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本文基于国内农业水资源和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节水农业在发展和应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土地经营规模小、技术属地化不足、创新与管理不规范、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不够等的问题,提出了在粮食主产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区,西北和华北干旱、半干旱区以及西南区通过加大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及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依托区域资源开...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水分因素是北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北方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即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培肥地力、径流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地面覆盖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鉴以色列先进的节水灌溉经验,发展皮墨垦区的节水灌溉,我们赴以色列进行了为期21d的考察。1以色列的基本状况以色列地处欧洲、亚洲及非洲交界之处,幅员面积2.7万km2,北部是山区高原,中部是丘陵地带,由中部向南延伸是沙漠地区,全国有2万m2面积严重缺水,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全国650万人口,犹太人占80%以上;以色列位居沙漠边缘,降雨量少,年降雨量20~500mm,全国每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20亿m3,水资源严重缺乏,为克服区域水源缺乏,境内所有的水源是联合在一整体管网内,由主要管道并利用各种输水管网将水自北部运送到境内中部和南部干燥地带,全国可灌溉面积从3万hm2增加到25.5万hm2,由于大力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节约了50%的水资源,使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90%,在农业总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农业产值增加了15倍,以色列城市生活用水已达到打开水龙头即可饮用的卫生标准,以色列是世界上第1个利用处理城市污水经3级沉淀过滤处理后进行浇灌农作物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干旱绿洲农田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数据的校准和验证,利用DSSAT模型对22年来(1985-2006)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期为石羊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冬季储水灌溉条件下,武威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耗水量为526.4 mm,年总蒸散量为658.5 mm,其中拔节—孕穗期耗水量最大,是春小麦的需水高峰期;灌浆期需水量略有下降,但此期缺水将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是春小麦的需水关键期。对农业用水变化趋势来说,20世纪90年代春小麦农业用水最多,达50.5亿m3,与80年代相比增加了25.5%;2000年后,由于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关井压田实施力度不断加强,春小麦年均农业用水量由90年代的5.05亿m3减少到3.17亿m3。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马铃薯节水种植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干旱是限制该区域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总结近10年来,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西北地区主要省份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水资源储量和农业用水利用现状。从农业生产应用的角度,分别就工程与设施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结构型节水技术,阐述了西北地区马铃薯节水种植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种植业高效用水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和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通过采用专家访谈法及大数定理法,对河北省2011-2015年、2016-2020年不同生态类型区7种不同作物经济灌溉下的低、中、高三种方案的用水量与节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低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29亿m3、节水量约14亿m3,中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22亿m3、节水量约21亿m3,高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15亿m3、节水量为28亿m3;2016-2020年低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23亿m3、节水量约7亿m3,中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12亿m3、节水量约10亿m3,高方案的用水量约为102亿m3、节水量为12亿m3;每个中方案较为理想,最具有可行性,从而为河北省缓解未来5~10年水资源短缺、超采严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是缓解宁夏干旱缺水矛盾、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技术变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措施,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强化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原州区农业节水所采用微灌工程的系统选择及管网布置情况。  相似文献   

8.
