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熟县碧溪公社地处长江下游,土壤肥沃,植棉历史悠久。全社共有耕地面积25,847.4亩,其中棉田面积为23,330亩。以粮棉套种为主。 1963年我们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岱字15号”原种,由于忽视了植物检疫,结果在种植后的第二年(1964年),十二大队的棉田里就出现了零星的枯萎病病株。当时我们对枯萎病的危害性还认识不足,控制不力,所以病菌就很快扩散开了,危害的面积越来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成了我社夺取棉花丰收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全社干部群众向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的棉花生产徘徊不前,起伏较大。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生产过剩,美国棉田面积大量减少。1980、1981年,每年的收获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比七十年代扩大了15%左右,大于1965年以来的任何一年;但1982、1983年,棉田面积又急剧下降,1982年收获面积为5847万亩,而1983年仅为4427万亩,比历史上棉田面积最少  相似文献   

3.
棉花雕枯病,是一种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严重病害。1964年我县发生面积达6200亩左右,约占棉田总面积7.8%,其中90%发生在长江冲积平原的集中产棉区。为了探索发病为害情况,寻求防治办法,1964年我局组织了工作组,在三个区八个大队和县原种场等处,结合当地群众,对80多块棉田进行了调查和座谈,并在22块棉田中,收花取  相似文献   

4.
我县棉田面积共20.3万亩,绝大部分是连作棉田,稻棉能轮作换茬的面积仅3.5万多亩,占棉田面积的17.2%。 1963年,我县发现棉花枯萎病,由于当时对这一病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控制不严,以致病菌不断扩散,危害不断加重。1965年,全县发病120多亩,1972年扩大到6.45万亩,1975年发展到17.66万亩。1976年发病面积虽达18.89万亩,但由于我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行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种植了6万多亩抗病棉,大力改造重病田,病情显著减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魏东 《中国农垦》2005,(1):87-87
亩产皮棉达236.8公斤的棉花已属罕见,而连片面积突破100亩以上的超高产棉田,在国内还没有先例。2004年10月,国家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兵团三十三团115亩棉田进行测产验收,平均单产皮棉236.8公斤,这一成绩创全国棉花最高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6.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7.
<正> 我区棉花生产基本上扭转了低而不稳的局面,已连续3年实际亩产都稳定在60公斤左右。为总结经验,探索增产技术,我们于1989年10月对部分高产棉田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情况这次调查采取田间测产同访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了11个县23个乡镇的31块棉田,共计面积450亩。在31块棉田中,有18块棉田平均亩产超过125公斤,其中4块棉田亩产在150公斤以上。永济县文学乡西文学村农民丁五豹种的5亩棉花,平均亩产达到158公斤,是产量最高的一块棉田。  相似文献   

8.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南通地区棉田立体种植有悠久历史,尤其是东部旱粮棉区有间套作的传统习惯.1995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为18.67万亩,占棉田面积12.09%,1998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1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5%.各地在棉田立体种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高效立体种植棉田,以对广大棉农正确引导,减少种植的盲目性,确保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棉花全面丰产情况:夏津、高唐两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聊城专区,两县共有耕地220万亩,植棉102万多亩,收获面积98万多亩,棉田占耕地40%以上。此地为石灰质冲积平原砂质壤土,地力瘠薄,历年春旱,虫害严重、充分代表着北方早地棉田的特点。解放前产量也很低,平均每亩产皮棉20多斤。1952年后产量逐渐增加,至1956年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推广先进增产技术后,  相似文献   

11.
今年怎么种棉花?□江西省棉花办公室一、落实三项指标1、稳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棉田面积100万亩。1994年,我省棉花面积达到235万亩,总产345万担,入库297万担。近两年来,因棉花市场疲软,效益比较下滑,全省棉田面积作了大的调减,1997年全省植棉...  相似文献   

12.
<正> 1980年我区种植"河南79"棉87万亩,占全区棉田面积的67%.实践证明.它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1979年,沈丘县大涂营大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河南79单产皮棉234斤,比鲁棉一号增产6.3%;纤维长度增加2毫米.1980年我们对河南79的丰产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一) 武汉市东西湖辛安渡农场汉宜大队共有耕地7228.4亩(市亩,下同)其中水田3350亩,旱地3878.4亩,全是湖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机械耕作。全大队有农业劳动力308个,平均每头负担耕地23.5亩。耕牛58头,平均每头负担耕地124.6亩。八年来,这个大队的小麦常年产量平均每亩140斤左右,产量最高的1960年也未超过180斤(指夏收小麦,下同),1964年  相似文献   

14.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16.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18.
营口县博洛卜公社江南大队,是以粮棉为主的生产队。在1973年试种47亩冬小麦获得丰收的基础上,1974年扩大到102亩,平均亩产546斤。其中第四生产队25亩冬麦获得亩产701斤的好收成。江南大队冬麦面积逐年扩大,亩产连续过“黄河”,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正确运用农业“八字宪法”  相似文献   

19.
我县是植棉大县,植棉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2003年植棉34万亩,其中高产稳产田约10万亩。我们对多块棉田(20块高稳产田,20块中低产田)调查发现,我县高产稳产棉田有以下几个特点:1土壤养分状况良好20块高稳产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1%、碱解氮62毫克/公斤、速效磷18毫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永年县不同类型棉田伏前桃考察结果报告如下:全县0.44万亩棉花,一类苗0.37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84.1%,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二类苗0.04万亩,占总面积的9.1%,同比减少了2.1%;三类苗0.03万亩,占总面积的6.8%,同比增加了4.5%。全县棉田平均密度3088.9株/亩,比去年同期亩减少102.4株;平均单株株高81.95厘米,同比减少10.84厘米;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