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67-176
研究旨在精细化分析江苏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与开发潜力。笔者应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计算资源总量及降水效率,给出空间分布、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与模态。结果表明:江苏上空水汽资源(Q)达9223mm,降水效率(P)仅11.4%,近35年减少量约3mm/a,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南北反相2类空间型。Q与P均呈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其中淮北Q、P最低,且秋、冬季P持续下降,环太湖与沿海Q、P在春、夏、秋3季均呈下降趋势,宁镇扬Q、P在春、秋季也呈下降趋势。春季Q减少量最大,达4.4mm/a,P南多北少的差异最大达18%,秋季P最低,仅8.4%。可见,江苏空中水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需加强春、秋季开发力度,以及冬季以淮北、夏季以环太湖与沿海为重点区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精细化分析江苏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与开发潜力。笔者应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计算资源总量及降水效率,给出空间分布、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与模态。结果表明:江苏上空水汽资源(Q)达9223 mm,降水效率(P)仅11.4%,近35年减少量约3 mm/a,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南北反相2类空间型。Q与P均呈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其中淮北Q、P最低,且秋、冬季P持续下降,环太湖与沿海Q、P在春、夏、秋3季均呈下降趋势,宁镇扬Q、P在春、秋季也呈下降趋势。春季Q减少量最大,达4.4 mm/a,P南多北少的差异最大达18%,秋季P最低,仅8.4%。可见,江苏空中水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需加强春、秋季开发力度,以及冬季以淮北、夏季以环太湖与沿海为重点区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3.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 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 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 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6.
吉木乃县是全疆地表水资源最少的干旱贫水县,亦是阿勒泰地区最缺水的县,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论证,萨吾尔山区云的厚度和含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天气过程多,年有效降水过程可达56次;降水日数多,山区月最多降水日数达20 d;同时地形云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达300~500 mm,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最佳区域,人工增水潜力巨大。在萨吾尔山区进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既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长远之计,也是改善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对于吉木乃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及后续巩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唐山空中云水资源特征,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利用唐山11个观测站56年的地面水汽压、降水资料和唐山4个地基GPS 2010年6月—2012年10月的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数据,分析唐山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地区空中云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唐山地区平均年大气可降水量为6914.2 mm,自然降水效率为8.9%;唐山地区可降水量基本上从北到南逐渐增加,与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大致相反;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可降水量略有上升,自然降水效率略有下降;月、季分布特征相似,月分布二者都呈单峰型,7月最大,1月最小,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均为夏季最大,春秋相当,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水循环系统是周而复始的,作为淡水资源最重要的来源,大气降水实际上来自海洋和陆地水的蒸发;水汽上升,在天空冷却凝结成云,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渗入土壤,或形成径流汇入江河湖海;水再次蒸发,补给大气水汽,循环不已。空中云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集中在中低层的云里。据中国气象局的调查数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旱区农业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出发,分析了宁夏南部旱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特征。宁夏南部旱区农业水资源14.90亿m3,占整个区域水资源总量的93.35%。其中土壤水资源为6.35亿m3,是这一区域旱作农业、草地、林地等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重要来源。依据该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宁德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物、港口、再生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滩涂资源丰富,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高速公路同三线福建省境内的全线贯通,为宁德滩涂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宁德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粗放开发阶段,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传统利用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综合开发利用阶段,同时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滩涂产业结构层次低、科技投入不足产值规模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浅海滩涂网箱养殖环境日益突出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宁德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滩涂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养殖,实施科技兴滩战略,优化滩涂湿地环境、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滩涂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盛夏人工增雨防控太湖蓝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232-237
研究旨在客观分析2010年盛夏江苏气象部门环太湖人工增雨降温防控太湖蓝藻的实际效果,科学论证人工增雨防控蓝藻的可行性。收集增雨作业位置、时间等信息,结合高空风向风速,确定了作业影响区、非作业对比区。综合利用2个区域内气象站降水与气温观测资料、太湖蓝藻遥感监测资料,开展增雨效果区域回归分析、降温效果区域对比分析、作业前后太湖蓝藻面积变化实况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太湖地区平均增雨量达10.9 mm,增幅达11%,同时云中下沉气流增强,导致向地面输送的冷空气增强,太湖地区气温迅速下降,降幅1~2℃。增雨降温对防控太湖蓝藻初期繁生、中期扩展、降低污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南部近54年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青海湖南部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气象局1961—2014年54年的云量观测资料,分析总、低云量的变化趋势及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平均总云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平均低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分析表明,春季总云量在1963年发生突变,春季低云量在2003年发生突变,冬季低云量在1999年发生了突变,年、夏季和秋季低云量发生突变的时间是2002年。对总云量影响最大的是蒸发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再次是降水量。总云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低云量与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GGE双标图划分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乃银  李健 《作物学报》2014,40(5):891-898
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品质和配棉效率。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2000-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提出长江流域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可划分为“中等品质生态区”、“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和“低马克隆值生态区”。其中,长江流域中等纤维品质生态区涵盖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南襄盆地棉区、湖南省环洞庭湖东部和西部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与江淮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与沿江棉区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纤维品质较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总体水平;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位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北部滨湖沃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良,而马克隆值偏高;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流域最西边海拔较高的棉花熟期早长势较弱的四川丘陵棉区和最东边土壤含盐度较高且棉花长势较弱的江苏沿海棉区,纤维马克隆值达到B级水平,为长江流域马克隆值最好的区域,但纤维比强度水平一般。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可为长江流域棉花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生态区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种群生物学和捕捞量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生物学测量及基于捕捞日志的捕捞产量统计分析,对太湖银鱼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有3 种银鱼,分别为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所占比例最高,3 种银鱼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12月份)生物学测定表明,大银鱼平均体长为102.7~160.8 mm,平均体重3.0~15.4 g;短吻银鱼春群平均体长为69.3~71.6 mm,平均体重为0.9~1.3 g;短吻银鱼秋群平均体长为30.5~44.2 mm,平均体重为0.1~0.2 g; 每100 g 短吻银鱼中春群占62.7%~96%,太湖短吻银鱼以春群为主;2010—2013 年太湖银鱼捕捞量为1185~2052 t,年间变化较大。本研究获得了关于太湖银鱼的最新基础数据,为加强太湖银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测度陕西省耕地利用的碳源/汇情况,为陕西省土地利用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陕西省2000-2007年耕地利用碳吸收量、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耕地碳汇基尼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7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整体上表现为碳汇,年均碳汇量为815.83万t;(2)研究期内陕西全省耕地碳汇量呈关中最大,陕南次之,陕北最小的分布格局;(3)对耕地碳汇基尼系数按区域分解表明,陕西省不仅整体上表现为耕地碳汇能力的增强,且3大区域内部也表现为碳汇能力的增强,耕地利用存在一定的碳汇优势,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收集与太湖渔业资源相关的空间数据,并存储于由ArcSDE和SQL SERVER建立并配置的空间数据库中,利用MapGuide实现太湖渔业资源空间数据网络共享,太湖渔业资源信息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浏览、图层管理及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可以扩大太湖渔业资源的辐射面,为渔业规划的制定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