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研究了厚度对干冬瓜皮理化成分的影响,以及厚度和干燥处理对鲜、干冬瓜皮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瓜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质元素、粗纤维、叶绿素、黄酮、多酚等营养与功能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冬瓜皮厚度对上述基本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干燥处理对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水柏枝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水柏枝的70%乙醇提取物为样品,对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水柏枝醇提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并对其进行大类成分鉴别;用Folin-Ciocalteu方法和氯化铝比色法分别测定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PPH、ABTS和总还原能力3个指标来全面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初步植物化学筛选结果表明,水柏枝醇提物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多酚、黄酮、香豆素、甾体和糖苷等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在水柏枝的各个极性部位均有分布,酚类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皂素主要分布于二氯部位,香豆素类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萜类以及甾体主要分布在石油醚二氯部位。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水柏枝不同极性部位当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多酚含量最高(94.43±1.5)mg/g,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最高(627.21±1.2)mg/g。DPPH、ABTS和总还原能力3个指标综合得出水柏枝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正丁醇部位抗氧化能力次之。【结论】水柏枝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佳,且优于BHT,其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中高含量的多酚和黄酮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嘉宝果果皮70%乙醇提取物分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等3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清除DPPH·、ABTS~+、·OH、 O~-_2·等4种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福林酚法测定各极性部位总多酚含量,分析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ABTS~+、·OH及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清除能力最弱,乙酸乙酯部位(EC_(50)=0.944 mg/mL)和正丁醇部位(EC_(50)=1.121 mg/mL)对·OH的清除能力高于维生素C(EC_(50)=2.559 mg/mL)。乙酸乙酯部位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1.287±0.421) mg/g,其次为正丁醇部位,为(36.211±0.240) mg/g,水部位最低,为(5.895±0.092) 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O~-_2·的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抗氧化检测方法的试验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嘉宝果果皮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与正丁醇部位总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是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极性部位;4种抗氧化检测方法均可用于嘉宝果果皮抗氧化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九林  魏春雁  李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09-5210,5284
[目的]测定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连翘苷和总黄酮含量与连翘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连翘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连翘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中连翘苷含量大小顺序为新叶老叶花果实,总黄酮含量大小顺序为花新叶老叶果实;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性大小顺序为花果实新叶老叶。[结论]连翘花、果实和叶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连翘花、叶提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连翘果实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和连翘酯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青梅(Prunus mume)果实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乙醇提取物的水悬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液-液萃取,获得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相4个组分。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原液和这4个组分的多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EAC)、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亚硝酸盐清除能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以及其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结果显示,经萃取后剩余水溶物的抗氧化能力比乙醇提取物降低,各萃取物比乙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增强,其中以正丁醇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也以正丁醇萃取物最高,水相含量最低,与抗氧化能力具有一致性。说明青梅主要抗氧化组分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是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皮与山黄皮共5个品种的不同部位进行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为黄皮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蜜黄皮、鸡心黄皮、龙州山黄皮1号、YYS-002和龙州单核山黄皮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茎、果核及果皮部位采用NaNO2-AlCl3-NaOH测定总黄酮含量、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个品种中叶、茎、果核和果皮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0.34~86.23 mg/g,总多酚含量介于0.54~43.33mg/g,其中黄皮品种的含量普遍低于山黄皮品种,不同部位的含量排序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综合对比,龙州单核山黄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果皮和叶部位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的DPPH·、·OH和ABTS+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96.01%、92.23%和76.96%,分别与0.03、0.03和0.01 mg/g抗坏血酸(Vc)清除率相当,对应半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0.33、0.45和0.52 mg/mL;不同部位的各抗氧化活性强弱也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加以深入研究开发。