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豇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其生长周期为100天左右,全生育期适宜温度为10℃~25℃。豇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一般以肥沃的沙壤土为好。豇豆忌连作,否则会使土壤的酸度增加,从而抑制根瘤菌的活动和发育,病虫害加重。豇豆的轮作期最好在2~3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豇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能耐高温,不耐霜冻,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北疆全年无霜期140~185天,适合春季露地栽培豇豆,通过土壤选择、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使豇豆种植达到高产、稳产。一、播前准备1.土壤选择豇豆喜肥、忌连作,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豆科的地块,以沙壤土为最好。2.整地施肥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施足底肥,每667米2施有机肥3 000千克,机  相似文献   

3.
自发气调包装对豇豆耐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发气调包装对豇豆豆荚耐藏性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豇豆在室温(30~35℃)、15℃、10℃条件下的贮藏寿命分别为4天、10天、12天;而气调包装的豇豆在15℃、10℃条件下的贮藏寿命分别为15天、20天。气调包装的豇豆在10℃下的贮藏效果最好,豆荚的失重率仅为12.63%,好果率达96.2%,豇豆营养品质损失少。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层监测,研究了海南省三亚市反季节蔬菜豇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客观评价了豇豆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三亚豇豆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都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其中在0~30cm处含量最多,近地下水的150~180cm土层含量最少;对照土壤肥力分级标准,三亚豇豆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全氮含量较缺,速效氮含量中等;土壤深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为13.15mg/kg。综合来说,三亚豇豆田的土壤肥力中等偏低,今后需要加大肥力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正盛夏,高温高湿、干旱或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天气,病虫害频发,水肥管理不协调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会导致豇豆出现落花落荚现象,造成减产减收。下面介绍一下引起豇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温度不适。豇豆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也可在短期内适应30~40℃的高温。开花结荚最适温度为25~28℃,高于35℃结荚能力下降,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易落花落荚。有条件的可  相似文献   

6.
<正>日光温室冬春茬豇豆栽培中,生长的前期处在低温弱光照阶段,后期处在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的时期,容易出现落花落荚情况,造成产量的降低和效益下降,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豇豆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豇豆喜温耐热,种子发芽温度为10~12℃,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25~28℃,35℃以上,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荚严重。光照  相似文献   

7.
从武汉豇豆种植区的豇豆花中筛选出花内生菌(命名为whcfs1)。它在豇豆花各花期花中为优势内生菌。营养体可以在23~49℃温度生长;经染色鉴定,它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在16S r DNA扩增产物测序后,经软件分析为巨大芽孢杆菌,生化试验显示该菌生化特征符合巨大芽孢杆菌特征。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内生巨大芽孢杆菌(whcfs1)有望成为豇豆基因工程益生菌及生防菌的理想宿主菌株。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豇豆和土壤样品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4∶1,v/v),振荡提取3 h,浓缩后甲醇定容,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腈提取豇豆和土壤中烯啶虫胺效果较好,无需净化可以直接上机检测。该方法在烯啶虫胺添加量为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9 1,最低检出限为0.005 mg/kg。在添加水平为0.01~1.00 mg/kg中,豇豆样品在3个烯啶虫胺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6.8%~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3.3%~4.9%;土壤样品在3个烯啶虫胺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3.8%~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5.8%~8.9%,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灵敏度、定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三亚市位于海南省的最南端,处于北纬18°的热带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20℃左右,高于内陆地区和海南省北部市县。豇豆耐热性强,不耐低温霜冻,生长适温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受抑制,在三亚市种植具有显著的气候条件优势。从历年的出岛情况来看,豇豆比其他瓜菜品种更易售出、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广大种植户偏爱种植豇豆,豇豆一直是三亚市乃至整个海南冬种北运蔬菜的主要蔬菜种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的3种蔬菜(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和相应土壤的汞含量状况,研究大田条件下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对土壤汞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有29.1%的土壤总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指标。调查区蔬菜汞含量范围为0.02~5.21μg/kg,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蔬菜汞的限量指标。调查区土壤有效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平均值为9.98%,表明汞在土壤不容易转化、被作物吸收。上海青、豇豆、包菜汞含量与土壤有效汞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且线性关系优于各蔬菜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的关系。依据拟合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土壤有效汞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0.31 mg/kg、豇豆0.65 mg/kg、包菜1.29 mg/kg。依据土壤总汞含量与有效汞含量的拟合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土壤总汞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9.85 mg/kg、豇豆21.18 mg/kg、包菜42.52 mg/kg,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幼龄油茶林套种豆科牧草印度豇豆试验表明,套种印度豇豆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力、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 H值。0~1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种草前提高了63.24%、53.41%、7.84%、43.41%;1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种草前提高了19.09%、48.19%、3.39%、21.77%。同时利用印度豇豆草粉分别替代10%、20%、30%的精料开展饲喂肉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日增重、饲料报酬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添加20%比例的草粉效果最佳,日增重达18.90 g/d,料重比为4.22∶1;在经济效益方面,替代10%、20%、30%精料的处理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91%、27.91%、25.86%;综合评价表明,以印度豇豆草粉替代20%精料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林—草—畜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处理剂对土壤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能够改良土壤的土壤处理剂,探索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5种不同处理剂在豇豆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处理剂对豇豆产量和土壤中钾、砷、铅、汞和镉等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处理剂后豇豆产量均高于对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施用土壤处理剂有利于降解土壤中重金属。  相似文献   

