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毒力测定和杀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未吸血幼蜱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10^-6,对未吸血成蜱的半致死量(LD50)为4.687μg/虫,对饱血雌蜱的LD50为6.868μg/虫,可见,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未吸血幼蜱,未吸血成蜱及饱血雌蜱的杀蜱效果分别为敌百虫的486、238和767倍。现场杀蜱试验,采用5%溴氰菊酯水和剂12.5×10^-6时,杀蜱率达92%,30×10^-6时达100%杀蜱效果,对牛无  相似文献   

2.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50分别为2.5990,1.750 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区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牛体表终年均有寄生,以7、8、9、3个月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需要63—88天,第二代42—56天,第三代44—62天,第四代90—152天。以第四代未吸血幼蜱或第三代未吸血幼蜱越冬。未吸血幼蜱最长能存活227天。雌蜱一生共产卵1589~4138粒(平均2986.3粒),产完卵后约0~14天死亡。饱血雄蜱一般存活不超过1个月。饱血雌蜱的体重与产卵量和产卵期呈相关[Y(产卵量)=00.945,P<0.01;r(产卵期)=0.490,p<0.05]。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微小牛蜱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株绿僵菌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存活指数.结果显示,菌株MaAT.4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毒力最强,其孢子悬浮液推荐杀蜱浓度为1×10~8个·mL~(-1).  相似文献   

5.
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效应以及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规格Ⅰ(平均体重8.21g)、规格Ⅱ(平均 重66.6g)草鱼鱼种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分别为2.16μg/L、4.26μ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3 ̄2.42μg/L、3.82 ̄4.75μg/L,离体条件下对草鱼种脑Mg^2+-ATP酶活性抑制显著,呈一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幼胚和花药培养诱导荔枝胚性愈伤组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福建荔枝主栽品种元红的幼胚为外植体,优化了离体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EC)的培养基。对EC的诱导,较高质量浓度的蔗糖(50g·L^-1)和2,4-D(2 ̄4mg·L^-1)优于较低质量浓度的蔗糖(30g·L^-1)和2,4-D(0.5 ̄1.0mg·L^-1)。BA和活性炭(AC)对EC的诱导有抑制作用。适当的硫代硫酸银(STS)(29.4μmol·L^-1)可以抵消BA的抑制作用。在MS附加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水牛体采集的饱血雌蜱,经鉴定为三宿主、镰形扇头蜱。宝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雌蜱产卵期为12——18天,一生产卵1106—5067粒,卵椭圆形,大小为0.446×0.311毫米。孵化期为35—45天。刚孵出的幼蜱经6—11天开始摄食,吸血时间为2—5天。幼蜱落地后经8—13天蜕变为若蜱,4—12天后开始摄食,吸血时间为3—7天,约经15天的休止期,蜕变为成蜱。成蜱经过较长的越冬阶段,于次年春夏之交开始活动,爬上牛体吸血。  相似文献   

8.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 ̄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max为534nm,ε为5.13×10^4L·mol^-1·cm^-1,铁(Ⅲ)浓度在0 ̄12.5×10^-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防治蚜虫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1998,4(4):18-20
吡虫啉室内药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萝卜蚜虫LC50为0.17×10-6,而且内吸性较强,药液浓度为2×10-6时,10天后杀虫效果仍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0.1、0.2、0.4g/666.7m2,两周后防治蚜虫效果分别为95.7%、97.1%、99.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_(max)为534nm,ε为5.13×10 ̄4L·mol ̄(-1)·cm ̄(-1),铁(Ⅲ)浓度在0~12.5×10 ̄(-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忻州地区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对五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山西省忻州地区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和成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地成虫和幼虫种群都对氯氟氰菊酯敏感性高,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却较低。成虫和幼虫对各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成虫对氯氟氰菊酯的LC50值仅为0.706 3μg/mL,而对马拉硫磷的LC50值高达120.778 4μg/mL;幼虫对氯氟氰菊酯LD50值仅为0.25×10-3μg/头,而对马拉硫磷LD50值为100.82×10-3μg/头。  相似文献   

12.
常用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晋中地区七星瓢虫幼虫对 7种菊酯类 ,5种有机磷类和其他类型的 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以LD50 值进行比较 ,七星瓢虫幼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高效氯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 >溴氰菊酯>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 >氯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 ,其LD50 值分别为 6 31× 10 -3 、 2 5 7× 10 -2 、 3 10× 10 -2 、 3 77×10 -2 、 1 0 9× 10 -1、 1 32× 10 -1μg/头和 1 71× 10 -1μg/头 ;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杀螟松 >氧化乐果 >辛硫磷 >敌敌畏 >马拉松 ,其LD50 值分别为 3 81× 10 -2 、 6 0 6× 10 -2 、 1 5× 10 -1、 2 37× 10 -1和 3 6 8× 10 -1μg/头 ;对其他 3种杀虫剂的LD50 值为 :北农爱福丁 6 70× 10 -3 μg/头 ,吡虫啉 1 2 2× 10 -1μg/头 ,灭多威 1 34× 10 -1μg/头。并与 1991年测定的 4种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了比较 ,其抗性指数分别为 :氯氰菊酯 4 0 9倍 ,溴氰菊酯 3 96倍 ,氰戊菊酯 2倍 ,甲氰菊酯 0 94倍。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金龟子绿僵菌室内侵染刚竹毒蛾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 ( M1、M2 、M3 )经室内侵染试验证明 ,皆能侵染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 ,其中以 M3 菌株的致病力较强 ,M1和 M2 次之 .M3 的 L C50 =7.5 5× 1 0 6孢子· L-1,L T50 =5 .88~ 1 0 .5 0 d(在 1 .0× 1 0 11~ 1 .0× 1 0 7孢子· L-1浓度下 ) .M1和 M2 的 LC50 分别为 3.1 2× 1 0 7孢子·L-1和 7.0 1× 1 0 7孢子· L-1,LT50 分别为 6.5 0~ 1 1 .65 d和 7.66~ 1 1 .5 3d.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力试验表明 ,供试的 3个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特性 .试验结果显示绿僵菌在防治刚竹毒蛾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盛勇  朱文禄  陆进  王传铭  薛春丽  孔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8-11919,11959
[目的]研究利用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接种法,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的5个浓度(3.5×104~3.5×108个/ml)对棉铃虫2龄和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3.5×108个/ml浓度下;第8天2龄和3龄的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84.68%和82.23%;第8天,2龄和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975×104和7.794×104个/ml。在3.5×104~3.5×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下,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依次为9.774、6.322、5.415、4.559和4.051d,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9.462、6.842、5.365、4.636和4.177d。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虫口的死亡率逐步增加;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减小。[结论]利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菌株对棉龄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高于3龄幼虫。莱氏野村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绿僵菌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的毒力与白僵菌相当,其LD50=7.95×107个/L,LT50=6.61~13.08天(孢子数在1.0×1011~1.0×107个/L).本文还比较了绿僵菌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在防治马尾松毛虫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3年3月,福州市郊某珍禽养殖场引进的一群美国鹧鸪种鸟发生一种寄生于翼羽及尾羽的螨病,先后侵袭了小鸡群和人,并引起鹧鸪群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该螨系迟钝翅螨Pterolichus obtususRobin 1877,为国内首次报道;并使用0.1%-0.2%敌百虫和6×10~5溴氰菊酯药浴,结合环境消毒,获得根治。  相似文献   

18.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