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均为黄皮与山黄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物质基础,且多酚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该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桃果实中的酚组成含量,采用多种抗氧化测定体系综合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抗氧化成分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探讨了桃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发育期及采后处理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桃果实中活性成分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对开发安全便捷的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尖被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为发掘利用野生尖被百合资源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业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尖被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福林-肖卡试剂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NO2-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总黄烷醇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野生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叶片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多酚含量可达11.89 mg/g),花、茎秆次之,鳞茎最低(多酚含量最低仅为2.36 mg/g)。尖被百合不同器官的多酚类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荔枝褐变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以及多酚氧化酶引起的其它次生代谢物而使其发黑变质。另外,在果实衰老过程中,因膜脂过氧化破坏膜结构,为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创造了条件,加速了酶促褐变。JianSun等通过硫酸铵盐析分离纯化荔枝多酚氧化酶(PPO),利用内源性底物表儿茶素和外源性底物儿茶酚比较分析了荔枝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其结果表明,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底物对荔枝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效应不同,底物中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钠时,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表现为最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进行多酚的提取,以Folin-phenol试剂为显色剂,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中均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叶片中多酚含量顺序是:漯薯11>徐紫薯6号>苏薯29>苏薯25>宁紫薯4号>威薯7号>徐渝35>徐薯37>宁紫薯6号>紫L7>岩薯5号>心香。块根中多酚含量顺序是:紫L7>徐紫薯6号>宁紫薯6号>宁紫薯4号>岩薯5号>苏薯25>心香>徐渝35>漯薯11>徐薯37>苏薯29>威薯7号。不同肉色甘薯块根多酚含量高低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脆肉型梨品种‘早酥’和软肉型梨品种‘南果梨’16个部位多酚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分析,揭示梨品种不同器官或组织内多酚物质组成及含量,以期找到提取多酚物质的最佳部位,为梨多酚物质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早酥’梨和‘南果梨’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16个部位多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熊果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原花青素B1、DL-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原花青素B2、丁香酸、表儿茶素、原花青素C1、洋藓素、P-香豆酸、槲皮素-阿拉伯-葡糖苷、反式阿魏酸、芦丁、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糖苷、木犀草-7-O-葡糖苷、异绿原酸B、莰菲醇-3-O-芸香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异绿原酸A、水仙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异鼠李素-3-O-葡糖苷、根皮苷、白藜芦醇、肉桂酸、二水槲皮素、根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黄酮醇35种多酚化合物标准品,对‘早酥’梨和‘南果梨’16个部位进行多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早酥’梨共检测到23种多酚物质,包括简单酚类2种,苯甲烯类1种,咖啡酰奎宁酸类5种,黄烷醇类5种,黄酮醇类9种和二氢查耳酮类1种;‘南果梨’共检测到21种多酚物质,包括简单酚类2种,酚酸类1种,苯甲烯类1种,咖啡酰奎宁酸类4种,黄烷醇类4种和黄酮醇类9种。‘早酥’梨16个部位以幼嫩叶片多酚含量最高,为93.82 mg·g~(-1),果肉多酚含量最低,为0.63 mg·g~(-1);熊果苷和绿原酸为各部位所共有,除果肉外,其他部位含量最高的多酚均是熊果苷,为0.08—64.86 mg·g~(-1);所检测到的6大类多酚中,每类含量最高的依次为熊果苷、丁香酸、绿原酸、表儿茶素、木犀草-7-O-葡糖苷和根皮苷,分别为403.5、0.04、79.83、16.16、9.07和0.13 mg·g~(-1);成熟叶柄所测酚种类最多为14种,木质部所测酚种类最少为3种。‘南果梨’16个部位以幼嫩叶片多酚含量最高,为104.04 mg·g~(-1),种子含量最低,为2.66 mg·g~(-1);熊果苷和绿原酸为各部位共有,除果肉和果心外,其他部位含量最高的多酚均为熊果苷,为0.87—51.75 mg·g~(-1);所检测到的6大类多酚中,每类含量最高的依次为熊果苷、原儿茶酸、表儿茶素、丁香酸、绿原酸、表儿茶素和木犀草-7-O-葡糖苷,分别为357.29、0.01、0.08、122.15、12.89和4.87 mg·g~(-1);成熟叶柄和果皮所测酚种类最多,为13种;果心所测酚种类最少,为3种。‘早酥’梨和‘南果梨’多酚含量最高的部位均为幼嫩叶片,果皮所测酚比果肉所测酚的组成及含量更丰富,花柄所测酚含量高于花,韧皮部所测酚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木质部。【结论】‘早酥’梨和‘南果梨’所测酚中熊果苷和绿原酸为16个部位共有,且熊果苷是总含量最高的多酚;除根皮苷和原儿茶酸外,其他所测酚种类相同,幼嫩叶片多酚物质组成及含量均较丰富,可作为多酚提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干燥后苦瓜干制品的理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的热风温度(40、50、60、70、80℃)对苦瓜进行干燥。[结果]热风50℃苦瓜干制品多酚含量为2.83 mg/g,含量最高;热风干燥60℃的苦瓜干制品黄酮含量为2.584 mg/g,含量最高。不同的干燥温度对苦瓜中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较大,差异明显,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热风干燥50℃,其IC_(50)=0.015 mg/ml,热风干燥80℃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其IC_(50)=0.068 9 mg/ml。