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氏锥虫在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寄生于马、驴、骡、黄牛、水牛、骆驼和犬等家畜体内,感染后发病急,死亡快,危害很大,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制防治伊氏锥虫病的疫苗,由于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频繁,所以未能成功.我们曾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程序作了观察,发现有一定规律.因此我们对伊氏锥虫新疆株在兔中的抗原变异程序进行观察,用昆明系小白鼠95只,新西兰兔4只进行试验,先用来源于新疆骆驼株体内经过单虫克隆的虫株,接种兔2只,接种量为10~6条/只,每3d 采兔血一次分离  相似文献   

2.
应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 ShTatl 的二个抗原变异体ShTatl.3和 ShTatl.5总 RNA,在含有甲醛的琼脂凝胶电泳后,转印到硝酯纤维膜上.根据布氏锥虫 VS-Gm RNA3′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个互补于它的含18个碱基的寡恢苷酸5′-GGTGTTAAAATA-TATCAG-3′.经~(32)P 标记、Northern 杂交,首次证明伊氏锥虫含有同样的保守序列.利用合成的18碱基寡核苷酸作为反转录特异引物,成功合成 cDNA 第一链,以 cDNA 第一链作为 PCR 扩增模板,均能特异性的扩增出一条主带为1.5kb 的 DNA,与 VSG 基因大小相符.根据所有锥虫 mRNA 在5′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 RT-PCR 下游引物5′-GAACAGTTTCTGTACTATATTG-3′.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降虫体的二个变体 ShTatl.3和 ShTatl.5的 RNA,进行 RT-PCR 扩增,均特异性地分离出 VSG 基因,二个变异体 VSG基因大小差异显著,其中 ShTatl.3的 VSG 基因为1.7kb,而ShTatl.5的 VSG 基因则为1.4kb.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 ShTat1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 中,每3d 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 ShTat1.1~1.9.同中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 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 所获得的5个变体,经鉴定均在兔体现出过,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盱眙县发生母猪锥虫病两例,一例未经治疗死亡,另一例以钠格诺尔治愈。由此分离到锥虫一株,为单型锥虫,波动膜及游离鞭毛均很明显,动基体靠近虫体后端。虫体长度为19.4~26.3微米,平均为22.9微米,宽度为1.3~2.2微米,平均为1.6微米。先后试验感染小白鼠53只,均于4—7天内死亡;兔5只于30—34天內死亡;犬3只于6~17天内死亡;仔猪2头,一头于第41天死亡,另一头耐过。所有动物均发生虫血症。以牛的伊氏锥虫致敏绵羊红细胞与本锥虫感染猪的血清可产生凝集反应;反之以猪的锥虫与已知牛的伊氏锥虫的阳性血清亦可产生团集反应。作者根据上述特点,和国外已报道于猪的8种锥虫进行了比较,认为属于伊氏雉虫。为此,无论猪作为伊氏锥虫保虫宿主,还是伊氏锥虫对猪的致病作用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分离了B_8、I_2两株分泌抗伊氏锥虫单克隆抗体(McAb)的细胞系。首先用可溶性伊氏锥虫抗原接种BALB/C小鼠,经过一定的免疫程序后,取其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用ELISA方法选育出B_8、I_2两株产生抗伊氏锥虫McAb的细胞株。用琼脂扩散法与标准羊抗鼠亚类血清反应证明两种McAbs皆隶属于IgG_1亚类。细胞株在连续传代及冻存复苏后其分泌抗体能力稳定;经多种血清学反应证实,这两株McAb与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不起凝集反应,只有ELISA反应阳性。pH稳定试验表明,B_8株McAb比I_2株稳定。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伊氏锥虫9T.b.evansi)对人血清敏感性的变异。以不断递增的人血清处理在免疫抑制鼠体内连续传代的伊氏锥虫,经20代的压力选择,获得了能耐受0.5mL正常要血清的抗性变异克隆。该变异克隆在无人血清压力的正常鼠体内经10次连续传供,又恢复了对人血清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伊氏锥虫对人血清的敏感性或抗性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松材线虫虫株在致病性方面的差异,选用分离自日本和中国浙江的松材线虫虫株,分别接种雪松、黑松和马尾松,比较其感病情况,并在不同时期分离树体内的线虫,比较不同虫株在不同寄主体内的移动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和1个中国虫株都能使黑松和马尾松感病和枯死,3虫株对黑松和马尾松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日本松材线虫虫株能使雪松枯死,枯死率在50%左右;中国松材线虫虫株不能使雪松致病,但在其体内可以分离到松材线虫.不同时期分离各寄主体内线虫发现.接种72 h前线虫数量处于调整期,接种144 h后线虫数量开始上升或下降.日本虫株接种雪松后,线虫数量呈递增趋势:中国虫株接种雪松.线虫数量在接种144h后开始下降.我国雪松不感染松材线虫病是由于线虫虫株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超声波粉碎法裂解纯化的不同地理株伊氏锥虫(T.evansi)单虫克隆群体,提取可溶性蛋白组分,进行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经 SDS-PAGE 分析,不同株 T.evansi 的可溶性蛋白组分中都包括20~30种蛋白成分,相对分子量(Mr)范围大约为7.9~109.5D,主要蛋白成分的 Mr 约为49~66kD 之间,Wertern botting 分析揭示不同株 T.evansi 间有10~20条为特异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组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后分离出的3个伊氏锥虫变异群体,经环磷酰胺处理在鼠(CY大鼠)扩增收虫。虫体纯化后超声波裂解,超速离心制成了可溶性抗原,经Sephdex G-50脱盐和DE-52离子交换层析提纯可变表面糖蛋白(VSG)。  相似文献   