13.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的实生苗中分离到一病毒分离物,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在豇豆上大多数为系统感染。接种鉴别寄主,在苋色藜、昆诺藜及绿豆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其稀释限点10~(-2)-10~(-3),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1—2天。种子传毒率为6.9—16.7%。可经棉蚜、桃蚜、蚕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病毒粒子为线状,长750nm左右,宽约12nm。可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CMV)的抗血清呈微弱的反应。粗提纯的病毒制剂免疫原性中等,制备出的兔抗血清试管沉淀效价为1:512。根据以上结果,鉴定该分离物为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同时用分离纯化的病毒对8个豇豆品种进行了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具明显的抗性差异,短豇豆型较长豇豆型抗病性要强。在抗病品种F0216上经系列传代试验,证明其抗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豇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茉莉酮酸甲酯、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3种外源物质对连作逆境条件下豇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物喷施处理均影响豇豆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环境。其中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豇豆的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和壮苗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0.57%、36.61%、32.02%和40.00%。同时,油菜素内酯处理显著降低豇豆叶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降幅分别为58.57%和48.91%。喷施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显著影响豇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而茉莉酮酸甲酯处理无显著性影响。3种处理均能改善豇豆根际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见,豇豆叶片喷施外源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连作逆境胁迫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危害,研究有助于为今后提高豇豆抗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豇豆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豇豆从4月27日开始采收,到6月10日采收结束,历时45 d。单日最高产量为2 946.0 kg/hm~2,平均日产为913.3 kg/hm~2,豇豆产量达41 097.0 kg/hm~2。可以看出,采收期1~10 d豇豆产量13 993.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11~20 d豇豆产量14 09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21~30 d豇豆产量5 72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31~40 d豇豆累计产量5 800.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最后5 d豇豆产量1 476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4%。豇豆后作水稻干谷产量为7 402.5 kg/hm~2,豇豆与水稻轮作主产品实物量高达48 499.5 kg/hm~2,比常规双季稻年产量10 821 kg/hm~2增产37 678.5 kg/hm~2,主产品实物量增长率达348.2%。  相似文献   

16.
一、播种时间 豇豆春季露地直播的时间,宜在当地晚霜前10天左右,此时土壤10厘米地温应稳定在10-12℃。秋季播种时间宜在当地早霜来临前110—120天。  相似文献   

17.
水蕨菜为蕨科作物,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下水位低、荫凉潮湿、土壤微酸性的环境,荔波野生面积较大。一、生长条件土壤:水蕨菜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下水位低、荫凉潮湿、土壤以微酸性为好,PH值应在5.5~6.8之间的土壤。温度:水蕨菜出苗时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2℃~35℃,适宜生长温度为18℃~30℃。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密度对鄂豇豆10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61-363
为了研究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新品种鄂豇豆10号(V.unguiculata cv.E-jiangdou No.10)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其在湖北省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鄂豇豆10号进行了播种期及种植密度的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鄂豇豆10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5日前后,在土壤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 7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9.
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安全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使用后所产生的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残留进行了降解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53~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3.26 d。根据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豆类蔬菜上的限量要求,推荐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中的安全间隔期为6 d,并且应避免在豇豆采摘的高峰期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20.
热水处理对豇豆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水处理对采后豇豆豆荚在(1±1)℃贮藏期间主要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豇豆豆荚经过45℃ 30 min、50℃ 10 min、50℃ 20 min、50℃ 30 min等4种不同热水处理后贮藏,其中50℃热水处理20 min对豇豆豆荚的保鲜效果最好,50℃热水处理20 min不仅能显著抑制豇豆豆荚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还可较好地减缓豇豆豆荚营养品质的下降,提高保护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延缓豇豆豆荚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延长贮藏期限和保持豇豆豆荚原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