[结论]综合考虑,热风干燥50℃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的热风干燥温度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的热风温度(40、50、60、70、80℃)对苦瓜进行干燥,分析了不同温度干燥后苦瓜干制品的理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热风50℃条件下苦瓜干制品多酚含量最高,为2.83 mg/g;热风干燥60℃条件下的苦瓜干制品黄酮含量最高,为2.584 mg/g。不同的干燥温度对苦瓜中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较大,差异明显;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热风干燥50℃,其IC_(50)为0.015 0 mg/m L;热风干燥80℃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为0.068 9 mg/m L。综合考虑,热风干燥50℃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最小。[结论]研究可为苦瓜干制品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葎草水提液多酚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葎草风干样水提液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测定,以期对合理开发利用葎草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酒石酸铁法测定葎草中多酚,利用改进的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葎草各部位的多酚提取液进行抗氧化性测定。[结果]10月份采集的鲜叶中多酚含量最高,达到0.371±0.006 mg/g。提取的多酚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高达到69.750%,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高达65.790%。[结论]葎草地上部各部位多酚提取液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叶含量最高,茎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NO作为氧化还原信号分子在植物抵抗干旱、寒冷胁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外源NO对核桃叶多酚积累及其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揭示外源NO的施用对核桃潜在抗逆功能的影响,以1年生‘香玲’核桃幼树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对其进行处理,测定核桃叶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及核桃抗氧化酶(SOD、POD等)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外源NO供体SNP处理后,核桃叶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一定提升,在SNP浓度为150 μmol/L时,核桃叶总多酚含量达最高值,DPPH·和ABTS·的清除率达最高值,核桃抗氧化酶(SOD、POD等)的活性同时增强,变化趋势与多酚积累一致。可见适宜浓度SNP能正向调节核桃叶片多酚积累,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为今后施用外源NO在核桃抗逆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橡子壳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常见的抗氧化剂Vc为对照,对橡子壳色素主要成分和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橡子壳色素中含丰富的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达到27.8%,总黄酮含量8.6%。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橡子壳色素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对Fe3+的还原能力均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DPPH·清除率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10 μg/mL)大于Vc组(IC50=5 μg/mL),当橡子壳色素质量浓度在40 μg/mL时达到了Vc的清除能力;当橡子壳色素质量浓度为1 mg/mL时,橡子壳色素还原能力(A710 nm为0.98)接近Vc的还原能力(A710 nm为1.17)。体内抗氧化实验采用对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实施60Coγ照射进行氧化损伤实验,分析各组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各器官质量与空白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并且辐照的各组小鼠都出现了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不良现象,表明氧化应激模型建立成功;橡子壳色素组的小鼠器官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空白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橡子壳色素对经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器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实验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性相关酶以及氧化产物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橡子壳色素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SOD和CAT的活性,并且显著降低MAD含量(P<0.05),其中100 mg/(kg·d)剂量组橡子壳色素的作用效果最好,与同质量浓度Vc作用效果相当。橡子壳色素具有较好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体内100 mg/(kg·d)剂量的橡子壳色素与同剂量下Vc的抗氧化效果相当,作为天然抗氧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食物基质对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茶多酚模拟胃消化比较,添加牛奶、糊化淀粉和食用油后,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21.7%、15.0%和3.3%,白砂糖或柠檬酸的添加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DPPH·)能力显著增强,清除ABTS自由基(ABTS+·)能力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降低,其他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添加食用油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与茶多酚模拟肠消化比较:添加牛奶后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7.7%,其他食物基质的添加则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与清除ABTS+·能力显著增强,清除DPPH·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食用油后其清除DPPH·和ABTS+·能力显著增强,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增强,其他则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若羌灰枣经蒸、煮、炒等炮制后其总黄酮、总多酚和总三萜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若羌灰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总黄酮、总多酚和总三萜的含量,以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若羌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5±0.09)、(2.56±0.07)、(1.7±0.08)、(2.02±0.04) mg/g;总多酚含量分别为(66.73±1.22)、(46±0.97)、(52.98±0.58)、(47.62±0.35) mg/g;总三萜含量分别为(35.86±0.49)、(46.56±1.62)、(27.01±0.71)、(22.35±0.43) mg/g。在0.1~25.6 mg/mL浓度范围内,VC、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4、2.03、1.36、4.97、2.42 mg/mL。在0.125~2 mg/mL浓度范围内,VC、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