10.
以经生物素标记、Triton X-114相分离、ConA-sepharose 和 Streptavidin-agarose 亲和沉淀抽提、SDS-PAGE 分离并经 wester blotting 鉴定的伊氏锥虫(T.evansi)一种60kD 非变异性表面蛋白质免疫 ICR 小鼠,制备高免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该60kD 蛋白的细胞表面分布进行了初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源和异源株虫体表面都有强烈的特异性荧光染色。以该蛋白经直接脾内免疫 ICR 小鼠(总剂量约10μg·鼠~(-1)),可获得对10~2条同源和异源株虫体攻击的部分保护作用,表现为虫血症出现的时间(潜隐期)  相似文献   

11.
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由吸血昆虫传播。多呈慢性经过,以间歇热、渐进性消瘦、贫血、四肢下部肿胀、耳尾干性坏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接受γ-射线和紫外线辐照的影响,定向选育突变虫株。首次对伊氏锥虫的细胞工程苗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γ-射线或紫外线辐照的虫体接种小白鼠后,潜伏期和病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辐照虫体体外培养后接种小白鼠,潜隐期和病程均与对照组相似。经紫外线处理后辐照的伊氏锥虫转入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支持细胞的培养基内培养,培养7~10d使突变表型表达。然后加入嘌呤类似物继续培养2周,筛选出基因突变株,建立细胞系。小白鼠试验测得该细胞系LD_(50)为10~(-3.5)·mL~(-1),比强毒株毒力减少60倍,其免疫保护率达90%。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动物锥虫的鉴别,一般除应用如前一报告的形态学方法外,还有各种生物学的方法,包括依靠宿主区别,依靠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宿主体内发育的类型,依靠免疫学方法以及依靠各种宿主动物的感受性。本文即报告依靠各种宿主动物感受性的方法来比较研究西北区骆驼锥虫和中南区马锥虫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伊氏锥虫ITS序列(FJ416612)和GenBank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棒状结合蛋白1序列(FJ588013),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可扩增出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13bp和360bp,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00pg和0.38pg。但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不敏感。用该二重PCR方法对95份水牛样品和134份奶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13.7%(13/95)、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7.4%(7/95),无混合感染;奶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3.7%(5/134)、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0(0/134)。说明该二重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的特点,适用于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技术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GZ株、HB株、JL株及HB株与JL株杂交虫株FZ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tenella不同地理株间及同一地理株亲代与子代间均存在DNA多态性。其中不同地理株间种内变异程度较大(SI=O.6225--O.6977)。而同一地理株子代与亲代间也发生遗传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大(SI=O.9813--0.991O)。同时对本室培育的HB株与儿株的杂交虫株FZl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发现该杂交株与其亲本HB株、JL株的相似值为O.8215,O.7916,大于HB株与JL株间相似值(O.6977)。小于传代虫株间的相似值(O.9813--O.991O),且其扩增务带显示出与亲本株间的相似,且又有不同,表明试杂交虫株是1株既具有两亲本株的遗传性状,又发生了变异的虫株。  相似文献   