小杂粮指的是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方法特殊的多种粮豆,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较为广泛,在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化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宁夏生态环境与经济基础的限制,宁夏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只能利用天然降水。要想实现高产、稳产,还需要依托科技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土壤养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宁夏旱地小杂粮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探讨了宁夏旱地小杂粮产业开发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宁夏小杂粮产业开发的因素,继而探究了宁夏旱地小杂粮开发技术,从而推动宁夏旱地小杂粮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液体混合肥对甜高粱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生物液体有机混合肥对陕北农牧交错区青贮饲草作物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盆栽控制试验,以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水(BMW)(B1、B2、B3和B4)和Aidoora溶液(A1、A2和A3)处理,并测定甜高粱幼苗期的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单一液体肥和混合液体肥下,甜高粱的根系生物量(RB)、根冠比(RSR)、根系体积(RV)、总根长(TRL)、根系表面积(RSA)、平均根直径(RAD)、比根长(SRL)和比根面积(SRA)均显著高于CK,表明BMW和Aidoora溶液有利于促进甜高粱苗期根系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吸收能力;甜高粱的RB、TRL和RSA两两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表面积和总根长均随着根系生物量的升高而增加。综上分析表明,B3A2和B3A3相对于其他BMW和Aidoora混合液体肥,有利于促进甜高粱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地区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针对区域内的基本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地区发展黑豆产业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认为宁南旱作农业区资源丰富,只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必将成为宁夏优质有机黑豆生产基地。提出了以选育专用优质黑豆品种、健全体系、科技支撑、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益等发展黑豆特色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及城市问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虽然各地农业发展仍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匹配程度略显不足。本研究利用全市16个市辖区2009—2015年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农业经济状况为指标变量,首先计算时空不同维度上的水土匹配程度,然后将各区的水土匹配情况与农业经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市的水土匹配系数在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逐年减小,总体呈现条带状分布,区际间的水土匹配系数也有明显差异,东部整体水平好于西部,南部好于北部地区,水土匹配状况较好的地区有大兴、顺义和通州,而城六区略差;并且水土匹配系数与农业经济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本研究中给出的水土匹配情况的技术框架简单可行,并且其结果也可为各地农业未来发展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湖北省近年来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态势以及湖北省市域尺度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在水土平衡分析、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与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基础上,从资源平衡关系入手,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等指标,对2000—2012年省域与市域2个层面的水资源平衡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属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省区。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有限,随着未来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水资源量基础上,水资源短缺将会成为湖北省中东部城市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湖南省水稻水足迹,并分析了其历史变化和构成特征,以期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水足迹由1960年的22×109 m3上升至2008年的34.4×109 m3,增加了12.4×109 m3;水足迹构成以绿水为主,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灰水足迹由7%增加到24%,说明所需稀释水量逐渐加大;早、中、晚稻的水足迹以晚稻最大,占到总水足迹的38%~48%,其次是早稻,最少是中稻;早、中、晚稻的绿水占各自水足迹的比重依次降低,蓝水比重依次增加,灰水比重均在21%以上;从单位产量水足迹来看,双季稻平均比中稻少23.3 m3/吨。综合考虑水资源和产量因素,双季稻在有效利用水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比单季稻更有优势,建议减少单季稻,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对水资源帐户的划分,全球及地区水资源生态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核算。本文对水资源帐户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地区水资源生态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河南省研究范围核算了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多数城市水资源呈现生态赤字,同时不仅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存在着空间差异,而且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帐户分解研究结果还说明:在河南省多数城市中,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农林渔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重比较大;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中,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北部地区地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和掌握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确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分平衡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通过建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内蒙古磴口县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磴口县2007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3.8945 hm2/cap,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4130 hm2/cap,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9.42倍,生态赤字达3.4815 hm2/cap。水资源消费已大大超过其承载力,区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同时,笔者指出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比重大,及地区用水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为该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人均生态足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y investigating and monitoring for water, especially, the water ecology protection in Three-gorges reservoir region is discuss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re should be five protection systems for water formed in Chongqing and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模式,计算了陇东塬区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并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可生长季水资源构成和农业生产对策。分析显示: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生长期水资源过剩,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短缺,短缺最严重的时段是成穗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资源总量只占需水量的67%,80%保证率为31%,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夏、秋三个可生长季节中,春季麦田水资源以早春土壤贮水为主,夏季以自然降水为主,秋季初秋土壤贮水和自然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接近。植株生长期水资源、成穗期水资源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相关程度较高,幼苗期和籽粒形成期水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上要根据不同时期水资源构成特征科学决策种植模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麦田冬前旺长水肥损耗、晚秋和早春秋白地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定量化评估江苏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量及基本特征。根据云水收支方程,将参与大气云水循环且未降落到地面的资源定义为空中云水资源。利用1981—2010年EAR-Interim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的风场及云含水量,计算江苏上空云水资源年均总量、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资源年均总量353.1亿t,春夏季偏多,秋冬季偏少,开发潜力巨大。旱期(缺水期)沿淮淮北最多,达70.8亿t,沿海垦区、苏南环太湖次之;非旱期总量约占全年58.3%。近30年,云水资源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8亿t。建议加大开发力度,实现常态化开发利用,率先建立淮北、沿海、环太湖开发利用重点作业区,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3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确定2个主成分对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的较好方法;(2)人口情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影响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2000-2010年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本研究评价结果较好,可以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