅴ期卵巢中,除了Ⅴ时相卵母细胞外,还有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时相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呈现非同步型.并且发现在多数产完卵后的卵巢中,除空的滤泡外亦存在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期卵母细胞,因此推测,金钱鱼的产卵类型为分批非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3.
管角螺生殖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剖并观察了管角螺的生殖系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构成,其中,精巢由生精小管和输精小管组成;根据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分布和间质细胞数量,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精母细胞分裂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等4个时期,根据细胞大小、形态及分布特征,精细胞的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4个阶段。卵巢结构为滤泡型,由滤泡壁和滤泡腔组成,内含嗜酸性颗粒。从卵巢内滤泡的大小、结构及滤泡内嗜酸性颗粒的数量,卵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态及卵黄颗粒的含量,卵细胞发生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管角螺生殖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均不同步,为多次成熟、多次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学方法,研究了0.5~4.5月龄尼奥罗非鱼杂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性腺发育特征与性别类型。结果表明,0.5月龄尼奥罗非鱼原始性腺尚未分化;1月龄,精巢中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成精原细胞;2.5月龄出现初级精母细胞;3月龄出现次级精母细胞;3.5~4月龄精巢中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壶腹空腔中分散着稀疏的精子;4.5月龄精巢壶腹腔内密集大量精子。在2.5、3.5、4、4.5月龄抽样中,均检测到雌鱼,2.5~3.5月龄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4~4.5月龄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尼奥罗非鱼杂种中观察到雄性、雌性两种性别类型,以雄性性别为主;杂种雌、雄鱼的性腺均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四指马鲅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指马鲅()精巢的组织结构和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养殖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精巢位于腹腔背侧,紧贴中肾和鳔的腹面,为一对延长的扁平带状器官,呈灰白色,两条精巢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组织学上属典型小叶型精巢;根据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时期:3月龄精巢发育至第I期(精原细胞增殖期),4月龄发育至第II期(精母细胞增长期),5~7月龄发育至第III期(精母细胞成熟期),7~9月龄发育至第IV期(精子开始出现期),最早在10月龄发育至第V期(精子完全成熟期)达到初次性成熟;参与生殖排精后的精巢为第VI期(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发生过程经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6个时相,其细胞及细胞核直径逐级减小,核质比发生规律性变化;电镜下显示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逐渐浓缩,电子密度增加,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內嵴结构逐渐丰富;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本研究阐述了四指马鲅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及初次性成熟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丰富了四指马鲅的繁殖生物学内容,为掌握四指马鲅的繁殖规律和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粗唇鮠精巢显微结构和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鮠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鮠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系统观察和描述了葛氏鲈塘鱧(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卵巢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卵巢切面显示: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由处于原始分化阶段的卵原细胞构成;第Ⅱ时相卵母细胞进入滤泡细胞期,胞外形成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由质膜向核膜逐渐积累皮质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形成卵黄颗粒: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胞内含有丰富的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是未排出的处于退化吸收阶段的卵细胞,卵膜破裂,卵黄被吸收。根据卵巢切片及性腺系数变化推测葛氏鲈塘鱧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镜技术研究了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雌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和卵子发生的特点,以期为孔雀鱼的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孔雀鱼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卵子输送管和泄殖孔构成。卵子发生过程经历了6个时相:第Ⅰ时相主要为卵原细胞;第Ⅱ时相是处于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生长环、卵黄核和单层扁平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是进入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卵黄开始积累,形成2层滤泡细胞膜和2层卵包膜;第Ⅳ时相为发育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发生了极化,卵包膜发育完善;第Ⅴ时相发育成熟,卵黄颗粒凝结呈块状,卵黄泡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内缘,滤泡细胞膜萎缩;第Ⅵ时相是闭锁卵泡,被滤泡细胞消化和吸收转变为卵巢内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栉孔扇贝生殖细胞的发生、生殖腺成熟度和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作者把栉孔扇贝的卵细胞发生分为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把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五个阶段。对于栉孔扇贝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作者根据生殖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把它分成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生殖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在青岛海区为一年一个周期,但其繁殖高峰则有二次,这表明栉孔扇贝的成熟期和生殖期二者是相互重叠的。此外,作者也观察到了栉孔扇贝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20.
瘤背石磺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结果显示,瘤背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cm,体质量1.81g。其两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其中排放期又分精子排放、精卵排放和卵子排放,体现了精卵发生的异时性。精子的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卵子的发生包括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成熟系数周年呈明显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9月间;蛋白腺系数、卵黄腺系数与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腺系数基本随着成熟系数变化而变化,卵黄腺系数随着成熟系数变化的过程中出现3个峰值,分别在6、8和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