16.
Jyzzer,1929年就发现并描述过本虫,后来在美国又分离出本虫株,文内称〔E·D(美)〕虫株。在英国是否有这种球虫的存在。作者通过分离、继代,并从形态学、免疫学及不同宿主体内的生长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证明英国也有本虫的存在,文内称〔E·D(英)〕虫株。  相似文献   

17.
以水牛泰氏锥虫细胞培养的虫体裂解抗原,致敏双醛化绵羊红细胞,用以检查乳牛和水牛的泰氏锥虫感染,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也很高,且与伊氏锥虫无交叉反应,是一种简易快速而又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本法较外周血液虫体培养检出率高32—36%。用本法随机检查乳牛1168头,阳性581头,阳性率49.74%;水牛395头,阳性168头,阳性率42.5%。在伊氏锥虫疫区的水牛,用二种间接血凝方法检测,部分牛表现伊氏锥虫和泰氏锥虫均为阳性,表明水牛可同时感染这二种锥虫。本文还讨论了泰氏锥虫感染同乳牛白血病、盱眙水牛病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以及泰氏锥虫有可能致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玲 《中国畜禽种业》2010,6(6):116-116
<正>肉牛寄生虫病、牛伊氏锥虫病常被称为苏拉病,是一种发生在肉牛、马、骆驼,这类动物群体的主要因伊氏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浆和造血器官内所引发的具有贫血、消瘦、四肢下部常发生肿胀、甚至死亡的寄生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甘肃产地与新疆产地乌拉尔甘草及其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及平板划线法,分别对甘肃和新疆产地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用打孔法分别筛选具有抑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菌株,进一步进行理化鉴定;用平板对峙法和二倍稀释法,以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比较各有效菌株与宿主及各有效菌株之间的抑菌活性.【结果】甘肃酒泉产乌拉尔甘草共分离出内生细菌162株,与空白组比较,对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的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11株;与宿主比较,JQYB006、JQYB037、JQYB050、JQYB07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与其宿主相近,综合比较JQYB037活性显著,最小抑菌浓度为4.01×10~5CFU/mL.新疆甘草共分离出内生细菌83株,与空白组比较,对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的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6株;与宿主比较,XJYB023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活性与其宿主相近,XJYB051、XJYB05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优于其宿主(P<0.05).宿主间比较,甘肃乌拉尔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优于新疆甘草(P<0.05);有效菌株间比较,JQYB006、JQYB050、JQYB07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与XJYB051、XJYB053相近或相似.【结论】甘肃乌拉尔甘草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活性优于新疆乌拉尔甘草,且甘肃乌拉尔甘草及其内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优于新疆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20.
采用 RAPD 技术对 E.tenella 早熟株、鸡胚株、亲本毒抹和田间分离的抗药株进行研究,发现本研究选育的 E.tenella 早熟株与亲本毒株间 DNA 多态性存在着差异,证实该早熟侏已发生了遗传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大;而鸡胚株及抗药株却比早熟株的变异程度大。建议 RAPD 技术可用于艾美耳球虫株间差异及其球虫株间关系距离的检测.对经细胞培养的 E.acervulina 早熟株及其毒株和抗药株的基因组 DNA 进行多态性比较研究,发现该3株球虫间的变异程度大于 E.tenella 各虫株间的变异,即不同来源的 E.ac-ervulina 各虫株间的相似性小于 E.tenella 各虫株间的相似性,表明不同球虫其种内变异程度不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 RAPD 技术可作为球虫株间变异的分子标记方法及其球虫株间关系距离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